fbpx
Home 主題特輯 《IN 影視聽生活誌》從運動到特技,最終成為與影像的合作|專訪動作指導洪昰顥

《IN 影視聽生活誌》從運動到特技,最終成為與影像的合作|專訪動作指導洪昰顥

by 田育志

因為喜愛李小龍的《猛龍過江》,高中時的洪昰顥開始對武術與格鬥產生興趣,於是學了跆拳道,後來又接觸跑酷;他雖然憧憬著偶像李小龍,卻沒有想要成為武打明星,反而是在前輩的介紹下加入《痞子英雄二部曲:黎明再起》劇組,以特技演員的身分踏入影劇圈,幾年後才在《目擊者》首次擔任動作指導。入行十多年,洪昰顥已在金馬獎與台北電影獎各拿下兩座動作設計獎項,但對他來說,動作設計這條路,他還想走得更加長遠。

動作戲不只是耍帥,更要為了角色存在

洪昰顥曾在社群媒體上寫著:「我先是特技演員,才是動作設計。」他以特技演員入行,首次參演的作品是《痞子英雄二部曲:黎明再起》,那時合作的就是來自好萊塢和香港的動作團隊,這無疑是拓展視野的大好機會,也讓他後續再接觸到臺灣的動作指導時,一下子就感受到觀念和執行上的落差。

「我們也知道有預算的考量,但我就會想,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待遇,那是不是自己要先做得更好?」於是洪昰顥開始不停學習各種特技,也研究韓國和好萊塢的動作片,到處上網找學生製片合作,「當然很重要的,是要遇到伯樂!」那幾年他藉著學生製片磨練自己的特技以及動作指導經驗,爆破指導陳銘澤都看在眼裡,也是在這位貴人的推薦下,洪昰顥終於有機會在《目擊者》裡擔任首次的動作指導。

而第一次的經驗,絕對深刻又難忘,儘管在那之前做了很多影像功課,但實際上陣後,洪昰顥才發現原來動作戲並不是只有武打風格而已,在寫實的情境下,動作設計處處都是細節,「動作部門對電影產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我必須要思考怎麼樣保護演員。」洪昰顥舉例說道,哪怕只是兩個人之間的吵架推擠,怎麼推?往哪個方向推?在肢體和技巧上都得經過設計,才能讓演員可以不用擔心自身安危,好好沉浸在表演中。

甚至,根據角色的情緒不同,他們的動作也會有所差異,「在拍攝《目擊者》的時候,凱勛哥會把他對角色的直覺動作回饋給我,我才漸漸了解動作設計不是為了效果,而是要服務劇本中的需求。」這樣的提醒,洪昰顥一直放在心中,所以在多年後的《周處除三害》裡,刑警陳灰的所有動作戲,都是從「逮捕」犯人出發;而作為通緝犯的陳桂林,更多時候想的是「逃脫」,如果一時之間跑不了,那也要破壞陳灰的動作;至於面對敵人一定得拚個你死我活的香港仔,就有更多激烈的動作戲,「動作戲耍帥的方法有很多,但重點要抓準目的是什麼,自然就會長出那個角色的動作設計。」擔任動作指導多年,這是洪昰顥從中累積出的法。

溝通、執行到堅持與讓步,處處都要拿捏

當然,在龐大的電影工業中,要完成一件事,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根據劇情與角色設計出動作後,怎麼溝通、如何執行,才是拍攝現場的重點。

「像是《狂徒》裡的多場打鬥戲,我需要有可以打人的凳子,但又不能讓演員受傷,結果起初拿到的是用手指頭一撥就軟掉的凳子;還有演員要在海產店裡拿起來砸人的瓦斯桶道具雖然是軟的,卻帶有重量,還是有可能在敲到的瞬間就撞傷演員。」細數那時拍攝《狂徒》的經驗,洪昰顥認為與美術、道具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如果說得不夠仔細,在執行上就無法盡善盡美。

所以每次的工作,他都在累積與劇組溝通的能力,也不同的劇種裡,拿捏自己的位置。像是在《周處除三害》裡,導演黃精甫和監製李烈都認為動作戲是這部片的重點,便在一定程度上將預算撥給動作設計,攝影也用更精簡、省時的方式打燈,讓動作拍攝的時間足夠充裕,可以拍出最好的效果。

洪昰顥知道,不同的片子和劇種,會有各自的需求,如果這是一部很重美術的劇情片,那他會把動作設計得簡單一點,讓美術有資源和空間做得更細緻。懂得堅持或讓步,也是動作設計這份工作上該有的拿捏。

用長期規劃,慢慢孵育臺灣動作產業

擔任動作指導多年,不乏會有演員問起,如果想接觸動作戲的話,該從什麼武術或格鬥入門?洪昰顥給的答覆,反而會建議對方從自己喜歡的運動做起,「不論是打球或是跳舞,找一項喜歡的運動,你就會去研究它、想要把它做好,然後從中認識自己的身體,知道自己有什麼破綻。」洪昰顥相信每個運動都有一套經由反覆練習後可以掌握的學習系統,在拍攝動作戲時,只要把這套系統轉換過來,就會知道怎麼運用肢體來完成動作。

回到自己身上,不論是起初的跆拳道、跑酷,還是後來的特技演員與動作指導,洪昰顥始終懷抱著「不斷挑戰」的念頭,他也想要看到臺灣的動作片走出自己的風格,「有段時間真的很心急,希望產業能有明顯改變,短時間沒看到效果就會覺得很沮喪。」後來他才發現這件事急不得,就以培育特技演員來說,實在不可能要求新手在訓練半年、一年之後,就變得跟他一樣厲害。

所以他在二○一九年成立「肆號動作影像工作室」,把培訓和影像拍攝系統化,用三、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培育特技演員,也把拍攝現場的危險因子和所需的特技器材都事先列表做檢驗,「這些事情在好萊塢是很標準的作業流程,我覺得必須要做,不然就沒辦法跟上人家。」要走到產業化,洪昰顥知道那會是數年甚至數十年的事,所以他更想把基礎打穩,每個腳步都踩得扎實,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採訪撰文|田育志

以文字為生,喜歡聽故事,也喜歡用文字把聽到的故事寫出來。不採訪的時候,會窩在家中各個角落寫稿,或是出沒在咖啡廳靠窗的座位上。文字集散地:臉書「山田誌」。

攝影|林昶志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