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新觀點,新解釋:由臺灣當代歷史學者撰寫的中國通史 聯經出版50週年 《聯經中國史》|媒體茶敘側記

文 / Ann Yao

今年是聯經出版公司成立五十週年,為此聯經規畫了一系列重要的出版計畫,其中「聯經中國史」系列套書,邀請到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主編策畫,將成為臺灣對中國史研究最重要的出版品之一。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與主編王汎森院士,也於2024131日在聯經書房分享這套書的出版緣起,與其獨特之處。

提到為什麼會有這次的「聯經中國史」出版計畫,林載爵發行人先梳理了目前世界上有關中國斷代史的出版情形,他提到在中國斷代史出版品當中,有兩套西方世界由英文編撰的中國史,最早是1960年代末期哈佛大學費正清以及歷史學家杜希德(Denis Crispin Twitchett)主編的《劍橋中國史》,共十五卷十七本,從1978年第一冊上市至今尚未完全出版,可見要出版一套「中國斷代史」是非常浩大的工程。除了劍橋出版的中國史外,哈佛大學也邀請加拿大歷史學者卜正民主編《哈佛中國史》,一共六卷,六冊各由一位作者撰寫,用了近四年才完成。

而東方世界第一套中國史,則是日本講談社在1974年到1975年間出版、20042005年間修訂、出版完成的《中國.歷史的長河》,共十卷十二冊,已距今二十年。日本近期的中國史作品則是《岩波中國史》,於前年由聯經引進臺灣。《岩波中國史》寫作風格與前述三套中國史完全不同,它以小篇幅組成,目的是讓日本的學生、一般讀者用最經典的內容了解中國史發展,也因為篇幅小,所以寫作觀點十分特殊。這套由被稱為「京都學派」的京都大學歷史系學者撰寫的中國史,是以地域變動來看中國歷史的發展,分為中原、草原(北方)、江南(南方)、陸海交會四個區域,從每個朝代在這四個區域的互動對抗,來觀察中國歷史中的多元發展。

《岩波中國史》,聯經出版

日本有兩套中國史、英文有兩套中國史,而對岸中國大陸的中國史又是怎樣的情形?林載爵發行人接著說明,中國從1950年代末期就開始策畫中國斷代史系列,這套將近一千萬字的大部頭著作一共十五卷,都由十分資深的學者來撰寫,但直到2003年才全部出版,202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重新增訂發行,為中國大陸唯一一套中國史作品。

「臺灣對中國史的整理,其實每一代都有努力的成果。」林載爵發行人接著說。在1982年聯經出版了《中國文化新論》十二冊,這套22年前的作品把中國歷史、文化分成十個主題,邀請九十六個年輕學者來撰文,當時這批三、四十歲的作家現在都已經成為重要的學者了。另外一套也是聯經出版的《中國史新論》,同樣是由王汎森院士主持,為了慶祝史語所成立80週年而編纂,一套共十本「集眾式」的出版品,分成不同的主題來討論中國史,並榮獲亞洲出版獎;另外,還有四十年前臺灣大學傅樂成教授所著的《中國通史》,篇幅比較短小輕薄,但目前已經絕版。

在梳理了全世界的中國通史出版品後,可以發現臺灣的中國斷代史系列是缺席的。林載爵發行人接著說到,臺灣學者對中國的史學研究,從1950年代以來一個世代一個世代不斷地傳承,累積了十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也是為什麼聯經想要彌補這個空缺的原因。聯經與王汎森院士在三、四年前開始進行這套中國史的出版計畫,經過這幾年的努力,終於出版了三本作品,到今年(2024)年底會將九大冊全部出版完成。「我相信這九大冊的《聯經中國史》,會是一個非常完整的中國斷代史系列,絕對可以代表臺灣的歷史學者,對中國歷史的新的詮釋、新的解釋。」林載爵認為,臺灣歷史學者對中國的觀點,將會透過這套作品進行綜合的呈現。

王汎森院士提到,他非常佩服聯經出版有這個魄力,能夠出版這一套中國斷代史作品,他對於大學教學用書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在20幾年前借調到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處擔任處長的時候,就曾經動念想要編一套給大學生使用的人文史學課本,但當時因故沒有成功,但對王汎森來說,臺灣教育改革的關鍵是一本好的課本,才能夠影響更多的人。

「有必要做的事情,還是需要撿起來做」史語所前輩的這句話,一直影響著王汎森院士,所以當幾年前有「聯經中國史」的出版契機時,才讓王汎森院士起心動念。與林載爵發行人的想法相同,臺灣的中國斷代史在當時只有1950年中華叢書委員會編撰的版本、以及傅樂成教授的《中國通史》,都已經是相當久以前出版的版本,亟待新觀點的中國史出現。另外王汎森院士還收到一封信件,信中懇切地對王院士說明,臺灣中國史研究這麼多年來的深入成果,若沒有辦法集大成,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種種原因,讓王汎森院士願意把這個中國史編纂工程「撿起來做」。

聯經出版林載爵發行人(左)與擔任《聯經中國史》主編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

王汎森院士接著說明「聯經中國史」的特色,二戰後到現在,臺灣歷史學界在很多領域上取得豐富的成果,並且發展成有別於中國、日本、世界中國史研究的獨立風格,但卻又繼承了這些研究的基礎,是非常有特色的研究脈絡。在這套中國史當中有幾個重點,第一個是採取敘述型寫作法,而非學術論文的寫法,同時將「引文」限於必要範圍;第二個是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這套書並非研究回顧,而是以新研究成果為基礎而發展的集成;第三,反映近來史學研究的資訊,所以這套中國史避免過去著重在上層政治、宮廷史為主的敘述,對於社會的各階層、日常生活、菁英與仕人互動、性別、地方社會等多樣性的議題加以關注;第四則是重視非漢族、非漢字中心的觀點,對不同朝代與亞洲地區的互動加以著墨,也盡量從世界史的角度理解中國史;第五,注重中文,尤其是臺灣學界的研究成果;第六則是每冊字數限制在二十到二十五萬字內。

「這套書將提供未來中國史研究的基礎。」王汎森院士總結,這套「聯經中國史」從來不是一個定本,史學研究將會隨著學術研究的進程,三十年、五十年不停的迭代,期待這套書可以為未來的研究奠定基石。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