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波濤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紀念詩人曾貴海

波濤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紀念詩人曾貴海

● 詩人的國際拼圖

凃妙沂/文

參與國際文學交流這十年,我常在想除了介紹優秀作品外,如何讓外國認識台灣作家的獨特與珍貴?

二○二二年,玻利維亞電台跨國直播訪問曾貴海,Jackeline Barriga Nava教授透過翻譯了解曾貴海對社會運動的投入後,衷心表達敬意:「曾醫師,您是偉大的詩人。」同年,當厄瓜多邀我推薦國際詩人獎時,我想到的是藉由曾貴海的人格與作品,讓外國認識他對於國家的摯愛,對社運心血的數十年付出,教這份獨特性能夠在國際文壇流傳。終在二○二三年高雄世界詩歌節,國內外詩人凝聚了這份珍貴的文學交流。

今日(八月六日)曾醫師仙逝消息披露,厄瓜多國際詩歌節主辦人Augusto Rodríguez教授發文哀悼,以他獲得「惠夜基國際詩人獎」的榮耀紀念。埃及、委內瑞拉譯者也發佈哀悼訊息,他們是翻譯推廣曾貴海詩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的友人,墨西哥、祕魯、西班牙、印度、孟加拉…..各國詩人的留言表達敬意。

我們何其有幸,能擁有詩人、醫師、社會運動家曾貴海,向國際驕傲的介紹他,為醫師詩人精彩的國際拼圖聊盡寸心,致上最高敬意!

這些年,每當我遇到挫折時,曾醫師的智慧之言就會浮現:「在歷史的長河裡,只有作品會留下。」

● 向世界發聲的先行者

鄭育欣/文

秋末 誰都不會被遺棄
族群命運的謎歌
召喚著集體南飛的旅次
千千萬萬萬隻斑蝶
拍擊強韌的翅翼
連綿成三天三夜的空中蝶道
凝視一寸又一寸島國的山巒和波濤
  摘自 曾貴海〈紫斑蝶的越冬慶典〉

對於詩人醫生曾貴海來說,唯有關懷國家、正義、語言、環境等社會議題,並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才足以成為真正的詩人。寫詩與土地、社會運動,對曾貴海醫師而言是渾然一體的,除了親身長年投入社會議題,並參與催生柴山、衛武營都會公園,同步致力於保護高屏溪、愛河、宗聖公祠古蹟、佳冬楊氏宗祠等自然及人文地景,被譽為「南台灣綠色教父」。

寫詩之人,足踏土地,胸懷國命,曾醫師以其生命成就了最完整的典範,正如他曾於今年五月的詩集《黎明列車》英/西語版新書發表會上所言,真正的詩人是「反抗壓迫、不讓我們決定自己命運的人」。

有一日發夢
看到三個祖先
佔著圓身三個部分
牽手唱歌跳舞飲酒
伊等喊我小猴仔
汝係平埔福佬客家台灣人
 摘自 曾貴海〈平埔福佬客家台灣人〉

詩人李敏勇曾描述曾貴海「謳歌人間、守護家園、為國族造像」。其詩作〈平埔福佬客家台灣人〉直視國族殖民傷痕、探索台灣身分認同、言說被長年壓迫與汙名化的本土族群語言,一如他對語言、文學和身分認同的論述:「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有語言就有詩,語言創生詩,詩也復活了語言。我試圖傳達台灣文學的心聲,探索台灣人的集體意識和價值觀。」

基於其詩中的國族意識與文化高度,二○二二年,曾貴海以詩人身分獲厄瓜多惠夜基國際詩歌節國際詩人獎,此為首次亞洲詩人獲獎,重要性不言而喻。二○二三年七月,愛爾蘭三一大學學與駐愛代表處合作,啟動第三屆「翻譯擂台」競賽,廣邀翻譯專家,將曾貴海為此屆競賽創作的客語詩〈天光〉翻譯為英語。

同年十一月,曾貴海全程出席、參與第二屆「高雄世界詩歌節」,與海內外多名詩人交流、對話、讀詩。

詩這一條長路,曾貴海醫師走了風塵僕僕的一長段,後世的寫詩人,必也不離曾醫師所走過的路途──

鸚鵡和金絲雀飛離牢籠
慢慢習慣自由的天空
選擇喜歡的樹枝築巢
向下一代述說牠們的故事
         摘自 曾貴海〈路途〉

● 曾貴海醫師,謝謝您!

蔡幸娥/文

醫生、詩人、社會運動者,如果只能擇一身份而為?曾貴海不假思索的說:「詩人。」

認識曾貴海醫師時,他並沒有那麼地詩人。

初識曾貴海是在一九九一年,他除了是胸腔內科醫師、高雄信義醫院副院長,同時擔任台灣環保聯盟高雄分會會長。當時我在民眾日報擔任記者,因為「台灣環保議題」,我約訪了曾貴海醫師,地點就在高雄信義醫院頂樓的副院長辦公室。爾後,曾貴海開始推動催生衛武營公園運動(一九九二)、保護高屏溪運動(一九九四)、創辦高雄市綠色協會(一九九四)⋯⋯一連串的綠色之夢運動;在工作之餘,我成為工業高雄城市在戒嚴後這擋不住的市民主義運動中的一員。

在這段時期,不時會到曾貴海醫師辦公室,他會交待一些運動上的工作事項。有好幾次,他會拿起放在他桌上的幾朵白色花朵遞在我手上說:「這是夜合花」。曾貴海醫師的老家在屏東縣佳冬鄉下六根庄。將圓潤的夜合花瓣握著手中,我猜想曾醫師前一天回去佳冬了。

二〇〇〇年曾貴海醫師出版了以客語創作的詩集《原鄉.夜合》,這是第一部以客語創作的書。一九九九年出版《臺灣男人的心事》到二〇〇〇年之後的十年間,是曾貴海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包括《原鄉.夜合》、《被喚醒的河流》、《南方山水的頌歌》、《孤鳥的旅程》、《憂國》、《戰後臺灣反殖民與後殖民詩學》、《神祖與土地的頌歌》、《湖濱沉思》、《被喚醒的河流》等文本。回到詩人身份的曾貴海,總在每次詩集出版時,打電話給我說:「幸娥,詩集出版了,我要送一本給你。」

從環保運動到收到一本一本曾貴海先簽名好的新詩集,我和詩人的對話仍然不多。

真正和曾貴海醫師比較有長時間坐下來說話聊天,應該是在進行《唯有堅持—曾貴海文學與社運及醫者之路》這本書的期間。

口述訪談時,一問一答間,曾醫師說著,我聽著。

進入衛武營公園的「綠色之夢」篇章,依然聽曾醫師說著,有時我們倆人像回到催生公園運動的當初,一起細數這一場臺灣史無前例,歷時十八年的公園運動。聊著聊著,會說:「曾醫師,謝謝您!感謝衛武營公園運動可以成功!感謝臺灣給高雄環境一個翻轉的機會!」

再和曾貴海醫師更有話聊,是《唯有堅持》文稿書寫的時候,曾醫師常會打電話來關心,「幸娥,你寫到那裡了?」

「開始坐火車到高雄中學讀書。」

「在高醫阿米巴。」

「已經從臺北榮總要回高雄了。」

「在衛武營了。」

「在高屏溪了。」

「在反美濃水庫。」

「在中央公園。」

「回到佳冬了。」

「在文學台灣。」

………………

「曾醫師,我在看您的詩集了。」

………………

曾貴海醫師有時一天打兩到三次電話關心,怕我寫稿壓力太大:「吃飯了嗎?」、「離開電腦一下。」、「輕鬆寫就好。不要急。」

雖感受到曾醫師的貼心關懷,但有時仍讓不時陷在史料砂坑中的我抱怨:「曾醫師您怎麼有那多時間,做那麼多事情,每一件事都歷時那麼久,您還這麼堅持,真的『很難』寫。」電話那頭,曾醫師總會哈哈笑著,一起跟著抱怨:「對啊,那會舞(台語)那麼多事情。」

………………

家裡的市內電話、手機,不會再接到曾醫師打來的電話了。

沒有電話,如何再跟您說:

「曾貴海醫師,謝謝您!」

撰文|凃妙沂

詩人、小說家、譯者。獲十多項國內文學獎、以及孟加拉卡塔克文學獎、厄瓜多·惠夜基國際文化推廣獎。出席中南美洲國際詩歌節多次。部分詩被翻譯二十種語言。

撰文|鄭育欣

自由譯者,靜宜西研所畢業。曾擔任劇團助理、大學講師及二〇二三高雄世界詩歌節西、英譯者。夢想成為科幻小說家。

撰文|蔡幸娥

高雄人。現任:財團法人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副執行長曾任:記者、副刊主編著有:《覓·黑川:一位美濃老校長的故事》、《唯有堅持—曾貴海文學與社運及醫者之路》、《護理的信心:走過台灣歷史的足跡》。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