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家議論兼抒情的文學呼聲
台灣話現代散文書寫的百年心情
57位台語文學不同時代的代表作家
64篇主題豐富、面貌多元的台語散文
徹底翻轉台灣現代文學的歷史視野
重現台灣文學多語多彩的底蘊與花蕾
──戰前──
葉漢章.巴克禮.無落名.吳道源.高金聲
潘道榮.林茂生.偕叡廉.連瑪玉. 性
賴 和.蔡培火.王守勇.金仁理.黃石輝
郭秋生.楊肇嘉.汪宗埕.郭明昆.賴仁聲
──戰後現當代──
鄭兒玉.董芳苑.王育德.陳 雷.林宗源
林央敏.黃勁連.蕭平治.東方白.陳豐惠
鄭雅怡.胡民祥.陳明仁.凃順從.黃晴美
向 陽.張春凰.江秀鳳.陳廷宣.藍春瑞
李勤岸.胡長松.陳潔民.周定邦.王貞文
陳正雄.劉承賢.吳南圖.柳青亮.李恆德
劉靜娟.王秀容.吳嘉芬.廖玉蕙.林美麗
王羅蜜多.王昭華
台語現代文體的誕生,除了日本時代受日本「言文一致」運動、中國白話文運動與東亞近現代文學發展的影響外,還有一段不容忽視的歷史,亦即早於1885年創刊的《台灣府城教會報》所使用的「白話字」(Pe̍h-ōe-jī),在語料紀錄、歷史文獻與文學創作各方面的重要積累。漢字與白話字,不但對殖民地台灣思考「言文一致」的語文改革,乃至於文學、文化與政治運動的主體性追求中產生極大作用,同時也在語文發展的過程中,留下了形式殊異的文體面貌與豐厚扎實的文學主題與內容。
然而,在戰前日文和戰後華文的「國語」體制中,曾是大多數台灣人使用的「台灣話」,無論是漢字或是白話字作品,都因複雜的歷史、文化與政治因素而受到許多擠壓與阻礙,台語文學作家、作品及其歷史,至今仍為主流文壇所忽視。在華語散文也被視為邊緣文類的情況下,台語現代散文的雙重邊陲性,更是自不待言。
本選集收錄戰前與戰後現當代共64篇台語現代散文,含括白話字、台灣話文與現代台文作品,以教育部推薦用字進行標準化,並詳加註釋。從歷史的角落出發,引領讀者回顧台語散文自清國統治以來萌芽發展、點滴匯流的百年成就,以及近30年飛躍成長的軌跡。一起感受台語散文與台語文運動密切接合的歷史脈動與文藝性格,思考台灣文學與台語文學的時代意義與藝術內涵。
本書特色
1. 精選戰前至戰後現當代共64篇文本,深化並擴充台語文學史、台語現代散文史的視野與內涵。
2. 台灣文學、台語文學研究者呂美親,集長年研究成果親自編選並撰寫詳盡導論,介紹作品梗概,提供初學讀者有關台語文運動、台語文學閱讀研究之先備知識。
3. 以教育部推薦漢字與台羅重新正字校註,適合台語初學者、自學者。
4. 選文皆為文學史重要文本與文學獎得獎之作,適合作為閱讀賞析與創作範文。
聯名推薦
李勤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退休教授)
呂興昌(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退休教授)
陳萬益(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林巾力(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
◎本書榮獲文化部「語言友善環境及創作應用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