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筆》最後的一句話,寫著「2019/6/12~2020/7/3」,這是史蒂芬.金從構思到寫就這本小說的時間。2019 年中,世界還是一如平常,美國總統川普被彈劾、大火吞噬巴黎聖母院……。但是到了 2020 年中,新型肺炎爆發,疫情壟罩全球。疫情影響百工百業,對時事敏感的小說家應該也大有感觸,
more
自二○○五年的《Colorado Kid》到現在,史蒂芬.金在犯罪小說方面的創作,有著日益增加的傾向。除了《Blaze》與「霍吉斯三部曲」的《賓士先生》(Mr. Mercedes)及《誰找到就是誰的》(Finders Keepers)外,他更在最後一部的《我們還沒玩完》(End of Watch),以及《忘憂地》(Joyland)、《後來》(Later),還有衍伸「霍吉斯三部曲」寫成的《局外人》(The Outsider)與中篇小說〈如果它流血〉(If It Bleeds)等作品中,將他擅長的超自然恐怖元素大量融入,就此編織出金獨特的犯罪小說世界。
而到了後頭,《絕筆》則又會讓人想起《終極追殺令》(Léon)、《極地》(Polar)、《私刑教育》(The Equalizer),甚至是HBO影集《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這些影劇作品,描述主角在避風頭的時候,意外救了一名遭到強暴的年輕女性,使兩人就此建立起相濡以沫的微妙關係,並一同踏上一場既是復仇,同時也是成長與探索自我的公路之旅。
此外,金在《絕筆》裡,也融入了不少他近年來屢屢發聲的社會及政治問題。像是曾於〈如果它流血〉中出現的嗜血媒體隱喻,便在書內佔有一定份量。至於在主角方面,《絕筆》亦正如《穹頂之下》(Under the Dome),將角色設定為退伍軍人,並透過他在伊拉克的回憶,使這些戰爭往事成為比他童年遭受的家庭悲劇還要具有更多篇幅的內心陰影,因此對於熟悉金的作品,曉得他有多麼不遺餘力透過《牠》(IT)這些作品大量描繪童年陰影的讀者來說,也自然成為了《絕筆》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創作重點。
在史蒂芬.金過去的小說中,不難看見許多作家的身影穿梭其間。譬如長篇小說《撒冷地》(Salem's Lot,1975)的班、《鬼店》(The Shining,1977)的傑克、《戰慄遊戲》(Misery,1987)的保羅、《一袋白骨》(Bag of Bones,1998)的麥可,以及短篇小說〈1408〉(1408,1999)的麥可、〈老鼠〉(Rat,1999)的德魯。這群作家們當前皆面臨著程度不一的困境,或許是人生歷程遭遇變故,或許是創作生涯陷入瓶頸,好似在告訴所有讀者,寫作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是以《絕筆》的主角比利.桑默斯雖然有時也會夢想寫作,卻沒有真正動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