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2/6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這一段話一再被引用作為瞭解湯顯祖思想與《牡丹亭》主題的鎖鑰,這是不錯的。只是這段話說得實在精省,多數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牡丹亭》的瞭解始終只在入乎其中的人物與情節中兜圈,乃無法同時產生另一種出乎其外的鳥瞰式的全盤視野,以作為內緣視角的支援,擴大我們對這個作品的感知意識。如果一旦我們願意轉移觀視的角度,就會發現入口原來近在眼前。換言之,既然《牡丹亭》是一個愛情神話,那麼就從神話的觀點去解讀它,應該是合理又自然的道徑了。
二、神話視域的祕響
杜麗娘的至情能量創造了《牡丹亭》超越生死的愛情神話,她的愛情之旅,實是一種靈魂的冒險。我們若透過神話大師喬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的神話論述來瞭解這個美麗的愛情神話,便可以發現其中隱喻的深層結構訊息。神話原是人通向內在生活、發現自我之鑰,也是尋求自我與現實社會和諧的指南。在《牡丹亭》故事中,杜麗娘由生活在精神的荒原、接受自然的情色啟蒙,再經歷夢境的性啟蒙,而到死亡、復活、回歸社會的過程,已構成英雄歷險的神話原型完整模式。它與成長危機的原型冒險具有相同的涵義,象喻青春期的心理轉化與精神成長。
共
6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