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毒藥的滋味:11種致命分子與使用它們的凶手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64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毒藥的滋味:11種致命分子與使用它們的凶手 (電子書)

A Taste for Poison: Eleven Deadly Molecules and the Killers Who Used Them

  • 定價:420特價:294
  • 特價再88折:258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6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完美結合科學與謀殺!
 
★亞馬遜分類榜NO.1、編輯精選最佳非虛構作品
★入圍Goodreads 2022年度最佳非虛構作品
 
  瓶子裡人畜無害的化學物質,怎麼會變成屍體裡發現的毒?
  毒物如何在分子、細胞和生理層面破壞人體運作?
  不幸中毒時,有辦法自救嗎?
  融合真實犯罪、現代科學、醫學史和英式幽默,
  深入探討最病態、最冷酷、最算計的――毒殺。
 
  毒藥在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差別只在於使用的意圖
  在各種殺人手法之中,只有少數像毒藥那樣令人產生奇特的病態迷戀。與衝動謀殺相比,毒殺涉及事前規畫與冷酷的算計,需要預先籌劃並了解受害者的習慣,也必須考慮如何下毒。有些毒藥只要幾分鐘就能奪人性命,有些則可長期慢性下毒,最終導致受害者死亡。
 
  這本書探討了11種毒物的性質,以及它們如何在分子、細胞和生理層面影響人體。每種毒藥都有獨特的致死機制,受害者經歷的各種症狀往往都是線索,有助於找出他們被下了什麼毒。在少數情況下,這些知識有助於給予適當治療,讓受害者能完全康復。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就算知道是什麼毒物也沒有幫助,因為根本沒有解藥。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毒物是致命的,但科學家已經使用與毒物完全相同的化學物質來梳理細胞和器官內部的分子和細胞機制,開發能夠治療多種疾病的新藥。例如,透過研究毛地黃植物中的毒物如何影響身體,成功研發出治療充血性心臟衰竭的藥物。現代外科手術時使用的常規藥物,也是透過了解顛茄如何影響人體運作後問世,這種藥物除了能預防術後併發症,還能治療在化學戰中受害的士兵。由此可知,毒藥只是一種化學物質,沒有好壞之分,差異只在於使用的意圖是要保護生命,或是奪走生命。
 
  了解受害者的症狀,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幫助,因為根本沒有解藥……
  ▲氰化物是人類已知效果最快的毒藥之一,淡淡的杏仁香味是其最著名的特徵,但有20%到40%的人根本無法察覺這種氣味。
 
  ▲磨細的砷粉可以很輕易地與兩茶匙可可和牛奶或沸水混合,而且不會有任何難聞的氣味或味道。慢性砷中毒的常見特徵,是皮膚出現黑斑。
 
  ▲烏頭被稱為「毒藥女王」,只要一、二毫克就能致命,即使送到醫院搶救,95%的患者還是撐不過去。
 
  ▲阿托品中毒的症狀之一是嚴重的口乾舌燥。將它直接注射到血液中,幾分鐘內就能感覺到作用,加在食物或飲料中,可能會在15分鐘內出現效果。
 
  ▲氯中毒沒有解毒劑,使受害者遠離氯,是最重要也是必須直接採取的步驟。在那之後,確保患者繼續呼吸是唯一能做的事。
 
  ▲鉀中毒也沒有解毒劑,只能透過透析和利尿劑,協助腎臟排泄多餘的鉀。
 
  下毒的四種途徑
  ▲▲鄭重警告:以下資訊僅供教育目的,請勿輕易嘗試!▲▲
  1.被吃掉或喝掉,透過腸道進入體內
  2.吸入肺部
  3.直接透過皮膚吸收
  4.透過注射到肌肉或血液中進入體內
 
  凶手選擇何種方式讓毒物進入受害者體內,取決於毒物的性質。儘管有毒氣體已被用於殺戮,但這涉及一定的技術難度,並不實用,而且難以針對特定個人。
 
  透過眼睛和嘴巴的皮膚或黏膜吸收可能非常有效:凶手不必與受害者有任何接觸,甚至在中毒當下還能留在附近。光是將毒藥塗抹在受害者即將接觸的物品上,就足以導致死亡。
 
  混合在食物或飲料中,為大多數毒物提供了簡單的途徑,特別適用於固體結晶毒物,因為簡單灑在飯菜上或溶解在飲料中就好了。
 
  有些毒物必須注射到體內才能發揮作用,有時候是因為毒藥是一種蛋白質,如果加入食物攝取,就很容易被腸胃分解。此外,凶手一定要離受害者夠近才能注射毒物。
 
  ※特別收錄「下毒指南」,挑選你的最佳「毒」物。
 
本書特色
 
  1.真實犯罪迷、科學宅和歷史控必讀!身為醫學生化博士的作者,以流暢洗鍊的文筆,寫出令人驚艷、兼具知識性和娛樂性的出道之作!帶讀者認識既是毒又是藥、利弊在人一念之隔的化學物質。
 
  2.驚悚╳燒腦╳趣味,多種閱讀體驗一次滿足!以充滿恐怖懸疑氣氛的毒殺真實案件為基礎,旁徵博引生化科學、法醫鑑識等專業知識,還有令人會心一笑的英式幽默,例如「龐德以及其他情報員也都有氰化物膠囊,不過不出所料,龐德會把它扔掉。」「很少有人會在不知不覺中喝下漂白劑,然而這並未阻止不那麼聰明的罪犯在企圖下毒時使用漂白劑。」
 
大開眼界推薦
 
  PanSci泛科學
  張東君/科普作家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GENE思書齋齋主
  廖英凱/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龍貓大王通信
  謝松善(阿善師)/鑑識專家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教授
  戴伸峰/哇賽心理學犯罪不思議主持人
 
國際媒體、醫學科普暢銷書作家強力推薦
 
  ◎布萊伯瑞以生動的筆法帶領讀者認識十一種最常用於犯罪的毒物和毒素的歷史;他運用知名或不為人知的真實案件,解釋每種毒物和毒素在體內發揮的作用。擔任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的布萊伯瑞是一位專業而又風趣的引路人。――《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一本關於毒物和惡毒行為的精彩故事集,兼具教育意義與娛樂性。――凱絲.萊克斯,《人骨密碼》(Bones)系列暢銷書作者
 
  ◎駭人聽聞?絕對是。讓人深陷其中?根本無法自拔……真實犯罪迷都會愛上這本內容豐富又有趣的書。――《弗吉尼亞自由蘭斯星報》
 
  ◎平易近人又引人入勝的毒物研究,使用真實的謀殺案件來解釋化學物質如何影響人體。《A代表砒霜》的讀者閱讀本書必定會樂在其中。――《出版人週刊(星級評論)》
 
  ◎只要是真實犯罪迷都會被《毒藥的滋味》吸引,這是一本跨領域的書,讓讀者一章接著一章讀下去而不忍釋卷。――《書單》雜誌
 
  ◎布萊伯瑞幽默風趣地向讀者述說一個又一個的驚悚故事……內容引人入勝、發人深省,還讓人不寒而慄。這本關於毒殺的精彩作品將吸引真實犯罪迷和瑪莉.羅曲的科普粉絲。――《圖書館雜誌》
 
  ◎將世界上最惡名昭彰的毒藥背後令人瞠目結舌的真實故事和精彩歷史巧妙交織在一起……讀者時而覺得有趣,時而感到恐懼,時而獲得教育意義。――姜允實,暢銷書《荒誕醫學史》(Quackery)作者
 
  ◎這是一部舉重若輕的恐怖作品,裡面的故事可能會讓你緊盯著你的室友,死命地聞你的咖啡有無異狀。――茱蒂.梅琳涅克與提傑.米契爾,《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Working Stiff)作者
 
  ◎鉅細靡遺又引人入勝,讀起來很愉快……布萊伯瑞對這個主題抱持的熱情溢於言表。從頭到尾沒有冷場。――凱瑟琳.哈卡普,暢銷書《A代表砒霜》(A is for Arsenic)作者
 
  ◎幾個世紀以來,隨著下毒者越來越精通此道,科學家也越來越能夠解釋毒藥如何以及為什麼能發揮作用……我一口氣讀完了《毒藥的滋味》,因為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法醫如何抽絲剝繭,破解過去被視為完美犯罪的案件。――潘妮.拉古德,暢銷書《拿破崙的鈕釦》(Napoleon’s Buttons)作者
 
  ◎布萊伯瑞以機智的筆觸發揮他的天賦與專業權威完成這本出道作,讀者必定會感到驚艷。完美結合科普、真實犯罪和醫學史。我喜歡這本書,你也會喜歡。――琳賽.菲茨哈里斯,暢銷書《李斯特醫生的生死舞台》(The Butchering Art)作者
 
  ◎這本書描述歷史上一些最邪惡的兇手——下毒者,讓人讀起來既緊張又刺激。布萊伯瑞以彷彿驚悚片的研究為基礎,在本書中完美結合科學與謀殺。――凱特.溫克勒.道森,《美國福爾摩斯》(American Sherlock)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尼爾.布萊伯瑞(Neil Bradbury)
 
  醫學生化博士,從小就對謀殺奇案和毒物深深著迷。畢業於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和威爾斯大學醫學院,並取得生物化學和醫學生物化學學位。在英國成長,目前居住於美國伊利諾伊州,以科學家、教師和作家的身分工作與生活,每天把玩那些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化學物質(當然是在做科學實驗囉)。追蹤尼爾請到:www.neilbradbury.org
 
譯者簡介
 
鍾沛君
 
  專職口筆譯者。喜歡口譯的短暫緊湊,喜歡筆譯的細水長流。
 
  譯作有:《喪屍腦科學》、《為什麼這麼荒謬還有人信?》、《科幻電影的預言與真實》、《燃:最新研究,揭開身體究竟如何燃燒卡路里、減肥、保持健康!》。
 

目錄

國際讚譽
PART Ⅰ 致死的生物分子

Chapter 1 胰島素和泡澡的巴洛太太 
Chapter 2 阿托品和亞麗珊卓的奎寧水 
Chapter 3 番木鱉鹼和蘭貝斯毒師
Chapter 4 烏頭和辛格太太的咖哩 
Chapter 5 蓖麻毒素和喬治的滑鐵盧日落 
Chapter 6 毛地黃和死亡天使 
Chapter 7 氰化物和來自匹茲堡的教授 

PART Ⅱ 來自地球的死亡分子
Chapter 8 鉀和夢魘護理師 
Chapter 9 釙和薩夏來者不拒的腸子 
Chapter 10 砷和安卓埃先生的可可
Chapter 11 氯和勒夫肯的殺手護理師 

後記:死亡花園 
附錄:挑選你的最佳毒物
致謝
注釋
精選參考書目
 

 
  在犯罪史上,謀殺是特別令人髮指的罪行,而在各種殺人手法之中,只有寥寥幾種會像毒藥那樣,令人有如此奇特的病態迷戀。與一時激動的衝動謀殺相比,毒殺所涉及的事前規畫與冷酷的算計,完全符合法律用語中的惡意預謀(malice aforethought)定義。毒殺需要預先籌劃並了解受害者的習慣,也必須考慮如何下毒,有些毒藥只要幾分鐘就能奪人性命,其他則可以長期慢性下毒,逐漸在體內累積,最終導致受害者必然的死亡。
 
  本書沒有要列出下毒者及受害者的清單,而是要探討毒物的性質,以及它們如何在分子、細胞和生理層面影響人體。每種毒藥都有獨特的致死機制,受害者經歷的各種症狀往往都是線索,有助於抽絲剝繭找出他們被下了什麼毒。在少數情況下,這些知識有助於給予適當的治療,讓受害者能完全康復。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就算知道是什麼毒物對治療也毫無幫助,因為根本沒有解藥。
 
  雖然毒物(poison)和毒素(toxin)這兩個詞彙經常互換使用,但嚴格來說它們並不相同。毒物是任何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化學物質,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造的;而毒素通常是指生物所製造的致命化學物質。不過,如果你是被下毒的一方,兩者的差異就只是學術討論了。toxikon這個字源自古希臘文,意思是「箭頭浸泡的毒物」,指的是塗抹在箭頭上以導致敵人死亡的植物萃取物。當toxikon這個字與希臘文的logia(意思是「研究」)結合時,就成為現在的「毒理學」或「毒素研究」(toxicology)這個詞彙。毒物一詞源自拉丁語的potio,意思是「喝」,之後慢慢演變成古法語中的puison或poison。毒物這個字在一二○○年首度出現在英語中,意思是「致命的藥水或物質」。
 
  從生物體中獲得的毒物,通常是許多化學物質的混合物。例如,致命的茄科植物(也稱為顛茄)的粗萃物相當危險,從這些萃取物中也可以純化出化學物質阿托品(atropine)。同樣地,毛地黃(foxglove)植物本身也有毒,還能從中萃取出單一的化學物質長葉毛地黃苷(digoxin)。
 
  有一些歷史悠久的毒藥是混合幾種不同的毒物製作而成,例如「托法娜仙液」(aqua tofana)就是混合了鉛、砷和顛茄的毒藥。
 
  在瓶子裡人畜無害的化學物質,最後怎麼會變成屍體裡發現的毒?無論是哪一種毒藥,在死亡發生之前都會有三個不同階段:下毒、行動和效果。
 
  下毒有四種途徑:消化、呼吸、吸收或注射。也就是說,它們可能是被吃掉或喝掉,透過腸道進入體內;吸入肺部;直接透過皮膚吸收;或是透過注射到肌肉或血液中進入體內。凶手選擇何種方式讓毒物進入受害者體內,取決於毒物的性質。儘管有毒氣體已被用於殺戮,但這涉及一定程度的技術難度,因此並不實用,而且這種手法通常難以針對特定個人。透過眼睛和嘴巴的皮膚或黏膜吸收可能非常有效:凶手不必與受害者有任何接觸,甚至在中毒當下還能留在附近。光是將毒藥塗抹在受害者即將接觸的物品上,就足以導致死亡。混合在食物或飲料中,為大多數毒物提供一個簡單的途徑,特別適用於固體結晶毒物,因為可以簡單灑在飯菜上或溶解在飲料中就好。不過有一些毒物必須注射到體內才能發揮作用,有時候這是因為毒藥是一種蛋白質,如果加入食物攝取,就很容易被腸胃分解。此外,凶手一定要距離受害者夠近才能注射毒物。
 
  現在我們來看毒物的核心:它們如何破壞身體的內部運作?毒物確切的作用方式五花八門,而它們的效果則揭曉了許多人類生理學的奧祕。許多毒物會攻擊神經系統,破壞控制身體正常功能且高度複雜的電子訊號:如果阻斷的是心臟各部分之間的交流,可以視為毒物使心臟停止跳動並導致死亡;如果破壞控制呼吸的橫膈膜肌肉調節,同樣也會使呼吸停止,導致窒息而亡。也有些毒物會偽裝,隱藏真實身分後進入身體細胞,這些毒物的外型與細胞的重要成分極為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因此可以進入細胞的新陳代謝過程,但是無法執行正確的生化功能。毒物會假冒體內的細胞分子,使得細胞的化學作用緩慢停止,最終死亡。當死亡的細胞夠多,整個身體就會跟著死去。
 
  如果不同的毒物以不同的方式發揮作用,不難想像受害者所經歷的症狀也會不同。以大多數消化型的毒物而言,無論作用方式為何,人體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嘔吐和腹瀉,試圖藉此從體內清除毒物;影響心臟神經和電流訊號的毒物則會導致心悸,最終造成心跳停止;影響細胞化學性質的毒物,通常會引起噁心、頭痛和嗜睡的症狀。毒物的作用與可怕後果的故事,在本書中比比皆是。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毒物是致命的藥物,但科學家也已經使用與毒物完全相同的化學物質,來梳理細胞與器官內部的分子和細胞機制,利用這些資訊開發能夠治療和治癒多種疾病的新藥。舉例來說,科學家透過研究毛地黃植物中的毒物如何影響身體,成功研發出治療充血性心臟衰竭的藥物。現代外科手術時使用的常規藥物,同樣也是透過了解顛茄如何影響人體運作後問世,這種藥物除了能預防術後併發症外,甚至還能治療在化學戰中受害的士兵。由此可知,化學物質的本質沒有好壞之分,它只是一種化學物質,造成差異的是使用這種化學物質的意圖:是要保護生命,或是奪走生命。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42609
  • EISBN:978626744256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9MB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7
4.5
|
2024/09/30
這本書裡面提到非常多的毒藥,以及在歷史上害死過哪些人。
書非常精彩,雖然裡面有些內容其實跟「A代表砒霜」有重疊
不過還是很好看,值得入手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08/23
真實犯罪故事結合科普,很像在看推理小說但同時又獲得下毒知識
作者各種引人入勝的推理筆法讓人一章一章往下看
看完這本根本把下毒這種類型的犯罪描寫到極致!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大雁文化電子書暢銷展|兩本85折、三本79折、套書77折|閱讀是一趟「發現之旅」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