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佛教利他思想的再現與保存
利他是覺悟必要過程
非只為覺悟後的願行
生活在當代科學主義至上、工業資本環境勃興、與多元價值並陳的我們,兩千多年前佛陀邁向覺悟境界的教法,是否可引以為今日吾人生命終極的追求?是否能成為個人生命可實踐的目標?如果是,它的實踐內涵與具體的模式為何?當代社會中諸多的歷史條件,能否為這樣的思想與實踐提供有力的、可行的支援環境?
佛教作為人類歷史進程中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其經典經過數百年部派佛教的詮釋,以及近兩千年大乘佛教的淘煉;傳到漢地,也歷經一千九百年,經由漢傳佛教修行者的詮釋與對中國文明的適應,它原始的面貌與內涵已然經過許多的修正、轉折與隱落。尋求原始佛教的意義,並不是在尋求的過程中,考據原始的佛陀如何說,而是試著揮開兩千多年曲折蜿蜒的不同文化適應中所產生的諸多扭曲與包袱,而能更直接且深入的掌握佛教的根本教義,從這根本的教義中試著找出它在當代文化中的新適應,這新適應包括建立系統而合宜的思想詮釋,真實的宗教經驗與具體的社會實踐。
證嚴上人以佛教之利他思想為基礎,在利益眾生之際,清淨自心,最終契入究竟覺悟之境。證嚴上人開立慈濟宗門,建立從行善到體現一切善行的佛教修行法門,從利他臻於究竟覺悟之境。其宗門之理想是以提供眾生身、境、心的圓滿具足為目標。
何日生《利他到覺悟:證嚴上人利他思想研究》一書,從慈濟宗門創立者證嚴上人的利他實踐精神出發,探究佛教利他思想的再現與保存,分析闡述慈濟宗門利他精神之要旨與從利他通向覺悟的思路,其實踐之體系之於對當代佛教及世界文明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