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從IKEA到火山口,一趟勇往「植」前的全球採集之旅

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從IKEA到火山口,一趟勇往「植」前的全球採集之旅

  • 定價:600
  • 優惠價:79474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前往世界不同的角落,追尋命定的植物戀人—

遍及全球七大區域╳近五十幅彩色植物科學繪圖
最刺激、最藝術,也最動人的一趟植物冒險之旅

「這是送給全世界『老派』植物學者與植物愛好者的禮物。」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洪廣冀

  穿越雨林沼澤沙漠、因山崩滾下懸崖、驚險躲過火山爆發與颱風亂流——這不是在拍好萊塢電影,而是本書作者索羅古德的植物學家日常,搭配栩栩如生的手繪植物,構成我們將在本書經歷的冒險。

  在IKEA停車場外發現的一株寄生植物「列當」,是索羅古德走上植物學家之路的起點,本次旅程也將從這裡出發。索羅古德將會帶領我們,徒手爬上英國與愛爾蘭的濱海絕壁,在崖頂和列當共享落日餘暉;走進南非多肉植物生態區,一睹你絕不會認為長得像植物的鞭寄生;開車擠過地中海小島的窄巷,顫抖著四肢爬下山谷,沐浴在一整片「龍的氣息」;勇闖中東沙漠河谷,走過荷槍實彈的邊境,尋找未被定名的肉蓯蓉,也許它是全球土地退化問題的解答;航向加納利群島,在島上田野間的空地,和當地居民一起種下島上特有種「卡登」;從北海道到琉球,橫跨整個日本,走遍高山、雨林、沼澤、火山,蒐集罕見植物標本,但也別忘了一訪水橋橋祭、和居酒屋老闆娘乾杯。

  走過千山萬水後,我們抵達生長在婆羅洲雨林深處的凱氏大王花——索羅古德自年少時就無數次幻想能一親芳澤的夢中之花,那裡既是終點,也是一切的起點:原來他的每一次出發,都是為了回家、然後再出發——而他仍是當年那個熱愛植物的少年。

  本書沒有生硬的植物學知識,只有作者索羅古德為了植物多次命懸一線的刺激冒險、逼真到簡直躍然紙上的精巧插圖、細膩多情又富有想像力的生動文字,以及最重要的——對植物純粹、濃烈、生生不息的愛。這本書獻給所有植物愛好者、獻給所有和索羅古德一樣,會對著生物納悶「為什麼」的少年少女,也獻給有著其他愛好的你——你將能從本書,看見那個全心喜愛某樣事物的、閃閃發亮的自己。

本書特色

  驚險刺激的全球採集之旅:英國、愛爾蘭、南非、地中海、中東、加納利群島、日本、婆羅洲;峭壁、高山、雨林、沙漠、沼澤、火山……不管在哪個國家地區、也不管地形天氣多麼險惡,只要那裡長著稀有植物,那裡就是索羅古德旅程的下一站!

  栩栩如生的全彩植物科學繪圖:列當、蜂蘭、天南星、豬籠草、肉蓯蓉……近五十幅全彩植物科學繪圖,全都來自索羅古德筆下,把大洋彼岸的各色花草帶到你的眼前——沒錯,這真的不是照片!

  細膩生動的文筆:不只是植物學家、藝術家,索羅古德更是個出色的寫作者:植物的千姿百態、旅途中的所見所感、各地不同的風土民情……通通信手拈來,給你最沉浸式的冒險體驗。

  對所愛之物不顧一切的追求:你有發自內心熱愛的事物嗎?如果有的話,「你不可能全身滿溢電流,卻什麼都不做,是吧?那樣你會爆炸的。」所以出發吧!不管是想去追尋或釐清自己所愛,相信這本書都能帶給你勇氣。

得獎紀錄

  ★獲選《新科學人》雜誌2022年度最佳書籍★

名人推薦

  —各界「植」人 真情推薦—
  古碧玲|字耕農
  林金保|荒野保護協會前祕書長
  胡哲明|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館長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徐振輔|作家
  游旨价|《橫斷臺灣》作者
  葉書謹|生物繪圖師

各界好評

  這是一本「老派」植物學者的作品。「老派」植物學,著重以身體去經驗地景、強調與各類植物相遇時的感動與靈光乍現;「老派」植物學者,則擅長將這些經驗以精巧的畫作與細膩的文字加以記錄,再將其以書或標本的形式,當成禮物,送給同樣老派的朋友——本書正是索羅古德送給全世界「老派」植物學者與植物愛好者的禮物;歡迎進入老派植物學的世界。——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洪廣冀

  本書是一本充滿活力以及藝術感的科普書,它證明了人生最美好的一種快樂,即是追尋自然的未知以及繽紛的生物多樣性。索羅古德的繪畫精確且令人回味,他的旅程也為熱愛植物的人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興奮與快感。這本書不僅重現了我們夢中渴望的植物奇觀,也賦予我們一份珍貴的勇氣,激勵我們前往世界不同的角落,追尋命定的植物戀人。——《橫斷臺灣》作者游旨价

  本書不只是索羅古德玩命到世界各地尋找獨特植物所完成的探險札記,書中對植物細膩且充滿畫面感的描寫、與過去植物學家作品的對話,讓它更是一本精彩的旅遊文學。作者也提醒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植物,只要我們稍加停步觀察,植物的美會讓生活充滿驚奇。——荒野保護協會前祕書長林金保

  驚險的植物採集之旅、精美的油畫插圖、專業的植物知識,無不使人驚豔,索羅古德以此帶領讀者走入探索珍稀植物的迷人世界。推薦給喜歡植物與科學繪圖的朋友。——生物繪圖師葉書謹

  懷抱歷史上偉大的「植物獵人」精神以及最新的植物學知識,索羅古德帶我們進行了一趟精彩的冒險:從北愛爾蘭的陡峭懸崖到婆羅洲的雨林、從中東的乾旱地帶到南非的多肉植物生態區,藉由他的經歷和精美插圖,我們得以認識世界上某些最奇異和最引人入勝的植物——你肯定從此對寄生植物刮目相看。——亞歷山卓.安東內利,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科學部主任、《隱藏的宇宙》作者

  你喜歡植物嗎?還是你喜歡藝術?或者你喜歡旅行,尤其是獨自一人去探索荒野之地?如果你對這些領域有興趣,那麼你一定要看看這本令人驚豔的新書……或許,正如索羅古德所希望的那樣,這本充滿他冒險和畫作的書能夠激勵未來的世代也去探索這個世界,欣賞他們所發現的事物、保護那些他們年幼時只能在書中讀到或夢想到的奇蹟,並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強烈推薦。——《富比士》撰稿人GrrlScientist

  本書不只帶領讀者穿越雨林、沼澤和山脈,追尋地球上植物的奇蹟,索羅古德還用自己精彩的插圖和畫作搭配這些刺激的冒險。——西蒙‧英斯,《新科學人》2022年度最佳書籍

  這是一本充滿熱情、令人讚嘆且充滿藝術氣息的自然科普書籍,傳達了對植物的深厚愛意。在本書中,追尋自然之美,不論它身在何處,都是人生中最令人興奮的其中一件事情。——《前言評論》星級評論

  書中的寫實油畫是索羅古德多年來全心熱愛植物的見證,生動的描述則讓讀者感覺像是在與他一起尋找植物。這本書對植物愛好者來說簡直是難以抗拒的誘惑。——《出版者週刊》

  光彩奪目的繪畫是全書焦點……每一頁的美都是如此罕見而獨特,令人難以不被索羅古德的喜悅感染,甚至還穿插各種冒險:為尋找植物而膽戰心驚攀下斷崖、撞上火山爆發,或是在中東和沖繩享用一頓令人難忘的晚餐——誰能想到追尋那些根植於地的生物竟能如此刺激?——《自然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克里斯‧索羅古德(Chris Thorogood)


  牛津大學植物學家、插畫家和演說家,現任牛津大學植物園副主任兼科學部主管、菲律賓大學客座教授,也是倫敦林奈學會會員、牛津大學李納克爾學院初級研究員。研究興趣集中在演化遺傳學、植物分類學和生物多樣性熱點,尤其關注寄生植物和食肉植物的演化,以及地中海盆地和日本等生物多樣性熱點中的分類多樣性。

審定者簡介

謝長富


 專長為植物生態學與分類學,目前為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兼任教授、臺灣生態學會理事、臺灣生物多樣性保育學會理事長、《Taiwania》國際期刊主編。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植物學系教授及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及所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等。

譯者簡介

韓絜光  


  臺大外文系畢業,人文科普專職譯者。漫漫翻譯路上感謝大自然為伴,喜於多識草木鳥獸之名。譯有《向晚的飛行》、《不想回家的鯨魚》、《等待在夜裡被捕》及《探險家學院》系列等。
 
 



  想像一下:你的爸爸媽媽趴在地上,手忙腳亂撈著從打翻的盒子跳出來的成群蟋蟀;你正値靑春期的姊姊對著在浴缸裡產卵的蟾蜍尖叫;會噴內臟的海參往樓梯下連環發射「飛彈」;盛開的龍芋(Dracunculus vulgaris)那令人作嘔的臭氣從家門口飄送進來——我們家因為我,一天到晚都在面對這些事。

  我從小就對生物著迷。對我來說,最快樂的事莫過於播下一粒種子,看它發芽茁壯,或在潮間帶東翻西找,或釋放罐子裡剛剛破蛹的蝴蝶。自然科學是我在學校最喜歡的科目,我會看著一種又一種生物,心想:為什麼它會長這樣呢?靑少年時期,我在海生館打工,我會在退潮時到海邊,在岩石間搜尋罕見的海洋生物。我的房間是由玻璃罐、花盆、水缸組成的叢林,裡頭裝滿各種奇妙植物。我會仔細把這些全都記錄下來,為我種的植物繪圖、著色,設法了解它們。我命中註定要當個植物學者。

  今日,我的工作帶我前往世界各地:我曾橫越沙漠、攀登山嶺、穿過森林、涉入沼澤,可我仍然會看著一種生物心想:為什麼它會長這樣呢?這一路上,那些我看見的植物所留給我的繽紛印象,我都一一收存,而後畫成圖加以保留——我一向習慣畫下周圍的世界。不時有人跟我說,我的畫讓他們想起瑪麗安娜.諾斯(Marianne North),這位十九世紀的植物插畫家,在植物世界畫出她的一片天。如同歷史上大多數女性藝術家,諾斯在世時並未獲得應有的肯定。如今,她描繪植物生長於原棲地的八百三十二幅畫作,掛滿倫敦皇家植物園「邱園」(Kew Gardens)中、以她為名的畫廊的牆上,有如一幅巨大的植物拼圖。還記得小時候,我總會抬頭望著牆上這些畫,目光來回尋找豬籠草。十幾年後,我在樹林間搜索豬籠草,就像當初的她;我用油彩記下所見所聞,也一如當初的她。說不定,她也有一點迷戀植物,就和我一樣——我喜歡想像「她也是」。

  你在本書中所看到的植物,很多是我目前研究的主題。我的支線任務之一,是研究肉食性與寄生植物何以演化出今日的外觀與行為。例如,在我的畫中占了很大比例的肉食性豬籠草,以樹葉構成的陷阱吸引、捕捉、吞食、消化獵物,以便能在貧瘠的環境生存。二十多歲時,我在婆羅洲待了一陣子,那裡的豬籠草有各種令人眼花撩亂的大小和形狀,讓我大開眼界。現今的研究顯示,豬籠草多變的形狀反映了它們的食性。例如壯觀的馬來王豬籠草(Nepenthes rajah),以糞肥為食,樹鼩會在其上蹦跳,留下富含營養的排泄物——這正是為何它的籠身如此結實,因為它是動物的馬桶。

  我們能向大自然學習什麼?生物演化出精妙的對策以應對考驗,而這些對策可以啓發科技或設計的靈感:防水的蓮葉、沙漠甲蟲集水的翅膀、壁虎疏水的皮膚,類似的許多生物構造,都協助解決與輸水相關的諸多難題。因此,我與物理學者合作,探索以植物為基礎的可能設計方案。就拿肉食性豬籠草的葉緣來說,它一遇到水氣就變得滑溜,引導昆蟲沿葉面的多條溝槽滑入陷阱。我們由此發想,做出人造表面,發現這樣的結構是可行的,它能極其精準地網羅並引導液滴輸送——與豬籠草誘引昆蟲滑入陷阱的機制如出一轍。這種機制可以沿預定路徑分類並輸送液滴,適合用在噴墨印表機等設備之上。

  植物能夠為我們做些什麼?我也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合作,了解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的多樣性。這種奇異而美麗的植物在本書也有不少戲份,它說不定是全球沙漠化(土地退化)問題的其中一種解決方案。肉蓯蓉寄生於梭梭和紅柳等沙漠灌木根部,而種植這兩種灌木皆可以形成具穩定作用的「防護林」,阻擋沙漠擴張。在中國,肉蓯蓉有食用價値,也是珍貴藥材,有愈來愈多農民開始沿著防護林邊緣種植肉蓯蓉當作副業。如果我們能以全球規模種植肉蓯蓉,說不定能一次實現兩個目標:滿足民眾對食材與藥材的需求,同時減少採摘珍貴的野生肉蓯蓉。說來容易,但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其多樣性,才能知道哪些種類需要保護、哪些則可以栽植􇟚這就是分類學派上用場的時候了,它正是幫助科學家認識這顆星球上豐富多樣的生命,並整理出其架構的一門學科。

  我們必須先知道某樣東西存在,才有辦法加以保護,所以植物學者尋找及描述新物種,其實就是在和時間賽跑,希望能夠及時保育它們。不久前,我和馬來西亞當地的植物學者合作,描述一個新物種。這種植物生長在一條橫越山林的山徑兩側,這條山徑很受遊客歡迎,妙的是,卻從來沒人留意過它。

  這裡有個觀念必須澄淸:每年世界各地「新發現」的物種,很多早已為人所知並被使用了數千年,只是這些人被我們給忽視了。西方地理大發現所隱含、並持續至今的不平等,應當有所改變。而植物學家力所能及的其中一個做法,就是與世界各地的人們合作,一起探索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並予以保護。

  ***

  我將透過本書帶領各位踏上的環遊世界之旅,並未按時間順序排列,我刻意略去日期年代,省得你頭昏腦脹——懸崖山頂和颱風就夠讓人發暈了。本書的前進路線也迂迴曲折,會在不同地點跳來跳去,就和我經歷過的一樣。書寫本書之際,我時而沉浸在我的田野筆記裡,時而把筆記拋開跳脫出來,正如我想像的讀者你,想必也時而沉浸在書中、時而暫且擱下書本吧。

  〈前進捕蟲植物天堂〉一章,有些段落來自我二十歲出頭時在婆羅洲寫下的日記,在日本的零碎回憶則是較近期的事。我在每一趟旅程的目的不盡相同:在日本,我肩負保育任務,為種子庫收集植物樣本並進行植被調查;在西班牙加納利群島,我與地方植物學者和生態學者合作,記錄當地的植物相,並協同地方民眾種植幼苗;我橫越地中海東岸諸國的冒險——偶爾與其他植物學者同行,其餘時間只有我獨自挺進——目的是為了進行研究,一方面想做物種分類,一方面想為該地區的植物相編纂圖鑑。至於和豬籠草共度的時光,目的則自私得多,為的是滿足我童年時對植物的夢想;你也會發現,這些夢想的種子,老早之前就在IKEA賣場(沒想到吧)外面種下了。所以我讓旅程結束在婆羅洲的京那巴魯山(Mount Kinabalu)——小時候我睜大眼睛躺在床上幻想的地方,既是終點,也是一切的起點。

  為什麼我要把日記編寫成書?不論這些旅程是在何時、在何處、為了什麼原因展開,都由一股對植物無法自抑的熱情串連在一起,我需要把這股熱情分享出去。「你要知道,你不只是到處尋找植物的孤僻怪胎,出版這本書一定有它的意義存在!」負責本書的出版社這樣拜託我,看來,我就是個植物怪胎。但她說得對:像我這樣的植物學者,在提高公眾對植物的認識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人的生存仰賴植物,食物、衣物、藥物都少不了它,而且隨著對植物的了解日漸增加,我們才發現它對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同樣重要——植物為地球帶來活力。是的,此刻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植物。不光如此,植物自有其與生俱來的價値:我們與上百萬種遠比我們更早存在的植物共享同一個生物圈,也就是我們稱為「家」的、這薄薄一層的生命宜居層,因此,我們有責任保護這些物種。然而,現今每五種植物就有兩種瀕臨滅絕。面對人口擴張的威脅,植物節節敗退,有些在我們還不知其存在前就已經消失。更悲慘的是,植物面對的困境大多無人聞問,這樣的情況被稱為「植物盲」(Plant Blindness)——簡單來說,我們根本沒注意到這些植物。

  那我們能怎麼辦?也許,我們可以換個方式描繪植物,讓它們走進大眾的視野:呈現植物的迷人與特色,而不僅是將其視為動物生活於其間的美麗背景。我們可以說明為什麼保護植物和保護動物一樣重要,顚覆大眾對植物學者的工作內容,以及我們何以如此在乎植物的既定印象——我希望這本書能稍微做到這點。說不定,這本書會吸引某個人,也許是個學生,總之是會看著生物納悶「為什麼」的那種人,使他/她夢想有一天也成為植物學者。說不定到時候,他們也會向外探索,驚奇於未知,並努力保護他們當初讀到本書之後所夢想的事物,讓這個世界變得比起他們相遇的時候,又更加美好一些。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914715
  • 叢書系列:一卷自然
  • 規格:平裝 / 370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