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圖像中的權力、藝術與文化

圖像中的權力、藝術與文化

  • 定價:330
  • 優惠價:9531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9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視覺(visual)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隨著歷史學視野的擴大,除了傳統的檔案文獻以外,近年來逐漸強調視覺的圖像資料的重要性,同時也逐漸重視圖像對於傳達歷史知識的功能。
 
  從圖像的視覺表現中,不僅能看到過去的影像,更能通過對圖像的進行解讀,探索背後潛藏著的政治、歷史、文化的訊息。
 
  本書共十二章,包括
  漢代帛畫的生死世界                         竹林七賢的清談表象
  帝王形象塑造與〈便橋會盟圖卷〉       性別文化與流行的〈虢國夫人遊春圖〉
  商業生活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放榜與觀榜:科舉社會的文化圖像
  大航海時代的探索與開展                   他者之眼:西方眼中的東方
  近代知識的圖像化:生活知識與傳播          想像與觀看:早期臺灣原住民圖像
  特洛伊戰爭與諸神之戰                      路易十四圖像的製作與建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連啟元
 
  1974年生,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專長:明清社會生活史、法制史、數位遠距課程教學、圖像藝術研究
 
  經歷: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教學卓越計畫副主任、文學院教學顧問團教授、曉峰學苑導師、明代研究學會秘書長、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訪問學者。曾榮獲全校校級教學特優教師、院級教學特優教師、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等,並執行教育部相關教學計畫、雲端學院課程、全國夏季學院課程等項教學計畫。
 

目錄

序 
第一章 漢代帛畫的生死世界 
一、帛畫內容與漢代社會文化 
二、帛畫的功能與內容結構 
三、引魂升天與三界宇宙觀 
四、初生:最初的生命起源 
五、終歸:最終歸宿的死亡想像 
六、生命延續與轉化的可能 

第二章 竹林七賢的清談表象 
一、竹林七賢的圖像與形象 
二、竹林七賢題材的相關畫作 
三、高雅與放蕩之間 
四、褒衣博帶的服飾風格 
五、隱逸思想的影響:歷代高士圖 

第三章 帝王形象塑造與〈便橋會盟圖卷〉 
一、圖卷的內容 
二、圖卷題材的流變 
三、便橋會盟的歷史記載 

第四章 性別文化與流行的〈虢國夫人遊春圖〉 
一、畫作的版本 
二、畫作的內容與表現 
三、女性妝容的故事
四、性別意識與政治社會 

第五章 商業生活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一、畫作的版本與介紹 
二、畫作的細部架構 
三、宋代商業活動的反映 
四、清明上河圖的各種版本 

第六章 放榜與觀榜:科舉社會的文化圖像 
一、皇榜下的讀書人百態 
二、讀書人的服飾與裝扮 
三、科舉制度的規範 
四、科場案:考試舞弊的重大事件 
五、應考者的榮耀與掙扎 
六、想像富貴與紙上遊戲:陞官圖 

第七章 大航海時代的探索與開展 
一、早期的世界圖像與建構 
二、東方海上探險的出現 
三、馬可‧波羅的遊記與東方描寫 
四、西方海上霸權的興起 
五、海權發展與全球化的影響 

第八章 他者之眼:西方眼中的東方 
一、東西文化的差異與接觸 
二、西方眼中的東方意象轉變
三、繪畫藝術與圖像所呈現的東方風情 
四、威廉‧亞歷山大的清代社會描繪 
五、後續的發展與影響 

第九章 近代知識的圖像化:生活知識與傳播 
一、 近代西方知識圖像的傳入:以火車的知識為例 
二、傳統的識字閱讀與近代畫報的興起 
三、畫報圖像的想像、誤解與恐慌 
四、畫報與月份牌 

第十章 想像與觀看:早期臺灣原住民圖像 
一、南島語系與臺灣原住民 
二、西方想像的臺灣原住民 
三、十八世紀前後的臺灣原住民圖像 
四、清代采風圖的呈現與觀看 
五、清代圖像所呈現的原住民特色 

第十一章 特洛伊戰爭與諸神之戰 
一、史詩中的特洛伊戰爭 
二、紛爭與戰爭的開端:金蘋果事件 
三、帕里斯的判決 
四、特洛伊戰爭的經過與結束 
五、戰爭的終結:木馬屠城 
六、諸神的介入與史詩寓意 

第十二章 路易十四圖像的製作與建構 
一、生平與事蹟 
二、藝術與科學的多元喜好 
三、全方位的形象塑造 
四、國家政策與藝術創作 
五、晚年負面形象的流傳 
六、藝術宣傳的後繼仿效者們 
參考文獻 
後記
 

 
  視覺(visual)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隨著歷史學視野的擴大,除了傳統的檔案文獻以外,近年來逐漸強調視覺的圖像資料的重要性,同時也逐漸重視圖像對於傳達歷史知識的功能。傳統歷史研究著重於文字的文本(text),而圖像是另一種歷史的遺留資料,同時也記錄著歷史的發展軌跡,是解讀歷史的重要證據之一。從圖像的視覺表現中,不僅能看到過去的影像,更能通過對圖像的進行解讀,探索背後潛藏著的政治、歷史、文化的訊息。德國文學家庫爾特‧塔柯爾斯基(Kurt Tucholsky,1890-1935)說過:「一幅畫所說的話,何止千言萬語。」因此圖像所指涉的各種知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圖像所表現的形象背後,可能並存著歷史真實與想像虛構,因此需要以嚴謹的考證態度,逐一抽絲剝繭。
 
  在通識教育課程的革新理念裡,以視覺圖像(visual image)作為的輔助教學,是一種易於引起興趣的教學方式。1988年美國史家懷特(Hayden White)首創「historiophoty」一詞,臺灣學界則翻譯成「影視史學」,並將「影視」範疇擴大,即「影像視覺」,凡是任何圖像符號,不論靜態的或動態的,都歸屬此一範圍。由此可知,無論靜態的或動態的圖像、符號,都代表著傳達人們對於過去的認知,所以藉由探討、分析圖像、符號的文本,都是研究當時歷史思維與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美國教育學者戴爾(Edgar Dale)於1969年提出:學習金字塔理論(Cone of Experience),將學習分為被動的學習與主動的學習。經驗金字塔共有10層,包括各種教學方法和媒體,越下層代表獲得經驗越為具體,越上層則越趨於抽象,亦即從直接學習、圖像學習,到符號學習的歷程。其中藉由圖像、影像等動態資訊,然後進行討論等的學習留存效果,是僅次於直接實作的經驗獲得。
 
  透過圖像的觀看,將圖像放入歷史脈絡,從文化、政治、物質的層面,進行多元的考察。同時,了解圖像創作的背後過程,藝術家、贊助者和觀看者的愛好,以及預期圖像會發生何種作用等,更能完整理解一幅圖像所代表的整體意涵。英國史家彼得‧伯克(Peter Burke)認為,任何的工藝品、畫像、雕塑、電影、電視、平面廣告等的視覺材料,都代表著歷史與文化意涵,而圖像的本身並非只是分析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圖像來解讀歷史,並且避免在解讀過程所遭遇陷阱與危險。同時從圖像之中,探尋隱沒在圖像背後的各種歷史訊息。
 
  雖然,圖像不能讓我們直接進入過去社會的世界裡,卻能讓我們理解當時的人如何看待那個世界。然而,在觀看的過程之中,如何採取較為客觀的他者(other)角度,進行圖像的理解與詮釋,避免流於過度主觀的意識,則是觀看圖像時所必須思考的問題。
 
  本課程與主題的設計,是始於2012年的通識課程規劃,主要是藉由圖像作為理解歷史的文本與途徑,進而探討傳統政治、社會、文化等發展脈絡,與當時社會文化與價值背後的多重意涵。課程內容從開始規劃之初,隨課程設計與環境議題、個人喜好等因素,或多有增減、變動,最後選出比較具有代表的12講次內容,編寫成教材,藉此延伸對各種圖像議題的思考與探索。希望經由課程的授課與圖像觀看過程,討論圖像的觀點、主題與形式,思考圖像與歷史研究的各種可能,不僅能學習到審美的感知,並期望建立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培養思考、批判的精神。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69895
  • 規格:平裝 / 603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漢代帛畫的生死世界
 
生死,是人類最終極的問題,也是從古到今不斷探索的課題。傳統社會如何建構與想像死後的世界,可以從漢代長沙馬王堆的出土帛畫加以探究,所出土的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夫人之墓,所出土的帛畫內容,反映出傳統社會對於生死的理解,以及宇宙的認知。從帛畫內容呈現的天、地、人的宇宙三界觀,理解天界或仙界,地界或地府的形象,以及墓主對現世生活的依戀等,進而討論修真成仙、死後冥界的各種敘述。之後,受到佛教傳入影響,地府的概念如何轉變成為地獄審判、輪迴投胎,探討從「陰間」與「地獄」的概念,兩者之間的演變與歷史發展。
 
一、帛畫內容與漢代社會文化
 
1972-1974年間,在湖南長沙湘江的東側馬王堆,發掘出三座漢墓,依據考古研究,墓主分別為:一號墓主為軑侯夫人辛追,二號墓主為長沙國相軑侯利蒼,三號墓主為軑侯之子利豨。
 
利蒼(?-前186)是西漢初年長沙國相,即初代軑侯,其中出土於1972年的馬王堆一號墓,即為軑侯夫人辛追之墓,當時出土的屍體保存頗為完整,全身潤澤,皮下組織柔軟而富彈性。主要是利用了木炭、水泥等物質,以及四層套棺、外槨密封等方式,讓槨內空氣完全乾燥隔絕、滴水不滲,進而達到恆溫、恆濕的效果。同時,覆蓋在棺木上的帛畫,更反映出當時漢代社會對於死後世界的寄託與想像。
 
馬王堆一號墓的帛畫,長205公分,上部寬92公分,下部寬47.7公分,絲織品,現藏湖南省博物館。依據帛畫的尺幅和形制,稱為「非衣」,或稱為「T型帛畫」,是出葬時做為靈車前導的儀仗:「銘旌」,帛畫呈現了墓主寄託引魂升天的想像畫面;但也有研究認為,帛畫的功能是用以佑護靈魂,使死者入土為安,得以安息。帛畫圖像主要是表示死者身分地位,整幅帛畫反映出漢代南方楚國的風俗文化,其色彩豐富,圖像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天上、人間、地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考試用書、教科書】遠流暢銷電子書展|單本79折、兩本7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情緒溝通教養展(止)
  • GL百合展(止)
  • 五南年度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