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圖像中的權力、藝術與文化

圖像中的權力、藝術與文化

  • 作者:連啟元
  • 出版日期:2024/10/25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
 
漢代帛畫的生死世界
 
生死,是人類最終極的問題,也是從古到今不斷探索的課題。傳統社會如何建構與想像死後的世界,可以從漢代長沙馬王堆的出土帛畫加以探究,所出土的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夫人之墓,所出土的帛畫內容,反映出傳統社會對於生死的理解,以及宇宙的認知。從帛畫內容呈現的天、地、人的宇宙三界觀,理解天界或仙界,地界或地府的形象,以及墓主對現世生活的依戀等,進而討論修真成仙、死後冥界的各種敘述。之後,受到佛教傳入影響,地府的概念如何轉變成為地獄審判、輪迴投胎,探討從「陰間」與「地獄」的概念,兩者之間的演變與歷史發展。
 
一、帛畫內容與漢代社會文化
 
1972-1974年間,在湖南長沙湘江的東側馬王堆,發掘出三座漢墓,依據考古研究,墓主分別為:一號墓主為軑侯夫人辛追,二號墓主為長沙國相軑侯利蒼,三號墓主為軑侯之子利豨。
 
利蒼(?-前186)是西漢初年長沙國相,即初代軑侯,其中出土於1972年的馬王堆一號墓,即為軑侯夫人辛追之墓,當時出土的屍體保存頗為完整,全身潤澤,皮下組織柔軟而富彈性。主要是利用了木炭、水泥等物質,以及四層套棺、外槨密封等方式,讓槨內空氣完全乾燥隔絕、滴水不滲,進而達到恆溫、恆濕的效果。同時,覆蓋在棺木上的帛畫,更反映出當時漢代社會對於死後世界的寄託與想像。
 
馬王堆一號墓的帛畫,長205公分,上部寬92公分,下部寬47.7公分,絲織品,現藏湖南省博物館。依據帛畫的尺幅和形制,稱為「非衣」,或稱為「T型帛畫」,是出葬時做為靈車前導的儀仗:「銘旌」,帛畫呈現了墓主寄託引魂升天的想像畫面;但也有研究認為,帛畫的功能是用以佑護靈魂,使死者入土為安,得以安息。帛畫圖像主要是表示死者身分地位,整幅帛畫反映出漢代南方楚國的風俗文化,其色彩豐富,圖像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天上、人間、地下。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