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過去一般認為,要讓個人及群體發揮實力,就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訂出明確的目標與目的。
.每個人都應該具備活動所需的能力。
.各自的工作可以激發動力。
.擁有的物品、場地等資源充足,可以投入活動。
.有求助和求援的機會。
.有可和團體外部人士合作的環境。
只要打造出符合上述條件的環境,就足以讓個人、群體充分發揮實力。在二〇〇〇年以前,普遍都是秉持這種看法。
然而,大約在二〇〇〇年以後,人們赫然發現,光是達到這些條件根本不夠。
人們開始意識到這項事實!
群體若是缺乏心理安全感,無論個人或團體,都將難以發揮實力。
站在教師的立場,對此更是深有同感。在缺乏心理安全感的狀態下,絕對無法帶好班級。
在一個班級裡,沒人願意舉手發表意見,就連音樂課合唱時,也不見任何孩子拉開嗓門、大聲唱歌。這種狀況的原因在於日益猖獗的霸凌問題;要是太出鋒頭,就會招來嘲笑,一旦失敗了,便會淪為眾矢之的。
在這樣的班級裡,每位孩子都害怕失敗,不敢勇於挑戰。「即使失敗了,只要設法挽回就好」、「只要能從失敗中記取教訓就好」,這類樂觀的氣氛在班上是感受不到的。孩子也無法展現個人特質,只要有人提出比較特別的意見,其他人馬上就會謾罵或抱怨。聽起來或許很像無稽之談,但這種班級卻真實存在。
無論老師再怎麼鑽研教學方法,學習再多的班級經營方式,學生在缺乏心理安全感的狀態下,方法論終究是無用武之地。教師若在教學與班級經營上遭遇瓶頸,原因或許就出在無法維繫學生的心理安全感。
目前在教育界中,一直未能把建立心理安全感的機制,有系統的彙整成書。
眾多優秀的前輩們,在建立心理安全感上,想必自有一套做法。我們除了師法前輩,同時也要學習現代的理論與實踐方式,藉此有系統的去理解如何建立心理安全感。
本書內容將會整理及介紹老師在經營班級時,建立心理安全感的方法。
為什麼必須建立心理安全感呢?
這是為了促進個人和群體的學習與成長,並將班級培養成能發揮最佳表現的團隊。
為此,除了在物質層面打造的良好環境,也必須在心理層面上,營造出具備心理安全感的環境。
相信在讀完本書後,教學者應該就能了解建立心理安全感的理論與方法。此外,只要試著實踐一定就會發現,哪怕只是一點小巧思,都能帶來莫大成果。因此,我們每位老師,都必須好好認識能建立心理安全感的理論與方法。
二〇二三年二月 大前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