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尊重人性,是善待他人的開端
二○一四年,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自那天起,我跟許多第一次當父母的朋友一樣,要面對養育孩子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多問題。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跟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呢?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市面上有太多的資訊可供你選擇,也有太多的專家和知識型網紅給你提供意見。然而,你該聽誰的呢?
我的答案是,你不能根據你所持有的「價值觀」去教育孩子,而是要遵循孩子成長的天性。而天性就是人性。尊重人性,就是尊重自然規律;挑戰人性,就是在用你腦子裡的價值觀,人為地替人性「豎起鐵絲網」,用蠻力去扭曲它。雖然這看起來符合了你自己的價值觀,讓你感覺不錯,但卻會摧殘孩子的心理,為孩子未來的成長埋下重大隱患。
人性,既不全是貪婪、懶惰、傲慢,也不是多麼神聖、偉大、聖潔。它就是人本來的樣子,隨著環境的變化展現出它該有的面目。在形成這樣的認識之後,我曾在《世界博覽》雜誌、知乎、B站(嗶哩嗶哩)等多個平臺寫過一些文章,試著讓更多人能知道這樣的想法。
有一次,在寫文章、找資料的過程中,我看見了關於「恆河猴實驗」主持人哈洛(Harry Harlow)的個人史,這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學過了「恆河猴實驗」,對實驗過程也很熟悉,但結合了哈洛的個人成長,與他進行實驗時的細節經過,讓我看見完全不一樣的實驗,以及其所揭示的人性規律。於是,我開始查找史料,試圖復原當年哈洛實驗的所有過程。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的成果就是本書所記錄的第一個實驗。
而當我把實驗完整地復原出來後,我自己也為之震驚。特別是看見小猴子被強行跟媽媽分開時所發出撕心裂肺的吼叫;儘管被「絨布媽媽」射出來的冷水和釘子弄得瑟瑟發抖、渾身是傷,卻依然義無反顧地要跟「傷害」牠的媽媽在一起。我覺得這是我第一次看見人性,因為人也是一樣的。接下來,我蒐集了足足二十個實驗,詳細查找每個實驗的歷史背景、人物情況和實驗細節,並從人性的角度去挖掘實驗所揭示的人性原理,形成了現在各位看到的這本書。
其實,心理學家做過許多優秀的心理學實驗,可惜很少有人知道。許多實驗距離現今已有半個多世紀,它們所揭示的人性規律是那樣深刻,但為什麼這麼多人都不知道?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實驗心理學家用了學術專業語言來描述自己的實驗,這些寫在學術雜誌和教科書上的實驗,敘述太學術、閱讀門檻太高,大家看不懂、不理解,更不知道這些實驗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這讓我突然有一種使命感,我需要把這些複雜的心理學實驗,包括前沿的腦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以故事形式「翻譯」出來,並且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治療與諮商實踐,對實驗所揭示的人性規律加以解釋,讓更多人能看懂人性,並懂得敬畏人性、尊重自然規律,善待我們的孩子,更善待周邊的人。
心理學不是雞湯、也不是玄學,而是一門正在不斷發展的科學。無數心理學家做了許多精妙的心理學實驗,在嚴格控制引數、因變數、控制變數的條件下設置情境,盡一切可能去洞察人性。
這二十個實驗只是個開頭。我會將這項「翻譯」工作視為很有意義的事業,因為它能夠「喚醒」更多人,讓他們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按人性的規律行事,並讓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露出笑容、變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