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一
掂量書店的微光
我在書店外徘徊,透過玻璃窗窺探,裏面有些甚麼,總是看不清。
以往愛逛書店,時常出入其中,可是當我來應徵做店員的時候,卻在書店外面來回踱步。我深呼吸,鼓起勇氣走進去。書店燈光明亮,但我終究還是看不清,彷彿沿着地磚的紋路,迂迴曲折地行走。
書店在城市裏面,而書店裏面又有些甚麼呢?書店固然有書也有人,但它的深處,卻籠罩着一層迷霧。我至今都不知道有些甚麼,或許一無所有,或許有一點點微光?人生就是這樣,你永遠都在不確定的世界上活着,可是每個在你生命中出現的人,都確實有它的意義。你遇見了他們,才能造就今日的自己。也許,書店的最深處是觸不到的,但是書店裏的人和事卻有着真實的觸感和溫度。無論如何,你也得承認和承受你自己的人生。
在書店工作之初,我便情不自禁地寫下書店的趣聞。一開始在網上發文,經報章編輯發現之後,有幸成為教育版的專欄作者。當時,我邀請另一位同事阿涵一起撰寫。後來,我開拓了評介繪本的新專欄,書店的故事便停下了。不過,那些網上和報紙上的稿件,都是這本書的種子和雛形。我們覺得店員的觀察和感受很有意思,於是決定在這個基礎上擴展開來,增加了多篇新作,並大幅修改舊稿,最終完成了大家手上這本書。
這本書中提到的書店和人物,一律以化名稱呼。我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同時也有普遍性。因此,不要把書中的人和事僅局限在一時一地發生;相反,它可能是城市的原型,或者某些方面的反映。只要用心體會,你也會發現身上有類似的經驗和情感。當你閱讀着我的路時,你更應該想像一下自己未來的路。
書名「店量人生」是取自當初網上帖文的欄目名稱。「店」字當然是指書店和店員,而「店量」則是「掂量」的諧音。「掂量」有用手托物估量輕重的意思,掂量他人,也掂量自我。渺小的我在書店悄悄地觀察,輕輕地秤量着這座城市。如果這座城市懸浮在半空,我也會知道。
黃國軒
自序二
點一盞燈
「憑一口氣,點一盞燈,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燈就有人。」——《一代宗師》王家衛
記得在書店工作的時候,偶然看見同事阿軒在臉書撰寫書店的趣聞,也令我有了記錄的衝動,便開始在網上寫一些書店遇見的人與事。後來因緣際會,我倆同時於報刊擁有了專欄—「店量人生」,讓我們留下,許多關於書與人的種種相遇。
離開書店後,專欄也隨即完結,然而書寫的慾望仍舊躍動,總有許多事情值得敘述,只是我一拖再拖,讓他們只成為自己褪色的回憶。幸好遇上編輯阿Kim,《店量人生》才得以「復活」,能夠由專欄演變成一本本具厚度和溫度的書,也讓我和阿軒能夠再續書緣。
在寫作過程中,那些過去的片段變得模糊,情感變得好像不那麼強烈了,花了許多時間,也寫不出些甚麼。面對書寫進度的嚴重滯後,負面情緒油然而生,我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把所有作品呈現,更擔心拖累大家的出版進度。
最終一步一腳印,在跌跌碰碰中,總算能夠成書。一路至此,要特別感謝編輯Kim的包「涵」和理解,更要感謝一直陪伴身邊的妻子,沒有她的不斷鼓勵,相信我亦無法堅持下去。
猶記得在書店上班的最後一天,晚上就只剩下我和同事阿龍,完成「埋數」後,已經九點多了,我用手機由入口沿着書店外場,透過快鏡拍攝,記錄這個陪伴我三年的宇宙。最後的鏡頭,停留在,我當初懸掛於旅遊書書架上的句子:「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相信我離開書店,也是另一種出走吧;而鏡頭外的最後一幕,我走到門前,阿龍指頭一動,書店內的燈,就滅了,那些交錯的經歷,彷彿隨着燈影,變成了過去式,成為我的回憶。慶幸的是,燈滅了,而我卻帶走,某些成就我的光。
一字一世界,一書一宇宙,但願我再次點起一盞燈的時候,能夠照見些甚麼,讓你看見扉頁中,或有一個熟悉的身影,他正將書溫柔地放在書架上。
鄭竣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