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以「百老匯」之名
楊朝祥
歌劇、音樂劇作為一項表演藝術,反映了歷史、時代的文化,也揭示了當代流行的元素。從倫敦到百老匯,從《歌劇魅影》、《西貢小姐》到《漢米爾頓》,劇中人物投射、故事內容、舞台燈光、音樂曲風無一不是歷史、文學、音樂、戲劇和藝術的綜合展現。《滾動百老匯—現象級音樂劇名作導聆》一書旨在為歌劇和音樂劇的傳承,做歷史的演述、也做文化的詮釋,更重新定義「流行」,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音樂劇敘事和解析。
本文作者宋銘老師以三部西方音樂劇為題材,將不同時代背景故事的內容以音樂劇之都紐約「百老匯」之名入題,彰顯作品的調性。《歌劇魅影》為紐約百老匯史上公演最久的音樂劇,那「為我而歌」(sing to me),「那呼喚著我」之音(that voice which calls to me),始終縈繞觀眾之心,不曾散去;又如《西貢小姐》以戰爭為創作背景,無情烽火,讓大時代的兒女難逃命運磨礪,壯觀的直升機是該劇留給觀眾精神上最深刻的印記;另外,《漢米爾頓》則記述美國開國元勳漢米爾頓的經歷,完美結合了歷史、傳奇、音樂與嘻哈,也成為了近年最火紅的音樂劇。
這三部音樂劇之背景、題材、風格各異,觀眾固然可以從不同的文化觀點詮釋,倒也發人深省;不過,更令人肯定的是,我們看到了一部音樂劇成功的元素—劇情引人入勝、扣人心弦,抑衝突、或懸疑、或虐心,當然時而高昂清亮的嗓音、時而婉轉低吟的樂章,亦皆絲絲入扣。除此之外,布景、道具、器材和工作團隊自然也是致勝要訣。
從台北到紐約,一旦決定踏上這段旅程,飛行時間需要十幾個小時;如今,宋老師將紐約百老匯的音樂劇重磅搬上紙本書,讓音樂劇躍然紙上,我肯定宋老師在音樂劇的敘事和分析中的用心與努力,這將成為音樂劇重要的著作,並且成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流行音樂傳播組帶動流行元素重要的一環,祝福本書順利出版,謹以此為序,期盼更多人一起走入本書的音樂劇世界,一起滾動「百老匯」!
*作者楊朝祥為佛光大學校長
推薦序
把東邊的風縫到西邊
田麗雲
當宋銘央我為他的新書寫序時,腦海中忽然迸出當代美國詩人Andrew Schelling寫的一首詩〈紅尾鷹〉(The Redtail Hawks)的句子,他說:
成群的紅尾鷹
逆著風上下穿梭 它們
在晨曦和暮靄中浮沉
一針一針地用細線
把東邊的風縫到西邊
是啊!數不清多少年了,宋銘不正像是帶著故事的紅尾鷹,以聲波為線、穿戲為針、在空中浮沉飜飛,將歐美展演舞台上的音樂劇縫向台灣聽眾的耳中、縫進耽美於音樂劇的心靈。
認識宋銘,只因為無意中聽到了他主持的節目,而剛好那個時候我進入「IC之音.竹科廣播」負責統籌所有的節目,於是就直接聯繫了宋銘,在我們並不認識的情況下,開口邀約他為我們製作一個節目。他一口就答應了。
從此之後將近十年的時間,每週默默的、他為聽眾獻上一集精彩的節目,幾乎沒見過像他一般完全不讓人操心的主持人。
每次聽宋銘的節目,我都覺得呼吸跟走路的步調彷彿都不得不加快,因為即使已經長年製作節目,他依然顯得如同一個孩子在享受心愛玩具的快樂,聽得見他的興奮、聽得見他的急切、聽得見他想跟好朋友分享的渴望。曾經有嚴格的製作人跟我說:「他吃螺絲了,沒剪掉!」我說就讓他吃吧,我可不要為了精緻的修剪而打亂了作為一個聽眾跟他同步蹦跳的快樂。
宋銘這一次以三個經典的音樂劇導聆,拂動著百老匯的美妙向我們而來。故事大家都熟,一個是源自於法國的神秘小說家卡斯頓.勒胡參觀了在1869年興建的巴黎歌劇院地下人工湖之後所創發的作品《歌劇魅影》;一個算是現代版的蝴蝶夫人故事《西貢小姐》(想來,自盡的蝴蝶夫人不會比放飛孩子的母親討喜吧);還有一齣大家較不是那麼熟悉、卻博得是「近乎普遍好評的戲」的《漢米爾頓》,宋銘挑選這齣戲的理由是「為傳統音樂劇掀起革命的風潮」,很微妙的是這故事本身也從對個人的描述直指國家。
我不知宋銘在諸多音樂劇作品中何以挑選了這三齣戲,但我相信他一定會讓讀者發現:在每一個我們未曾注意到的時刻,所帶來的美妙。
所以,好好的欣賞他的文字、在音樂劇中滾動吧!
* 作者田麗雲為前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台長、現任好好聽文創內容長
推薦序
我所認識的生活藝術家
何厚華
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我邀請好友宋銘來我所任職的大學演講與分享,題目自訂。原本我以為他會聊聊廣播、流行音樂,甚至是旅行;沒想到他給我的題目竟是淺談百老匯的音樂劇。
當下我有些小小的擔憂,怕學生沒有太大的共鳴,結果兩個小時的演講下來,不僅毫無冷場且同學們也興致勃勃,甚至有人因為他精闢的解析與介紹,對涉獵不深的主題產生了興趣與共鳴。
於是,當我知道他要出版這本《滾動百老匯—現象級音樂劇名作導聆》時,當然也是充滿期待的。同時更希望透過這本著作,跟隨著故事的鋪陳進展,帶領更多人進入這迷人的領域。一如窺見宋銘這位作者,集語言、文字、音樂、美學等於一身的生活藝術家。
*作者何厚華為華語音樂製作人、作詞人
推薦序
對命運高歌的人
吳孟樵
總記得初識宋銘老師時,首先發現到他特具的,如水流動的眼神。接著是他的聲音,揚起喜悅的音質。再又是見識到他何以具有好人緣,因為他樂於分享與助人。是這些光照般的美好特質,閃耀在他的節目與教學中。
展讀宋銘這本新書《滾動百老匯—現象級音樂劇名作導聆》,猶如打開新視界,延伸情境至你我或許知曉的世界,卻是經過他尋覓、抽絲剝繭,見到、聽到、領會到劇中人翻了幾翻的人世更迭。吸附入時光洪流裡,感受三齣知名音樂劇,劇中人物的「命運」。雖是不同故事,不同劇作者,卻又都有其無法逃脫的命題,這是很深刻的議題,卻能夠在宋銘一曲一曲的解析,導入當代歷史、音樂要義與心理分析。
衝突,是戲劇的重要元素。就像是「三」的意義,是啟動是發展,是交流是合作,也可能形成更大的挑戰。如何在這些線索裡紮實地流暢地說故事,深入淺出地為觀眾為讀者導聆,除了得具有專業功力以外,宋銘說故事的魅力,賦予這本書更高層次的心靈導引。
當我看著即將付梓前的書稿,不記得時間的流動,而是全然地跟著書的節奏,掉入宋銘書寫的時空,與劇中的人事物相遇,貼附他們血管內的情緒。
整本書裡提到的象徵物,例如:槍、信、綁著黑絲帶的紅玫瑰、紅色斗篷、直升機、面具、戒指、項鍊、水晶燈,具是勾勒人與情,尤其是命運的糾纏牽引,律動人生的嗟吁,令人慨嘆不已。
閱讀的當下,也令我憶起曾在美國紐約百老匯連續三夜看三場音樂劇,其一就是《歌劇魅影》。觀看劇的同時,欣賞劇院的陳設,從舞台、階梯、挑高的屋頂、燈具,以及現場的觀眾,那是另種閱讀。當時,我就住在百老匯轉角的旅館,日日徒步於周遭的著名街道。
知名的地標、景物,絕不是在於「熱鬧」,通常是在於人們所賦予的文化意義,尤其是與「記憶」連結出更深刻的,你我想記得的「歷史」,以及思考、感受每一個步伐的情韻。
謝謝宋銘這本書的問世,讓音符的黑夜與白晝,進入你我心中的耳朵。
*作者吳孟樵為作家、影評人
推薦序
完美捕捉滾動的百老匯
阮丹青
與宋銘是在1998年宣傳首張唱片時認識的,當時工作滿檔壓力破表的我上了他的廣播節目,馬上就被他的和善熱情給打動,而且在專訪前,他早已在報上為我寫了第一個樂評……
後來再見面,就是下一張專輯了。永遠記得下了節目,他請我吃的那碗古早美味香酥的排骨麵。再後來,我們又有好幾次早已變成好友形式的溫馨餐會、聖誕暖聚……
宋銘喜歡音樂劇這件事,我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因為他和我一樣都曾有學習古典音樂的背景,而浸淫在音樂結合舞蹈的跨戲劇形式,更是完全可以想像,因為那已經是從小生命裡的養分。
只是我沒想到,他除了享受其中,還精益鑽研,也曾以介紹百老匯音樂劇內容得過廣播金鐘獎!
當我翻開他為自己書寫的引言,更令我感動不已。
書中敘述的情感豐沛,將初次欣賞musical的激動與場景全然分享,也讓多年前曾到紐約劇場親臨的我深深沉醉與想念……好炙熱的一份愛藝術且將藝術融入生活百分百的癡情迴響!
尤其在書中鉅細靡遺地完整呈現三大經典名作的時空背景,甚至還有劇本導聆,這時一邊讀著宋銘的文字,馬上就在YouTube搜尋影片一邊欣賞,感覺真的也像看完了這幾齣劇,甚是過癮!對比起2021此刻紐約仍嚴峻的Covid 19疫情,能夠就這麼在線上馳騁著畫面與想像,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謝謝宋銘費盡心力地完美捕捉滾動的百老匯,也極力推薦朋友們與我一同走進生命與愛光的靈魂旅程(世界)。
*作者阮丹青為創作音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