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認識生死學:生死有涯(第二版)

認識生死學:生死有涯(第二版)

Encounters with Life and Death

  • 定價:450
  • 優惠價:9542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40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係作者根據十多年講授生死學的經驗,內容取材國內外兼具,資料保持即時更新,加上深入淺出的編排,是能夠呈現台灣生死教育發展的一本教科書。主要的單元是結合以往醫學、宗教、社會、心理與倫理的整合觀點之外,特別增列一些和生活實務有關的主題,例如,生命意義的追尋、喪葬服務、死亡關注等,為的是讓社會中的每個人更能夠擁有「生命與死亡的尊嚴」。每單元除了列舉問題與討論之外,並提供相關網站幫助教學。

  第二版的主題有四:省思死亡、失落悲傷、安寧療護、死亡關注。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希望在「生死一線牽」的前提下,每一個人能夠去思索:我的生死觀是什麼?我期望在這個領域中得到什麼?或者改變什麼想法?我害怕看見死亡嗎?若是,又是爲什麼?未來我是否可以和別人談論死亡話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曾煥棠


  現職/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兼系主任

  經歷/台灣省府家庭計畫研究所「老人生活適應」專案副研究員,國科會生死教育國外短期進修,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指導教授及高中生命教育教科書編輯總召集,安寧照顧基金會教育組委員,教育部高中生命教育綱領訂定成員,台灣生命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東華三院、山東師範學院、福建醫科大學、湖南長沙民政學院、海南醫學院、海南師範大學、馬來西亞孝恩集團、馬來西亞大學醫學院等地短期拜訪講學

  專書著作/生死學之實務探討、生死學探索入門、社會上死亡議題、死亡教育、基督徒生死觀、信仰與喪葬的角色功能、不同宗教文化的喪葬禮俗、臺灣喪葬教育與考照、臨終與後續關懷

  論文著作/六十篇以上
 
 

目錄

〈二版序〉生死有涯 i

CH1 死亡教育 1
一、死亡教育的緣起 2
二、何謂死亡教育? 2
三、一般人研習生死議題學科的因素 3
四、死亡教育發展與現況 4
五、生死學教學目標 9
六、生死學教學方法 11

CH2 死亡對社會產生的衝擊 21
一、在家中談論死亡話題是一種禁忌 22
二、悲傷 23
三、長期照護 24
四、瀕死前的準備社會化 25
五、安寧照護 25
六、自殺 27
七、愛滋病防治 28
八、廢除死刑 29
九、生命意義追尋的社會運動 30

CH3 生命長短調 37
一、生命、死亡知多少? 38
二、影響生命長短的因素 39
三、「計算壽命」教學活動 47

CH4 超越死亡 53
一、本土文化的生死觀 54
二、儒家 55
三、道家 56
四、佛陀信仰 57
五、道教 59
六、基督信仰 60
七、原住民的宗教信仰 62
八、一般民間信仰 62
九、新興宗教:天帝教 65
十、伊斯蘭教(回教)的生死觀 66

CH5 別闖陰陽界 73
一、死亡禁忌在哪裡? 74
二、台灣的喪葬禮俗種類 75
三、新時代的喪葬 88

CH6 生死大事 95
一、死亡及瀕死的定義 97
二、生與死的各面關係 99
三、探討新死亡之定義 101
四、臨死覺知 102
五、沒有死亡的世界 103
六、死亡的社會議題 104
七、瀕死經驗的現象 108

CH7 失落與喪親之痛 117
一、認識各種形式的失落 118
二、悲傷的身心靈反應 120
三、認識各種形式的悲傷 121
四、瀕死者的失落與需求 122
五、悲傷者的失落 123
六、悲傷的意義建構 124
七、悲傷的健康的觀點 125
八、悲傷權利被剝奪的現象 126
九、悲傷治療與意義重建 126
十、關懷喪親者的原則 128

CH8 長壽俱樂部─高齡化社會的需求 133
一、台灣的老年潮來了 134
二、高齡化社會的需求 138
三、結語 147

CH9 自殺議題與防治 149
一、自殺問題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及盛行情形 151
二、自殺的定義 152
三、自殺的社會現象分析 153
四、宗教對自殺的看法 154
五、台灣地區自殺現況探討 156
六、自殺原因 158
七、自殺的過程 160
八、自殺迷思 161
九、自殺的防治 162
十、自殺的處理 171
十一、自殺者的評估與治療 172
十二、結語 173

CH10 臨終關懷 175
一、HOSPICE 177
二、台灣安寧療護的現況 180
三、安寧療護的臨終關懷 181
四、臨終陪伴 184
五、緩和醫療vs.安寧療護 185
六、安寧療護的理念與原則 188
七、對以階段為取向照護模式的批判 191

CH11 生命回顧之旅 195
一、生命回顧的內涵 196
二、生命回顧的功能 197
三、生命回顧的活動 201
四、其他的生命回顧運用技巧 207
五、結語 208

CH12 追尋生命意義 211
一、生命的意義 213
二、生命意義的尋找 218
三、誰在探索生命意義 220
四、對生命意義的見解 222
五、死亡對生命意義的啟發 227
六、如何展現自己的生命意義 229
七、生命意義的尋求是每個人一生的課題 231

CH13 幽谷伴行─協助哀悼 233
一、如何與癌末病人談死亡 234
二、病人對病情的認知 235
三、病情告知指南 235
四、病人得知病情後可能有的情緒反應 238
五、陪伴者的悲傷因應 239
六、寧靜地走完最後階段 240
七、如何為瀕死的父母預備 241
八、認識臨終關懷的重要名詞 245

CH14 死亡概念與發展 249
一、發展階段的死亡概念理論 250
二、影響兒童死亡認知與生死態度的因素 255
三、面對不同情況之死亡遭遇的感受與反應 257
四、協助發展階段中青少年面對死亡 262
五、與死亡情境相關書籍之介紹 263

CH15 一死值千金 269
一、為何要有喪葬禮儀? 270
二、殯葬從業人員對生死關懷應有的認識與作為 271
三、生死教育對喪葬的訴求 272
四、民眾對殯葬的認知與需求 273
五、消費者的意識抬頭 274
六、台灣殯葬業者的角色與功能 275
七、殯葬禮儀師的由來與發展 276
八、殯葬禮儀師的職責 276
九、台灣現行喪葬服務教育與考照 278
十、國外喪葬服務教育的現況與發展 282
十一、殯葬教育政策認知與期待 283

CH16 生命發展階段的死亡關注 291
一、嬰兒期(0~1歲)的死亡關注 294
二、兒童期(1~14歲)的死亡關注 296
三、青春期(15~24歲)的死亡關注 301
四、成人期的死亡關注 305
五、老年期的死亡關注 312

CH17 生命最後規劃 319
一、何謂生命的最後規劃? 321
二、生命最後規劃的由來 322
三、認識生前預囑 329
四、遺囑的相關知識 332
五、生前預囑撰寫簡表 335

附錄一 教學觀摩 339
附錄二 病人自主權利法 345
參考文獻 351

 
 

二版序

  生死有涯


  認識生死學出版多年,在講授時接觸到許多新的資料,也覺得各章節的前後順序有必要調整,期能夠更符合生死教育的教學目標。死亡一直都是禁忌,但是它卻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生死學的研究與運用是從醫學、宗教、社會、心理與倫理的整合觀點來探討死亡歷程、對個人的影響、與死亡相關的儀式及其對社會組織的影響。希望經由本書深入淺出的安排,讓社會中的每個人能夠擁有生命尊嚴與死亡尊嚴。

  本書的副標題取為「生死有涯」,是聯想到莊子(養生主)提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生死問題是需要有藉由智慧來面對。西方聖經也好、東方佛經也罷,若能讓我們開悟生智明白生死的意涵就夠了。要感謝的人很多,除了本系的林綺雲、李佩怡之外,北護生死所研究生史晶瑩、彭桂玲、蕭伊吟、林君妤、王佳玲、藍佩蓉、周麗玲、秀美、張立青,以及學分班學員林維君、莉君、吳英傑、謝美慧、涂麗君、惠君、翟婉如等,謝謝他們提供許多寶貴的資料。

  第二版的主題有四:省思死亡、失落悲傷、安寧療護、死亡關注。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希望在「生死一線牽」的前提下,每一個人能夠去思索我的生死觀是什麼?我期望在這個領域中得到什麼?或者改變什麼想法?我害怕看見死亡嗎?若是,又是為什麼?未來我是否可以和別人談論死亡話題?

  一、省思死亡

  1.「死亡教育」讓學員瞭解死亡教育的定義、目的與發展,以及死亡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學習提早做準備、體驗生命有限的教育。
 
  2.「死亡對社會產生的衝擊」讓我們從瞭解死亡和瀕死在社會上被重視的一些爭議,從而思索這些議題對社會造成的衝擊有哪些,這些衝擊對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等待我們去解決。

  3.「生命長短調」是藉由生死學的一項教學活動─「計算壽命」,經由活動進行當中協助學員正視生命餘命、個人差異及影響的因素,協助學員正視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的選擇。使學員瞭解生命長短的許多因素,進而重視個人的餘命並珍視性命。

  4.「超越死亡」協助學員瞭解不同信仰的生死觀、瞭解不同信仰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能分享個人對死後世界的看法、能接納與其不同的死後世界的看法。

  5.「別闖陰陽界」讓學員能認識形成死亡的禁忌的原因、台灣喪葬禮俗的種類、新時代葬禮的訴求。

  二、失落悲傷

  1.「生死大事」協助學員瞭解死亡及瀕死的定義、協助學員認清自己死亡的態度是正面或負面、協助學員認清正面的死亡態度如何影響行為、負面的死亡態度如何影響行為。

  2.「失落與喪親之痛」列舉出生命中大大小小的失落及對失落的生理、心理反應。說明悲傷的本質,使學員瞭解健康地表達悲傷之重要性。

  3.「長壽俱樂部」探討台灣的老年潮、牽動台灣老人化的因素、提出面對人口老化我們的社會應該有何因應之道。

  4.「自殺議題與防治」讓學員瞭解自殺議題的現況、影響自殺的因素、認識自殺的理論與研究、釐清錯誤的自殺概念與態度、各宗教對自殺的看法、明白自殺的可能原因及其後果,增進對自殺的敏覺度、自殺迷思、自殺防治,學習正確的問題解決途徑。

  三、安寧療護

  1.「臨終關懷」介紹臨終關懷的理念、台灣安寧療護的現況、學習面對瀕死病人應有的態度與應用、瞭解臨終陪伴、瞭解緩和醫療與安寧療護。

  2.「生命回顧之旅」將引導你認識生命回顧的內涵、緣起和功能。藉由活動使你思考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並且反省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進而表達感謝與其共同參與生命的人。

  3.「追尋生命意義」期待引導你開始去思考自己存在的目的,能瞭解自己生命的有限,進而能把握生命,認真努力去思考自己的價值,朝向自己想要存活的樣子,勇敢踏步賣力去爭取、去實現,進而完成自己的生命樣態,追尋自我的實現。

  4.「幽谷伴行─協助哀悼」介紹如何與病人談死亡?如何將病情告知病人?多數的病人在臨終以前會自尋生命意義、生命回顧、自我歸屬與反省,為的是尋求寧靜走完生命的最後階段。

  四、死亡關注

  1.「死亡概念與發展」介紹發展階段的死亡概念理論、影響兒童死亡認知與生死態度的因素、面對不同情況之死亡遭遇的感受與反應、協助發展階段中青少年面對死亡、教導兒童及青少年正確死亡知識。

  2.「一死值千金」讓學員瞭解喪葬的定義與功能,促使學員從喪葬的發展來思索對社會造成的衝擊有哪些?讓學員瞭解台灣及國外殯葬業者的發展與趨勢。

  3.「生命發展階段的死亡關注」以文獻探討從人類發展的五個階段來討論各階段的死亡關注。死亡關注為死亡遭遇、死亡原因、死亡相關經驗與概念的發展、影響這階段死亡態度的因素、這階段罹患重症者的反應、這階段罹患重症者的社會心理需求、這階段痛失親友者可能面臨的問題、協助這階段痛失親友者的原則等項目。

  4.「生命最後規劃」說明何謂生前預囑、生命最後規劃的意義、教學活動效果、如何書寫生前預囑。經由彼此的經驗分享,激盪出個人未想到的部分,使學員更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減輕談論死亡時的焦慮,而更能坦然面對死亡。

曾煥棠 謹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982983
  • 叢書系列:生命、死亡教育叢書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考試用書、教科書】遠流暢銷電子書展|單本79折、兩本7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情緒溝通教養展(止)
  • GL百合展(止)
  • 五南年度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