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抗寒保暖家電
寫書評送25
兒童玩具禮物
年終交換禮物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電子閱讀器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年度百大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IG:chillreadingg,喜感閱讀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231)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3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IG:chillreadingg,喜感閱讀
13
則書評
13
本書評分
0
位追蹤者
42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3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13)
商業理財(4)
心理勵志(4)
文學小說(2)
旅遊(1)
親子教養(1)
童書/青少年文學(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5
渺小一生(上、下冊)
讀者評分
5.0
|
2024/12/13
這是一本讓我即使心碎、難過也無法自拔想要一直看下去的書
我覺得這是一本「不那麼舒服」的小說,整本書帶給我各種豐富情緒與感受,心碎、揪心、難過、開心、大笑、沮喪、鬱悶、流淚….
一共900多頁,篇幅長到以上、下冊的形式出版。
裘德、威廉、麥坎、傑比四人就讀於德州的一所大學,他們是同學也是最親密的室友,在畢業後紛紛來到紐約這個充滿活力又魅力四射的城市,整本書圍繞著他們四個具有各自不同鮮明個性的人,以及他們在紐約認識的新朋友及在此展開的生活,故事線從20歲延伸到50歲,中間穿插著四人成長背景以及童年的故事。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其中一個地方是,作者柳原漢雅很擅長透過視角轉換的技巧來幫助讀者轉換情緒,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些片段的描寫會使我感到喘不過氣,但當我進入到下一章節,發現作者竟然轉換了視角,不由自主的鬆了一口氣,然後發現自己可以再繼續讀下去。
我覺得我一直都不太會寫小說的讀書心得,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我不太喜歡暴雷,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解讀小說的能力,同一本小說,每個人的閱讀感受可能不盡相同。
關於上冊,一言以蔽之,就是:裘德讓我心碎💔。但是非常好看,儘管心碎,還是讓我想要一直一直讀下去,當時明明還沒看完,卻已經開始一直推薦給身邊沒看過的朋友們。
閱讀到下冊的時候,我數度感到喘不過氣,有時候甚至需要闔上書本,暫停一下,隔日才能再繼續讀下去,也會讓我產生猶豫,是不是不該推薦給身邊不太快樂的朋友閱讀這本書。
我最喜歡的角色其實不是四人幫的任何一個,而是裘德在紐約讀法學院認識的一個教授「哈洛德」,我也最喜歡作者以他的視角所寫的那幾章。
哈洛德是一個溫暖的長者,他用他的溫暖包裹了破碎的裘德,整本書的最後一章,作者以哈洛德的口吻緩慢說出的話語,也讓我這趟《渺小一生》之旅在最終獲得了療癒與回復平靜。
哈洛德:「裘德,需要幫助,或是需要他人,是沒有截止期限的。你不會到了某個特定的年齡,就停止需要。」
「如果我是另一種人,我可能會說,這整件事就是人生大致狀況的隱喻:東西會破,有時能修補好,而大部分狀況下,你會明白,無論是什麼毀掉了,人生都會自行重新安排,以彌補你的損失,有時還彌補得很神奇。」
看到這段,眼眶直接泛淚。
-
有時他真正思索人生時,總會產生一種感覺,包括現在:或許可以稱之為一種悲傷,但不是憐憫的可悲,而是更大的悲傷。那種悲傷似乎涵納了所有努力奮鬥的可憐人,那幾十億他不認識、過著各自生活的人。那是一種混合了驚奇與敬畏的悲傷;看到世界各地的人這麼奮力求生,即使他們每天都過得非常辛苦,即使環境這麼惡劣。人生如此悲傷,太悲傷了,然而我們都繼續活下去,我們全緊抓著不放,我們都在尋求某種慰藉。
他們全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尋求舒適感,抵抗這個廣闊得令人膽寒、離以面對的世界,以及其中持續不懈的每一分鐘、每個小時、每一天。
-
此刻,他們兩個人又有年輕時常有的那種感覺,就是他們認識的每個人都去過好多地方,他們卻沒有。儘管他們知道現在不是這樣了,還是體驗到和當年同樣的那種敬畏,敬畏這些朋友的生活,敬畏他們的成就和經驗,也敬畏他們多麼值得欣賞,又擁有記錄下來的才華。
一直到他看到裘德和威廉的臉,他才最強烈體會到這個城市的美,還有充滿希望的魔力。
他羨慕他們依然擁有這種被驚呆的能力,羨慕他們一直相信成年後的人生會持續體驗到種種驚奇,相信最神奇的歲月還在前面等著他們。身為成人還能發現這個世界的種種愉悅,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啊?
-
今天是最炎熱的夏日,空氣好熱、好乾、好沉滯,頭上的太陽好白,周遭的事物其實看到的不是太多,主要是聽到、聞到、嘗到:蜜蜂和蝗蟲發出割草機般的嗡嗡聲,向日葵散發出微微的胡椒氣味,舌頭上有樹葉曬乾那種奇侄的礦石味,好像剛剛吸吮過石頭。那熱氣令人乏力,但並不難受,只是困倦欲眠又無法抵抗。
月亮好大好亮,像是某種液體結凍而成。路上的泥土好細,簡直像沙子,他踩在上頭揚起一朵朵小煙雲;經過灌木叢時,細的褐灰色小蛇在樹下悄悄蜿蜒爬過。他走到海邊,頭上的月亮不見了,躲進破碎的雲問。有好一會兒,他只聽得見水聲,但是看不到,天空充滿溫暖的潮氣,彷彿這裡的空氣更濃密、更重。
-
「不是因為我不信任你,而是我受不了讓你看到真正的我」
「你快樂嗎?」他有回問裘德(當時他們一定是喝醉了)。
「我不認為快樂適合我,但是適合你,威廉。」裘德最後終於說
「每個月、每個星期,他都選擇睜開眼睛,在這個世上再活一天。他選擇再活一天」
-
渺小一生 推薦給大家
📌友誼是見證另一個人在人生中緩慢滴流的悲傷,以及種種漫長的無聊,加上偶爾的成功。友誼是自己有幸在場見識另一人最悲修的時刻而深覺榮幸,而且知道你悲慘時他也會在你身邊。
展開
5
身體的界線:兒童自我保護繪本
讀者評分
5.0
|
2024/05/24
劇透警告
人都有界線,同時也需要被尊重
每個爸媽大概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帶孩子回老家,遇到不是很熟的長輩,沒有先問一聲就隨手一捏孩子的臉頰、在電梯裡遇到完全不認識的路人,嘴巴裡說著孩子長得真可愛,同時隨手一摸孩子的手或臉。
孩子還小,但也是人,人都有界線,同時也需要被尊重!
今晚睡前,孩子選了這本書共讀,我邊看邊讚嘆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貼近我心了!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體外有一圈你摸不到、看不清的界線,雖然碰觸不到、看不清楚,但界線是存在的,除了自己以外的人,其他人要越過這條線碰觸到我們的身體,都需要先詢問,並且經過我們的同意,才可以踏進這條線內。
孩子,當有人想要抱你時,要先詢問並得到你的同意時才可以抱你,如果你不想、不願意,你可以以言語或手勢拒絕對方。
孩子,當你在玩玩具,有其他小朋友想過來跟你借玩具時,除了大方答應對方或是選擇和對方一起玩之外,你還可以有其他選擇,我們不是每次都一定要分享的。如果你不想,你可以直接拒絕對方,表達現在想要自己玩,請對方尊重你。
孩子,當你在玩溜滑梯,有人不願意排隊時,你若是那個被插隊、被推擠的人,你可以說「停!你超過我的身體界線了!」若是對方執意如此,可以告訴你信賴的大人!
永遠銘記在心
我們可以對任何跨進自己身體界線和我們不喜歡的舉動說「不可以」,當對方不予理會時,可以告訴安全網中的大人
別人必須尊重我們的身體界線,而我們也要尊重其他人的身體界線
我的身體是屬於我自己的,我就是自己身體的主人,並且,獨一無二!
展開
4.5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四個孩子,照拿哈佛學位!女醫生分享提高時間密度的33要訣
讀者評分
5.0
|
2024/02/20
擠出時間「做什麼」,比怎麼擠出時間更重要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婦產科醫師,在工作與家庭多頭忙碌的情況下,擠出時間,努力唸書申請出國進修,在國外留學的同時肚子裡又懷了孩子,一邊養育孩子一邊完成學業,簡直是我心目中的時間管理大師,工作與生活達成平衡的完美典範!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五件事:
➊【要求所有事情都做到十全十美,那就什麼事都完成不了】
Q.心中是否曾經出現過:「要打掃、煮飯又要顧小孩,我簡直沒有自己的生活了!」的念頭
如果一心只想著要時間管理,卻不懂得放低標準,那什麼事都完成不了,我們得學會接受生活裡大小事的不完美,才能夠真正擁有「完美」的人生。對自己寬容一點、標準訂低一點,不再對自己要求百分百完美,而能包容生活中的小混亂。
➋【我們眼中的高牆,其實是道有把手的「門」】
Q.是否曾經有過:想念書、想提升自我、想往上爬,卻沒有動手做,反而怪罪環境與孩子的身體狀況?
不要怪環境,是你的心默許自己因為忙,所以才一事無成,並不是因為某件事情很難,你才不想做,而是因為你不想做,所以變得困難。
正因為無法輕鬆完成,「想做」「想成功」的意念才越發強大。
不要想著等有時間再來做,只要先動手,自然就會找出時間。先動手做了想做的事情,自然就會擠出時間繼續做下去。
There is not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enough to begin something. Anyway, let‘s begin it!
➌【擠出時間「做什麼」,比怎麼擠出時間更重要】
好不容易擠出的時間,一定要分配給最優先與提升自我的事項,我們其實很容易將重要的人生時光,分配給不那麼重要的芝麻小事。安排行程表時,先思考當下的「大石頭」是什麼,接著將完整的時段分配給「大石頭」。拋棄「要做就要做的完美!」的念頭,會更加自由,甚至能更上一層樓。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有些父母會堅持飯菜一定要爸媽親手做,即使沒時間也要拚命做飯,結果吃飯時間延遲,難得做出一桌菜卻要催孩子狼吞虎嚥」我就是這種希望孩子能夠吃的健康,即便沒有時間也會逼著自己去煮飯的媽媽,但在時間緊迫與孩子不斷要求陪伴的情況下,卻反倒弄巧成拙,飯煮好了,但心情整個都不好了。
作者建議與其這樣,不如請別人來做飯,空下來的時間還可以不疾不徐地與孩子一起享受美味佳餚,一家人開開心心的交流。不僅節省時間,還讓有限的時間更加豐富,提高了時間的密度,也增加時間的價值。如果總是被成見所束縛,不肯請他人幫忙,什麼都要自己來,使得時間越來越少,反而很可惜。
老實承認「自己一個人做不完」看開點,大方接受「我不可能一個人把工作、家事、帶小孩全都做到完美!我沒那麼厲害!」的事實。多多借助他人的力量,日子才能過得順利。當有人幫忙之後,便能專注於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上,拿出好幾倍的成果。
➍【理想和責任一起扛】
每個人的肩膀上總有許多「理想」與「責任」。如果總是以責任為優先,理想就難以實現。然而責任是永無止境的。如果要等責任盡了才去追求理想,等到天荒地老也還是沒動手。完成夢想的關鍵就是,理想和責任一起扛,也就是同時進行想做的事和應該做的事。無論跨出的第一步有多小,都要踏出去。一旦踩上踏板,就持續踩不停。
➎【如果著重「一氣呵成」,就真的沒時間追求「理想」了】
作者在書中是一邊工作、一邊養育孩子、一邊準備出國留學的情況下,而完成了心目中的夢想,所以她以唸書學這件事情為例子,但我認為可以自由替換自己的夢想帶入。
「尤其是念書學習這件事,真的很需要一段完整而專注的時間,但若堅持非要有這樣的時間不可,那就幾乎沒有時間念書了」
只要有「一段一段完成」的心理準備,即使一次只走一小步也能坦然接受。而且也比較懂得尋找重新出發的機會。即使走走停停,只要堅持到底一定會有收穫。不少人做事情一起頭就非貫徹到底不可,一定要做到結束心情才會舒坦,但如果著重「一氣呵成」,就真的沒時間追求「理想」了。
這是一本超級適合覺得時間都被小孩綁住而無法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媽媽們的書!以上五點,和大家分享!
展開
3.5
Tokyo Baby:東京走很慢(首刷限定附贈探險海報)
讀者評分
5.0
|
2024/02/20
很療癒的一本書,作者文筆超讚
這本書的作者本身是編輯,文筆很好,非常推薦!一邊讀著她的文字,好像也跟著走訪了一趟東京!
我是熱愛自助旅行的人,很喜歡和旅伴一起討論、規劃行程、安排景點、為了去到想去的地方認真努力的查找資料的「那個過程」。孩子出生之後,我們還是跟隨心中熱愛自由體驗的那顆心,帶著孩子一起探索這顆奇妙的地球!
自己親自設計一趟旅程,回來之後我只要看一眼照片,我總會記得背景是在哪裡,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自助就是可以這麼「印象深刻」
特別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帶嬰旅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見習,需要培養默契,傳授一些喜歡旅行的原因。家庭旅行很讓新手父母沮喪,或者說是,陌生,對比以前自由行的追求有所出入。以此再次提醒我們,自由的限度縮小了,但可以透過設計來展開幅度。我們一面前行,一面明白了家庭的快樂需要設計。」
帶嬰旅行本質上很不簡單,我們去年帶著剛滿兩歲不久的兒子到大阪自由行,身旁不乏出現許多不同聲音,「幹麻帶那麼小的孩子出國,長大又不會記得,」、「哇,你好厲害哦!竟然敢帶小孩出國,光想就覺得累」,這兩種聲音我都不喜歡,我帶小孩出國並不是為了讓他長大記得,而是他「現在」就體驗得到,沒有錯,父母很累,但我願意承擔那個累,孩子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五感刺激異於日常的豐富、精彩,足以讓他在旅程結束後還意猶未盡、對我津津樂道,他第一次坐火車就是在日本,原本以為他對日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火車,但他對於環球影城「No Limit!」的遊行印象深刻到不時點播跟唱,偶爾開口詢問我什麼時候要再坐飛機去日本,吃到不好吃的奶油麵包會跟我說他想吃日本的奶油麵包。「孩子其實都記得!」孩子的成長一生只有一次,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我每年都想這樣帶著孩子飛、陪他一同感受這個世界!
「成為她媽媽的這兩年,我逐漸不再為捨棄而感到委屈,不能把展看個仔細、沒有了夜晚的生活都沒有關係。因為成長初期的我們是共同體,要學會步伐不同地共同去經驗,那些生命很難因而淬煉的感觸。」
這段話讓我好有共鳴,曾經,我也是那位因為哄孩子睡覺太久孩子卻都不睡而大肆抱怨失去自己自由時間的媽媽😂我們的步伐雖然不同,但我們的方向一致,現在我已經變成享受著陪伴孩子入睡的那個媽媽了!
🔴自由的限度縮小了,但可以透過設計來展開幅度。我們一面前行,一面明白了家庭的快樂需要設計。
🟠旅行對於家庭的意義,是在協助我們度過成長的不安定,為育兒力求穩定且重複的日常,創造驚奇而愉快的路徑。
展開
5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讀者評分
5.0
|
2024/02/20
不容錯過的一本好書!
我不是信奉佛教的人,這也是我這麼晚才看這本已經連續占據排行榜好幾個月的書,撇除宗教信仰,書中有許多智慧值得學習、刻意練習,以下列出五點簡單分享。
①放下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時,就會變得極其脆弱,毫無防備。念頭本身不構成問題,是我們總是自動、漫不經心地判別每一個念頭,才是大問題!作者在書中提到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活在當下是最重要的,而要活在當下,首先要學會放下。
人很容易低估自己的念頭帶來的傷害,以及相信那些帶來傷害的念頭,因此為自己製造不少沒必要的精神痛苦。
當我們陷入某種頑固的信念、走進一團思維迷霧時,總會不想放下這個念頭,認為它是對的!我們很容易落入這種「邏輯」,尤其是在情緒低落時,會緊抓著它們。
Q.如何放下拖累你的一連串念頭?
A.刻意、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比較沒那麼複雜的事情上,比如呼吸。
想擺脫那些讓我們受傷、感覺委屈、無用、孤獨、恐懼、悲傷和憤怒的念頭,唯一的方法就是放掉,就算它們是對的。
②冥想
作者從一開始的每次冥想必打瞌睡,到最後全然享受冥想的過程甚至帶領眾人一起冥想,在冥想的過程中,他從瘋狂盤旋的種種念頭中得到短暫的喘息,帶給他一種美妙的自由感。念頭並沒有消失,但它們不再那麼有催眠作用,讓他意識到:「我有著念頭,可是我的念頭不代表我。」
在冥想的過程中,此時此刻,你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沒有任何計畫必須擬定,也不必表達任何意見,更不需要記住任何事。你現在要做的,只有呼吸。你在這個狀態中,想待多久就待多久,這只是因為,呼吸本身是值得的。
Q.在冥想的過程中,腦海裡總是閃過各種念頭、想法,無法專注於當下時怎麼辦?
A.作者說,注意力每次溜走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到。我們能做的,就只是留意了這種情況再一次發生了,而不是責備自己或評估成功的程度。我們要放下這些念頭,平靜地將注意力拉回到我們預期的目標上。
⓷同理心
不論是在求學過程中抑或是職場環境裡,我們不免會遇到一些較不喜歡的人,作者說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但「討厭別人」會耗掉大量精力,它的代價奇高無比,也讓人精疲力竭。
Q.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不要讓自己討厭別人?
A.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事實上根本不會因為我們討厭這個人,對方就因此變成我們所期待的樣子,但我們卻一直花費心力在用力討厭對方,好似「我最清楚每個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如果他們不照做,我就打算來折磨自己的心。」我們真的把自己看得太偉大了!
如果我們可以用更諒解、容忍的眼光看待自己,自然也會以這種方式對待周遭的人。但只要我們繼續以嚴酷苛刻的角度檢視自己,就無法用全心全意的愛對待他人,作者在書中建議使用「非厭惡」(non-aversion)這個詞來取代「愛」。它不完全是直指感情的,也可能是一個更實際的目標。加強「非厭惡」的能力,不要討厭各種事物,包括我自己和別人的事。
永遠謹記一句話:「我現在有盡力而為。其他人也有盡力而為。」
透過接納彼此、讓彼此保有真我,當你能安心地在真我被人接受的感覺中時,就更容易體貼別人。
我很愛我的姊姊,但就是因為我們感情太好了,我總是肆無忌憚地以我們的姊妹情為靠山,常常會跟她吵架,但又不怕跟她吵,因為我們是姊妹,總會和好,可是我又常常在事後後悔為什麼要這樣跟她吵,就是非常矛盾的心理狀態,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非常想要依照書中的建議,以「別人有盡力而為」的出發點來解讀自己和周遭的人,我總會計較,姊姊沒有幫忙我做什麼什麼事情,總要別人來體諒我,自己卻沒有先學習如何體貼別人。希望往後的我能以更有同理心的方式和姊姊互動。
⓸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如此簡單、如此真實,又如此容易忘記。」
我們往往認定,生活應該按照自己的希望與計畫發展。但通常情況並非如此。不預期生活按照自己認定或感覺該有的方式發展,是一種智慧。理解自己其實一無所知,也是一種智慧。
Q.為什麼我們常常感覺有壓力,或感到難過、孤獨、焦慮不安、委屈、力不從心?
A.作者認為這些感覺往往是自己執著、頑固地拒絕放下一些念頭所造成的。通常,它都是一個理由很充分的念頭,而且往往包含一個「應該」。如果意識到這種情況有時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妨就試試這個手部的動作──先是用力握緊拳頭,然後鬆開成張開的手掌。
希望我們都能練習在生活中少一點握拳,多一點鬆手。少一點控制,多一些信任。少一點「我必須預先知道一切」,多一些「順其自然」。
⓹覺察
如果你不盲目地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如果你能全神貫注(而且心只在當下)、如果你的注意力不被拉走,就會發現一項基本的原則。也就是整個宇宙根據以下原則運行: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你不會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但你會一直擁有自己需要的。
宇宙會回應我們言行背後的意圖。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所以要成為自己在世界上想見到的樣子。
你的全心在當下,足以讓自己以開放的態度應對,放開對控制的渴求,覺察當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勇於面對不確定性,當人生變得不確定時,能安然地信任、可以坦然面對「不知道」,這是一份禮物。
展開
5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讀者評分
5.0
|
2024/02/20
盡早投資且經常投資!
九字書評:盡早投資且經常投資!
這是一本非常適合理財小白的書,作者用非常淺顯易的文字介紹各種投資標的,包含股票、債券、投資房地產、加密貨幣等,如果還不知道要選擇何種投資標的,或許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
不同於很多理財書是以作者自己投資致富的經驗為本,這本書的作者則是整理百年來的數據,透過圖表,分析告訴讀者:
「為什麼不該買個股?」
「為何你應該/不應該投資於股票/債券?」
「如何買股票?」
「為何不該等到逢低才買進?」
「如何在危機時期買進?」
「應該在何時賣出?」
作者不是用「我認為」的個人觀點解答上述問題,是這本書最讓我讚賞的一點!
以下是我從這本書學到的五件事!
💡時間是股權投資者的好友
股票的高波動性,常常導致我們難以在股市動盪期繼續持有,但事實上每4到5年會出現一次股價重挫30%的情形,至少每隔1年就會出現股價下跌10%的情形,所以對付這種情緒起伏的最好辦法是以「長期投資」為主,只要歷經足夠時間,股價往往能彌補它們偶發的損失。
💡「為什麼不該買個股?」
指數型基金和 ETF與個股的差別在於指數型基金較容易且便宜地多樣化分散風險,不論選擇哪種股票策略,重點在於擁有一些這類資產!
作者在書中提到:查看標普指數對比主動型基金報告對全球每個股市的比較分析,將可看出,五年期間,75%的主動選股基金的績效表現輸給代表大盤表現的指數。”別忘了,這75%是全職專業基金經理人和分析師團隊合作得出的績效,有這麼多資源,都還輸給大盤了,你能贏過大盤的可能性有多高?
💡應把債券作為多樣化分散風險的資產,而非風險性資產債券
比起其他資產,債券具有更穩定的所得流,而通常當股票下跌時,是債券上揚的時候,這時可賣出部分債券,購買股票,「再平衡」投資資產組合!
💡 「為何不該等到逢低才買進?」
只有當你知道一個市場大跌即將來臨、且能算準它到來的時間,逢低買進策略才能奏效。其實多數市場在大多數時候是走揚的!
「美國在二十世紀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及代價昂貴的軍事衝突,大蕭條,十多次的經濟衰退與金融恐慌,石油危機,一場流感疫情,以及一位丟臉的總統辭職,但道瓊工業指數仍然從66 點攀升至11,497點。」
應該盡早投資且經常投資!多等一天,通常意味著將來得支付更高價格。與其等待投資的最佳時機,應該果決行動。再重複一次,時間是年輕投資人的朋友!
💡你應該在何時賣出?
若你不是為了再平衡你的投資資產組合,或是擺脫一個集中(或持續虧損)部位,或是支應你的財務需求,那就沒有理由要賣掉。
賣出時,不是害怕錯過漲勢,就是害怕在跌勢中虧錢,為避免這種心理焦慮,應該「事前訂定我們將賣出的情況」,而不是在想要賣出時,讓情緒狀態左右自己。這將讓我們根據一個預定的計畫,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出售我們的投資。
展開
4.5
女人的計畫:經歷過家暴、挫折、貧窮後,她仍保有美麗、冒險、家庭、成功、健康。她是鋼鐵人伊隆.馬斯克的媽媽
讀者評分
5.0
|
2023/09/04
我自己開油電車,因此對純電的Tesla特別有興趣,對馬斯克更有興趣,但在我今年2月拜讀鋼鐵人馬斯克的自傳前,去年,我首先閱讀他母親的自傳,因為我實在太好奇是什麼樣的母親可以教養出像馬斯克想像力與行動力都如此驚人的人。讀完這兩本自傳,然後,我就去預約試駕了Tesla,但是,還沒下訂,理智告訴我,我的車還可以再開一段時間。
梅伊・馬斯克,這個名字對我們來說,或許就只是現代版鋼鐵人伊隆・馬斯克的母親,但在美國,這個名字代表的可不只是伊隆・馬斯克的母親。梅伊・馬斯克就是梅伊・馬斯克,她是71歲仍會受邀走上紅毯、伸展台的模特兒,此外,她還取得兩個營養科學的碩士學位,熱衷於天然食物、營養諮詢,非常注重身體健康,絕對不會把錢花在會破壞她飲食習慣的食物上面,總是利用看電視的時候原地踏步、活動筋骨。個性爽朗直接、樂觀活潑,完全不介意自己的年齡,她在書中多次提到「71歲真是太棒了」,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完全被她的個人魅力所吸引,覺得她實在太酷了,一點也不像71歲的人,她擁有著很棒的價值觀,書中金句也很多,例如:「如果你支付不起某件事物,就不要去做」、「如果你是個壞脾氣的人,可以現在就練習改變;否則你老了以後脾氣也會很壞」。
【關於飲食-餓的時候才吃、只吃健康食物、絕不多吃】
她雖然注重飲食,但仍保有彈性,不是每餐都非得把自己逼得很緊,她是這麼說的:「入口的食物不用盡善盡美,你也不用力求完美。不健康的一餐不會打破你整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有八成的時間都吃得很健康,就足以讓你隨時隨地感覺良好。」但是,「如果你要放縱大吃,一定要因為食物太美味,而不是因為你被某個悲傷或緊張的感受所觸發。長久以來我已經學到,不要把我的卡路里浪費在不好吃的甜點上,如果你品嘗某個食物發現它不好吃,就把它放下。」簡直是既寬慰又實際。
當她還只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很少買零食,熱狗麵包和英式肉派雖然讓她直流口水,但她卻很少吃過,因為她不想把零用錢花在這上面。
她認為良好的飲食計畫始於早晨,通常以燕麥或高纖穀片加低脂鮮奶,以及幾片香蕉作為第一餐。總是肚子餓時才進食,而且只吃營養的食物:穀片、牛奶、蔬菜、水果、花生醬全麥三明治、豆子湯、魚罐頭,有時會吃雞肉。她說她無法花太多錢在食物上,但是健康的食物並不需要太貴。
【關於教養-教小孩懂禮貌就好,但讓他們決定自己要什麼】
在看這本書以前,我好奇的是伊隆・馬斯克是如何被教養出來的,但在這本書的前言,作者就告訴我,梅伊・馬斯克的父母才是關鍵,他們家的座右銘是「險中求存、如履薄冰」,出生在一個擁有私人飛機又酷愛探險的家庭,梅伊・馬斯克擁有著一顆好奇與願意探究的心,而這顆心又影響了伊隆・馬斯克。
在那個還沒有GPS、也沒有無線電的年代,梅伊・馬斯克的父母就曾駕著帆布蒙皮式螺旋槳小飛機,橫越加拿大、美國、非洲、歐洲、亞洲和澳洲,每年冬天都帶著他們五個小孩到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去尋找失落之城,身上只帶了指南針、三個禮拜的食物和水。
作者認為只要孩子沒有過慣奢侈的生活,他們就能生存得很好。不需要寵溺孩子,只要確認孩子安全,就讓他們自己照顧自己,讓孩子了解生活的困苦,才會更加珍惜現在的餘裕。
【關於人際】
她以自己的經歷領略到,不要一心指望別人會改變,或情況會改變,除非你主動去改變,否則改變永遠不會發生。
【金句分享】
「你可以設定追求某個目標,但如果沒有成功,也沒關係。訂定計畫並不保證一切都會順利,只代表當事情出錯時,你會另訂計畫。」
「你必須要勤奮努力,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運氣,你越努力工作,幸運就越容易找上你。」
「你有時不免失去信心,但還是得抬頭挺胸來假裝有自信,這是一場遊戲。」
「堅持不懈有時會有用,但並非次次如此,如果你已開口要求還是被拒絕,就接受現實,繼續前進,絕不能整天沉浸於愁苦沮喪,如果你感到灰心,就往不同的方向前進。如果你被甩或求職被拒,把它忘了,繼續向前。這世上本就沒有保證答應這種事,但如果你連問都不問,則絕對是保證拒絕。」
「如果你沒有好出身,則需要找到自己的才能,然後苦心經營。透過社群媒體和周遭親友,把你的才能分享給全世界知道。想想什麼才會讓你自己快樂。在人生中持續為自己打開大門;總是要去嘗試才會知道結果。」
「每個人都有值得與人分享的才華,如果此時你覺得你沒有任何才華,不妨想想過去對人生自豪的時候,想想那個部分、研究它、分享它,讓自己變得更風趣。如果你有專業、嗜好或特殊興趣,則多多深入了解,讓它成為聊天的話題,並對它充滿熱情,你將因此變得更有趣、更聰明。」
「你不需要多才多藝,但你需要有所擅長,你所擅長的必須也是你喜歡的。」
展開
5
八尺門的辯護人【同名影集原著小說】
讀者評分
5.0
|
2023/09/01
「你想不想聽笑話?廢死聯盟曾經做過一項民意調查。臺灣民眾有將近七成對司法公平性缺乏信心,七成五認為臺灣法律只保障有權有勢的人,將近八成的人認為窮人比有錢人更容易被判死刑……..但是有八成五的民眾支持死刑。」
這本書非常吸引人,融合了移工、原住民、法院公設辯護人、通譯、政府、公投,就連一路走來,始終吵得沸沸揚揚的死刑議題,全都被作者寫入了這本小說。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好,作者本身是一名律師,書中所有法律程序、法律用語都非常精確,我第一次翻開的時候,本來只打算讀一個段落就去睡覺,沒想到才開頭就讓我讀得欲罷不能,完全不拖泥帶水。閱讀過程中,好幾次都讓我感受到作者想將現今法院實務運作的層面真實呈現給讀者的用心,不論是法院分案規則、公辯、通譯、刑事案件準備程序及審理程序的描寫,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用心的描寫,實在是非常地寫實。然而這畢竟是一本小說,書中故事情節也還是有比較戲劇化的部分,但完全不影響我對這本書的喜愛程度。
目前已經改編成影集,預計今年夏天會在公視播出,我很期待!
「法律不過是語言,我們創造了這種語言,卻依賴它描述人生,迷信它能夠解決所有問題。自己的論述,在眾口鑠金的這個世界,原來不過是雜音」
展開
5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讀者評分
5.0
|
2023/09/01
💡「對一個作者最大的盛讚,就是我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
這是張忠謀對這本書的盛讚!
你一定聽過「半導體」、「積體電路」、「晶片」,但你或許不是那麼清楚它們是怎麼發展,國際政治的型態、世界經濟的結構、軍事力量的平衡皆與之脫離不了關係。
矽谷為什麼叫矽谷?
Intel、三星、台積電如何崛起?
日本索尼如何從美國手中奪取市占率?
華為又是如何在崛起後遭美國鎖喉?
台積電為何在全世界的晶片業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
AI世代與晶片的相關聯為何?
這本書很厚,註釋、參考資料就佔了40%,足見作者的研究功力有多深厚!對於我這個不具科技業相關背景的法律人而言,也能夠輕易理解半導體相關名詞及歷史發展,甚至讀到欲罷不能,我都是趁著晚上小孩睡覺後閱讀,但好幾度都捨不得放下書本去睡覺,真心推薦!
展開
5
直到最後的最後,我都會堅持下去!:小律師的逃亡日記2
讀者評分
5.0
|
2023/09/01
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2020年,最近又從書架上拿出這本書,再看了一次,還是好喜歡,我閱讀的明明是書本的文字,但卻彷彿從文字中讀懂了作者這個人,並且深深愛上她,從這本書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個非常積極、勇敢、樂於接受挑戰、認真過日子的人,看完這本書,渾身都會充滿作者透過文字所散發出來的正能量,會受到作者的激勵,從心底生出了力量。我最喜歡書中兩段話,「我真的深深地並且堅定地認為過去的那些做不到,是因為當下的我不知道而已。不是做不到,只是不知道而已」,不要輕易地否定自己,我們不一定很會責怪別人,但一定最會責怪自己,不是都是能力的問題,僅僅是我們還沒獲得足夠的資訊而已,不是做不到,只是不知道而已;「那些太多的來不及都是自己給自己的束縛(或是藉口),什麼是來不及?不跟別人比,哪有什麼來得及來不及,那為什麼要跟別人比?你只要對你自己負責就可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什麼時候靠岸不重要,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進步,哪怕只有一點點,都勝過原地踏步。
這本書的作者黃昱毓,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浪費生命,她的職業是一名律師,在她的心中一直都希望能去外國遊學、學習第二專長,也想利用打工度假的方式在國外生活,但身為一名法律系學生,首先要先完成國家考試,考上律師後也需要累積一定的工作經驗,所以這個目標只能一再拖延,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利用手帳養成自己的「五年計劃」,終於,在她29歲的那一年,心境和環境都讓她等到了出國的契機,先是在菲律賓遊學六個月、接著前往土耳其旅行兩個月、再前往美國度假三個月、又到澳洲打工七個月,最後到日本留學,唸了日本語學校、日本大學院,拿到了碩士學位後,又進到博士班,同時考取了中國律師。光是她的個人經歷,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她的第一本書《#我不是叛逆只是想活得更精彩》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中內容就是描述她去到上述五個國家展開的五段旅程,那些在異國生活的經歷和她心境上的轉折都非常真實,我深受作者鮮明個性的吸引,看完那本書後沒多久,剛好得知她從日本回來臺灣,預計要在某個平日夜晚在台北的某間咖啡廳舉行小型見面會,當時我超級想去,無奈那天剛好有庭要開,開完結束再趕過去也來不及了。第二本書《#時間感手帳的誕生》就是手把手的教讀者如何利用「時間軸」、「五年計畫」、「一年計畫」依序將夢想轉換成目標,築夢踏實。除了出書,她也推出自己的時間感手帳,手帳約在每年九月份出版,2024年的手帳已確定出版(封面是藍色,超美的哦),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前往臉書社團《時間感手帳的誕生Running Planner》,裡面會有最新預購消息,也可以查看其他讀者使用手帳的心得分享。
【金句分享】
1. 事情要做到徹底才可能有收穫,學習與毅力相輔相成。
2. 維持不斷學習的態度,然後找到最能堅持下去的力度,進度可以不要多,但是要長。
3.要有一番了不起的作為,至少要有勤勞的心態與習慣。
4.過去錯過的時光不代表現在做不到,已經過去的就讓它翻頁,因為要面對的是現在才開始起算的將來,就從現在做,沒有什麼來不及。這是所有人都一樣的,我也是一樣的,即使過去有不足,那就一直不斷地修補現在的自己。
展開
5
為管教立界線:翩翩老師的25個心法,引導孩子邁向獨立
讀者評分
5.0
|
2023/09/01
對待孩子,我採取的方式是不推崇打罵的正向教養,大概就是這本書的作者所描述的那種「這一兩年教室中出現不少極溫柔的媽媽,非常能同理孩子的 需要,總是努力地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希望能好好引導孩子、耐著性子說道理給他們聽。在沒生小孩之前,我相信媽媽都還不知道原來自己可以這麼有耐心。」媽媽。
常常有朋友跟我說,我對孩子好有耐心,我還總是笑笑回答「對呀!我以前都不知道我可以這麼有耐心。」總以為這樣是好的,甚至還帶點洋洋得意。但最近越來越有力不從心,甚至出現心力交瘁、情緒崩潰的時候。在我盡我所能地給足孩子包容心,理性權威卻慢慢地消失在孩子心中。羅寶鴻老師曾在書中提到「愛與尊重本身沒有錯,但必須配合自由與紀律,而在自由紀律裡,必須包含成人的理性權威,在教育上用來捍衛紀律的,不應該是成人的情緒,而是對紀律的原則。」我卻發現我和孩子之間關於紀律的那條界線越來越模糊,孩子時常試探、挑戰底線,我的努力包容往往讓我自己心裡那盛裝情緒的器皿太滿而悲傷崩潰,家人覺得我對孩子太寵溺,我覺得我自己不會教孩子,最後把自己弄得既疲憊又狼狽。
我知道正向教養的父母不是不能生氣,只是不要情緒化,語氣要溫和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的態度,要讓孩子有界線感,知道原則在哪裡,不能一再試探、一再挑戰,一再越線,所以最近努力在學習培養界線感,翩翩老師的這本書便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作者何翩翩老師曾在蒙特梭利幼兒園擔任十三年的園長,後來離職以「循循善誘、同村共養」的概念創辦牧村親子共學教室,提供蒙特利的環境讓孩子探索、學習,老師透過觀察親子互動、傾聽家長的需要,提出可能的教養策略,協助父母更了解孩子、覺察自己。這本書裡所列舉的就是作者在共學教室裡親眼目睹並協助父母改善狀況的真實案例。
【要讓孩子快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學會如何面對『不快樂』」】
不是你想要就可以擁有,不是你想贏,大家就要讓你。作者認為父母需要做的是「合理的管教」,而不是繼續努力說明解釋,小霸王的養成,往往就是出於成人的過度尊重,你的溫和討好,卻助長了孩子的無理任性,只有良好的管教才能幫助孩子改變行為。可以溫柔,但孩子更需要你堅定的管教!
Q.當孩子出現不合宜的行為又屢勸不聽時,該怎麼辦?
1.堅定提醒
講重點即可,不要流於說教,必要時安靜地看著孩子,等待孩子自己修正行為。
2.自然後果
只要孩子的嘗試沒有危險性,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從後果中學會自我修正,絕對比大人提醒一百遍還來得有用,對孩子的獨立性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機會教育
。
3.踩好底線
清楚的告訴孩子不禮貌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不要怕孩子的情緒失控,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慢慢冷靜下來。而不是因為怕孩子失控而不斷妥協。
【守住界線,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
管教的界線絕對是學齡前孩子重要的行為規範。媽媽拉出的那條線,對孩子而言是最堅固的底線,忍住自己的不捨、收起那無止境包容的母愛,才有可能讓孩子停止不理性的言語和行為。當孩子的情緒愈不穩,我們就愈要穩住,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不會因為你的哭鬧而動搖,但我們很願意協助你。當教養界線不夠明確,孩子就會不斷地測試,造成更多混亂。
【關於大腦裡掌管思考和決策的前額葉】
大腦裡掌管思考和決策的前額葉,要到二十歲以後才能完成發展,因此,孩子的鬧脾氣、失控真的不是他們故意的,而是他們生理方面還未成熟的一種表現。
如果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是採取高壓的方式處理,例如恐嚇、威脅、體罰、不准討論、沒有例外等,也就是我們大人用大的杏仁核去壓制孩子小的杏仁核,結果就會是把這些不愉快的經驗立即轉成創傷,壓進孩子的海馬迴中,變成長期的記憶或是潛意識的恐懼。
在衝突的當下,最需要的就是大人的覺察,深呼吸、努力轉移焦點,讓自己先跳出當下的情境,呼喚前額葉出來工作,然後記得先連結上孩子的感受,試著不帶批判地幫他說出當下的困難。記住,這不是退讓,而是必要的重新連結,即使你不認同,也不需要讓戰局無限擴大到難以收拾。
沒有一個孩子會故意惹大人生氣,他只是缺乏策略,沒有一個穩定的前額葉來幫助他思考。
【教養金句分享】
1.唯有當你願意讓孩子面對真實的生活,學習和不愉快相處,你的孩子才能真正走出你的羽翼,長出自己的力量來。
2.「亂發脾氣是因為小孩內心不安,或因為某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造成小孩內心緊張,而向外界表達的一種方式,他是小孩的靈魂提出疑問或自我防禦而做出的一種努力。」— 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
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停留在昨天。」 — 紀伯倫《先知》
4.情緒教育最好的示範,就是讓孩子能體察並說出自己的情緒,所以大人在處理孩子行為時,如果能更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對孩子來說會是很好的學習。
5.大人對孩子的尊重,絕對不是永遠笑嘻嘻、永遠不對他生氣,所謂的「正向教育」是要幫助孩子處理完情緒後,能選擇正確的解決方式。大人刻意隱忍自己的情緒,過度尊重孩子的結果,常讓不敢發脾氣的大人,最後忍不住爆發,狀況變得更糟糕!
展開
5
【博客來獨家燙金版禮物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附《蛤蟆先生英文燙金珍藏書籤》組)
讀者評分
5.0
|
2022/12/30
這本書以一個故事開始,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帶出很多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輕易的帶領讀者踏入心理學的世界,閱讀體驗非常好,字夠大,間距也夠,是不用花很久的時間閱讀,卻可以讓你收穫滿滿的一本書,以下分享書中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觀點,分享也推薦給大家。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直讓我想到「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作者在書中提到「你會領悟到成年後的很多行為,都是從童年時期學來的」,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非常深遠而重要,我自己也是一位媽媽,所以對於這個部分感覺特別重,先生也有看這本書,我們分別提醒彼此一定要帶給小孩一個幸福的童年,不要任由情緒飛揚,而不小心說了甚麼傷害孩子,事後再來後悔的話,言語的力量是很驚人的。
《易怒的人是自己選擇那個角色的,自己故意要發怒的。》
作者說「我們的感覺是自己選擇的,我們選擇要生氣或悲傷,易怒的人是自己選擇那個角色的,自己故意要發怒的。沒有人可以進入你的腦中,迫使你產生任何感覺,追根究底是你自己決定與選擇要有什麼感覺」
全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段話,我從來沒有想過是我自己選擇我要生氣,經由作者這樣說,我才醒了過來,對耶,其實我是可以選擇的,既然可以選擇,為什麼我要選擇讓自己成為一個愛生氣的人呢?
Q.你也跟我一樣是個愛生氣、容易因為小事而發怒的人嗎?要怎麼讓你自己不要這麼愛生氣呢?
A.其實情緒要上來的時候,自己是可以覺察到的,我現在的做法是,先深呼吸,然後在腦中問自己,我真的真的要選擇讓自己不好受也讓別人不好受的生氣情緒嗎?通常這樣想一輪後,就不會那麼想生氣了(面臨小孩子一些調皮又小白目的舉動,父母有時總會忍不住理智線斷裂,真的非常需要這個練習)
《憤怒的人從來不會覺得愧疚,因為他們總是怪罪別人》
「因為憤怒是抵抗沮喪的絕佳防禦,憤怒的人從來不會覺得愧疚,因為他們總是怪罪別人,他們護衛自己的方式就是將內在的恐懼投射到別人身上,這樣他們可以把對自己的怒氣轉向別人」
作者這段話讓我忍不住放下書本,提醒自己往後不論是在教養孩子還是待人處事時,都要避免處於這種批評型父母的心理狀態,不要任由自己處於憤怒的情緒中而不脫離,不要讓自己有把恐懼投射給別人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而是要正視自己的情緒,處理自己的恐懼。
《如果選擇無視或壓抑自己的情緒,在某個程度上,你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緒。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個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Q.為什麼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情緒?
A.選擇壓抑、無視甚至逃避,都無法在實質上幫助你處理這份情緒,只是暫時不去管,暫時眼不見為淨而已,但當我們好好探訪自己的內心,了解情緒的起源,和情緒做朋友,理解它,我們就會感覺被治癒。
《你還要繼續這樣怪罪多久?》
「你總是責怪別人害你不快樂,你面對的選擇是:你還要繼續這樣多久?比起怪罪,選擇為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起責任你就會明白你可以自我掌權,也就會明白自己有力量改變你的處境,你有力量改變你自己。」
人在生氣的時候,永遠只看的到對方的不好,只覺得都是對方的錯,但我們還要這樣多久呢?該是為自己的情緒好好負責任的時候了,當我們掌握好自己的情緒時,便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改變處境。
《小事也值得慶祝》
「我們太容易任由重要的事件過去,不去特別留意或慶祝,可能因為我們總是得等事件過去了,才體認到它的重要性」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感恩的小事需要我們來留心甚至是慶祝,如果任意對待,或是視為理所當然,有天這些小美好或許也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消失,生活處處是美好,藉此提醒自己每天睡前寫下感恩筆記,不要等到來不及了才後悔。
展開
4.5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獨家親簽版,加贈「行動計劃筆記本」):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
讀者評分
5.0
|
2022/12/29
大概是2020年初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瓦基的「閱讀前哨站」部落格,還記得當時彷彿發現新大陸的那種感覺,每天閱讀他部落格上的文章,當時我最喜歡他所推薦的兩本書,分別是歐巴馬.蜜雪兒的成為這樣的我和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甚至還因此養成了晨間習慣,每天五點多起床,拉開窗簾,點一顆蠟燭,坐在沙發上靜靜的閱讀,享受寧靜的眾人皆睡我獨醒的清晨時光,也甚至可以說,我是受到瓦基的影響才入手了人生第一台電子閱讀器,所以聽到他發表新書的好消息,迫不及待馬上預購了親簽版。這本書有非常多的金句也有好幾個對我來說醍醐灌頂的觀念,值得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先開始,才能變得厲害]
瓦基在書中提到:之所以要設定長期目標,就是為了先有一個大方向,開始朝目標前進。我們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夠開始,而是先開始,才能變得厲害。另外,不要把目標設定得太大而導致放棄,而是把目標砍半並完成。
Q.為什麼有些人自願持續去做一件事情?
A.因為他們對這件事情有興趣,除此之外,他們還明白一個道理,一百次的行動是進步的保證。於是他們從自願到自然,最後成為自律的人。
當我們做過某件事情一百次後,擁有的能力和觀點會和還沒開始做的時候截然不同,不是因為準備好才開始做,是因為做完了才變比較好。準備不會讓我們變好,只有行動才會。自律的人只是比別人更自願、自由地選擇了一百次行動所帶來的好處,不要浪費心力去強迫自己自律,而是該尋找自己發自內心真正想做的事。能夠持之以恆,動力源源不絕的人,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非常執著的信念,這種由信念驅動的動力,才是幫助我們克服萬難和提供動能的來源。
害怕自己的三分鐘熱度嗎?找出信念就好了。
[原子習慣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認為:當你說「不」,你只是拒絕了一個選項;當你說「好」,等於拒絕了能在這時間內完成的任何其他選項。]
瓦基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讓我耳目一新的觀念:選擇不做的事,才是最有生產力的事。他引用了近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最沒有生產力的事,就是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去做根本不該做的事。也提及他最喜愛的作家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認為:當你說「不」,你只是拒絕了一個選項;當你說「好」,等於拒絕了能在這時間內完成的任何其他選項。
我想到了自己時常答應一些事後馬上後悔的邀約,當下其實不想答應但礙於人際關係總是不好意思拒絕,看到瓦基分享上開觀念後,真的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不禁自問我之前為什麼要把時間浪費在沒有生產力的事情上呢?為什麼要答應了一件自己明明不想做的事情,那些寶貴的時間應該要拿去做更多自己喜愛的事情、甚至是更有生產力的事情阿。
讀過這個篇章,讓我以後面對各種邀約、要求時,都會先徹底好好思考、自問。我常覺得自己時間不夠,所以很喜歡閱讀有關時間管理的書,但現在我發現或許不是我時間管理的不好,而是我不善於拒絕,感謝瓦基讓我在這本書中學習到了這門優雅拒絕的藝術。
以下分享書中金句:
抵達下一個階段的舒適圈,才是踏出舒適圈的原因
瓦基認為所謂踏出舒適圈,是為了一個潛在的可能性,是為了要抵達下一個階段的舒適圈。而成為下一階段的我們,有可能更舒服。
—
把時間花在嚮往未曾活過的人生,哪怕只是一分鐘,就等同失去一分鐘的時間,去創造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走在自己的時區,我們不需要處處與別人比較,而是主動且勇敢地決定自己的人生步調。
提醒自己不要去羨慕別人IG上分享的美好人生,不要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羨慕別人的生活上,不要輕易的讓自己失去創造自己人生的寶貴時間。
—
一個人該感到開心的時刻,不是當前方道路海闊天空和毫無困難的時候。而是當我們終於意識到,無論前方路途多麼艱辛,我們都不會屈服和退縮,快樂不是一路順遂的安逸,而是克服困難之後的獎賞。
—
當你邁出第一步,發現想像中的艱難,其實沒有那麼難。
—
第三任美國總統湯瑪斯.傑佛遜:當別人從我這裡得到想法,他有了指引,而我沒有損失:就像別人跟我借火點蠟燭,他有了光明,而我沒有變暗。
—
歐巴馬.蜜雪兒:如果你不先站出來定義自己,很快地別人會用很不精確的定義為你效勞。
—
我買到的剛好是自省版本的親簽版,我覺得非常符合我看完這本書的感覺,裡面真的有太多提醒我需要自我省視的想法和觀念,謝謝瓦基出版了這本書。以下分享幾個書中提到的重點,詳細版可搜尋IG帳號chillreadingg,喜感閱讀。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