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色澤
二○一三這一年島嶼最為人所熟知的名詞是「藍眼淚」,就是在島嶼靠南面的海面上星羅棋佈著點點藍光,有時侵入沙灘成為令人驚喜的星沙,但大多飄浮海面,隨潮汐浮沉。它的起源莫衷一是,原先認為是渦鞭毛藻與介形蟲,而最近的研究證據顯示它應該是群集的夜光藻,一種身體會發出令人眩目螢光的海藻類。只是,牛角村的伊顯伯淡定地說:「這海面夜光早就有了呀,我伊公說,他年輕時討海就常見到了。」
這時我便覺得困惑,同一種自然景象,老漁民覺得無甚稀奇,年輕人卻為之驚豔。拜攝影技術與器材發展之賜,一群號稱「追淚族」的人潮,逐淚而居,夙夜匪懈,常於夜半離家在海岸邊苦候,調好快門與光圈,雙眼緊盯著海面,濤聲陣陣,不問世事只為淚癡狂。在清明與梅雨間令人情緒紊亂的季節,若夜半失眠外出,沿著津沙海灘、三三據點、三五據點、鐵堡、大漢據點,以至神祕如桃花源的北海坑道帶狀海岸,常不經意撞見孤獨的遊魂望著海面枯坐,身邊必然用腳架架好慢速快門相機,長時間的曝光將沁涼的夜色吸入深不可測的光圈裡,如一泉黝暗的古井,夢境滴落井底時發出清脆的回音。此時你就可聽見兩個原先陌生的遊魂對話:
「今晚淚況如何?」
「哦,似乎淚潮洶湧。」
「是嗎?」
「是呀,多麼悲傷的海!」
接著一陣沉默,如同觸動了昔日的記憶,那遍尋不著的腳底海膽刺舊傷又隱隱開始椎心刺痛。
有些追淚族日常散漫不羈,但一提起藍眼淚,雙眼便散發出星暴星系的光彩,直說可惜李安拍攝少年PI時沒來小島勘景,不然只要拍現場實景即可,完全不須借助高成本的電腦動畫師。衣食無虞的成長環境使年輕世代對自己生活土地之美充滿自信,這正是他們與上一輩相異之處。他們追淚的範圍不僅只於南竿島,更跨海至北竿、東引與東西莒諸島,旅遊指南上所敘述的跳島之旅正在他們身上應驗著。島嶼一如澎湖群島、澳洲大堡礁、愛琴海諸島一般,遊客如織;但夜間卻是諸神聚集,孤寂心靈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