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 黄姗姗
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 黄姗姗
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 黄姗姗
摘 要 ·····························································································································I
Abstract ························································································································· II
绪 论 ···························································································································· 1
一、解题 ···················································································································· 1
二、研究现状述评 ···································································································· 1
(一)格式的名称及范围······················································································ 2
(二)构式层面的研究·························································································· 3
(三)语义层面的研究·························································································· 4
(四)修辞学理论方面的研究·············································································· 5
(五)语用层面的研究·························································································· 5
(六)同语式研究的新角度·················································································· 6
三、本文的研究范围 ································································································ 7
四、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8
(一)概念元功能 ································································································· 8
(二)人际元功能 ································································································· 8
(三)语篇元功能 ································································································· 8
五、语料说明及符号说明························································································· 9
(一)语料来源 ····································································································· 9
(二)符号说明 ····································································································· 9
第一章 “X 是 X”的结构特点 ··················································································· 10
一、“X”的类型········································································································ 10
(一)“X”是名词······························································································· 10
(二)“X”是代词······························································································· 12
(三)“X”是数量词··························································································· 13
(四)“X”是动词······························································································· 14
(五)“X”是形容词··························································································· 16
二、“是”的性质与同现成分················································································· 17
(一)“是”的性质······························································································ 17
(二)“是”前的副词·························································································· 18
(三)“是”前的介词短语·················································································· 18
(四)“是”前的插入成分·················································································· 19
(五)“是”后的成分·························································································· 19
三、“X 是 X”结构的特点 ····················································································· 19
(一)“X 是 X”的结构义 ·················································································· 19
(二)“X 是 X”结构的形式 ·············································································· 20
(三)“X 是 X”结构的句法制约 ······································································ 21
(四)“X 是 X”结构的语境制约 ······································································ 22
四、小结 ·················································································································· 23
第二章 “X 是 X”结构的概念功能 ··········································································· 24
一、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对概念功能的论述 ··························································· 25
二、“X 是 X”结构的及物性功能 ········································································· 25
(一)“X 是 X”结构表关系过程 ······································································ 25
(二)“X”为 VP 时,“X 是 X”结构表及物过程··········································· 28
三、“X 是 X”结构的逻辑功能 ············································································· 30
(一)详述 ··········································································································· 30
(二)延展 ··········································································································· 31
(三)增强 ··········································································································· 31
四、小结 ·················································································································· 32
第三章 “X 是 X”结构的人际功能 ··········································································· 33
一、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对人际功能的论述 ··························································· 33
二、“X 是 X”结构整体的人际功能 ····································································· 33
(一)传信功能 ··································································································· 33
(二)评价功能 ··································································································· 34
三、“是”前成分的人际功能··············································································· 37
(一)副词的人际功能························································································ 37
(二)其它“是”前成分的人际功能 ································································ 39
(三)“是”后副词的人际功能·········································································· 40
(四)“X 不是 X”结构的人际功能 ·································································· 40
四、小结 ·················································································································· 41
第四章 “X 是 X”结构的语篇功能 ··········································································· 42
一、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对语篇功能的论述 ··························································· 42
二、“X 是 X”在语篇中的信息地位 ····································································· 42
(一)“X 是 X”作为背景句 ·············································································· 42
(二)“X 是 X”作为中介句 ·············································································· 43
(三)“X 是 X”作为前景句 ·············································································· 43
三、“X 是 X”的衔接功能 ····················································································· 44
(一)词汇衔接 ··································································································· 44
(二)指称衔接 ··································································································· 46
(三)意义衔接 ··································································································· 46
四、主位——述位系统··························································································· 47
(一)“X 是 X”结构作主位 ·············································································· 47
(二)“X 是 X”结构作述位 ·············································································· 51
(三)多组“X 是 X”结构叠用的推进功能····················································· 51
五、小结 ·················································································································· 52
结 论 ·························································································································· 53
注 释 ·························································································································· 55
参考文献 ······················································································································ 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9
原创性声明、使用授权书··························································································· 60
致 谢 ·························································································································· 61
摘 要
“X 是 X”结构是现代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种结构,在人们的交际中被广泛使
用。该结构简单却能够表达丰富的语义,因此也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早期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对“X 是 X”结构的格式描写和修辞效果的分析方面。随着新理论
的引进,有些学者也尝试着运用认知、关联等语理论对该结构进行分析。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系统功能语言学传入我国,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以
往的传统语法不同,系统功能语言学既关注语言的构成系统,又关注语言在使用中
发挥的作用,将语言形式本身与语言功能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认为语言具有三大
元功能,即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本文认
为“X 是 X”结构在功能上有其特殊性,可以也应当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对该结构进
行分析,以期对该结构有更全面的认识。
本文共分为四个主体部分,
第一章从构式层面分析了“X 是 X”结构的结构特点,分别分析了“X”的类
型,“是”的性质及其同现成分,及“X 是 X”结构的特点。重点分析了相同词类
下不同小类的“X”可接受程度的差异,以及语义和语境条件对结构的制约。
第二章探讨“X 是 X”结构的概念功能,分别从及物性功能和逻辑功能两方面
对“X 是 X”结构的概念功能进行分析。人们可以广泛使用“X 是 X”结构表达在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其中表关系过程是“X 是 X”结构最主要的及物功能。由于“X
是 X”结构在形式上十分简练,有时需要信息补足句使意义完整,该结构与信息补
足句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详述、延展、增强三种。
第三章考察“X 是 X”结构的人际功能,包括结构整体的人际功能,及“是”
前成分的人际功能。
第四章将“X 是 X”结构置于语篇中进行分析,考察“X 是 X”结构的语篇功
能,分析了“X 是 X”结构在语篇中的信息地位,衔接功能,以及它的主位推进功
能。
关键词 “X 是 X”结构;结构特点;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I-
Abstract
- II -
daily life, so the process of relation expression is the main transitivity type of the
structure above. As for the “X is X” structure is concise on its form, so sometimes it
need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complementarity to make it intact on the meaning,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are as followings: elaboration, extension and enhancement.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observe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X is X”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the components before
“is/are”.
The fifth chapter is to analyze the “X is X” structure in the environment of text.
This chapter aims to observe the textual function of “X is X” structure and analyze
information structure, subject-rhem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hesion of “X is X”
structure.
- III -
绪 论
一、解题
“X 是 X”结构是现代汉语中被人们广泛使用的一个结构,如,
(1)孩子毕竟是孩子,老舍教子深得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之妙。(1993 年人
民日报)
(2)有的说:“《劳动法》好是好,可就不知道能否真正落实。”( 1994 年报
刊精选)
“X 是 X”结构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常量“是”,及“是”前、后两个“X”。
在大多数情况下,两个“X”是完全同形的。以往学者已经对“X 是 X”结构做过
一些研究,涉及到语义、语用、修辞等层面,为我们认识“X 是 X”结构提供了帮
助,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理论的发展与引进,为我
们研究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角度,本文试图以系统功能语言理论为依托,对现代
汉语中的“X 是 X”结构进行分析解释。
二、研究现状述评
“X 是 X”结构是现代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种结构,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并对
它做了一些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到句法、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
从 1932 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开始,一直到最近的研究,都有学者对
这一结构表示关注。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两部分,一是对格式的描写,如薛育明
(1984),吴硕官(1985),夏齐富(1989));二是对修辞效果的分析上,如邵敬
敏(1986),王德春(1987),冯雪锋(1994)。早期的研究对我们认识该格式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单纯从描写和修辞角度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
的,学者们多把“X 是 X”结构看作句子成分,没有把“X 是 X”结构的内部成分
与整体功能整合起来。在功能上的研究也主要是对修辞效果的描写上,与今天相
比,研究的范围比较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新理论的发展和引进使得我们对语言研究
的角度增多,范围扩大。学者们对“X 是 X”结构研究的目光开始转向语用学方面,
更倾向于从功能上对其进行解释,如:文旭(2003),潘国英(2004),郭圣林、
-1-
延俊荣(2006),齐沪扬、胡建锋(2006),殷何辉(2007)等。认知理论、关联
理论、语篇理论的应用使得我们对“X 是 X”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入,但我仍然存在
局限,新理论的分析往往没有触及语言形式本身,没有强调结构成分与结构整体
间的互动。通过对语料分析我们发现,在“X 是 X”结构中,结构成分的性质对结
构整体的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倾向上各有其成功之处,但也都存在着局限,
没能将形式与功能更好的结合起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我们研究“X 是 X”结构提
供了新的视角,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看作一个系统,重视对语言形式本身的分
析,同时认为,语言的形式由功能决定,将语言形式与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往学者对现代汉语同语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格式的名称及范围
1.同语的名称
同语式的名称,研究者们所使用的名称并不统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
类是对格式描述性的命名,“A 是 A”(如,杨艳(2004)),“N 是 N”
(如,吴硕官
(1985)),“X 是 X”(如,景士俊(1994))等。另一类是根据格式的特点对其进
行命名。陈望道(1932)将其归入修辞学的范围,称为“复辞”“警策辞”,濮侃
(1983)称为“反复”。其它如,蔺璜(1985)称为“主宾同形的‘是’字句”,
周荐(1991)称为“对称结构”,沈家煊(1995)
“重言句式”,徐烈炯、刘丹青(1998)
称为“拷贝式话题结构”等。
2.同语的范围
在同语式的研究范围上,学界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大争议,对于同语的研究究
竟应该在一个什么样范围之内,“X”前是否可以有修饰成分,联系词是否仅限于
“是”,各位学者观点不一。
首先,关于“X”,薛育明(1984),邵敬敏(1986),夏齐富(1989)认为主
语、表语前有修饰成分可以归为同语。刘德周(1997)则明确提出反对邵敬敏等
人的观点,认为主表应完全同形,“前修饰同语”不应划入同语中。
其次,关于连系词,大部分学者认为连系词应限定为“是”,或“是”前加副
词的范围内,也有学者将连系词范围扩大,如邵敬敏(1986)认为谓语中心词可
以是“象”、
“成”、
“为”、
“做”等,司富珍(2001)则认为“就是”、
“就”、
“为”
、
“倒是”、“倒”、“归”、“总归是”、“毕竟是”、“到底是”等都可以充当同语的连
系词。
关于“X 是 X”的叠用形式是否可以归为同语也曾存在争议。例如,在早期的
-2-
研究中,邵敬敏(1986)认为对举式同语是同语的一种变式,薛育明(1984)则
认为“X 是 X”叠用的形式不能归为同语式。
关于同语变式的范围,学者们也存在分歧。薛育明(1984)认为表让步的“X
是 X”结构不能归为同语式,吴硕官(1985)认为形如“走一步算一步”的结构不
能归入“N 是 N”格式,夏齐富(1989)则认为形如“走一步是一步”,
“没有办法
的办法”,“科学的科学”的结构都可以归入。景士俊(1994)把形如“在家里挨
打也是挨得最多的”的表达也归为紧缩式同语。司富珍(2001)提出同语的典型
类型有两种,除“X 是 X”之外,
“要么 X 是 Y,要么 X 不是 Y”也是同语的典型形
式。对于“要么 X 是 Y,要么 X 不是 Y”也是同语的典型形式这一观点,其他学者
没有提及。
在最近的研究中,曹婧一(2009)认为只要具备一定的修辞效果,在形式上
具有对应性反复特点,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推导出话语意义的表达形式都可以归为
同语。因此,曹婧一认为,“X 是 X”结构只是同语式中的一小类,形如“没有人
帮助咱,咱就自己帮自己”,
“骑着马找马”,
“为学习而学习”的表达也归为同语式。
认为“比 X 还 X”,
“X 还是 X”,
“为 X 而 X”,
“X 中的 X”,
“不是 X 的 X”,
“X 不像 X”
都是同语式的固化形式,大大的扩大了同语式的范围。曹婧一(2009)从修辞效
果上对现代汉语同语式进行了划分,与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文中
提出的判断标准没有超越早期的修辞理论,在对同语范围的界定上,不能单纯的
突出功能而忽略形式。
综上,学者们对同语的范围的界定存在很大的分歧。从最初陈望道先生《修
辞学发凡》一书注意到该格式,一直到最近的研究,同语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
(二)构式层面的研究
吴硕官(1985)从构式角度研究“N 是 N”结构,认为“N 是 N”结构的功能
包括独立成句,做分句,做句子成分。做句子(包括分句)使用是“N 是 N”结构的
基本功能。
同语式由三部分构成:连系词和前后的两个相同的词或是短语。
对于连系词“是”,高元石(1996)
“‘是’已不是实实在在地表示判断的动词,
它起系联的作用,把前 A 和后 A 连缀在一起,形成同语复说”[1]。赵家新(2006)
认为,“X 是 X”中的“是”的性质有不同的倾向,有的倾向于系词性质,有的倾
向于副词性质。周明强(2007)将“是”分析为两种:一是表示判断的动词“是 1”,
其前后是同一名词;二是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词“是 2”,其前后是同一名词、动
词或形容词。
-3-
对于“X”,学者们普遍认为 “X 是 X”中的 X 几乎可以是任何一类实词。薄
刚(1994)名、动、形、数量、代六种实词都可以充当其主宾。高元石(1996)X
可以是词或短语,形容词、动词、名词、代词、动宾短语、数量短语都可以充当
同语式中的 X。范丽芳 (2007)简单分析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进
入“X 是 X”结构中的情况。
在构式方面上,学者对同语的分析多集中在简单的分类上,如,对可进入该
结构的词类描写时,只是简单的提到名、动、形等大多数词类都可以进入该结构。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X 是 X”结构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结构,许多
词类和短语都可以充当其中的“X”,但“X”的准入仍是有限制的。以形容词为例,
绝大多数性质形容词都可以进入该格式,但是状态形容词通常不能进入,名词、
动词、代词等此类中也有这种情况。以往学者对“X”范围的论述过于笼统,行文
方式上也是一笔带过,这并不利于我们对于该格式的正确认识。
对同语式的变式,学者们的研究多集中在“是”前副词的形式上,对除常量
和副词外,结构中其它成分的研究较少,行文方式上也多为简单的举例。本文认
为,单纯的分类对深入认识某一语言现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注
重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因此本文希望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入手,力图对“X 是 X”
结构中各部分的功能及与整体功能的影响制约作出解释。
(三)语义层面的研究
张弓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给同语所下的定义为:“主语、表语同一词
语,构成压缩性的判断句,叫做同语式”。认为同语在语义关系上表判断。对于这
一定义,有的学者明确表示支持,如潘国英(2006),王同伦、丁旻(2008),也
有人持反对观点,如刘德周(1997)认为同语式不表判断。
关于同语单用,吕叔湘(1980),文旭(2003)认为同语单用可以表强调和让步。
景士俊(1994)认为可以表示判断、描述、和让步。高元石(1996)认为“A 是 A”
单用时在语义上可以表示“让步”和“是认”,表示让步语义时,A 多为谓词性词
语,表示“是认”义时,A 多为名词性词语。赵家新(2006)认为 “X 是 X”单用
除表让步和强调外,还表示对事物或人的态度等。
关于同语叠用,周荐(1991)把同语叠用称为对称结构,认为典型的对称结
构通常表示事情值得称道或不容搞混。郑丽雅(1994)
“A 是 A,B 是 B”基本结构
义就是表界限分明,不容混淆,同时有强调义。当“A 是 A,B 是 B”添加修饰成
分时,结构义会发生变化。当“是”出现否定副词时,格式义由区别义改为列举
义,意义由“是”改为“像”
。高元石(1996)
“A 是 A”格式叠用时有三种语义关
-4-
系,对立,并立和分立。黄理兵(2003)认为同语对举使用时,前后两联会形成
互相制约的关系,如通常状况下 A、B 长度相同,词性相同。文旭(2003)认为两个
句子对举可以表示界限分明,清清楚楚,不可混为一谈,当“名词是名词”句连用
时,表示“地道”、“不含糊”
。
齐沪扬(1994)分析了同语中的副词情况,认为副词会使该结构形成一个语
义上的连续统,强调和让步位于连续统的两端,而“还/也”使用时句子的语义在
连续统两端中间处于“漂移”的地位。
部分学者在研究同语的语义类型时,将同语的语义过分细化,如彭增安、张
少云(1997)认为同语还可以表示宽容或坚定的态度,以及容忍的极限。赵晓伟、
韩群 (2006)将单说的“X 是 X”结构分为轻转式、重转式、区别式、本质态度
式、价值式和义务式。笔者认为,这样对“X 是 X”结构进行分类并不具有类型学
上的意义,这些语义类型是“X 是 X”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具体的语境赋予的,
不是格式本身的语义类型。
本文将“X 是 X”结构的语义类型分为四种,单说(即同语单用)时主要表肯
定和让步,组合成句联(即同语叠用)时主要表区别和列举。
(四)修辞学理论方面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如张弓(1963)夏齐富(1989)认为同语的使用可以使文章词趣
丰富,语味深厚。薛育明(1984)简单分析了同语和释词的关系。它们都有相同
词语的复现,释词的句子成分较长,不像同语主谓关系紧密。邵敬敏 (1986)
“同
语”修辞方式还可以同其他修辞方式结合起来使用。“铁柱就是铁柱嘛”,后一个
“铁柱”是双关。龙佩珊、于海滨(2000)
“A 是 A”结构在汉语言的特殊氛围中,
以简约的形式,负载着丰富的内涵,以具象写意。汉民族的具象思维和简约、委婉
的心理特征,为“A 是 A”格式奠定了心理基础和欣赏基础。王希杰(2004)认为
同语是把本来并不需要加以区别的不同的事物,特意区别开来,是对同一律的一
种正方向的偏离,是在维护同一律。
(五)语用层面的研究
格赖斯在提出“合作原则”时曾把同语当作是违反数量准则的例子。袁毓林
(1986),沈家煊(1995),余维(日) (2000)也提到同语就是故意违背数量准则,
提供多余的信息以表示言外之意;突出强调某种事理或感情。
邵敬敏(1986),殷何辉(2007)从解释和申辩的角度分析了同语的语用意义。
邵敬敏(1986)认为同语和一般的判断句相比,具有隐性的解释和显性的申辩作
用。殷何辉(2007)认为该结构基本语用价值是主观判断,从解释和申辩两个方
-5-
面分析肯定式同语和否定式同语的判断功能。
刘德周(1998)分析了“X”是名词性成分汉语同语,认为该格式可以用来表
达区别、赞扬、态度、评价等丰富的语用内容。
高航,张凤(1999)根据同语对语境的依赖度,把同语分为规约化同语,表
达一般性会话含意的同语和表达特殊性会话含意的同语。从同语推导的难易程度
来看,特殊性含意〉一般性含意〉规约含意。
潘国英(2005,2006),王同伦、丁旻(2008),周韧(2009)分析了名词性同
语的语用特点,多把研究的焦点集中于“N2”,认为名词的附加属性义越强,越能
进入“X 是 X”中, N2 具有内涵意义,即社会大众或个人对 N 的一种普遍或主观认
识。潘国英(2006)在同语格“N1+副词(是)+N2”,N2 是“焦点”,语义重点是名词
的附加属性义,“是”前副词是焦点敏感算子,突显焦点。王同伦、丁旻(2008)
同语句语用功能实现的根本机制,是语义重心偏离,主语位置上的词侧重表示指
称义,宾语位置上的词侧重于表示附加属性义。陈蕾(2009)同语中的“N2”从名
词系统中退出,成为形容词。
(六)同语式研究的新角度
随着国内外新理论的发展和引进,也有一些学者用新理论对同语进行研究。
研究相对集中在运用认知、关联的理论对“N 是 N”结构的分析。相关研究如
高航,张凤(2000)
,刘德周(2001),文旭(2003)
,潘国英(2004),殷何辉(2007)
,
任培红(2008),陈蕾(2009)都注意到了认知理论对同语的表达和解读起到了重
要作用,对同语式的理解基于对范畴化的认识。如,我们了解动物代表的性格特
点,狼的凶残,绵羊的温顺,这些有助于我们对同语的理解。同时,有些事物有
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特点,如“商人”积极方面的精明,消极方面的狡猾,由于
事物的典型特征不止一个,具体特征要在语境中选取。
关联理论则认为,对同语的解读使得听话者听话人自动补充信息。文旭(2003)
理解话语就是证明其最佳关联性。以“亲友是亲友”为例,
“亲友”包括很多特点,
在理解时根据语境挑选最合适的意义。殷何辉(2007)解读者由“NP”联想到与
之相似的事物,同时副词帮助触发相关信息。
郭圣林,延俊荣(2006)从语篇角度分析了同语式的衔接手段,包括语法手
段和词汇手段。“X 是 X,Y 是 Y”形式的同语的衔接方式有四种,X、Y 都承上,X
承上启下且 Y 启下,X 和 Y 都承上启下,X 承上 Y 启下。
齐沪扬、胡建锋(2006)认为“X 是 X”是负预期量信息标记之一,文中把预
期信息从量上分为:超预期信息量和负预期信息量,认为“X 是 X”是负预期信息
-6-
量标记。
新理论的引入使得同语式研究的视野不断扩大,但仍存在局限,郭圣林,延
俊荣(2006)从语篇角度分析了“X 是 X”结构的衔接方式,而同语式的语篇功能
实际上是非常丰富的,例如“X 是 X”结构做主位和述位时的复杂情况,“X 是 X”
在信息结构中的不同作用,以及“X 是 X”结构对整个语篇的推进与展开所起的作
用等等。
认知、关联理论对同语的分析主要集中在“N 是 N”形式上,对“X”为其它
性成分,特别是“X”为谓词性成分的研究较少。这可能与早期对于同语的定义(认
为主表完全同形且表判断)有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普遍认为表让步
的“X 是 X”结构也应归为同语式,而在表让步的结构中,
“X”为谓词性成分的情
况占了大多数。因此,我们应加强对“X”为谓词性成分的“X 是 X”结构的研究。
综观同语研究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同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
同语的研究从对格式本身进行描写开始转向对格式功能的分析。但是,目前对现
代汉语同语式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
首先,由于众多学者所选取的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对同语式的研究大多是零
散的、不系统的,同语式及其相关句式之间一直不能划出清晰的界线。
其次,学者们目前对同语式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其结构形式的研究和对其
修辞效果的描述上,对同语式缺乏更深入、系统的描写。
第三,新理论的应用虽然对同语式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扩展作用,但仍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将语言形式与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鉴于此,本文将借鉴和引进新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来重新探讨同语式,以期对该格式更充分、系统的研究。
三、本文的研究范围
自研究之初到现在,同语的研究范围一直不能做出清晰的界定,笔者认为,
把同语的范围限定的过小或一味扩大都不利于我们对该结构的正确认识。前后成
分相同的“X 是 X”结构无疑是同语的最典型形式,因此本文把所研究的对象定名
为“X 是 X”结构,主要考察连系词为“是”,且“是”前后成分相同的同语格式。
同时把研究范围适当扩大,考察“是”前出现副词、介词短语及插入成分的情况,
简要分析“X 是 X”结构的变式。
“X 是 X”结构的构成成分通常来讲包括三部分,常量“是”,以及“是”前
-7-
后的两个“X”,由于两个“X”在意义和形式上会有所不同,本文把前“X”记为
“X1”,后“X”记为“X2”。
“X 是 X”结构有两种基本形式,“X 是 X”结构单说和“X 是 X,Y 是 Y”
(也
包括三项以上连用),这两种形式在语义、功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本文把“X 是
X”结构单说的形式称为“同语小句”,
“X 是 X,Y 是 Y”的形式称为“同语句联”。
由于 “是”前成分会对结构的语义、功能等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本文会对小句中
“是”前是否有其它成分分开讨论,
“是”前出现副词的形式仍是本文重点分析的
对象。
四、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由于以往学者对同语式的研究未能将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本文尝试运用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对现代汉语“X 是 X”结构进行分析。而系统功能
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语言的性质决定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
能,注重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的结合。
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言理论中的元功能理论为依托,将现代汉语“X 是 X”结
构的语言形式本身与语言功能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分析该结构在言语交际过程
中具有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Halliday 把语言的元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
(一)概念元功能
语言是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功能,或者说
关于所说“内容”的功能。在语言中还有逻辑功能,它以表现为并列关系和从属
关系的线性的循环结构的形式出现。
(二)人际元功能
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
必然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是对话轮的选择作出规定,或是对事物的可能
性和出现的频率表示自己的判断和估测,或是反映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地
位和亲疏关系。这个元功能称为“人际”元功能。
(三)语篇元功能
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这样的语法单位,而是表达相对的
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概念元功能和人际元功能最后要由说话人把它们组织
成语篇才能实现。
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言理论中的元功能理论为支撑点,以构式语法、信息语
-8-
用学等相关理论为辅助依托,以期对现代汉语中“X 是 X”格式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分析,对其存在的意义进行进一步阐释。
五、语料说明及符号说明
(一)语料来源
本文的语料包括三部分:
1.语料库语料
采用北京大学汉语言学研究中心 CCL 语料库检索所得的语料。
2.前辈时贤文章及电视、网络语言等方面的材料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在文章、书籍或其它媒体上搜集到的语料。
3.日常生活搜集语料
这部分语料是笔者在日常生活中调查、积累所得的口语语料。主要有在生活
中,同学、朋友、亲戚或者陌生人在谈话时所使用的关于“X 是 X”结构的表达。
(二)符号说明
* 代表不可接受,不带任何符号的是正常语句,
T 主位
R 述位
// 主位述位的分界标志
-9-
第一章 “X 是 X”的结构特点
“X 是 X”结构具有形式上的稳固性,
“是”是联系成分,是结构中的常量,
前后两个“X”,是结构中的变量。当“X 是 X”结构两项以上连用时,前后项的“X”
部分通常在结构上相同,同是词,或同是短语。
“X 是 X”结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当“X 是 X”结构作为同语小句单说或组
合成为同语句联时,结构内各成分相互配合制约,共同完成表达功能。
一、“X”的类型
“X 是 X”结构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结构,许多的词类和短语都可以充当其中的
“X”,如,名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的”
字短语等。 其中,“X”为名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的情况比较复杂,
本文将重点分析。
(一)“X”是名词
名词中的各个小类都可以进入该结构,如专有名词“李白”、
“北京”,个体名
词“人”
、“学校”
,集合名词“书本”
、“夫妻”,物质名词“蔬菜”
、“金属”,抽象
名词“热情”、“理想”等。[2]
1.同语小句
“是”前无其它成分时,
“妈妈是妈妈,她对任何人都好,就是对我不好。”
(3)儿子说: (《1994 年报
刊精选》
)
(4)是的,敌人是敌人,假若敌人能稍微有点人心人性,他们怎会制作战争
呢?(老舍《四世同堂》)
“是”前有其它成分时,
(5)上海就是上海,却又不仅仅是上海。这些物质生活与精神性状,在上海
存在,在巴黎,在纽约,在阿拉伯世界,在非洲,一样也都存在。
(池莉《熬至滴
水成珠》)
(6)我说:“文化毕竟是文化,先贬值后倾销的手段,在文化领域恐怕行不
通吧?”(余秋雨《山居笔记》)
(7)可是脱古思帖木儿也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预感终究是预感。还是接着
- 10 -
喝酒吧。(石悦《明朝那些事儿》)
2.同语句联
(8)操什么闲心啊,王宫是王宫,民间是民间。当官的虽然满嘴叫嚣着爱民
如子,可是整天都忙着党争你见过他们关心百姓么?(电视台词)
(9)聊起来,售货员还是颇为自豪的,说他们这店子是敢拍胸脯的,绝对不
会假冒伪劣,也绝对不会有冒牌货,花雕就是花雕,加饭就是加饭,沈永和一定
是沈永和,古越龙山就一定是古越龙山。(池莉《熬至滴水成珠》)
当“X”为名词时,有如下规律:
首先,名词性词语的属性义越强,越能进入该结构中。丁力(2002)把人类
的思维活动分为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认知层面,认为“在客观认知层面中,人们的
判断推理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客观情况在大脑中的现实反映,而在主观推测层面
中,人们的判断推理是思维过程中的人们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现实
情况的一种猜测和推断”。出现在“X 是 X”结构中的名词,人们往往根据自己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或是根据表达的需要,赋予了名词属性义。名词的属性义越强,
越能进入该结构中。
其次,表统指的名词性词语更容易进入该结构中。名词的统指用法可以指称
范围内的所有成员,也可以指称个体名词(由于个体名词范围内只有一个成员,
也具有统指作用)。一方面,专有名词必然有着不同于其它个体的特征,进入该结
构的可能性很高。另一方面,其它类的统指名词,如表职业的词语“教师”、“医
生”、“专家”等,由于具有其特定的集体特征,也容易进入“X 是 X”结构。
第三,名词进入“X 是 X”结构后,
“X1”、
“X2”会发生语义范围上的变化。
“X1”
语义范围增大,“X2”语义范围缩小。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表达更具
说服力,表达者会有意识的扩大表达对象的范围(个体名词除外)
,例如
(10)女人到底还是女人。就像沈含枫,那样精明干练,独自操持大的家业,
遇事还是慌了。(《一秒的天堂》)
(11)东北终究是东北,现在已是盛夏的尾梢,江南的西瓜早就收藤了,而
这里似乎还刚刚开旺。(余秋雨《山居笔记》)
在例(10)中,“X1”的“女人”实际上是指“沈含枫”,在例(11)中“X1”
“东北”实际上指的是黑龙江省的宁安县,表达者为了交际的需要,有意识的把
表述对象的范围扩大。“X2”的语义范围会缩小,单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如,
(10’)沈含枫 到底还是 遇事会慌
(11’)宁安县 终究是 夏天来得晚
- 11 -
第四,当名词进入“X 是 X,Y 是 Y”结构中时,结构对名词属性义的要求减
弱,重在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别,或是对同一义场中几种事物的列举。例如:
(12)我在村里走了一圈,没有很大的变化,山还是山,树还是树,房子也还是
那样简陋。
(13)他画得非常逼真,花是花,鸟是鸟。
(14)我姓韩的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白的,怕谁来歪我不成,倒要问问
老赵哥。(周立波《暴风骤雨》)
(二)“X”是代词
人称代词,如我、你、他们,指示代词,如这,那,疑问代词,如“哪儿”,
“哪个”都可以进入该结构中。同时,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进入该结构的可接受
程度较高,而疑问代词如(如,什么、谁、怎样)通常不能进入该结构。同时,
人称代词中表泛指意义的 “大家”、
“大伙儿”和指示代词中的谓词性成分(如这
么、那么)进入该结构的可接受程度很低。
1.同语小句
“是”前无其它成分时,
(15)在人际交往中,大家都强调宁做我,我跟你交朋友,我跟你有来往,
但是我是我,我自用我法,宁做我。(百家讲坛《魏晋“神韵”》)
(16)“你不必跟人家比,你是你,你很美,但不像谁。(岑凯伦《蜜糖儿》)
(17)“别人是别人,你不是那一种人。”他说。(《读者》)
“是”前有其它成分时,
当“是”前出现副词的情况时,此时的“X 是 X”结构往往会单独使用,例如,
(18)我怎么啦,我爸爸当右派也好,喂猪也好,当总工程师也好,都不能
决定我的价值。我就是我。(张承志《北方的河》)
(19)曾经,是你的天赋让所有人看到一颗巨星的冉冉升起,也是你的天赋
让自己沉沦在纽约的车水马龙。曾经的全明星先发,后来的无球可打,只能让人
感叹天意弄人。这里还是这里,只是你不再是当年的你。(北京信息网)
在这种情况下,“X 是 X”结构重在强调,或是强调所指称事物的独一无二,
或是强调它的稳固等等。
2.同语句联
代词进入“X 是 X”结构中时,若“是”前没有其它成分,则“X 是 X” 结构
多是成对出现,构成同语句联,
(20)
“他是他,我是我。他水深火热与我何干?我心情悲苦无病呻吟又与他
- 12 -
何干?(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21)虚伪!你是你,我是我,你用不着给我争面子,我这个人就这样,我不
喜欢就不会装作喜欢。Party 又不是开会,我不明白你们中国人。”(《读者》)
(22)
“不要担心别人!我倒担心我们自己!人家是人家,我们是我们!我们
只管我们,不要管人家!!(吴强《红日》)
当“X”为代词时,有如下规律:
首先,“X”为代词,且“是”前没有副词修饰的情况下,“X 是 X”结构可以
单独使用,但这时往往是“Y 是 Y”结构被省略了,它在语义功能上仍然起作用,
如在例(15)中,完整的表述应该是“我跟你交朋友,我跟你有来往,但是我是
我,(你是你,)我自用我法,宁做我。”例(17)中,完整的表达应该是“别人
是别人,(你是你,)你不是那一种人。”
其次,当“X 是 X”结构叠用时,重在表示区别。如在例(20)中,
“他是他,
我是我”,重在表示他和我之间的不同。指示代词“这”和“那”的成对儿出现也
重在表示二者的不同。吕叔湘(1985)认为,“这/那”对举使用时,可以把各自指称
的事物区别开来。如“这间屋子通着那间屋子”。在对举的时候,“这/那”的区别
功能最为明显。由于“这”“那”本身具有很强的区别功能,所以很容易进入“X
是 X”格式中。
第三,当一些疑问代词如“哪儿”“哪个”进入“X 是 X”结构中后,疑问代
词表疑问的性质消失。例如,
(23)这个空儿会教我在极热心的时候冷静,极欢喜的时候有点悲哀,我的
笑常常和泪碰在一处,而分不清哪个是哪个。(老舍《月牙儿》)
在上例中,
“哪个”并不是表疑问,而是分别指代的上文中的“笑”和“泪”。
(24)我就这样昏昏沉沉的睡了两天,醒来后头疼欲裂,睁开眼,分不清哪
儿是哪儿。
在例(24)中“哪儿是哪儿”体现的则是不定指的用法。
(三)“X”是数量词
当“X”为系数词如“一”、
“二”
,位数词如“百”
、“千”
,序数词如“第三”、
“初五”以及数量词如“十五口”、
“十箱”等都可以进入到“X 是 X”结构中,但
概数词如“几、许多、若干”及单纯的量词通常不能进入到该结构中。[2]
1.“X”是数词
(25)成绩和差错,大都可以用数字来反映。数字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钢铁
一般的“坚硬性”。它是事物量化后的客观反映,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掺不得半
- 13 -
点假。然而,生活中常见到的某些数字,却不是这么回事。(1995 年人民日报)
这里的“一”、“二”都是数字意义上的一、二。
而当“X”是数词时最常见的用法是 “一是一,二是二”或“一就是一,二
就是二”。例如:
(26)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一头扎进深航干起了运营这个行当;办事干
净利落,一是一,二是二,绝不拖泥带水,充满着年轻人的活力。
(1994 年报刊精
选)
(27)写信反映问题,希望通过舆论伸张正义,扬善惩恶,是每个读者的权
利。但是必须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随意夸大事实,更不能胡乱
编造。(1995 年人民日报)
此时,
“一”和“二”的意义已不单纯是表数量,而是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
义。表示事件情况清清楚楚,实事求是,不虚假,不含糊。本文将在人际功能部
分做重点论述。
2.“X”是数量词
数量词进入该格式的情况更多一些,例如,
(28)三天后,小齐如约拉来了货,十箱是十箱,不差,但和之前看的样品
却并不相同。
(29)亮着一柄电筒,还算礼貌地从挤坐着的人群中缓缓扫了一遍,十五口
倒是十五口,可光柱流到老蓝土布的母女俩身上就滞住了。
当“X”为数量词时,无论是“十箱”还是“十五口”,都是对已然事实的描
述,以此类推,数量词进入“X 是 X”结构的情况十分丰富。
(四)“X”是动词
1.同语小句
可进入“X 是 X”结构的动词比较多,包括“X”为光杆动词,
“X”为动词加
体标记的形式,及“X”为 VP 的形式。
(1)“X”为光杆动词
可进入“X 是 X”结构中的光杆动词包括动作行为动词,如“吵”
、“看”,心
理动词,如“爱”、
“恨”,存现动词如“有”
、“在”,能愿动词,如“肯”
、“愿意”
,
趋向动词,如“来”、“去”等。但仍有大量光杆动词不能进入该格式,如趋向动
词 “进”、“过”,瞬时动词“败”、“断”、“跌”、“摔”以及一些关系动词如“认
为”、“属于”都不能进入到同语小句格式中。
(30)懂是懂,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玉铭当天就把这件事跟恩丰说了。
(《慈
- 14 -
禧全传》)
(31)一个瘦高个子的指导员说:
“这种思想有是有,不过只是个别的人……”
(50)他跟穗珠吵是吵,但她的话他不会完全听不进,两次贷款共计八十二
万元,高息画押岂是开玩笑的?!
(张欣《掘金时代》)
(2)“X”是“V+着”
(32)我那屋子空着是空着,可空着我就非得租给你么?
(33)我妈现在退了休,闲是闲着,可我觉得闲点好,干嘛还非得受着累继
续上课啊?
(34)他觉得吃了人家小日本子的狍蹄筋儿,总得讲点什么,反正那些事儿塞
在肚子里沤着也是沤着……(高光《北方图腾》)
(3)“X”是“V+了”
(35)赢了是赢了,就是留下刚才所说的,不怕讨债的凶,只怕欠债的穷,
他如果既交不出丝,又还不出定洋,莫非封他的教堂?(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36)走是走了,只是走得有点慢,从京城到山海关,他走了十七天。(石
悦《明朝那些事》)
(4)“X”是“V+过”
(37)“在人质被抓的时候,你见过恐怖分子的长相吧?”
“见过是见过,不过没看清楚。”
“哦,我说是说过,”他一口承认说。
(38) “要不是来了那封信,我也决不会
那么办。”(翻译作品《美国悲剧》)
(5)“X”是“VP”
(39)翰林真厉害,不写是不写,一写写这么大字。(《我的兄弟叫顺溜》)
(59)想她是想她,可是离得太远了……
2.同语句联
(40)严志和停了一刻,又说:
“说是说,笑是笑,咱是庄稼人出身,还是他
坐他的官,咱垒咱的房,种咱的地。”(梁斌《红旗谱》)
(41)传是传,带是带,铲是铲,射是射,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基本功他
都练就了。
当“X”为动词时,有如下规律:
首先,“X 是 X”结构中,当“X”为动词时,“X1”表示对已然事实的认定。
其次,一些光杆动词本不能进入该结构,如趋向动词 “进”、“过”,瞬时动
词“败”
、“断”、
“跌”、
“摔”等,但是当动词后添加了体标记“着”
、“了”、
“过”
- 15 -
后,进入该结构的可接受性提高。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种,
A. 体标记出现在“X1”与“X2”后,如,“进了是进了”
B. 体标记出现在 “X2”后,如,“进是进了”
由于体标记出现的位置不同,A、B 两种形式在语义上也存在细微差别。如,
在“进了是进了”中,
“X1”——“进了”表示一种已然事实,在“进是进了”中,
“X1”——“进”表指称,是对状态的描述。
第三,一些关系动词如“认为”、“属于”进入该格式的可接受程度较低。这
与“X 是 X”结构的及物类型有关,本文将在第二章“概念功能”部分作出分析。
(五)“X”是形容词
当“X”为形容词时,性质形容词的可接受程度要高于状态形容词。
1.同语小句
(42)致庸自从在恰克图领略到了票号业的好处,就一直在思考,觉得票号
好是好,只是参与这一行业的人太少。(电视电影《乔家大院》)
(43)老阿爸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这两年多数人已用摩托替代了骏马,跑起
来快是快,但到底没有“宝马雕鞍金辔头”来的雄壮、气派、有意思。
(1996 年人
民日报)
(44)他隔着花圃递过一句话:“其实也没啥,难是难,但只要肯做、会做,
就成。”(1995 年人民日报)
2.同语句联
(45)漂亮是漂亮,善良是善良,看一个人的时候应该把这两点区分开。
当“X”为形容词时,有如下规律:
首先,性质形容词进入“X 是 X”结构的可接受程度要高于状态形容词。
我们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种情况来考虑,可以发现,当
“X”形容词时,性质形容词进入该格式的可接受性较高,而状态形容词(如红通
通、干干净净)通常并不能进入该格式,例如:
(46)a.我的皮肤白是白,可是总有些斑点,一直没办法改善。
* b.我的皮肤雪白是雪白,可是总有些斑点,一直没办法改善。
(47)a.这苹果红是红,可是不太甜。
* b.这苹果红通通是红通通,可是不太甜。
以上两例中,b 类表达的可接受程度较低。
性质形容词进入该格式的可接受性高于状态形容词,是由于结构句法义的制
约,我们将在后文具体分析。
- 16 -
其次,当“X”为形容词时,“X1”和“X2”的意义并不相同。例如,
(48)这款汽车氙气灯,亮是亮,同时还具有节电性强、寿命长等特点。
(49)叔父穿着他的套袄,我们也都披着棉袄;冷是冷,可是我们都有精神。
(李蕤《柿园》)
我们可以发现,在“亮是亮”中,前一个“亮”是指这款灯的亮度,第二个
“亮”则是指明亮的意思。在“冷是冷”中,第一个“冷”是针对当时太阳颜色
的实际描写,后一个“冷”则是指普遍意义上的红颜色。
第三,形容词进入同语句联的情况比较单一,通常是对几种性质进行区分。
由此可见,
“X 是 X”结构并不是对所有的词开放,因此,考察“X 是 X”结构
时,应注意分析同一词性的“X”的小类,而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被忽视。
“X”的类型既要受到结构义的制约,又要受到语境的制约,我们将在下文展开讨
论。
二、“是”的性质与同现成分
(一)“是”的性质
对于“X 是 X”结构中“是”的性质,学者们也是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是连系
词,如高元石(1996),也有人认为它倾向于系词或副词,如赵家新(2006)。本
文认为,“X 是 X”结构中的“是”为动词,表判断,只是在不同形式的“X 是 X”
结构中,表判断的程度会有所不同。
1.“是”表强判断义
(50)老领导就是老领导,看到孙承宗的信,马世龙当即表示,服从指挥,
立即前来会师。(《明朝那些事儿》)
(51)你一定要这么做么?好的就是好的,你有必要非把事情弄得这么复杂
么?(电影电视《ON AIR》)
(52)因为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此部份不同彼部份,心是心,肝是肝,不是
一个,各不相同,故身体为多个器官聚合而成。(《佛法修正心要》)
在表肯定的同语小句和区别义的同语句联中,“是”为表强判断义的动词。
2.“是”表弱判断义
(53)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是可遇而不可求。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
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余光中《朋友四型》)
(54)这孩子真是头是头,脑是脑,穿几样好衣服,叫我胡四带她到马场俱乐
部走走,这码头不出三天她准行开了。(曹禺《日出》)
- 17 -
在表让步义的同语小句和列举义的同语句联中,
“是”多为表弱判断义的动词。
(二)“是”前的副词
“X 是 X”结构前可以出现许多类副词,例如
1.语气副词,例如
(55)奇人就是奇人,朱元璋用一个匪夷所思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56)然而,伟人毕竟是伟人,常人难以做到的,邓小平做到了,他挺住了,
他没有倒下,也终于等到了出头的日子。(《为什么是邓小平》)
2.时间副词,例如
(57)至于一般男士,我想,人总是人,为天命所限,对于希有的才女,就
难免,或无妨,有所思,有所愿,甚至有所爱,或更进一步,拿起笔,颂。(《柳
如是》)
(58)浪子永远是浪子。令男人改变的,也许是上帝的爱或者佛祖的慈悲,
但绝对不会是女人。(《貌似这文章道尽了爱情的所有》)
3.范围副词,例如
(59)然而机会只是机会,不是合理的价值选择,不是人生的终极关怀。 (余
秋雨《十万进士》)
4.关联副词,例如
(60)他叹口气说:“难免也是难免,但这么点事,你犯不着跟贾处长去说。”
(61)她说,自己放在家里,哪里舍得喝这么高级的洋酒, 放着也是放着 ,
现在有了礼品回收店,还不如卖了换些钱回来。
5.否定副词,例如
(62)我偷偷转过眼去看看他,只见他的脸红不是红,白不是白,亮亮的,像汗
又像油。(戴厚英《人啊人》)
(63)巧英:“这小子把咱巧珍欺负得人不是人,鬼不是鬼! ”
(路遥《人生》)
(64)我们在山上扛木料,两个人一根,不管路不是路,沟不是沟,也得咬牙,死
活不能放手。(阿城《棋王》)
(三)“是”前的介词短语
“X 是 X”结构中,“是”前也可以出现介词短语,例如,
(65)敌人在战场上是敌人,谁说在生活中就不能成为朋友呢?
(66)明星在舞台上是明星,走下舞台也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琐碎问题。
(67)老板在公司里是老板,下班后也可以像朋友一样聊聊天。
- 18 -
(四)“是”前的插入成分
除了副词和介词短语,“是”前还可以出现多种类型的插入成分,
(68)婆婆,无论如何,总是婆婆。
(69)人,说到底,总是人啊!
(70)他,就算十年未见,还是他,依然冷峻、沉着、机智,依然轻易地锁
住了她的目光。
(71)大家都是周天子下面的诸侯,谁能服谁呢?天子虽说失了势,毕竟是
天子,比谁都大。(《中华上下五千年》)
(72)关心,哪怕明知是假装的,毕竟是关心,依然让晓瑜在这个寒冷的冬
夜感到了丝丝温暖。
(73)
“理”——是“活”
“理”,不是“死”
“理”——毕竟是“理”
,其间关
系,只有从交谈、对话、讨论中去体会。(《读书》)
这些插入成分的作用我们会在人际功能部分做具体分析。
(五)“是”后的成分
“X 是 X”结构在使用中,“是”后也会出现副词或其它成分。如,
(74)刹那之间从贫困升迁到富裕,总归是件好事——好是很好,但不是一
下子就能理解,或者因此就能欣赏的。(翻译作品《简·爱》)
(75)自家屋里终是一盏孤灯,一架滴滴答答的钟,数着年华似的。年华是
好年华,却是经不得数的。(王安忆《长恨歌》)
(76)我说:“想也是白想,除非你拿五万出来借给她。”(何仁勇《城市边缘
的部落》)
(77)此时此地,代价是未明的代价,前途是未明的前途,王琦瑶的心却是
平静的。(王安忆《长恨歌》)
“是”后的成分为结构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使得结构的关注焦点在“是”
后的成分上,结构整体在功能上更接近一般判断句,结构内部的整合度较弱,在
语义及功能上不是“X 是 X”结构的典型形式,因此,本文暂不作分析。
三、“X 是 X”结构的特点
(一)“X 是 X”的结构义
以往学者对“X 是 X”结构的意义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
“X 是 X”结构
主要有以下四种基本的结构义,
1.表肯定
- 19 -
(78)爱情是一种奥妙,在爱情中出现籍口时,籍口就是籍口,显然已经没
有热情的籍口而已,来无影,去无踪。(三毛语录)
(79)全国许多的酒店以及许多超市,遍地的黄酒,都号称名牌,如果你较
真地追问起来,对方就含糊支吾了,假话到底还是假话。
(池莉《熬至滴水成珠》
)
2.表让步
(80)一直以为吴越风气太软,温柔是温柔,却是骨头酥酥的不带劲。不带
劲无疑也是人生极大缺憾,一辈子总不带劲,那也是生不如死的了。
(池莉《熬至
滴水成珠》)
(81)你这个人,聪明是聪明,可你不觉得过分了吗?你不要动不动就说西
方,说海湾战争!这是中国的一次很平常的演习。(柳建伟《突出重围》)
3.表区别
(82)孩子是孩子,我是我,他并不能延续我的生命。(《1994 年报刊精选》)
(83)道理是道理,骨肉是骨肉。她知道老人没有钱,没有地,而只有这么
一个儿子。(老舍《火葬》)
4.表列举
(84)在往日,他的货架子上,一格一格的都摆着折得整整齐齐的各色的布,
蓝的是蓝的,白的是白的,都那么厚厚的,崭新的,安静的,温暖的,摆列着。(老
舍《四世同堂》)
(85)他家可真大,客厅是客厅,饭厅是饭厅,书房是书房,卧室是卧室。
“X 是 X”结构主要有以上四种结构义,同语小句中,结构义多为强调或让步。
同语句联中,结构义多为区别或列举。
但同一个“X 是 X”结构形式的结构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副词或语境的作
用下,结构义会发生变化。例如,
(86)小木人连问了三四次,并没得到回答,他很着急,小鸟们觉得很惭愧。
末了,有一位老鸟,学问很大,告诉了他:“北就是北!”(老舍《小木头人》)
(87)老赵头真生气了:“南是南,北是北,还要我说几遍!”(《荒原》)
单纯的“北是北”没有任何意义,表示的就是语义重复。而在例(86)中“北
就是北”表强调,例(87)中“南是南,北是北”表示区别,副词和语境对“X 是
X”的结构义会产生影响。
(二)“X 是 X”结构的形式
以往学者的研究在同语的范围上存在很大分歧,本文认为把同语的范围限制
的过小,或一味的扩大都不利于对该结构的正确认识。同语的形式可以分为典型
- 20 -
结构和非典型结构。
1.典型结构
包括形如“X 是 X”的同语小句,和“X 是 X,Y 是 Y”的同语句联。它们的连
系词为“是”,“是”的前后项同形,同时“是”前可以有修饰词,这是人们最易
接受的典型同语结构。如:
(88)凤霞累是累,可她心里高兴。毛衣织成了给人家,她们向她翘翘大拇
指,凤霞张着嘴就要笑半天。(余华《活着》)
(89)故事只是故事,不能当作历史来相信,但流放者们发现的城墙墙基,
却确确实实就是渤海国首都的所在地!(余秋雨《中国之旅》)
(90)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你不能一直都活在回忆里啊?
(91)这位仁兄的胜利秘诀只有一条——运气好。但无论如何,赢了就是赢
了,输了就是输了。而输了的结果,是很严重的。
2.非典型结构
除了典型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表达形式,它们的连系词为“归”、
“到”、
“像”
等。如:
(92)齐英说:
“是倒是,可就是还没有闹清是怎么回事,我看那信不像田耕
写的。”(刘流《烈火金刚》)
(93)生气归生气,牢骚归牢骚,心平气和之后,问题还得解决。
(陆步轩《屠
夫看世界》)
(94)现在电视里真正反映农民生活的片子不多。不少电视剧拍得土不土、
洋不洋的,又像农村,又像城市,最后弄得牛不像牛、马不像马。
(1996 年人民日
报)
由于在功能上与典型的同语结构很相近,我们也把其归为同语中,称其为同
语的非典型结构。典型结构与非典型结构共同构成了现代汉语同语式的系统。
(三)“X 是 X”结构的句法制约
由于“X 是 X”结构具有表肯定、表让步、表区别、表列举四种更基本的结构
义,结构义会对进入格式的“X”产生句法上的制约。句法制约更多的体现在表让
步义的“X 是 X”同语小句中。
1.“X”为动词
虽然能进入“X 是 X”结构的动词的数量很大,但是仍然有许多动词进入该结
构的可接受程度很低,例如:
﹡(95)进是进
- 21 -
﹡(96)骑是骑
﹡(97)驾驶是驾驶
﹡(98)认为是认为
这些表达进入同语小句的可接受性较低,但如果增加同语小句,构成新的同
语句联,就可能成立,如,“进是进,出是出”,“骑是骑,训是训”等。
还有一些原本不能进入该格式的动词,在添加了表示体特征的“着”
“了”
“过”
之后,有时可以进入该格式中。例如,
(99)﹡ a. 攒(也)是攒
b. 攒着也是攒着
c. 钱这种东西, 攒着也是攒着, 不如适当的让自己放松一下。
(100) ﹡ a. 见是见
b. 见是见过
c. 见是见过,可是没看到他的脸。(《亚尔斯兰战记》)
2.“X”为形容词时
在前文分析中我们提到性质形容词进入格式的可接受性要高于状态形容词。
这是因为,形容词进入“X 是 X”结构中时,格式多表示让步义,格式义对进入“X
是 X”结构的形容词进行了限制,如,
(101)a.题量大是大,抓紧时间也能做完。
﹡b.题量巨大是巨大,抓紧时间也能做完。
类似例(101)b 式的表达不易被听话者接受,这是因为状态形容词本身含有
程度深的意思。以状态形容词中的 BA 式为例,如“雪白”
、“冰凉”、
“漆黑”等等,
构词上 B 成分的修饰限定作用使 A 成分的程度大大增强,例如“煞白”所标示的
“白”程度要远高于“白”。
在言语活动中,既然说话人已经选择了一个已被程度量固化的状态形容词,
也就意味着对这个状态形容词本身所携带的程度量级的肯定,如果再轻易否定,
将违反“数量准则”,所以表属性程度深的状态形容词不易进入该格式。
(四)“X 是 X”结构的语境制约
语境也对“X 是 X”结构中“X”的情况也起到了制约,一些本不能进入结构
中的“X”,在特定的语境下,也可以进入,如
(102)“黑乎乎就是黑乎乎,我没错”!女儿可爱的嘟着嘴,大声的说。(佟
舒《成长》)
(103)朋友是朋友,做生意是做生意,咱们还是应该把钱分的清楚点,免得
- 22 -
日后不好说!(李伟业《官场浮沉》)
在一般情况下,“黑乎乎”作为状态形容词是不能进入“X 是 X”结构中的,
但在例(102)中,说话人是一个年仅 4 岁的小女孩,用“黑乎乎”替代“黑”也
是听话者可以接受,并且符合说话者的年龄特点,更显可爱。
有学者认为“X 是 X”结构“对举使用时,前后两联会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
如通常状况下 A、B 长度相同,词性相同”。[4] 在例(103)中,
“X 是 X”句联表区
别义,前后两项中的“X”在长度、词性等方面均不相同。因此,在特定的语境下,
从说话者的角度出发,若是为了区别事物之间的不同,对前后两项的趋同性要求
减弱。
四、小结
“X 是 X”结构具有形式上的稳固性,
“是”是结构中的常量,前后两个“X”,
是结构中的变量。当“X 是 X”结构两项以上连用时,前、后项的“X”部分通常
在结构上相同,同是词,或同是短语。
“X 是 X”结构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结构,许多的词类和短语都可以充当其中的
“X”。但“X 是 X”结构也并不是对所有的词开放,
“X”的类型既要受到结构义的
制约,又要受到语境的制约,同一词类中的不同小类的可接受性也存在着差异。
对于“X 是 X”结构中“是”的性质,本文认为,
“X 是 X”结构中的“是”为
动词,表判断,只是在不同形式的“X 是 X”结构中,表判断的程度会有所不同:
在表肯定的同语小句和区别义的同语句联中,
“是”为表强判断义的动词;在表让
步义的同语小句和列举义的同语句联中,“是”多为表弱判断义的动词。
关于“是”的共现成分,“是”前可以出现副词、介词短语和其它插入成分,
“是”后有时也可以出现其它成分,它们在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人际功能,本文将
在第三章人际功能部分重点论述。
关于“X 是 X”的结构义,本文认为主要有四种结构义:表肯定,表让步,表
区别,表列举。四种结构义会对进入格式的“X”产生句法上的制约,但同时,语
境也对“X 是 X”结构中“X”的情况也起到了制约,使一些本不能进入结构中的
“X”,在特殊的语境下,也可以进入。
- 23 -
第二章 “X 是 X”结构的概念功能
以往学者的研究从形式上的描写和从功能上的分析为我们认识“X 是 X”结构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局限,不能将语言形式本身和语言的功能有机结合
起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看作一个系统,从功能入手研究语言本身。主张除
描述语言系统外,一定还要将系统与实例结合起来。”[5]Halliday 通过一系列著述
(1978,1979,1985,1994)给我们完整地展现了他的元功能思想。元功能包括
三个方面: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
概念元功能是指,语言是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
验”功能,或者说关于所说“内容”的功能。在语言中还有逻辑功能,它以表现
[6]
为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的线性的循环结构的形式出现。
人际元功能是指,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
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然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是对话轮的选择做出规定,
或是对事物的可能性和出现的频率表示自己的判断和估测,或是反映说话人与听
话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亲疏关系。[7]
语篇元功能是指,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这样的语法单位,
而是表达相对的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概念元功能和人际元功能最后要由说
话人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8]
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将语言看作是“意义潜势”,认为人们在日常使用语言进行
交际的过程,就是从语言系统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选择的过程。如,
(104)日本人到底是日本人,挤到了这么一个地方,依然等级森严。
通过替换比较这样三个表达,
“日本人/到底是/ 日本人”
“他们 /到底是/ 日本人”
“日本人/到底是/ 重视等级”
以上三个表达从内容上来说都是明确的。但表达者选择语言的过程不是任意
的,一方面要受讲话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制约,一方面必须遵循语言系统所允许
的表达形式和习惯,同时又要受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的制约。因此,说话人之所以选择使用“X 是 X”结构,是因为“X 是 X”结构表
- 24 -
义功能上的特殊性,只有该结构最符合说话人的表意需要。
一、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对概念功能的论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个部分。经验功能
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
点等环境因素,经验功能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及物性功能。逻辑功能指的则是
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
对于及物性的理解,传统语法通常用动词能否带宾语这一形式标记来区分及
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也就是说,把及物性看作是动词的一个特征。而现代语言
学则多重视动词与相关成分的各种语义关系,而不限于动词能否带宾语。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理论明确指出,及物性是句子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动
词的及物与不及物,与其说与动词相关,不如说与句子相关[9]。句子及物性的主要
体现者是它的动词,但不是由它一方决定的,而是句子中各语义成分的所有及物
性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效应。
及物性系统是一个连接语言与世界的深层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
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
在这个系统中,人们的主客观经验被解构成各类型的过程。[10]因为功能不同,过
程可以分为六种:关系过程,存在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物质过
程。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间出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存在过程表示有某物存
在的过程;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
“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行
为过程指的是如呼吸、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的过程;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
信息的过程;物质过程是做某件事的过程。
二、“X 是 X”结构的及物性功能
“X 是 X”结构作为汉语中一个开放性很强的结构,许多词类及短语都可以进
入到该结构中,因此,人们可以广泛使用该结构表达在生活中的各种经历。
“X 是 X”结构的及物性取决于“是”和“X”的类型。
(一)“X 是 X”结构表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是“X 是 X”结构最主要的及物类型,“X”为名词、代词、数量词、
动词、形容词时,结构都可以体现出关系过程。同语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X
是 X”结构表关系过程也非常复杂。
- 25 -
1.表识别
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一个实体确定另一个实
体的具体身份,被确定身份的实体称为“被识别者”,起确定作用的实体被称为“识
别者”。在任何一个识别小句中,都有一个实体是“标记”(Token),一个实体是
“价值”(Value)。例如:
(105)吃晚饭桌上,豚翁夫妇显然偏袒儿子,怪周家小气,容不下人,要借
口撵走鸿渐:“商人终是商人,他们看咱们方家现在失势了,这种鄙吝势利的暴发
户,咱们不稀罕和他们做亲戚。
商人 终是 商人
Identified Relation Identifier
Token Value
我们可以通过替换使这种关系更为直观,
“商人终是商人”在语篇中表达的意
思是“商人终是重利轻义的”,结构中第二个“商人”作为“识别者”,它的意义
已不是名词义了,转为“重利轻义”,所以我们说“X 是 X”结构中,
“X1”与“X2”
是不同的。
由于表识别的及物关系中,出现的都是名词,且“N1”、“N2”语义不同,“N2”
起“识别者”的作用,因此,以往学者也有把这种关系的“N 是 N”结构称为“典
型同语”(如潘国英(2006)),表示别关系的“N 是 N”结构也是以往研究中学者
关注的热点。
2.表归属
“X 是 X”结构中,表归属的情况较多,各个词类无论是同语小句还是同语句
联,都可以表示归属关系,即“X1”可以归入“X2”的类型。这类关系过程都有一
个表示属性的成分(Attribute)
,及属性的载体(Carrier)。
(1)“X”是名词
(106)我清醒地认识到明星毕竟是明星,他(她)们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一个
歌手,即使是像孟庭苇这样的,也摆脱不了商业化的运作。
在“明星毕竟是明星”中,前一个“明星”实际上指代的是下文中出现的“孟
庭苇”,“X 是 X”结构的意思是“孟庭苇毕竟是明星”。因此,在此句中“X 是 X”
结构的用法实际上是根据明星具备的特征来对所要说明的对象进行归类。
明星 毕竟是 明星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名词性同语句联中,各个“X 是 X”结构内部分别表归属,如,
- 26 -
(107)敌人是敌人,朋友是朋友,必须分清敌我界线。
敌人 是 敌人, 朋友 是 朋友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2)“X”是代词
(108)我就是我,世界唯一的我。
我 就是 我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109)如果没有感情,他是他,我是我,用不着替他牵肠挂肚,所以我自己
对自己说,将来等我心境平静了,对什么人都要冷淡些。”(高阳《红顶商人胡雪
岩》)
他 是 他, 我 是 我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3)“X”是数量词
(110)回家自己称了一下,五斤倒是五斤,不过下面的草莓好多都是坏的。
五斤 倒是 五斤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111)事情一旦涉及到经济,帐目就一定要清楚,一是一,二是二,到时候
还必须张榜公布,经得起检查。(1994 年人民日报)
一 是 一, 二 是 二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4)“X”是动词
(112)五爷想叫李老三来借钱,五爷想起歇凉时李老三踢的那一脚,就很想
叫李老三来借钱,看看他脸往哪搁?五爷想是想,李老三真来借钱时,五爷又很
是不满,凭啥借给他,他把咱看得连猪狗都不如,咱为啥还要帮助他解难排忧?
再说啥是少,五百块哩。(乔典运《香与香》)
想 是 想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113)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影响工作。
说 是 说, 做 是 做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5)“X”是形容词
(114)他瘦是瘦,不过还很健康。
- 27 -
瘦 是 瘦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115)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颠倒黑白。
好 就是 好, 坏 就是 坏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Carrier Relation Attribute
关系过程是“X 是 X”结构最主要的及物类型,各个词类都可以充当表关系过
程的“X 是 X”结构中的“X”。同时,名词、代词、数量词、形容词的“X 是 X”
结构,只可以表关系过程,不能表其它。
(二)“X”为 VP 时,
“X 是 X”结构表及物过程
“X 是 X”结构中,动词充当“X”的情况十分常见,当“X”由 VP 充当时,
结构的及物功能会变得复杂,不仅可以表关系过程,还可以表示其它过程。这时
VP 对“X 是 X”结构的及物类型起到重要作用。
1.表存在过程
(116)在是在,不过已经平了。(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117)这个所谓俸禄这事儿啊,有是有,但是在跟社会上流传的这个啊不一
样。(查奎垣《北京话口语》)
(118)“试问中国的屈原、杜甫、李白等同欧洲的荷马、但丁、莎士比亚、
歌德等有什么共同的基础呢?”
“有是有共同基础的,他们同样是人,同样有人的思想感情。但是,根
据这样的基础能比出什么东西来呢?”(《读书》)
2.表心理过程
(119)说从没恨过你是假的。恨是恨,但是几次都原谅你。(新浪博客《我
们,真的是这样?》)
(120)疫情发生前,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过年,由于疫点地区被封锁,
一直不能回来,夫妻俩已经 20 多天没见面了。
“想是想他们的,不过没有办法,非常
时期嘛,”他说。(新华社 2004 年新闻稿)
3.表行为过程
(121)笑还是笑,做还是做,连眼皮都不多眨一下。
(122)海爷笑道:
“王恩,这件事我肯办是肯办。但你去对他说,一个察院,
难道只值五百两银?”(《海公案》)
4.表言语过程
(123)疼得厉害时自己用镰刀把顶着肚子。别人叫她休息,她说是说“没啥”,
- 28 -
可大家都知道她已经是肝癌晚期了。(1994 年报刊精选)
(124)骂是骂了,却是低声的。老通宝转眼睃这他的孙子,心里便筹算着如
果荷花出来“斗口”,怎样应付。(茅盾《秋收》)
5.表物质过程
(125)他们订婚是订婚了,不过我觉得这俩孩子感情还是不太稳定。(蔡佳
《人生》
)
(126)这孩子闹人是闹人,不过懂事的时候还是很可爱的。(电影电视《乔
家大院》)
当“X”为 VP 时,
“X 是 X”结构除了可以表关系过程,还可以表示存在过程、
心理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在 VP 的作用下,
“X 是 X”结构整体可以表达说
话者复杂的主客观经验。
在一个句子中,动词通常是句子语义联系的中心。动词直接关系到句子结构
关系和语义关系。典型的动词表示的语义应该是动作义,在“X 是 X”结构中,动
词的语义特征发生变化,通常表示的是动作的过程和事件。
在以上几例中,“X 是 X”结构表示动作之外,各种过程还会涉及到一定的参
与者,以及时间、空间和方式等成分。这种形式的“X 是 X”结构在以往的研究中
是较少分析的,有的学者也把这种形式排除在同语结构之外不做研究。系统功能
理论中的概念元功能为这种结构形式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Halliday(1985)认为,按照西方传统的及物理论,每一个过程都要有一个动
作者,有些过程还另外要有一个参与者,我们将其称为“目标”,而某一过程所
涉及的范围或领域就是范围成分。“V 是 V”结构后的成分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
是目标,一类是范围。如,
(127)鸿渐嗫嚅道:“我想是想去,不过还要仔细考虑一下。”(钱钟书《围
城》)
(128)我们打是打得很好,但是还要撤退……有什么办法?战争需要这样
嘛……(杜鹏程《保卫延安》
如在例(127)中,
“想是想去”
,“去”指明了“想”的目的,是过程的参与
者,是目标成分。在例(128)中“打是打得很好”,“很好”说明了“打”的结
果,是范围成分。
当“V 是 V”结构后的成分为目标成分时,目标成分往往是已知信息,可以省
略。如例(127),我们完全可以说成“我想是想”。当“V 是 V”结构后的成分
表示范围时,往往是新信息,通常不可以省略,如例(128),“打是打得很好”,
- 29 -
不能简缩成“打是打”,语义会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V 是 V”和“V 是 VP”结构可以还原为“VP 是 VP”
,
如例(117)中“有是有”可以还原为“有俸禄这事是有俸禄这事”
,例(126)中
的“我想是想去”可以还原为“我想去是想去”。例(128)中的“V 是 VP”结构
可以还原为“打得很好是打得很好”。
三、“X 是 X”结构的逻辑功能
逻辑功能指的是语言所具备的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之间逻辑语义关
系的功能。[7] 虽然“X 是 X”结构有着丰富的内涵意义,有时也可以独立成句,但
是在许多时候还是需要上下文提供信息支持,使表意更清楚明晰。因此,
“X 是 X”
结构常与信息补足句同时出现。
“X 是 X”与补足句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详述、延展和增强。
(一)详述
由于“X 是 X”结构在形式上特别简洁,为了时表义更加明晰,表达者往往会
通过信息补足句对“X 是 X”结构给以进一步的说明,评论或举例。
简单的说,就是“X 是 X”结构和信息补足句在内容上是相同的,就是换一个
说法来表示已经表述的语义。例如,
(129)但时间一长,首先提出异议的是我们的口舌。菜毕竟是菜,以品尝为
最终评判。时至今日,终于很少有人再在餐饮实务中划地为牢,固守某个菜系的
纯洁性了。(余秋雨《行者无疆》)
(130)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也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
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电视电影《易中天
品三国》)
例(129)中“菜毕竟是菜”是语篇中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后续句“以品
尝为最终评判”是对作者做出“菜毕竟是菜”这一论断的原因的说明,例(130)
中后面的所有分句都是对“历史毕竟是历史”这一小句的解释。
由于“X 是 X”结构和信息补足句在内容上相等,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连
接,使这种等同的详述关系更为直观,即
菜毕竟是菜 =以品尝为最终评判
历史毕竟是历史 =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也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表肯定义的“X 是 X”与结构后出现的后续句在语义上往往构成详述关系。
- 30 -
(二)延展
“X 是 X”结构与信息补足句的延展关系表现为,补足句在“X 是 X”结构之
外,从正面或反面增加新的陈述,或交代其例外情况。表让步的“X 是 X”结构与
后续句的语义关系往往都可以归为延展关系。例如,
(131)老实说,直子带来的女孩子可爱是可爱,可我始终觉得还是公立高中
的女孩子比较适合我,谈起话来比较自在,虽然她们是粗俗了些。
(翻译作品《挪
威的森林》)
(132)“冷是冷,还清静。”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133)“丁是丁,卯是卯,说得简单,可世上事哪样不盘根错节?不牵一发
而动全身?况且他们师出有名,国难当头,军队与地方搅起轩然大波,岂不担动
摇军心之恶名?(《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以上三例,都是在“X 是 X”的基础上交代了新的情况。这种延展关系我们可
以用符号“+”来表示,即
可爱是可爱 + 可我始终觉得还是公立高中的女孩子比较适合我
冷是冷 + 还清静
丁是丁,卯是卯 + 可世上事哪样不盘根错节?不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增强
有时,“X 是 X”结构的后续句会给该结构提供有关因果、理由和方式等方面
的信息。例如,
(134)景点只是景点。
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
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
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西湖梦》)
(135)我知道“冬”毕竟是“冬”,摧残了许多嫩芽,在地面上造成恐怖,
我又知道“冬”只不过是“冬”,北风和霜虽然凶猛,终不能永远的统治这大地。
(倪萍《日子》)
以例(134)为例,后面的三句话是对“景点只是景点”的理由的说明。通过
补充说明,增强了“X 是 X”结构的表达效果。
我们用符号“×”表示这种增强关系更为直观。即
景点只是景点 × 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
景点只是景点 × 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
亭台
- 31 -
景点只是景点 × 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四、小结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个部分。
经验功能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及物性功能。“X 是 X”结构作为汉语中一个
开放性很强的结构,许多词类及短语都可以进入到该结构中,因此,人们可以广
泛使用该结构表达在生活中的各种经历。
“X 是 X”结构的及物性取决于常量“是”
和“X”的类型。
关系过程是“X 是 X”结构最主要的及物类型,“X”为名词、代词、数量词、
动词、形容词时,结构都可以体现出关系过程,关系过程主要体现为表识别和表
归属。当“X”由 VP 充当时,结构的及物功能会变得复杂,不仅可以表关系过程,
还可以表示存在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物质过程。
虽然“X 是 X”结构有着丰富的内涵意义,有时也可以独立成句,但是在许多
时候还是需要上下文提供信息支持,使表意更清楚明晰。因此,“X 是 X”结构常
与信息补足句同时出现。
“X 是 X”与补足句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详述、
延展和增强。
- 32 -
第三章 “X 是 X”结构的人际功能
一、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对人际功能的论述
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理论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在交际的过程中,由于社
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不同及男女性别上的差异,交际双方的观点、立场、态度等
也会有所不同。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除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
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
价等功能。表达者的话语内容既包括自己的态度和判断,也包括说话人寻求影响
其他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努力。[11] “任何话语的组合都含有价值判断。每一句话语
首先是价值取向。因此,生活中的话语的每一个成分不仅有意义,而且包含价值判
断”[12]。
语气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话人主观思想的重要表达形式。
Halliday 将语言的基本任务分为两种:给予和求取。讲话的过程实际上讲话者和
听话者的交流过程。Halliday 将交流物分为两种,一是物品和服务,二是信息。
交际角色和交流物这两个变项组成了四种最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
[13]
和提问。 对语气的分析能较好地揭示对话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这些基本言
语功能在语法上由语气系统表示,在其中,陈述、疑问和祈使是主要选择。”[14]
二、“X 是 X”结构整体的人际功能
“X 是 X”结构整体的人际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信功能
言语交际的过程实际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交际中,说话人提供信息,表达
自己的观点态度,而听话人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根据合作原则,对话语作出反应,
或回馈信息,或执行命令,或提供物品或服务。言语交际就是在不断地给予和求
取的过程中进行下去的。
由于“X 是 X”结构绝大多数出现在陈述句中,表陈述或感叹的语气,所以,
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给予”,即向听话者提供信息,发表看法。
无论是表肯定,表让步,或是表区别和列举,“X 是 X”结构都是说话者向听
- 33 -
话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在使用“X 是 X”结构传递信息的同时,表达者往往还通过
一些辅助手段表明信息的真实可靠,或对信息的确信程度。 如,
(136)李寻欢笑了笑,仰面笑道:“百晓生果然是百晓生,无所不知,难怪
江湖中所有的大帮大派都要交你这朋友了,和你交朋友的好处实在不少。”(古龙
《小李飞刀》)
“百晓生果然是百晓生”,该结构表示说话人之前已经对“百晓生”的特点有
了一些了解,“果然”表示对已知消息准确性的解释。
(137)不论贫富贵贱,女人到底是女人,需要被宠爱,被呵护,才会萌生对
他人的关爱之心。(电视台词)
(138)诗毕竟是诗,不是散文,它不仅要高度地凝练,而且应当有自己独特
的格式,鲜明的韵律和节奏。(1994 年人民日报)
(139)跌倒时跌伤的头依然痛个不止,虽说不至于影响爬绳,但痛终究是痛。
(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到底”表传信,在句中能起到表示肯定的确实信息的作用,“毕竟”表示
说话人对所说话题的一种“并不奇怪”的确定,“终究”是对“某种结果或状态”
的肯定。
(二)评价功能
人们不能完全“客观的”表达世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的
认识,而不完全是客观的。“X 是 X”结构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也掺杂了说话人的
主观评价信息。
Voloshinov(1973)
“任何话语的组合都含有价值判断。每一句话语首先是价
值取向。因此,生活中的话语的每一个成分不仅有意义,而且包含价值判断。”在说
话者使用“X 是 X”结构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中各种事件和事
物的观点和态度。
1.词汇体现的显性评价功能
“X 是 X”结构的评价功能可以通过形容词和副词体现出来,由于形容词和副
词本身就是评价性话语标记,因此,当“X”为形容词,或“是”前出现副词时,
结构具有显性评价功能。
(1)“X”本身带有评价色彩
例如,
(140)这帮家伙黑是黑,侧隐之心总还是有吧?(王凯《一点正经没有》)
(141)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可是有点自负。(口语用例)
- 34 -
在以上几例中,由于“黑”、
“聪明”本身具有评价义,进入“X 是 X”结构之
后,评价功能仍然存在。
(2)副词也有表评价的功能
在信息交际的过程中,副词的使用可以传达出说话者对信息的感情态度、意
图等,体现评价功能。例如,
(142)她谁都能爱,就是不能爱那打死她老伴的日本人。虽说打死她老伴的
并不是的日本人,然而,日本人总归是日本人——她闹不清他们谁是谁,也犯不
着去闹清楚。(老舍《四世同堂》
)
(143)唉,女人终究是女人!(曹禺《雷雨》)
(144)尽管顺理成章,但机遇毕竟是机遇,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唐闻生是极
其幸运的。(宗道一 《唐明照 唐闻生:父女外交家》)
副词在表情达意中是话语的一个重要标记。人们能够凭借它去认知话语,结合
语境去体会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并由此推出说话者的评价意义。由于副词本身有评
价功能,所以带副词的“X 是 X”往往也带有评价功能,是有标记的显性评价。
“X 是 X”结构的评价功能不仅仅体现在词汇上,实际上,
“X 是 X”结构的逻
辑语义关系,与后续句的联系,以及整体意义都体现了评价功能。
2.概念整合下的隐性评价功能
(1)熟语“X 是 X”结构的评价功能
有一些“X 是 X”结构在使用初期也许是偶然的组合现象,但在后来经过人们
长期、反复的使用,逐渐稳固为表特定意义的熟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如,如“一
是一,二是二”,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丁是丁,卯是卯”,
“一码是一码”等。
以“一是一,二是二”为例,它在交际中的常用义是指是指说话做事老老实
实,毫不含糊,不弄虚作假。例如,
(145)依我看,无论经商,弄文,演戏,做官,还是以求实为上,一是一,
二是二,不要去图那不副实的“大”名。吹大的肥皂泡,一旦破裂,便什么也不
是了。(《读书》)
(146)彭总的语气缓和下来:“你文化基础差,看不下去,我不怪你,可你
不该骗人呀!做人也是这个道理,一是一,二是二,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范
海松,孔祥佩《彭德怀和他的侄子彭起超》)
(147)宋文富心中大喜,但竭力保持冷静,拈着胡子说道:“马三嫂,这是
军情大事,非同小可。你对我说话务必一是一,二是二,千万不能开半句玩笑。”
(姚雪垠《李自成》)
- 35 -
这时的“一”和“二”已不是表示数量的意义了。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
“一
是一,二是二”,这一组合形式在初期的使用中,想要表达的意义就是单纯的数字
上的差别。这一使用方法在现在的交际中也少量存在,例如
(148)人用刀,刀杀人,人被杀,就好像鸡生蛋,蛋生鸡,鸡又生蛋那么自
然,也就像一是一,二是二,三是三那么简单。(古龙《陆小凤传奇》)
(149)一是一,二是二,一不能变成二,二也不能变成一。(1993 年人民日
报)
从单纯的表数量上的差异,到泛指任何事物之间的差异,这一过程是表达者
对语言元素进行选择的结果。由于“X 是 X”结构叠用本身可以表示区别义,当“X
是 X”结构框架固定的情况下,人们会自觉地挑选最合适的语言“元素”进入该框
架,完成表意需要。
认知心理学中的突显原则认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容易注意到
事物的典型特征,即使一个物体、一个概念有很多属性,而人的认知往往更多的
注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例如,为了表达“老老实实,不
弄虚作假”的观点,由于“一”
、“二”是最基本的数词,
“一”与“二”之间的区
别显而易见,所以人们在表达“差异”的含义时,
“一是一,二是二”的表达效果
要远好于“八是八,九是九”
,“千是千,万是万”。
由于结构的整体意义发生了变化,听话者对言语的解读就需要一个整合的过
程。
“一是一,二是二”究竟是单纯的表示数量上的差异,还是广义上的事物之间
的不能混淆,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选择。听话者在解读的过程中,在最初的
从原始概念进行解读失败后,思维会自动调整到相关的意义系统中,以找到与语
境意义相符合的结构义,完成解读。
当“一是一,二是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丁是丁,卯是卯”,“一码
是一码”等“X 是 X”结构的表达逐渐固定为熟语时,表达者对它们赋予了评价功
能。
除了熟语之外,“X 是 X”结构中还有半熟语性质的一类使用情况,虽没有固
化为熟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已经自动的探寻其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含义。
典型的例子为“一 X 是一 X”,如
(150)刘家善摆摆手:“哪的话,一码是一码嘛!当年董存瑞还私自带兵打
援呢,看目的是什么。
”(电视电影《冬至》)
(151)他写毛笔字,一笔是一笔,苍劲有力。(《倒序现汉词典》)
(152)看着黄豆结的,一粒儿是一粒儿的!
- 36 -
(2)“X 是 X”结构叠用的评价功能
当“X 是 X”结构两项及两项以上叠用时也具有隐形评价功能,这时,言语中
不需要出现显性的评价词语,接受者也可以领会表达者的评价意义。例如,
(153)酒是酒,菜是菜,看得出宴席经过了主人的精心准备。
(154)你瞧,这女孩子长得眉毛是眉毛,眼睛是眼睛。
(155)这孩子写毛笔字,点是点,捺是捺,横是横,竖是竖。
在例(153)中,“酒是酒,菜是菜”想要表大的是菜肴的丰盛,考究,有赞
扬义。例(154)中“眉毛是眉毛,眼睛是眼睛”是赞扬女孩子长得漂亮。“点是
点,捺是捺,横是横,竖是竖”是夸奖孩子的毛笔字写的好。
当“X 是 X”结构叠用表评价功能时,我们可以发现,格式的评价义也是经过
接受者的整合之后得出的。如例(153)中,“酒是酒,菜是菜”拆分后两个结构
单独使用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叠用后才成为有意义的表达。接受者接受信息后,
在头脑中进行整合,得出该表达并不单单指酒和菜,而是指包括汤、饭、水果等
宴席上的所有事物都做得很好。例(154)中也不是单单夸赞女孩子的眉毛和眼睛,
而是指整个五官,容貌都很漂亮。例(155)中也是用“点、捺、横、竖”来指代
了字的所有组成部分。
以上是从部分“X 是 X”结构固定为熟语或半熟语,以及“X 是 X”结构叠用
两种情况来分析了“X 是 X”结构的评价功能,这种评价是听话者接受信息后根据
语境及认知经验整合后得出的,是无标记的评价。“X 是 X”结构的隐性评价功能
需表达者和接受者共同完成。若接受者没有领会说话人的意图,则评价功能不能
实现。
评价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评价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听话人身份、地位的不同,以及语境预设等条件的不同,听话人对“X 是 X”
含义的解读也会存在不同,充分体现了语言意义潜势的功能。
三、“是”前成分的人际功能
在“X 是 X”结构中“是”前除了可以出现副词、介词短语以及其它的插入成
分,这些成分对“X 是 X”结构的人际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一)副词的人际功能
副词的人际功能首先表现为对“X 是 X”结构的语气的影响。功能语法把语气
作为人际意义的主要成分,对语气的分析能较好地揭示对话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
系。
- 37 -
“X 是 X”结构最主要的言语功能就是陈述。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绝
大多数的“X 是 X”结构绝大多数是出现在陈述句和感叹句中,表现为陈述语气或
感叹语气。例如,
(156)但是,谎言毕竟是谎言,它可以骗人一时,但绝不可能欺蒙一世。
(1996
年人民日报)
(157)曹操不愧是曹操!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电影电视《三
国》)
“X 是 X”结构在交际中,由于说话人的性别、身份、立场、性格不同等种
种原因,语气也会有很大差异。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根据齐沪扬(2002)对现代
汉语语气系统的分类,我们发现,“X 是 X”结构在使用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语
气:
1.确认语气
(158)我始终是我,相信友谊永恒就像当初不可知的风波。(歌词《我就是
我》)
(159)即使自己过火的谦虚,而事实总是事实。(老舍《贫血集》)
(160)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生活中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博客》)
2.强调语气
这时的“X 是 X”结构表示肯定语气,加强了语势,使要肯定的内容表达得确
定无疑,令人置信。
(161)爱情是一种奥妙,在爱情中出现籍口时,籍口就是籍口,显然已经没
有热情的籍口而已,来无影,去无踪。(三毛语录)
(162)我喜欢他,喜欢就是喜欢,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理由!
(163)命令就是命令,让你上刀山下火海你都得干。(电影电视《我的兄弟
叫顺溜》)
3.料定语气
(164)心眉大师忍不住一笑道:“檀越果然是檀越,足智多谋,老僧佩服。”
(古龙《小李飞刀》)
(165)天山不愧是天山。即使是在飞机上俯视,其雄壮、其巍峨依然令人感
慨。(1995 年人民日报)
4.论理语气
(166)你们的主张可谓言之有理。但不要忘记那句老话:明白是明白,就是
做不来。(《读者》)
- 38 -
(167)她笨是笨,可还蛮漂亮的,不发脾气的时候也挺可爱。(《读书》)
5.赞赏语气
(168)昨天,难得的艳阳高照,两户农家小院里,堆是堆、垛是垛,粮食、
柴禾码放得整整齐齐,鸡鸭鹅狗各有各的窝,拾掇得干净整洁。
(鹤岗政府网《大
灾过后访农家》)
6.否定语气
(169)他的《小逻辑》也不过是组织严密排列整齐的一篇梦话。他论什么“存
在”,于是天也不是天,地也不是地,人也不是人,石头也不是石头,好好一个世
界变成了又简简单单又复杂无比的数学公式。(《读书》)
语气是一个句子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表达了说话人针对句子命题的主观
态度。通过语气,“X 是 X”结构可以表达出陈述、确认、料定、赞扬、否定等多
种语气,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或情感。“是”前的副词对“X 是 X”语气系统的建立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准确的把握“X 是 X”结构的语气,才
能更好的把握“X 是 X”结构的人际意义。
(二)其它“是”前成分的人际功能
在第一章的分类中我们已经提到,
“X 是 X”结构中,
“是”前还可以出现介词
短语和其它插入成分,如,
(170)老师在讲台上是老师,在家庭中也要承担起作为父母、儿女的责任。
(171)在他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中,可写的事迹太多了,相信历史会给他
一个公正的评价,英雄,哪怕受到再多的污蔑,还是英雄。
(172)虽然他们在日本国内也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事实证明,废物,吹一千
遍,还是废物。(石悦《明朝那些事儿》)
“X 是 X”结构中的扩展成分主要有以下功能:
1.限定话题范围
当“是”前出现介词短语时,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限定话题范围。如,在例
(170)中,“老师在讲台上是老师”,“在讲台上”限定了“老师是老师”成立的
条件,当这个条件不存在,即走下讲台,走到生活中,老师的身份也会发生变化,
“在家庭中也要承担起作为父母、儿女的责任”。同样,在例(65)-(67)中,
“敌
人在战场上是敌人”,“明星在舞台上是明星”,“老板在公司里是老板”,“是”前
的介词短语限定了“X 是 X”结构成立的范围,即只有在特定的范围中,“敌人是
敌人”、“明星是明星”、“老板是老板”的语义关系才能实现。
2.补充话语信息
- 39 -
在会话中,讲话者如何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听话者又如何正确理解说话
人的意图,是语言交际研究的中心问题。何兆熊(1989)从讲话人的角度看,认为交
际是一种明示过程,即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话语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让听话人获取
某种信息。
如在例(171)“英雄,那怕受到再多的污蔑,也还是英雄”中“哪怕受到再
多的污蔑”中这个附加成分提出了一个假设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英雄是英雄”
这个命题仍然成立,这个附加成分补充了话语信息。使听话者在理解话语时,更容
易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3.增强语势
“是”前插入成分的使用可以增强话语的语势,使话语变得强硬而不可否认。
以例(172)为例,“X 是 X”结构的原型是“废物还是废物”,假如了附加成分,
就算“吹了一千遍”,使该结构的语气强度大大增强,也表达出说话者对所传达信
息的确信。
(三)“是”后副词的人际功能
齐沪扬(2002)指出,语言的结构是为了反映语言的功能而存在的,语言的
功能则是受制于语言的结构而实现的。在“X1+是+adv.+X2”结构中,副词也具有
评价功能,但与“X1+adv.+是+X2”结构中副词的评价功能有所不同。如,
(173)a. 这主意好是确实好。
b. 这主意好确实是好。
在例(173)a、b 两例中,
“确实”都具有评价功能,但由于出现的位置不同,
评价功能所管辖的范围有所不同。在(173)a 中,
“确实”的评价范围针对的是“好”,
在(173)b 中,“确实”的评价范围针对的是整个“X 是 X”结构——“好是好”。
(四)“X 不是 X”结构的人际功能
当“X 不是 X”结构作为句联使用时,如,
(174)你笑呢,就喜欢;你哭呢,就忧愁;你走动呢,就步步跟着你。你若
是略略的有点病儿,就愁得了不得,茶不是茶,饭不是饭。只等你身子好了,这
才放下了心。(《读书》)
(175)再看看时下的一些文艺节目,喜剧不是喜剧,闹剧不是闹剧,丑角不
是丑角,痞子不是痞子,简直滑稽至极。(《1996 年人民日报》)
(176)字字字字字字字,为什么没有人抗议字的污染,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树不是树。山、水、树,对于某些人,似乎都只是宣传道德思想的工具。
(《读者》)
具有独特的人际功能。
- 40 -
1.含蓄礼貌的表达评价
“X 不是 X”可以表示描述或评价,与普通的否定句相比,这种评价可以揣测
出许多深层的含义。例如,用“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树不是树”来表示文字的
污染,由于用语委婉,使得较普通否定意义模糊,评价含蓄,符合言语交际中的
礼貌原则。
2.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
使用“X 不是 X”结构,与普通的否定形式相比,可以实现信息传输的最大化。
例如,“茶不是茶,饭不是饭”,该表达蕴含的含义时非常丰富的,包含“没有心
思喝茶、吃饭”,“茶饭吃到嘴里也感觉不到滋味”,“非常担心、焦虑”等等复杂
的信息。由于“X 不是 X”结构表达的意义不拘泥于字面含义,不仅有客观的描述,
还包括表达者的主观态度等等,所以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这是普通的否定句不具有的功能。
四、小结
在交际的过程中,由于言语双方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不同及男女性别上的
差异,交际中的观点、立场、态度等也会有差异。
“X 是 X”结构整体的人际功能主要体现在传信功能和评价功能。其中评价功
能既包括形容词、副词等话语标记作用下的显性评价功能,又包括概念整合下的
隐性评价功能。
“是”前副词的人际功能主要体现为对语气的制约。“X 是 X”结构最主要的
言语功能就是陈述,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X 是 X”结构绝大
多数是出现在陈述句和感叹句中,表现为陈述语气或感叹语气。在“是”前副词
的作用下,“X 是 X”结构的语气类型可以分为六个小类:确认语气、强调语气、
料定语气、论理语气、赞赏语气、否定语气。
“是”前介词短语和其它插入成分的人际功能,主要体现为限定话题范围、
补充话语信息以及增强语势。当“是”前出现否定副词“不”时,“X 不是 X”结
构具有表含蓄礼貌的评价及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的人际功能。
- 41 -
第四章 “X 是 X”结构的语篇功能
一、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对语篇功能的论述
无论是概念功能还是人际功能,最终都要通过语篇呈现出来。语言实体以各
种方式使语音和词语产生有意义的联系,这种意义的表述的集合体就是“语篇”。
语篇功能包括三个子系统:已知信息——新信息系统,衔接系统,主位——述位
系统。
信息结构是指信息传输过程中已知和新信息相互作用形成的组织结构模式。
出于言语交际的需要,人们在实际使用语言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从信息传递功能
的角度去安排话语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话语结构
就是信息结构。信息单位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成分。信息结构就是已知信息与新信
息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信息单位的结构。
Halliday 认为,衔接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衔接可以把语篇中结
构上互不相关,但语义上相互依赖的各个成分联成一体的一种语义关系。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我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需要对词语的次序进行安
排。根据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理论,人们说话时,总是按某些词语在交际中所要
体现的功能来确定哪些话先说,哪些话后说。在一个句子里,则体现为哪些词语
先说,哪些词语后说。先说的就是主位,是说话的出发点,后说的是述位,是围
绕主位逐步展开的实际内容。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句子的第一个成分,是小句
所关心的成分,在话语中是信息传递的出发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往往是
话语的核心内容,在句子中是除去主位以外的剩余成分。[15]
二、“X 是 X”在语篇中的信息地位
信息指的是发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音信内容。信息结构是指信息传输过程中
已知和新信息相互作用形成的组织结构模式。出于言语交际的需要,人们在实际
使用语言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从信息传递功能的角度去安排话语结构,形成一个
完整的信息系统。“X 是 X”在语篇中的信息地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X 是 X”作为背景句
“X 是 X”结构可以在整个语篇中以先行句的身份出现,来说明主体信息所处
- 42 -
的语境或引出语篇的话题和信息扩展的方向。当“X 是 X”结构作为背景句出现时,
通常位于语篇的起始位置。例如,
(177)待着也是待着,晃着也是晃着,我索性把心里那点还没挥发出去的敏
感间或惆怅一并写了出来,于是就有了这篇被我叫做《无题》的几页纸文章。(新
浪博客《无题》)
(178)交情是交情,事情是事情,按政策允许办的不托关系也能办,不符合
政策规定的,托什么关系也不能办!(1995 年人民日报)
(179)公是公、私是私!我同他的交情是不会变的。(高阳《红顶商人胡雪
岩》)
在以上几例中,
“待着也是待着,晃着也是晃着”,
“交情是交情,事情是事情”,
“公是公、私是私”,都出现在句首,或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引出下文事件的
出现,对拓展和突出主体信息起着重要作用。“X 是 X”结构作为背景句,通常需
有后文接续。
(二)“X 是 X”作为中介句
语言使用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从信息结构的角度看,“X 是 X”结构
在语言序列中具有中继性,有时会有前接、后续两个部分。例如,
(180)这孩子写毛笔字,点是点,捺是捺,横是横,竖是竖,写得还真不赖。
(181)他的英语说的真好,语调是语调,重音是重音,连读是连读,毫不逊
色于地道的美国人。
以上两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先行句——X 是 X 结构——后续句”这样的
信息传递过程,先行句传递的是一个新信息,“X 是 X”结构是对先行信息的展开
说明,后续句传递的则是对之前信息的评价或总结。如果说,先行句和后续句表
示两个信息板块,“X 是 X”就是信息板块的连接点,将先行句和后续句这两个不
同的信息板块联结起来。
(三)“X 是 X”作为前景句
“X 是 X”结构在语篇中也可以作为前景句出现,来说明背景信息引出的话题,
拓展新信息。例如,
(182)那一天,风是风,雨是雨,还响着雷。(戴厚英《闻捷之死》)
(183)我偷偷转过眼去看看他,只见他的脸红不是红,白不是白,亮亮的,像汗
又像油。(戴厚英《人啊,人!》)
(184)清凉的空气里抖射着亮而喜悦的阳光,到处黑白分明的,光是光,影
是影。(老舍《四世同堂》)
- 43 -
(185)在情感面前我决不会虚伪,决不会装模作样,决不会矜持,被感动了
就是被感动了,喜欢了就是喜欢了,愤怒了就是愤怒了。(倪萍《日子》)
“X 是 X”结构作为前景句时,通常是对前文事物的展开描述,拓展新信息。
当“X 是 X”结构作为前景句出现时,其功能相当于句子中的述位结构,是句
子中的新信息,是听话者关注的部分。根据前景句扩展的对象,可以将前景句分
为两类,对上文主语的说明,和对整个前句的说明。
对上文主语的说明,如例(182)和(183),“风是风,雨是雨”是针对主语
“那一天”的说明,“红不是红,白不是白”是针对主语“他的脸”的说明。
对整个前句进行说明,如例(184)和(185)“光是光,影是影”,说明的是
整个前句“清凉的空气里抖射着亮而喜悦的阳光,到处黑白分明的”,“被感动了
就是被感动了,喜欢了就是喜欢了,愤怒了就是愤怒了”说明的是“在情感面前
我决不会虚伪,决不会装模作样,决不会矜持”。
三、“X 是 X”的衔接功能
衔接功能可以把语篇中结构上互不相关,但语义上相互依赖的各个成分联成
一体,“X 是 X”结构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主要体现为词汇衔接、指称衔接和结构
衔接。[16]
(一)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功能主要通过结构中的“X”体现出来。
1.重复衔接
“X 是 X”结构最主要的衔接功能体现在词汇上的重复,即“X”为上文出现
过的词语,如,
(186)最后经过一次次的自我安慰和自我论证,终于成了自得其乐的桥梁,
自鸣得意的桥梁。但是,桥梁终究是桥梁,它的全部构建是一种等待,等待通过,
等待踩踏。(余秋雨《转型期的文化态度》)
(187)现在,这个森林里瑞气上升,祥云盘旋,但森林终究是森林,不欢悦、
不敞亮,静静地茂盛勃发,一眼望去,不知深浅。(余秋雨《行者无疆》)
(188)尤其是住在顶楼的人们,鸽子回巢总要经过他们的老虎天窗,是与它
们最为亲近的时刻。这城市里虽然有着各式庙宇和教堂,可庙宇是庙宇,教堂是
教堂,人还是那弄堂里的人。人是那波涛连涌的弄堂里的小不点儿,随波逐流的,
鸽哨是温柔的报警之声,朝朝夕夕在天空长鸣。(王安忆《长恨歌》)
采用词汇重复衔接的方式可以使语篇显得更加紧密、连贯。
- 44 -
2.泛指词衔接
词汇重复可以是语篇显得紧密连贯,然而过多使用就会给人以词汇贫乏的感
觉,因此,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会灵活的使用一些泛指词还代替重复式的衔接,
如泛指词衔接,即用泛指名称代替事物名,构成衔接。以“人总是人”为例,可
以分为回指和下指两种情况:
(1)泛指词回指:
(189)“燕,问你,这一年多,你该碰到爱人了吧?不能总是这样——人总
是人嘛。”(杨沫《青春之歌》)
(2)泛指词下指:
(190)人总是人,有时候她还是想他,还是伤心……(谌容《梦中的河》)
在例(189)泛指词“人”回指,指上文提到的“燕”
,在例(190)中,泛指
词下指,指下文提到的“她”。“X 是 X”结构中常用的泛指词有“人”、“东西”、
“地方”,“事情”等。
3.相似性衔接
相似性包括正反两方面,既指“同义性”和“近同义性”,也指各种形式的“反
义性”。体现在“X 是 X”结构中,如
(191)被大家围住,老人把话又说了一遍,说得很客观,故意的不带感情,
为是使大家明白:事情是事情,不必张牙舞爪。(老舍《四世同堂》)
(192)从根本意义上说,国民党是最讲“人情”的,但决不能因“人情”影
响政策,违反党性原则。交情是交情,公事是公事,交情再深,也不能违反党的
原则办事。
在例(191)中,
“事情是事情”,与前文中的“不带感情”构成语义上的照应。
例(192)
“交情”
、“公事”分别与“人情”和“原则”相照应,使语篇浑然一体。
4.分类关系衔接
“X 是 X”结构的衔接作用也可经词语的分类关系体现,利用词语在语义上的
类属关系使一些词语相互替代或共同出现。如,
(193)传是传,带是带,铲是铲,射是射,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基本功他
都练就了。
(194)他像是一头从未见过的怪物,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整个五
官是一堆奇形怪状的肉疙瘩扭挤在干羊皮般乌黑的脸上。
(195)他家可真大,客厅是客厅,饭厅是饭厅,书房是书房,卧室是卧室。
在例(193)
“传”、
“带”、
“铲”、
“射”,都是“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基本功”
- 45 -
的有机组成部分,例(194)中“鼻子”
、“眼睛”与“五官”构成了上下义场,例
(195)中,“客厅”、“饭厅”、“书房”、“卧室”与“家”是集合关系。
(二)指称衔接
1.人称指称,如
(196)蒋介石是我的父亲,曾经也是我的革命朋友。现在他反革命了,反革
命者就是我们的敌人。以后,他是他,我是我,我仍跟着革命走。”(《读者》)
(197)那些明星,模特儿,确实光彩照人,可却是两不相干,她是她,你是
你,你还是过你的平平淡淡的日子。
“X”为代词的同语句联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例(196)
“他”是指前文提到
的“蒋介石”,“我是我”有启下的作用,下文交代“我仍跟着革命走”的情况。
例(197)她是指前文提到的“明星”、“模特儿”,“你是你”引起下文,“你还是
过你的平平淡淡的日子”。
2.社会指称,如
(198)鲁大海:(冷冷地)他在哪儿?
鲁贵:(故意地)他,谁是他?
鲁大海:董事长。
鲁贵:老爷就是老爷,什么董事长,上我们这儿就得叫老爷。
在例(198)中,“董事长”和“老爷”都是对人物社会地位的指称,通过指
称的变化,使语篇连贯。
3.地点指称,如
(199)这里是这里,东京是东京。只因生活,文化,习俗的种种差异。在这
里能体验一种东西,那叫“生猛”。漫天的尘土背后却能吃上贫民区里廉价的土鸡
煲,在东京能卖上 80 美金,在这 70 人民币就能搞定。(《博客》)
例(199)中,
“这里”和“东京”都具有地点指称的功能。
“东京”已不是单
纯的名词,而是具有和“这里”相对的远指功能。
4.时间指称,如
(200)
“对,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离开了富恒的同事,都有一份尊严,
不必在字里行间如此的踩人一脚,有失大机构的风范。”(梁凤仪《激情三百日》)
通过“以前”和“现在”的对举使用,使语篇连贯,引起下文。
(三)意义衔接
除了上文种提到的词汇衔接、指称衔接等较为明显的衔接方式外,有时“X 是
X”结构在语篇中利用上下文意义的整合与“X 是 X”结构的照应组织语篇,这时
- 46 -
结构所起的衔接作用较为隐蔽,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进行推导。例如,
(201)现在她不过是范柳原的情妇,不露面的,她应该躲着人,人也应该躲
着她。清静是清静,可惜除了人之外,她没有旁的兴趣。(张爱玲《倾城之恋》)
(202)田喜丹的姨妈:“这个农场就是已经倒闭多些年了,没人管理没人经
营,在那空着也是空着,这样的话村里人一看有人买了村里人乐坏了。”(农博网
《下乡养猪的女大学生》)
例(201)中,“清净”是由“不露面的,她应该躲着人,人也应该躲着她”
的语句整合出来的意思,例(202)中也可以由“已经倒闭多些年了,没人管理没
人经营”推导出“空着”的意思。与词汇衔接与指称衔接相比,意义衔接呈现出
一种隐性、间接衔接的特点。
综上所述,“X 是 X”结构的衔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在
使用中采取不同的方式。
四、主位——述位系统
主位——述位系统是语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Halliday 认为,主位部分包
括三种成分:概念成分、人际成分、语篇成分。主位结构本身可以分为三类:单项
主位、复项主位、句项主位。单项主位是指主位中只包括概念成分,复项主位是
指由多种语义成分构成的主位。Halliday 认为,句项主位本质上也是单项诸位的
一种。[17]
(一)“X 是 X”结构作主位
1.“X 是 X”结构作主位的类型
(1)根据复杂程度划分
根据主位的复杂程度,我们可以把主位分为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
A.单项主位
单项主位是指,主位中指包含 Halliday 所说的概念成分而不包括人际成分和
语篇成分。当“X 是 X”结构单独成句时,
“X1”作为“X 是 X”结构的主位。例如,
(203)女人//究是女人!
(204)我//始终是我。
(205)没有//就是没有。
(206)不行//就是不行。
这时,
“X 是 X”结构内部,“X1”作为主位,
“是 X2”做述位,是对“X1”的展
开论述。
- 47 -
B.复项主位
在语篇中,“X 是 X”结构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有时在“X 是 X”结构之前,
还有一个表示语篇或人际意义的成分,这时的主位就是复项主位。例如:
(207)“那是那是,司令//就是司令。”(电影电视《我的兄弟叫顺溜》)
(208)看来,伟人//毕竟是伟人。(张佐良《周恩来的最后十年》)
(209)不管是像英雄豪杰般毅然的死,还是像匹夫一样懦弱的死,死亡//不
过是死亡罢了。(《一个英雄的死亡》)
在复项主位中,总是包括了概念成分,还有可能包括人际成分和篇章成分。
这时,语篇成分和人际成分通常会在概念成分之前,它们的顺序是语篇主位
——人际主位——概念主位。
C.句项主位
句项主位指的是,当一个句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呈并列关系或主
从关系时),首先出现的整个小句构成主位。由于在语篇中,
“X 是 X”结构通常作
为一个小句使用,所以该结构做句项主位的情况非常常见。例如,
(210)心愿毕竟是心愿,//要化成美好的现实还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还必
须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
(市场报 1994 年)
(211)艺术毕竟是艺术,即使以和时代同步为目的,也需要对时代变革更宽
阔的理解。
(《读书》)
(212)孩子是孩子,我是我,//他并不能延续我的生命。
(1994 年报刊精选)
(213)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
(214)公是公,私是私,宁肯公家占自己十分,不可自己沾公家一毫。(1994
年报刊精选)
在句项主位内部还可以继续划分,例如,
(215)然而, 赵树理毕竟是赵树理, 他只相信来自生活的答案。
↓ ↓ ↓
语篇主位 人际主位(表评价) 概念主位
(2)根据作用划分
根据“X 是 X”结构在使用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该结构分为话题主位和
人际主位。
A.话题主位
是指“X 是 X”结构居于句首,作为说话人所要陈述的对象。例如:
(216)小说毕竟是小说,即便通常所称的“镜子”、
“风俗画”等等,也毕竟
- 48 -
是一种比喻意义上的说法,直接打上等号是不行的。(《读书》)
(217)江青毕竟是江青,没有几天她发疯般地从楼里抱出剩余的照片,奔到
院子里,将憋了许久的委屈、痛苦、失意和愤怒统统发泄出来,化为熊熊烈火。
(218)梦总归是梦。梦是美好的,却很脆弱,劳伦斯的这种温情的梦只不过
是一种浪漫的逃避现代文明的方式。(《读书》)
话题主位能定下述位的陈述框架。
B.人际主位
由于“X 是 X”结构本身具有评价意义,所以在做主位的时候也往往带有说话
人的态度,意愿的成分,做人际主位。
(219)老滑头毕竟是老滑头,高拱在短暂惊慌之后很快恢复了镇定,叫来了
自己的心腹大臣雒遒、程文,整夜商议之后,他们订下了一个几近完美的攻击计
划。(《明朝那些事》)
(220)经典毕竟是经典,经典是不能“克隆”的,古的、洋的且不说,单说
现代中国,比如鲁迅的《阿 Q 正传》,以及他的许许多多杂文名篇,又比如巴金的
《家》、老舍的《骆驼祥子》,难道是任何人都能企及的么?(公刘《且慢经典》)
话题主位和人际主位并不是完全分开的,有时“X 是 X”结构兼具话题主位与
人际主位的功能。
2.“X 是 X”结构使用中的主位后置现象
汉语的主位述位和西方的主位述位有不同之处:西方的主位理论认为主位一
般在述位之前,而汉语的主位理论认为在汉语中述位是可以放在主位之前的。“X
是 X”结构在使用中,由于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色彩,会出现主位后置的现象,即
表达者有意把“X 是 X”结构提前。例如,
(221)哥哥到底是哥哥,不管怎样恨他。(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
(222)可是骨肉到底是骨肉,尽管她平日跟李毅并没有极厚的感情。
(223)事实就是事实,不管你信不信。
3.“X 是 X”做主位时的名词省略现象
省略是指某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以从语篇的其他小句或句子中找回,“X 是
X”小句在句子起始位置作整句主位的时候,主位结构中的名词有时会省略。例如:
(224)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
的。(《中华上下五千年》)
(225)有是有,那就是和他们约定,为国家作战而建立武勋的奴隶兵可以
成为自由民,当然也会获得恩赏。(翻译作品《亚尔斯兰战记》)
- 49 -
(226)有是有,但是麻烦特别多,比如史枯的画册,史枯你知道吗?(张
欣《掘金时代》)
发话者有时也会将听话者可根据语境及背景信息推导出的主位成分省去,在
保证语篇衔接的情况下,使语言交际更加合乎经济原则。起到统一性和连贯性的
作用,从而成功地实现语篇功能。
4.主位推进功能
当一个新信息已表达出来后,它便成为已知信息。作为一个己知信息,它又
可以成为引起新信息的起点。如此不断,组成语篇。这种信息的连续性发展叫作
主位——述位推进模式。[16]
Martin&Rose(2003)把 Halliday 的功能语法理论的主位概念投射到语篇的层面
上,提出了“超主位”的概念,它们从语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超主位的概念,
指出语篇的段落往往有一个主题句,这个主题句可以被看作是更高一层上的主位,
即是段落的超主位。当“X 是 X”结构作为超主位出现时,它不仅是段落的出发点,
而且对其后各小句的内容有预测作用,即其后各小句是为绕着该结构话题展开的。
举例分析,
(227)桥梁终究是桥梁,它的全部构建是一种等待,等待通过,等待踩踏。
↓ ↓
(主位) (述位)
↓
【超主位】, 它
↓ 等待 通过,
【概念主位】 的全部构建是一种等待, ∕
﹨
等待 踩踏。
↓
【述位】
“X 是 X”结构作主位时,通常是作为话题主位,即语篇层面上的超主位,
后面的内容往往是围绕“X 是 X”结构展开的。
(228)就像你的画是你的画一样,你的文学作品是你的文学作品,这里面
↓ ↓ ↓
T1 篇章主位(承上) T2 话题主位 T3 概念主位
有你对世界观察的结果,有你对生活的态度,有你的风格,有你的思想的闪
- 50 -
↓ ↓ ↓ ↓
R1 R2 R3 R4
光——哪怕是微弱的闪光也比没有闪光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象,这才
是文学。
↓ ↓ ↓ ↓↓
R4’ T4 R5 T5 R6
抽象出这段话的主位推进模式
T1 篇章主位(承上)
T2 话题主位
T3 概念主位 → R1
→ R2
→ R3
→ R4——R4’
T4 概念主位 → R5
T5 → R6
从主位与信息的关系角度来看,超主位后出现的是新信息,信息位置越靠后,
内容越新。新信息不断向前推进,语篇不断展开,形成波浪式的、有层次的主位
——新信息结构。
主位结构是语言组织的普遍规律,存在于语篇组织的各个层次上,是概念功
能和人际功能的体现手段。主位结构才使语篇的开展具有了线性特征和方向性。
主位结构也反映了思维的一般规律,以主位为出发点,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
层层推进,体现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语篇。
(二)“X 是 X”结构作述位
当“X 是 X”结构作述位时,情况较为简单,如,
(229)别说好像,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230)顾凤莲咧着嘴,笑不是笑,哭不是哭。(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231)就让你老人家再许三百六十天的不动烟火,不成还是不成啊!(文康
《儿女英雄传》)
当“X 是 X”结构做述位使用时,在信息结构上多是前景句。
(三)多组“X 是 X”结构叠用的推进功能
(232)家是家,学校是学校,妈妈是妈妈,老师是老师。在学校里要和其它
- 51 -
同学一样,叫张老师,不许调皮,听到了吗? (《读书》)
(233)爹是爹,儿是儿,将军是将军,士兵是士兵,儿子怎能享受老子的待
遇?(《读书》)
(234)老伴儿当然舍不得让女儿和外孙女走,亲是亲,疏是疏,里是里,外
是外,她不能为了让别人家的孩子不哭,就让自己的孩子走。(刘庆邦《大活人》
(235)但是樊连珍却说:
“我从不收任何人的礼。咱是亲戚不假,但公是公,
私是私,法是法,亲是亲,哪能稀里糊涂往一块儿掺。(1994 年报刊精选)
在以上四例中,都是两组“X 是 X,Y 是 Y”结构叠用,构成了“X1 是 X1,Y1
是 Y1,X2 是 X2,Y2 是 Y2”,以例(1)为例,
家是家, 学校是学校,
↓ ↓ 在学校里要和其它同学一样,叫张老
→ 师,不许调皮,听到了吗?
妈妈是妈妈,老师是老师
五、小结
“X 是 X”结构的语篇功能包括三个子系统:已知信息——新信息系统,衔接
系统,主位——述位系统。
语言使用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从信息结构的角度看,“X 是 X”在语篇
中的信息地位可以分为三种,作为背景句、作为中介句以及作为前景句。
“X 是 X”结构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主要通过“X”体现出来,可以分为词汇
衔接、指称衔接和结构衔接,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在使用中采取不同的方式。“X
是 X”结构的衔接功能可以使语篇更加连贯,浑然一体。
“X 是 X”结构作主位的情况比较复杂,其类型依据复杂程度可以划分为单项
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根据作用可以划分为话题主位和人际主位。同时,
在本章中,笔者以实例分析了“X 是 X”结构的主位推进模式。
- 52 -
结 论
本文在对现代汉语“X 是 X”结构大量语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功能语言
学的元功能理论,立足于语言现象本身,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概念
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三大角度对现代汉语“X 是 X”结构进行研究,得出了
以下结论:
“X 是 X”结构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结构,许多的词类和短语都可以充当其中的
“X”。但“X 是 X”结构也并不是对所有的词开放,
“X”的类型既要受到结构义的
制约,又要受到语境的制约,同一词类中的不同小类的可接受性也存在着差异。
对于“X 是 X”结构中“是”的性质,本文认为,
“X 是 X”结构中的“是”为动词,
表判断,只是在不同形式的“X 是 X”结构中,表判断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在表肯
定的同语小句和区别义的同语句联中,
“是”为表强判断义的动词。在表让步义的
同语小句和列举义的同语句联中,
“是”多为表弱判断义的动词。关于“是”的共
现成分,“是”前可以出现副词、介词短语和其它插入成分,“是”后有时也会出
现副词。关于“X 是 X”的结构义,本文认为主要有四种结构义:表肯定,表让步,
表区别,表列举。四种结构义会对进入格式的“X”产生句法上的制约,但同时,
语境也对“X 是 X”结构中“X”的情况也起到了制约,使一些本不能进入结构中
的“X”,在特殊的语境下,也可以进入。
“X 是 X”结构作为汉语中一个开放性很强的结构,许多词类及短语都可以进
入到该结构中,因此,人们可以广泛使用该结构表达在生活中的各种经历。 “X
是 X”结构的及物性取决于常量“是”和“X”的类型。关系过程是“X 是 X”结构
最主要的及物类型,“X”为名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时,结构都可以
体现出关系过程,关系过程主要体现为表识别和表归属。当“X”由 VP 充当时,
结构的及物功能会变得复杂,不仅可以表关系过程,还可以表示存在过程,心理
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物质过程。“X 是 X”结构的逻辑功能主要体现为“X
是 X”结构与补足句之间的三种关系,详述、延展和增强。
“X 是 X”结构在使用中带有说话人强烈的主观色彩。结构整体的人际功能主
要体现在传信功能和评价功能。其中评价功能既包括形容词、副词等话语标记作
用下的显性评价功能,又包括概念整合下的隐性评价功能。
“是”前副词的人际功
能主要体现为对语气的制约,在“是”前副词的作用下,“X 是 X”结构的语气类
- 53 -
型可以分为六个小类:确认语气、强调语气、料定语气、论理语气、赞赏语气、
否定语气。
“是”前介词短语和其它插入成分的人际功能,主要体现为限定话题范
围、补充话语信息以及增强语势。当“是”前出现否定副词“不”时,
“X 不是 X”
结构具有表含蓄礼貌的评价及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的人际功能。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X 是 X”结构的语篇功能,结构在语篇中的信息地位,
结构的衔接功能及结构在语篇中的主位述位推进功能。从信息结构的角度看,“X
是 X”在语篇中的信息地位可以分为三种,作为背景句、作为中介句以及作为前景
句。
“X 是 X”结构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主要通过“X”体现出来,可以分为词汇衔
接、指称衔接和结构衔接,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在使用中采取不同的方式。“X 是
X”结构的衔接功能可以使语篇更加连贯,浑然一体。
“X 是 X”结构作主位的情况
比较复杂,其类型依据复杂程度可以划分为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根
据作用可以划分为话题主位和人际主位。
- 54 -
注 释
- 55 -
参考文献
1 常新光等.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 颖.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 陈 忠.信息语用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4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5 陈晓湘,罗琼鹏.“是”的句法属性义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
6 董淑慧.“A 归 A”的语义、语篇功能及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6,4
7 范继淹.论介词短语“在+处所”.语言研究,1982,1
8 方 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中国语文,1995,4
9 方经民.有关汉语句子信息结构分析的一些问题.语文研究.1994,2
10 符达维.作为分句的“X 是 X”.中国语文.1985,5
11 高航,张凤.同语的语用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
12 高元石.谈“同语复说”格式.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6,1
13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
14 贺 阳.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5
15 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6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7 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8 黄理兵.“A 是 A,B 是 B”句联的内部构造和外部构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 1
19 景士俊.谈 X 是 X 句的类型.语文学刊.1994,4
20 李战子.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外语研究.2001,1
21 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外语研究.2004,5
22 蔺 璜.主宾同形的“是”字句.语文研究.1985,1
23 刘 戈.评价与描述:从语词看评价——评价理论的语言学阐释.外语研
究.1998,2
24 刘德周.同语修辞格与典型特征.中国语文.2001,4
25 刘润清,刘正光. 名词非范畴化的特征.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
26 刘志生.近代汉语中的“X 的 X”格式.古汉语研究.2001,2
27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社,1980
- 56 -
28 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9 潘国英.论汉语典型同语格的成因与解释.修辞学习.2006,2
30 彭增安,张少云.同语格的语用修辞功能.修辞学习.1997,2
31 齐沪扬,胡建锋.试论负预期信息标记“X 是 X”.世界汉语教学.2006,2
32 屈承熹.汉语篇章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33 邵敬敏.“同语式”探讨.语文研究.1986,1
34 邵敬敏,罗晓英. 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习.2004,5
35 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中国语文.1997,4
36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1995,5
37 沈家煊.概念整合和“浮现意义”.上海复旦大学学术报告.2006
38 沈家煊.语用·认知·言外义.语法研究与探索(八).1995
39 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7
40 宋玉柱.谈“A 是 A”.学汉语.1995,4
41 唐 厚 广 . 离 经 叛 道 合 情 人 理 — — 谈 超 越 同 一 律 的 语 言 表 达 技 巧 . 修 辞 学
习.2003,3
42 汪少华.概念整合与隐喻的实时意义建构.当代语言学.2002,2
43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商务印书馆,2004
44 王希杰.“N 是 N”的语义关系——从“男同志就是游泳裤”谈起.汉语学
习.1990,2
45 魏在江.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
46 吴硕官.试谈“N 是 N”格式.汉语学习.1985,3
47 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结构与功能.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8 徐盛桓.再论主位和述位.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
49 徐希明.现代汉语“是”字句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2
50 杨国文.汉语物质过程中“范围”成分与“目标”成分的区别.语言研究.2001,4
51 尹世超.应答句式说略.汉语学习.2008,2
52 张 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
53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国外语言学.1997,2
54 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5 张旺熹.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6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 57 -
57 郑贵友.说“X 归 X,Y 归 Y”.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2
58 郑丽雅.对举格式“A 是 A,B 是 B”所反映的规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3
59 周 荐.论对称结构.语文研究.1991,3
60 周明强.“X 是 X”和“X 归 X”格式的比较探析.汉语学习.2007,5
61 朱 斌.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2 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3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second edi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1994.
64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1985.
65 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London: Edward Arnold,1978.
66 Halliday,M.A.K,Ruqaiya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1976.
67 Martin, J.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Amsterdam: Bejamins,1992.
68 Martin,J.R.&R.Veel,Reading Science:Critic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on
Discourse of Science.London: Routledge,1998.
- 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 黄姗姗,新闻标题中的隐喻——以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绥化学院学
报》,2009 年第 1 期,P113–115.
2 黄姗姗,
“X 是 X”结构的元功能透视,现代语文,2009 年第 36 期,P36–38.
- 59 -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 》,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作了明确的
声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系本人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攻
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人及导师完全了解哈尔滨
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
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哈尔滨师范大学,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
意学校将论文加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编入《中国知识资
源总库》
。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 日 期: 年 月 日
作者永久联系地址(邮编):
作者固定联系电话:
- 60 -
致 谢
论文终于完稿,在敲定最后一个字码的同时,心里竟然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激
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我们把所学所得都浓缩在了这一篇论文里,曾经为
了定题而苦苦思索,也曾为了写作受阻而愁眉不展,还曾为了一个问题的解决而
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篇论文,似乎就是我们三年成长的见证。也许她还不够深入、
也许她还有很多漏洞,但她凝结着我们太多的心血与付出。
在这里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李晗蕾老师,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
中,李老师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从本文的选题到最后的定稿,无不倾注
了老师大量的心血。“腹有诗书气自华”,李老师治学严谨、待人温和,无论是做
学问,还是做人,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真切的体会到您的辛苦与付出,此时
此刻,一切的文字似乎都太浅薄,无法承载我对您的感激。
感谢陈一老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记得刚上研一的时候,
我对未来的研究生学习是那么的不自信,是您的鼓励让我知道,我应该而且可以
做到更好。您的鼓励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衷心的谢谢您!
感谢赵惜微老师和徐国庆老师,感谢老师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对我的指导
与关心,老师们正直无私的品格,严谨的治学态度,永远是我今后工作和生活中
的榜样。
我还要感谢戴云老师和张君老师。论文开题时,两位老师提出了很多宝贵的
意见,对我完善毕业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七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留下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青春
的快乐,成长的忧伤,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还有偶尔的迷茫……
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一直以来对我默默地支持,原谅我偶尔的任性。
感谢陈之琳,感谢 07 级语言专业的 12 位花朵一样美好的女生,在你们的陪
伴下,生活如此美好。
古人“十年磨一剑”,只为“一试霜刃”。将回忆打包,如今我们要继续精神
饱满的前行。任时光荏苒,我们的情谊永不会变……
祝愿,我最珍惜的你们,幸福,平安!
2010 年 4 月 26 日
黄姗姗
-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