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打造共好的溝通環境
在這個善良似乎被低估的年代,我們需要慷慨的感染力,讓善意如漣漪般泛起,溫暖世界每個冰冷的角落。記憶中,家境最窘迫的日子,善良的菜販總會在結帳時,默默地塞給母親一大包豆芽菜。她的舉動飽含著體貼的溫柔,從不張揚的慷慨,給了當時貧困的我們被施予的尊嚴感與漫溢的愛。在善意共好的環境中,一個舉動、一句話語,就能燦亮我們艱難的日子,也在我的心田栽下向善的種子。
後來,家境漸漸好轉,母親依然習慣光顧她的攤位。懷著感恩的心,母親從不討價還價,甚至會自帶禮物去回贈菜販,希望讓她感受到我們內心誠摯的感謝與尊敬。菜販之於母親,母親之於我,我之於學生,發自內心的善意猶如一棒傳一棒的善意接力者,我們學會低調行善,不求對方答謝,我們是打造共好溝通的善意集團。
當你替他人做件好事之後,看到別人臉上泛起滿足的笑靨,雙方都走進了愛的循環圈,也如諺語所說:幸福的秘訣在於助人。作家克里斯‧安德森《慷慨的感染力》中提到: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兩種本能──渴望幫助他人,就像孟子提及的「人性本善」;還有,一般人看見慷慨行為會想要仿效,這是見賢思齊的仿效心態。這也是慷慨的巨大力量,它能驅散冷漠與愁苦的陰霾,如同幸福的源泉,總是讓感動瀰漫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