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8
導論(摘錄)
李承機(成功大學臺文系副教授)、李育霖(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壹、編輯目的
本書是《「帝國」在臺灣》第二冊,目的仍然是延續第一冊所提出的問題,亦即探索「帝國」在臺灣重層複雜的權力結構與支配形式。當然,「帝國」在此應當被視為複數,諸帝國之間的關係也是相互交涉而重疊。本系列希望強調的並非「帝國的」,而是「在地的」視角,亦即從在地觀點描繪帝國的權力構圖。因此,系列聚焦與呈現的,並非帝國知識的再現或反覆,也非再現那些被遺忘或被認為需要記憶的歷史經驗,而是涉及在地知識的建構及相關歷史議題。本書雖與第一冊相同,聚焦的「帝國」仍然是日本帝國在臺灣的殖民主義與在地的被殖民經驗,然而與第一冊描繪日本帝國在殖民地的知識、權力構成與情感描圖不同的是,本書更著重於被殖民經驗過後,也就是二戰後臺灣社會在不同時期面對政治、經濟、社會等狀況變化時,對於過往日本帝國殖民時期知識與社會文化的重新理解。
在臺灣的被殖民經驗中,1945年二戰的結束,同時也意味日本殖民時期的結束,無論在當時歷史現場乃至當前普遍的歷史認識裡,「戰後」一詞即等同於日本殖民體制的終結。然而,被認為應該消亡的日本殖民體制及相關經驗對於「戰後」概念的介入,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日本殖民時期恰好因為戰爭結束而成為一個過去的歷史階段。但弔詭的是,即使「實體的」殖民時期已經終結,卻並未真正成為過去;相反地,所謂「日本時代」以集體記憶或歷史記憶的形式繼續存活,並且在往後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乃至當下都仍持續發揮特殊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效用。換言之,儘管「戰後」一詞隱含著戰爭的結束與「大日本帝國」的瓦解,但並不見得標示戰爭經驗即等同於殖民地經驗,也不等同於整個被殖民經驗的終結。
共
8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