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獻給愛犬J im的情書
紀念一隻黑色大狗的圖像小記
2023年1月24日十一點左右,吉姆緩緩離去。
面對他的消逝,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把他畫下來⋯⋯彷彿為了能多留住他一會兒。我一直畫到大半夜才停下筆。
我必須這麼做,才能平息淚水,回想起並且留住所有他給過我的熱切情感。
我們朝夕相處了十三年。他很黏我,但我更黏他。畫下他似乎是唯一有效的心理治療。無論發生什麼事,我每天都會畫他。
於是,維持這個小紀律取代了我們的日常散步,那些我們每天共享的吉光片羽,常常讓我得以在緊繃的時刻中放鬆下來。
畫下吉姆,才能悼念他,甘願放手讓他離開。
畫下他,才能理解我們之間的關係。
這份無形的關係,如此神祕,同時又如此幸福……吉姆打開我的視野,讓我變得外放。
他讓我的世界變得更寬廣。
畫下他,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這些他曾經占有且極為私密的空間,碰觸到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感。
書中一幅幅的影像依序重現在我腦海裡。彷彿是在訴說他的離去投射在我內心的全新層面,見證了哀傷的緩慢轉變。
我的眼淚彷彿流成了墨水,用毛筆和沾水筆,迫切地想要把這些畫出來。
無論如何,都必須畫出這些圖畫。
隨著和他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浮現,我沉浸其中,影像也變得更加清晰。
在這份獨特深切的感觸中,我想把它們分享出來,就像一本日記,讓所有愛著吉姆的人能夠多記住他一些。
我希望這些圖畫能讓所有養狗、且曾經歷過或害怕失去這樣一段特殊依戀的人,都能有所共鳴。
——馮索瓦.史奇頓 (François Schuiten)
導讀
編輯筆記
散步天際 Promenade dans le ciel――遇上史奇頓與吉姆
黃健和(大辣出版總編輯)
2024年1月,再度走訪法國安古蘭漫畫節。
在書巿裡,發現了馮索瓦.史奇頓(François Schuiten)出版了新書,這回竟然不是漫畫,是繪本。
新書講的是他與愛犬的相處故事,看起來像是條黃金獵犬,是少見的黑平毛尋回犬。
「Schuiten & Jim」,這本是一定要買的啦。
想想,看史奇頓的漫畫應該超過30年了。
1990年代,開始喜歡上歐洲漫畫,那是台灣人開始旅行,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代。那時法國電影、法國音樂與法國漫畫,約莫是在差不多時間進入生活之中。
法國電影與法國漫畫有相似之處,靜靜地引領人進入一個世界之中。有時無語,一頁頁畫面緩緩翻動;有時低喃,生活中絮絮叨叨,季節就此變換。
史奇頓的漫畫,最有名的系列是他與小學同學貝涅.彼特(Benoît Peeters)合作的「朦朧城巿」(Les Cités obscures)漫畫系列。從1983年《撒馬利亞的城牆》(Les Murailles de Samaris)開始,每兩到三年就推出新作。每部作品都虛實交替,熟悉的城巿建築與交通工具,都有不同的想像可能。
當建築事務所裡的小立體柱工具,可以一路幾何成長,這城巿會是何模樣?
當繪圖師繪製的地圖,可以決定國與國的和平與戰爭,這是真實或寓言?
當未來人類已移民外太空,巴黎是否成為永恆的夢境與原鄉……
2002年,史奇頓和彼特獲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年度大獎。2003年,他們選擇了小鎮裡的安古蘭劇院,重新策展包裝,於是一座劇場彷彿成了奇異世界的入口;讓觀眾不知是走回歷史,或前進到未來。
當你走訪巴黎,如果你問我意見:
「河粉、電影院、地鐵站,這三樣是必要的。」
越南河粉,讓人一口回到亞洲。電影院,原來法國人看電影可以是一輩子的事,每位影迷都各有其最愛。而地鐵站,首推龐畢度藝術中心往北一站的「工藝博物館站」(Art et Métiers)。
這個地鐵站,由史奇頓和彼特規劃設計,全站的金屬鉚釘潛水窗,邀人走進法國古典科幻小說裡的鸚鵡螺號,地鐵未進站,人已進入「朦朧城巿」的奇幻宇宙。彷彿由巴黎地面的真實世界,進入了他倆的漫畫之中。(在兩位創作者的世界觀裡,這個世界與另一個世界,是有
入口╱月台可穿梭,一個在巴黎Arts et Métiers站,一個在布魯塞爾Portede Hal站。對,布魯塞爾這地鐵站也是由他倆設計規劃)
2024春在巴黎待了幾天,也每天幾頁慢慢的看完《Jim》這本小書。
一邊看時,想像著這位比利時漫畫作者與其愛犬的工作相處,及美妙的散步時分。
是啊,生活節奏其實是由Jim所決定的:幾點起床,幾點出門散步,何時該進食,何時可以工作……就這麼心甘情願的任其予取予求。
Jim的微笑如早春陽光般燦爛,大部分時間,你只能點頭說好。
但,有一天,你家狗狗的步伐突然不再輕快。你發現狗狗失去平衡後,原來是會踉踉蹌蹌的走斜線撞壁。
你每天醒來的期望,都是今天,可以順利的出門散步嗎?不用再走一小時,不需跑跳五公里⋯⋯今天能走個50公尺,就太棒了。
家中有狗狗陪伴過的人,我們都記得與他一塊散步的美好。
謝謝史其頓,畫下了他與Jim的相處畫面。
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都能鼓起勇氣,再次回到有犬人生,重新開始散步。
或許遠方的白雲裡,會傳來「Jim & Leo」輕快的呼息與嘹亮的吠聲。
(Leo 是家中小犬,九歲黃金獵犬,2024年3月底離去)
後記
至上的友誼
這是我們無法預料到的強烈衝擊。無論做了多少準備,面對這件事,想像這件事,忠實伴侶的突然缺席,都會把你捲進這搖搖欲墜的深淵。這隻已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甚至是自己分身的狗,是不能消失的。
我們都了解,狗終究會離開,生命就是如此,而且他也沒有過得不好,我們可以從有時顯得笨拙的安慰話語中聽出或猜出此意。然而,在悲痛面前,理性是無能為力的。
為什麼空虛感如此巨大?回憶以鏡像的方式,讓我們想起許多一起度過的時刻,有如在腦海中魚貫而出的目錄,再多留住一些他的存在,以抵銷痛苦。
記憶湧現,一股無法形容的默契展現其力量,超越了物種的隔閡,一種難以言表的情誼。「我的狗」承襲了我的習慣,住進我的日常生活,伴隨我人生的各個階段,他整個的存在深入我家最隱蔽的角落,與我們共度歲月。他有屬於自己的個性、喜好、聲音和動作。毫無疑問,他是家中的一員,是人生的夥伴,不僅僅是個朋友。
他是我們歡樂時光的支柱,也是憂愁時的支持。
這些記憶撫慰著我們,防止遺忘,令我們感到好受一些,即使周遭的人們未必能夠理解這一切,而我相信每個人來到這場風暴,召喚出共同生活的軼事,迫使我們意識到,我們的大朋友不會回來了。
這哀悼配得上我們與動物間如此特別的情誼,而我們都知道這段友誼有多麼不容易去談論,因為很明顯地,他不是人類。
馮索瓦.史奇頓就像我用哲學那樣,用畫畫來感謝那個帶給我們諸多幫助的朋友,雖然他不會說話,眼神中卻有好多好多話要說。
翻開他的前幾幅畫,猶如一記重擊。我不得不承認,自己淚流滿面。
不知是巧合抑或是命運:吉姆和我的狗驚人地相似。我詫異極了。接著許多想法浮現,許多發生的情景,還有圖畫,完全精準勾勒出我和我的狗所經歷過的一切。我們和許多主人一樣,走過同樣的路,相似程度令人頭暈目眩……幾個筆觸就捕捉到了一段關係的本質。
插畫家設法補足文字無法表達的空白,克服了難以言喻的事物。除了用文字,馮索瓦.史奇頓在畫中突顯出每個人對狗的感受,深刻令人動容。「我必須學會往前走,因為一部分的我已經逝去了。」理性無力對抗傷痛,那就用圖畫吧。
這本書一定能幫助許多主人走出哀悼。這是對生命喜悅的謳歌,而這份喜悅正是狗的特質,也是向我們和這位不尋常的朋友一同經歷的喜悅致敬。
謝謝馮索瓦,謝謝吉姆。
──歐德莉.朱格拉(Audrey Jougla),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