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

  • 定價:490
  • 優惠價:944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1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人死後,大概都渴望有後人為其處理身後事。香港是一個糅合中西文化、華洋雜處的地方,居住著信仰、背景、種族各異的人,不同背景及年代的逝者,有著不同處理「身後事」的方式。這些種種有關人的後事,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禁忌行業,透過現今香港殯葬行業的發展及實例個案,為讀者講述更多這個行業的內部迷思;第二部分踏上死亡足跡,主要分析香港不同宗教、文化的殯葬習俗,以及不同社會組織的殯葬功能;第三部分嘗試從死看生,涉及有關死亡文化和社會對死亡的觀點,主要探討一系列香港熱門的生死教育議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梁偉強
 
  畢業於英國普利茅夫大學商業管理系,英國新特蘭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香港運輸物流學會院士,曾任香港航運物流協會培訓小組主席。1996年創立自己的物流公司,於2000年開始從事殯葬物流業至今,擁有超過二十年香港殯儀運輸及其相關經驗,曾處理超過一千具遺體空運出入口、骨殖及骨灰運送、專業處理人類器官空運及凶宅處理個案。
 
劉銳業
 
  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暫任學生事務總監及高級講師。香港理工大學國際航運及物流管理(榮譽)理學士及國際航運及物流管理理學碩士,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育博士。研究興趣是郵輪、渡輪、氣候變化的影響、航運教育和培訓、運輸歷史、可持續性問題、彈性供應鏈管理、健康物流等。
 

目錄

推薦序 vii
自序 xi
前言 xv

第一章 神秘專業:殯葬物流業 001
1.1 殯葬物流空運出入口處理 002
1.2 從數據中探索「自殺」 006
1.3 燒炭 010
1.4 自縊 016
1.5 跳樓 021
1.6 跳海 027
1.7 半自殺 034
1.8 殯葬物流經驗分享 044
1.9 有關屍體的冷知識 053

第二章 禁忌行業:香港殯儀業淺談 059
2.1 引人入勝的殯儀業 060
2.2 殯葬服務業市場學 073

第三章 入土為安:墳場 077
3.1 昭遠墳場 078
3.2 猶太墳場 083
3.3 聖彌額爾墳場 097
3.4 聖十字架天主教墳場(天使花園) 109
3.5 香港佛教墳場 114
3.6 沙嶺公墓 118

第四章 安身之所:廟宇 125
4.1 廣福義祠 126
4.2 福德古廟 130

第五章 存留百年:東華義莊 135
5.1 香港的墳場政策 136
5.2 東華義莊的發展 139
5.3 從物流概念考察東華義莊 145

第六章 捨舟登岸:漁民及漁村殯葬考察 151
6.1 香港漁民喪葬 152
6.2 長洲殯葬考察 160

第七章 從死看生:生死教育議題探討 173
7.1 預設醫療指示 174
7.2 居處離世 183
7.3 安樂死 188
7.4 遺物轉化 194
7.5 人生畢業禮 203

參考資料 209
 

推薦序一
 
  沉默的逝者,在訴說一段段精彩豐富的故事。近年來,社會大眾對死亡的討論明顯比過往開放,但卻普遍集中在醫療、心理和宗教等範疇。其實生死教育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面,就是將一個城市和當中居民的根源重新發掘出來。自古以來,墳場一直吸引著無數研究文化和歷史的人士,用一生的時間投入當中,因為墳場就像一個超大型時間囊,將先人的生活和記憶,終結在埋葬的那一刻。
 
  本書集中探討香港的死亡文化和不同死亡場所的歷史,目的是將這些已被忽略,但卻非常重要的故事重新發掘出來。逝者縱然已化為一堆堆沉默的白骨或灰燼,但他們的精彩故事卻仍然能夠流傳下來。如果讀者希望更深入認識這個城市,本書應該會令你滿載而歸。
 
梁梓敦
香港生死學協會會長
 
推薦序二
 
  人的一生,相傳會經過四個階段,生、老、病、死。不幸的人,經生遇病歷死。幸運的人,經生變老歷死。及後,不同的信仰,彷彿化身為一張入場券,引領著亡者前往那片未知「樂土」。本書名為「身後事」,泛指人離世後要處理的一連串事情,喪禮、下葬、立碑、處理遺物等。於我看來,這一系列的「身後事」,雖然主角是逝者,但在世的人在處理過程中所承受的傷痛,更為煎熬。
 
  作為一名環境學理科生及可持續發展管治碩士生,從理學及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死亡亦等同開始,離不開一種有機物在大自然中進行分解,不同細菌或動物開始侵蝕屍體,開啟一場腐化之旅,同時成為食物鏈底層的一員。而屍體分解時所釋出的礦物質,亦會讓該地區的土壤變得肥沃,豐富整個生態系統,大自然永續,生生不息。
 
  然而,當親人離世正正發生在自己眼前,身為理科生的我也不曾理性思考過。回憶起從殮房認屍、認領遺體,到出殯,親自按下那個送他前往火化的按鈕,過程仍歷歷在目。轉眼四個年頭,他的聲線一直言猶在耳,彷彿那聲再見道別仍停留在昨天。他信仰道教,在其離開後,我參與了家人為他準備的「破地獄」儀式,在頭七時早早躺在床上,靜侯他回家。我亦曾天真的上網搜尋「人死後會到哪裏去?」,希望得知屬於他的那廿一克靈魂最後的歸宿。
 
  面對死亡的未知,外界眾說紛紜,而常規課程亦缺乏相關生死教育課題。本書正正給予大家一個機會,用第一身視覺揭開那片神秘面紗,了解更多香港處理殯葬物流的實際情況,更會窺探亡者安息的「家」——其實墳場,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可怕。
 
  傳統的喪葬方式,在日新月異的技術下竟然可以走往嶄新的發展,更加入了可持續發展元素,令死亡可以轉化成一份「無私的愛」,滋養萬物回饋大自然,亦為至親留下最後一份禮物。
 
  我們無法得知自己或至親會否在下一秒死亡,這句看似悲觀的句子卻時時提醒著我們要珍惜。死亡不是終結,只要他仍活在生者的記憶裏,那他仍是生存的,只是換了一個形式與你同在。
 
  現在,誠邀大家一同在本書中遊歷,請大家懷著一個期待的心,開展這場死亡之旅,了解亡者的世界吧!
 
梁桁僖
永續研究室Sustainable Lab HK創辦人及董事
 
前言
 
  人死後,大概都渴望有後人為其處理身後事。身後事之重要性,就體現在社會的殯葬習俗及觀念上。中國傳統喪葬禮俗的基調是儒家精神,「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持續了數千年的喪葬傳統,仍有不少流傳於世。例如壽終正寢、落葉歸根等,仍然影響著不少香港人概念中的「身後事」。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一個華洋雜處的社會,居住著信仰、背景、種族各異的人,不同背景、不同年代的逝者,有著不同的「身後事」處理方法。有後輩子孫的,有望持續得到香火祭拜供奉;有孤苦無依的,靠著社會上的組織幫助他們處理喪葬事宜。這些種種有關人的後事,是本書的重點。
 
  以1841年為起點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生、老、病、死。香港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地區,但卻是一個糅合中西文化、華洋雜處的社會。1841年,鴉片戰爭期間,負責和談的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和滿清政府代表欽差大臣琦善私訂《穿鼻草約》,草約將香港島割讓與英國,成為英軍佔港依據。1841年1月26日,英軍部隊登陸水坑口,正式佔領了香港,該日成為了香港開埠日。本書內容談論的有關香港殯葬文化的內容,亦以此日期為起點。
 
  本書內容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討論現今香港殯葬行業的發展及實例個案。第一章「神秘專業:殯葬物流業」,是筆者在殯葬物流業工作多年的第一身實際經驗分享。一般談起物流,常人可能聯想到送貨、搬家,而本章則集中討論為逝者安排「空運遺體」。為避免重複前作《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中的內容,本章節集中分享的遺體處理個案,都是屬於自殺或半自殺,一般被統稱為「非自然死亡」個案,當中的經驗分享均曾真實發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第二章「禁忌行業:香港殯儀業淺談」,講述了一些香港殯葬行業的軼聞。當中「引人入勝的殯儀業」一節由資深殯儀業從業員、死亡文化研究者鄺汝溡先生親自撰稿,為讀者講述更多這個禁忌行業的內部迷思。
 
  第二部分主要探討香港不同宗教、文化的殯葬習俗,以及社會組織的殯葬功能。第三章「入土為安:墳場」介紹了不少鮮為人知的墳場歷史,增加讀者對香港墳場歷史的認識;同時提及了一些特色墳場,當中包括:聖彌額爾墳場、香港佛教墳場、沙嶺公墓等。第四章「安身之所:廟宇」,介紹了香港具有殯葬功能的廟宇,在以往華人社會中發揮的作用。第五章「存留百年:東華義莊」,以東華義莊為主角,探討華人對於「落葉歸根」這個價值觀的重視。筆者過去幾年曾跟東華義莊有個案上的合作,以及在學術探討上的交流,所以在這方面可謂算是實踐加理論並行。而第六章「捨舟登岸:漁民及漁村殯葬考察」,則以長洲為一地區案例,對香港漁民喪葬的特點及發展作出探討。
 
  第三部分為第七章「從死看生:生死教育議題探討」,涉及有關死亡文化和社會對死亡的觀點,主要探討一系列香港社會熱門的生死教育議題。特別鳴謝公立醫院退休醫生、天主教教會倫理顧問歐陽嘉傑醫生親自撰寫有關「安樂死」的文章,這是一個在社會極富爭議的死亡觀點議題,極具反思意味。此外,本章亦獲得社會組織「毋忘愛」和「永恆之樹」、香港金工工作坊Playback Concept創辦人陳寶鋒先生,以及香港生死學協會現任會長梁梓敦先生,提供有關生死教育及值得關注的寶貴議題,有助人們更好地準備面對死亡和悲傷。
 
  無需禁忌
  
  香港社會仍然有不少人視死亡為一禁忌議題,講求風水,害怕墳墓、火葬場、殯儀館。但是筆者希望以一輕鬆的話題,告知讀者:死亡絕對不應禁忌。
 
  香港畢竟已經開埠超過180年。據筆者一位歷史系講師朋友的非正式考證,現今存在和不存在的墓地基本上覆蓋了整個香港每一個區域,就以九龍一號墳場至七號墳場為例,如果你住在九龍,可能曾有墳場在你所住的地方附近:
 
  ・ 九龍一號墳場:現今聯合道香港基督教聯合會墳場。
  ・ 九龍二號墳場:現今慈雲山墳場,斧山道至坪石邨一帶。
  ・ 九龍三號墳場:現今長沙灣天主教墳場附近。
  ・ 九龍四號墳場:現今橫頭磡、打鼓嶺、石鼓壟村一帶。
  ・ 九龍五號墳場:資料不太齊全,約在何文田一帶。
  ・ 九龍六號墳場:現今的石硤尾公園、白田村附近。
  ・ 九龍七號墳場:牛頭角佐敦谷水塘至秀茂坪(掃墓坪)。
 
  死亡並不是可怕的結束,而是生命重要的組成部分;直面死亡,是人必經歷的事。希望本書可以給各位讀者一個了解香港殯葬文化及解答迷思的入門。
 
自序一
 
  作家白先勇有一篇著名小說〈玉卿嫂〉,內容主要講述民初封建時代的男女愛情故事,在我的青年時期,這故事對我有非常大的啟示。
 
  上世紀80年代,我有一位很要好的女朋友,已經去到談婚論嫁的階段。一年夏天,我倆相約在彌敦道普慶戲院觀看電影《玉卿嫂》,卻遲遲未見伊人。電影開場,她終於到了。她開口說:「我今天來向你道別,你可以自己看戲,但我已經約了朋友了。」我當時來不及反應,很傻地進入了戲院,看完了整套電影,最後獨自回家。那日之後的一段日子,我們繼續爭吵,各自埋怨、憤怒和自責,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我非常清晰記得她的一句說話:「如果今天我們結婚,你有能力嗎?」這些極其尖酸刻薄的說話,令我決意放棄這段感情,再沒有半點留戀。當年,我和當小販的父親住在一個約一百平方呎的天台單位,我正是所謂的「五無人士」:無樣貌、無身材、無學歷、無財富、無背景。今天回想起來,她當日的決定非常合理和明智。
 
  與爸爸在斗室中相依為命,他眼見我因感情問題而低落,擔心我會一時想不通,不顧自己捉襟見肘的生活,休假兩星期陪伴我,因為我是家中唯一男丁。爸爸個子不高,因戰亂從未入學受教育,生不逢時;但品性馴良、勤勞,從來不會欺負別人,好不容易才靠做小販養起一個家。爸爸一直以來不太懂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憑一句說話走完他的一生:肯捱肯做便會有出頭天。
 
  二十多年後,醫生診斷爸爸患第四期肺癌。每次去探望他的時候,都覺得那可能是最後一次;如是者過了幾個月,那份關愛就變得疏忽了。一個早上,我到醫院探望爸爸,沒說兩句便以上班為借口匆匆離開。他虛弱地做了一個手勢,希望我不要離開,但我沒有理會。深夜兩點半,我收到醫院的緊急電話。趕到爸爸病床前,他已經沒有任何知覺,亦不能再跟我說話了。當刻,我非常後悔,後悔早上沒有回到他身邊,聆聽他的心聲,那聲再見竟是他跟我說的最後一句,一切都已經不可挽回。今天藉這本書的出版,用這篇文字紀念我慈祥的父親,願我今天的成績,不負你養育之恩。
 
梁偉強
 
自序二
 
  2023年,我在三聯書店出版了《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這書一出版,獲得了社會各界、傳媒、殯儀業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我發覺社會上不同背景的人士都漸漸地對「死亡」持開放態度,不少人已為自己的死亡作生前準備,積極思考死後的世界又是怎樣。本書注入多元的素材、熱門社會議題及真實個案,為研究人員、學生及殯儀業界帶來寶貴的知識及有價值的經驗。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生前被社會忽略的人士,死後只能寂寂無名地長埋黃土中;亦有一些人突然撒手塵寰,留下的只有遺憾。本書正好給予在世者一些啟示,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最後,我再次感謝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東華三院、教區天主教墳場委員會、香港佛教聯合會、毋忘愛、永恆之樹、梁梓敦先生、梁桁僖女士、陳寶鋒先生、鄺汝溡先生、歐陽嘉傑醫生,我的妻子、家人、朋友、同事、學生對本書出版的無限支持及協助。
 
劉銳業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0454905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4.2 x 21 x 1.1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