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投入整個生命體現感恩
讀完萊納.達樂神父(Lionel Dalle)的作品,我感到欣慰、喜樂且充滿感恩。坦白說,我原本有點擔心,以為這本書會是拙著《感恩的力量》(暫譯,Puissance de la gratitude: Vers la vraie joie)的簡化版或重點摘要,拿掉一些註釋再增加幾個實例,以迎合大眾口味。結果正好相反!萊納神父的著作獨樹一格,他帶著好奇心四處蒐集資料,希望對牧靈工作有所啟發。
翻開書頁,不論版面設計、引文或內容,可說充滿巧思與創意。例如在〈停下來想一想〉單元中,萊納神父提出這個敏感的問題:「成長與轉變是憑自己的努力,還是仰賴天主恩寵的大能?」其實對於自由和恩寵的問題,我個人偏好閱讀條理清晰的神學論述,或至少是實用的準則;我想,萊納神父應該不會介意我抱持審慎的態度。畢竟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尤其是那兩個平行卻又相關的派別:白拉奇主義(意志論)和寂靜主義(消極的被動論,而非積極交託),絕對值得以一本牧靈專書深入探討,例如你手中的這本《感恩的奇蹟》,我相信你也深有同感。
這部作品有助於激起內心的喜樂,從內外兩個層面鼓舞人心。首先是情感面,本書筆調簡單具體、易讀易懂,幽默又有深度,萊納神父不僅參考許多書籍和文章,他的寫作材料更來自與他人的實際交流:看見教友說「謝謝」時的表情變化,聽見他們為這些改變做見證。這是以牧者心懷與堂區教友交心的情書,展現出牧者最大的喜樂,就是看到受託牧養的教友獲得深刻且持久的改變,成為基督第二(alter Christus),投入整個生命為向天父謝恩(參若一2、十七1等)。
再來是行動面,也就是所謂的鍛鍊。萊納神父為感恩的三條進路(感知、感受、感謝),加上第四個面向(他喜愛四重奏!)──習慣,或更好說是德行,使其更充實完整。他在第五階段巧妙提出「感恩德行的四個層次」(懂得感恩的程度),也重申基督宗教對於德行的教導(源自古希臘哲學),認為德行是使人轉化的傾向:行為會改變我們整個人。這信念貫穿全書,賦予其活力與一致性。
萊納神父的目的是使感恩成為我們的第二本性(更好說是超性),讓生命「化為感恩」,如同聖保祿所敢言:「成為感恩」,可惜我們常見的翻譯是口吻略顯平淡的「事事感謝」(得前五18)。接下來是感恩之路上一個個具體的小練習,以及按下「暫停」鍵的邀請,好幫助讀者成為行動者。萊納神父在〈本書使用說明〉中說道:「本書的重點不在於傳授知識,而是希望引領你從內在開始轉變,並獲得真正的幸福。」
《感恩的奇蹟》喚醒我內心強烈的感恩之情。我每天在感恩筆記本裡寫下「好天主」的各項奇妙作工,並花些時間省思回味,將我的感恩上舉到「光明之父」無限慈愛的心中,因祂給了我「一切完善的恩賜」(雅一17),徹底改變我的生命。
在萊納神父的帶領下,每位基督徒都能實踐感恩。他在四旬期為土倫(Toulon)堂區教友提供的課程,以及本書〈後記〉收錄的見證分享,不僅證實這項成果,也成為他的經驗基礎。此後,其他堂區也以適合他們且富有創意的方式,開設相關課程。〈致謝〉中提到巴黎聖三堂的皮諾神父(Emmanuel Pinot),也是運用這條感恩之路的教區神父之一,他和我分享:「我從來沒想到感恩可以這麼快速又深刻地轉化人心!」
萊納神父從經驗中發現,為了在生活中體現感恩,必須經歷感恩的三個時刻(第一階段),每天培養感恩德行(第二階段),讓感恩在信仰中奠定基礎,同時正確理解天主的旨意(第三階段)。接下來,還要應用在自己身上(第四階段),成為自身的德行(第五階段),進而治癒過度消費的心態(第六階段),最後在考驗中鍛鍊與精進(第七階段)。
這種實踐感恩德行的方式,最能轉化人心,我確知且樂見這感恩之道能推廣至各個角落!太多基督徒仍被囚禁在「比較」和「抱怨」這難以自拔的雙重悲傷中。萊納神父適時適切地提醒我們:感恩在信德內,而且是核心,因為「以愛德行事的信德」(迦五6),使「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瑪十8)。我們要覺察到這一點,並且落實在生活中。
每次看到教友走出和好室時仍愁容滿面,毫無罪得赦免的喜樂,實在令我感到難過!但在「領聖體禮」中,每次舉起聖體並念「基督聖體」時,看見前來恭領的教友閃亮的目光,又是多麼令我欣慰!
從各式各樣源源不絕的恩惠中,認出施恩者天主的人是有福的,他的喜樂永遠不會被奪走。
巴斯卡.伊德(Pascal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