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放慢閱讀,讓體驗自然開展
林俊言/中醫師
身為一位同時擁有中醫與西醫雙執照的醫師,我在診療時,不僅關注病患的西醫診斷,更從不同角度探討「為什麼他的病無法痊癒?」「有哪些因素妨礙了人體的自癒能力?」當我懷疑患者可能有「情緒創傷」或「靈性困擾」時,我常會推薦他們閱讀史蒂芬.鮑地安的《當下覺醒》。過去幾年,許多病友熱情地回饋,分享這本書如何啟發了他們,不僅減少病痛、降低就醫頻率,甚至改善了他們在家庭或職場中的處境。
我推薦史蒂芬的書,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它精簡扼要,每章內容不多,讀者不用花太多時間便能看完一段;第二,書中附有冥想指導,讓讀者不僅在理智上理解,更能親身實踐;第三,作者兼具禪修與心理諮商的經驗。如果只有禪修,可能不容易整合內心的「陰影」。而若僅依賴當代心理學技巧,有時又會陷於思緒之中,難以突破意識的局限。結合傳統修行與現代心理學,則能更完整地走過心靈、意識與個人成長的歷程。
在台灣時,我經常修習四念住,推崇費登奎斯方法、哈科米取向與薩提爾模式,曾體驗過幾次靈性高峰經驗,也在翻閱《當下覺醒》時不經意就滑入禪定狀態。然而,我仍需刻意修行才能再次體驗到「萬物一體感」的自我消融。今年來美國之後,因緣際會拜讀了法蘭西斯.露西兒(Francis Lucille)的《寧靜的芬芳》(暫譯),體會到「不費力的生活」:沒有預設的目標,也不刻意追求,下一步自會展現。眼前的景物和自身的感受在每一刻都好美,時時都充滿著敬畏。
在這個強調唯物與個人主義的時代,外在世界充滿著對立、歧視、霸凌,甚至軍事侵略等危機,而內在則面臨焦慮、抑鬱、飲食失調等問題。「不費力」並非犧牲智力或放棄自由,而是在動盪之中仍能覺察:一切皆在宇宙的寧靜中發生。這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或痛苦時,既能保持內心的平靜,亦不失去對自身與他人的關愛。無論發生何事,皆能慈悲且不執著地陪伴自己,就像史蒂芬在本書所說,「恰到好處的回應」。
法蘭西斯與史蒂芬皆曾追隨金恩.克蘭(Jean Klein)學習多年,並以自身經驗發展出獨特的教法。這本《超越正念》和《當下覺醒》一樣精簡易讀,並適時提供冥想練習,同時具備法蘭西斯作品的內在寧靜。我建議放慢閱讀速度,甚至可以隨意翻閱,無需按章節順序。因為更重要的是隨著文字,去感受內在的感受,並在這些感受中停留,正如史蒂芬說的:「除非你自己體會到文字所指向的真實,否則這些文字沒有太多意義。」
請讓閱讀的體驗自然而然地發展,無論它如何變化。信任這分未知,而且不執著於任何關於身體、能量或神祕體驗的想像。只要留意所有被強加在我們本然空性之上的緊縮感,因為正是這些緊縮創造了一個獨立個體的幻象。無需試圖去消除或抗拒這些束縛,而是給予它們空間和時間去自然展開。
書中提到的「覺醒的覺知力」是一個事實,它是所有事實中最基本的事實。它已經在這裡,不需要再被引入。所有一切都在其中,而我們在努力追求什麼呢?凝視這種努力,讓它自然呈現它的故事。簡單地接受這種努力,接受那努力著的心智和努力著的身體,而不去努力讓它們以任何不同於它們本來樣子的方式存在。
祝福所有讀者都能親身試驗,發現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方法,找到自己獨特和合適的位置,並傾聽穿過自己的生命之河,允許它把我們帶去它想去的地方。
林俊言醫師
2024.11.04
寫於美國波士頓
譯者序
思考心靈探索的真正目的
盧冷芳
幾年前,我在美國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心靈探索頻道上,看到了史蒂芬.鮑地安的訪談,最初吸引我的,是他豐富多元的修行之路,在跟隨他學習之後,我發現他對心靈修行有著清晰而獨到的見解,這些見解並非僅僅來自於知識的積累,更是來自於他半個世紀的實際修行體驗。
這本書充分體現出了史蒂分清晰而富有層次的教學方法,本書大致分為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實際上也對應了不同程度的修行階段。首先,對於初次踏上心靈探索之路的人來說,正念禪修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一種方法,也是最容易帶來平靜感的方法,而這往往會成為進一步修行的障礙。史蒂芬在這一部分中,對正念禪修提出了理性的批判,並詳盡地分析了正念禪修的益處和局限性,進而促使讀者去思考心靈探索的真正目的。
本書由此過渡到修行的第二個階段──深度的自我探詢,也就是說,從直覺和經驗層面上認識到,觀察者和被觀察的物件並非兩個不同個體,進而覺悟到自我的真實本質,也就是覺醒的覺知力,史蒂芬把這種覺悟方法稱為「直接法」。正如史蒂芬在書中所述,他不是直接法的發明者,他以禪宗兩元論和吠檀多不二論為基礎,闡述了這種方法的來源和依據,並解釋了它與正念禪修的不同之處。直接法又被稱為「新派不二論」,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無數位偉大的老師的歸納總結,最終以現代的語言,重新展現了傳統吠檀多不二論的主旨。史蒂芬從挖掘自我的意義開始,深入淺出地引領讀者,思考自我與世界的關係、主體與客體的關係,進一步匯出什麼是覺知力,什麼是覺醒的覺知力。他更是在本書中提供了多種詳盡的冥想方法,使直接法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認知,而可以是經驗層面上的體悟。
在第三個部分,史蒂芬旨在指導修行者如何把這種覺知力──也就是大圓滿法中被稱為的「一味」,滲透到生活的五味中,使禪修不僅僅是蒲團上的靜坐,而是如實如是地擁抱生活,接納自我。他將東方智慧和西方心理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了什麼是純粹的體驗;什麼是情緒和感受,頭腦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分析了沉積的心理創傷如何影響修行者的覺悟之路。在此基礎上,指出了正念禪修和直接法對情緒處理的不同態度和利弊。史蒂芬用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療師的經驗告訴讀者,儘管冥想可以在某種層面上帶給修行者一定的平靜,但是,平靜之下隱藏起來的心理陰影,卻經常被修行者忽視,要想獲得最終的覺悟,需要對自我完全地接納。
「以簡單的語言展現古老的智慧」──這是史蒂芬和其他所有心靈導師共同的宣導。在我翻譯這本書的時候,我儘量以現代的、通俗易懂的文字來體現史蒂芬的風格,展現他的智慧。希望您能透過這本書,與覺者產生心靈的共鳴。當然,更希望您通過這根指向月亮的手指,最終看到智慧的光茫。
【引言】
超越正念禪修:遇見覺醒的覺知力
多年以來,我一直作為一個佛教僧人練習正念禪修,每天禪修時,我都會花好幾個小時專注於呼吸的起伏和身體的感受。我逐漸地善於觀察自己的念頭和感受,並發現自己越來越平靜、寬廣,也越來越遠離於那些看似意味著我的生命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習慣性的焦慮逐漸減少,一種輕鬆和滿足感籠罩著我,我可以更好地與人相處,我的心更加穩定,注意力也更加集中。我不再憂慮未來,也不再縈回過往,而是更加專注活在當下,盡可能用心地專注在將要執行的工作上。我從一個神經兮兮的學者蛻變成了一個耐心、踏實、平靜的典範人物,我脫胎換骨變成了另一個人。
然而,經過多年的呼吸練習,經歷了跟隨傑出老師們學習正念禪修的奧妙,並且親自傳授正念禪修之後,我到達了我所認為的正念禪修極限。我的確變得更加平靜,反應性也更少,但是我同時也感覺自己越來越脫離於生活,仿佛是站在遠處體驗人生,而不是直接沉浸在當下的生活中。我的冥想肯定更加專注了,心也不再喋喋不休,但是一切似乎帶著某種乾澀,缺少靈動與能量。當我把這些體會描述給我的禪修老師之後,他只是告訴我,要更加精進地冥想。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我決定脫下僧袍,從蒲團上站起來,轉而學習西方心理學。我知道一定有其他的方法打磨頭腦與心,我希望能夠從中學到些什麼。
嘗試了幾年其他佛教禪修方法之後,在一位友人的引薦下,我結識了一位佛教傳承之外的,來自吠檀多不二論的老師,他建議我停止正念練習,轉為直接探詢存在的本質。我受到他的話語,以及那個當下體驗到的深邃寂定所吸引,於是開始遵循他的指導。有一天,當我正在高速路上開車時,他經常重述的一個偈語「尋求者正是被尋求的」飄進我的覺知中,突然間,我所認為的「客觀存在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不再把自己識別為那個頭腦中的小我,取而代之,我意識到我是無邊無際、無任何制約、永遠清醒的覺知力,在這個覺知力中,那些被我誤認為是自身的念頭和感受起伏往來。儘管我不再繼續冥想,但我卻在冥想之外,偶然發現了我多年以來一直在冥想中尋找的體驗。是我多年的冥想促成了這一刻的收穫嗎?我對此毫不懷疑,但事實證明,僅僅依靠冥想並不足以揭開我苦苦尋求的謎底。
這本書反映了我自己的尋道與得道之路,同時,借助於我多年來對別人的引領,我從中發現了什麼是只可領悟、激發而無法傳授的東西。儘管我發現正念禪修對於活在當下、平息我動盪的頭腦與心靈非常有幫助,但最終我還是必須超越正念禪修,才發現了我一直尋找的平靜、愛與圓滿。書的名字是為了引發思考,而絕不是貶低正念禪修所帶來的非凡意義。對於初學禪修的人,我仍然建議正念練習方法,因為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以應對壓力、焦慮、抑鬱、憤怒以及其他挑戰性情緒和心態,並洞察痛苦的根源,從而獲得相對的平靜與安寧。但是,由於我在本書中闡述的這些原因,導致你無法獲得持久的圓滿,除非你超越正念禪修,安住在我所說的覺醒的覺知力中,才可獲得。
很多西方著名的正念禪修老師都讚賞這種觀點,受不二論、佛法以及其他傳承的教導,他們告誡人們,不要把正念練習功用化,也就是說,不要把正念練習簡單地當作一個追求更加理想狀態的方法。
取而代之,他們指出一種非功用化的視角,以正念禪修打開你早已擁有,但需要開啟的、內在的智慧層面,有些老師甚至把「正念」作為覺知力本身的代名詞。他們教導說,正念禪修最終是要把你帶出這種功用化的正念,從而意識到覺醒的覺知力。 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老師不會對正念禪修做批評,他們也沒有提供我在本書中所闡述的直接方法。
如何使用本書
我根據自己主持的閉關靜修來編排本書:每一章都包括了教導、冥想指導和討論。教導是以語言超越語言,指向我們自然的、覺醒的覺知力之境;冥想練習穿插在每一章中,引導你走出陳陳相因的頭腦,親身窺見覺醒的覺知力之光;在每章末尾的問答部分,則是梳理了一些需要進一步闡述的話題。如果你希望在你閱讀本書的時候獲得最大的收益,我建議你不要習慣性地積累疊加新的概念和信念,而是讓這些文字繞過你概念化的思維,允許真正的內在智慧得以綻放。讓自己沉浸在這些教導中,時常停下來練習冥想,對於閱讀時浮現出來的一些問題,翻閱問答部分。願字裡行間對真知的闡述真正活在你的生命裡,願本書把你領到一條可以直接回到安寧、圓滿的覺醒的覺知力之路。
關於正念禪修的附註說明
在這本書中,我的目的是批評目前出現在世界各地,眾多的非宗教性禪修中心和閉關中心,普遍把正念禪修練習程式化的現象,然後將其與我在書中闡述的直接法進行了對比。但是對於一些老師來說,柔和的正念禪修練習其實是一種很自然的踏腳石,藉以進入一種更加自然、毫不費力,自生自續的覺知力層面,這種層面與我在本書中的介紹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歸根究底,如果一位老師瞭解直接回歸之路,由這樣的老師指導進行正念禪修練習,正念禪修將會帶你超越正念,把你帶進與生俱來的、覺醒的覺知力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