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自1989年以來,在前東吳大學校長章孝慈教授、法學院院長成永裕教授,以及一路扶持我的李文儀教授照護下,有幸在東吳開啟了自己的教師生涯;這其中執教鞭是為老師,伏案著作是為學者,但更多的是感到教授作為社會公共財的啟發與挑戰。如今,在轉至清華大學參與科技法律所的創建迄今,超過30多年的杏壇生涯,究竟為師為學者之人應如何自許? 仍然令人沉思反省! 而迅速盤點自己的學術過往,應是參與公平交易法制度化的點點滴滴,佔據了自己大半的學術生涯,也最令人難忘。
始自王澤鑑與朱敬一兩位教授合辦的法律經濟分析研討會,初生之犢般的我,發表了企業結合的管制問題,也接受了當時廖義男教授的點評,這是生涯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既結下了和公平交易法的緣分,也開始參與公平交易委員會籌備、修訂公平法施行細則,並透過密集的演講與撰文邀請,深化了對公平交易體制的認識。這段時間,有幸和已故摯友,時任中興大學經濟系莊春發教授攜手,在幾乎每晚的法律與經濟對話過程,補強了自己在經濟分析領域的不足,並讓自己有信心在1992年於東吳開設了第一堂的公平交易法課程。
時光荏苒,期間經過多年公平會的委託以及和委員的合作研究,其中包括早年由王志綱主任委員延攬法律、經濟、財經專家針對不當贈品贈獎規範所作研議,後續時任公平會副主委蘇永欽教授主持的公平法除外規定之研究,以及廖義男教授卸下副主委職務後主持的公平法注釋研究,透過法學及跨領域大師的提點,個人也逐漸能建構出自己所認為的臺灣公平法體系,並陸續參與了一些修法。
迨至個人轉往清華大學任教,並聚焦於科技法律領域之研究,也將公平交易法的關注移往了智慧財產、資通訊、生醫與能源環境等相關議題的探討,其中對於國際相關競爭法議題的快速發展,卻已逐漸感到力有未逮。千禧年應是一個關鍵轉捩點,資訊社會的成型帶動了資訊傳輸、管理與數位內容產業的快速發展與競合,並自點線面的競爭關係,發展成平臺與系統的競爭結構,這不單在數位產業,更呈現在生醫大數據時代的創新醫藥產業價值鏈,與糾葛在全球氣候法制及WTO規範體系下的再生能源產業。如今人工智慧的發展更進一步牽動了競爭法的疑慮,其中從軟硬體到雲端運算,都攸關後續市場應用的競爭條件,而面對不確定的效能經濟與消費者福祉期許,國際競爭法的關切又開啟了新的象度,也再一次帶給了自己廉頗老矣的提示。
出版這套公平交易法,自己是抱持著回饋社會的心。韓愈以聞道先者為師,這些彙整出來的素材,正是出自許多聞道先進;有機會加以彙整並與大家分享這些先進的智慧,誠有其意義。其次,學者應是社會良心,透過客觀援引官方與其他專家學者的多元見解,儘可能呈現相關知識的真實樣貌,或許也稱得上是善盡社會良心之學者本分吧。
傳道授業解惑之外,著書立說往往也是學界中人的一種執念,而公平交易法則一直是個人所未曾忘懷者,然在日趨忙碌的生活中,這套書若非藉由許多學生和年輕律師的協助,恐怕還要再拖更久才能完稿。衷心感謝我的學生葉采蓉、陳瑋安、黎昱萱、王韻慈等,以及黃鳳盈、陳丁章、李昱恆三位律師的協助,未來的增訂版,就要由他們傳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