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溝通教養展(止)
茶之書(4版)

茶之書(4版)

The Book of Tea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作者在旅美期間,意識到西方人對東方世界充滿了荒謬的想法及誤解,因此用英文寫下這本以「茶道」為主題的書,希望能將日本文化正式介紹到西方世界,藉此引起共鳴。即使雙方有著極大的文化差異,卻都對「喝茶」非常講究:方式不同,重視喝茶的流程和儀式卻相同。
 
  在書中他將茶道分成幾個部份來談:茶道的精神、流派、茶與禪的關係、茶室的擺設、最後是妝點茶室的花朵與美學鑑賞。主客在茶室共飲一杯,一期一會,隱含了大和民族執著的特質,將所有對於來客的心意、美好事物的堅持,灌注在這一碗茶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岡倉天心
 
  原名岡倉覺三,1863年生於日本橫濱一個商人之家。七歲起同時接受漢學與英語教育,十六歲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受到其師Fenollosa啟發而對保存與發揚日本傳統藝術及美學不遺餘力。曾擔任日本美術學校的籌備者、校長、創立日本美術院,去職後遊歷於印度與中國,最後任職於波士頓美術館東方美術部門,其名著《茶之書》、《東洋的理想》與《日本的覺醒》即寫作於這段時間內。天心自幼學習外語,以典雅動人之英文寫作,其著作皆於美國與英國出版,影響二十世紀之初西方人對日本的印象非常深遠。
 
譯者簡介
 
谷意
 
  法律系、所畢業,不務正業的法律人。
 
  世上竟然有一種工作,不僅內容只需要看書寫字,而且在整個過程中,能從頭到尾貫徹自己的原則,這是多麼難得的一件事啊!再加上比較擅長的事情,除了記路認路之外,似乎只有「弄懂別人的意思是什麼,然後解釋給其他人聽」而已,於是乎理所當然走向翻譯這條路。
 

目錄

導讀 周瑜
一碗人情,百年茶典/蔡珠兒
高岡倉松照天心/李長聲

第一章 一碗見人情
第二章 茶的飲法沿革
第三章 道與禪
第四章 茶室
第五章 藝術鑑賞
第六章 花
第七章 茶人風範

譯後記 谷意
 

導讀
 
周瑜
 
  岡倉先生的這本《茶之書》是一本很有名的書,原著是英文,一九○六年在美國出版,二十年後才陸續翻譯成日文,而且有好幾種日文譯本。據我所知,國內有兩個譯本,都是由日文再轉譯過來,很高興五南出版社這一次很慎重地請谷意先生直接從英文來翻譯,並邀我為這本書做一篇導讀。
 
  很多人都將這本書當作講日本茶道的一本書,可是我覺得讀者在閱讀之前,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假如你想要從這裡面知道如何去進行日本茶道,當然是不可能的;甚至只是想要獲得茶道的知識,也會讓你看得有點兒迷迷茫茫。岡倉先生當年寫這本書時,承認了日本傳統文化背後的重要淵源是中國文化,包括其美學、修養、世界觀、宇宙觀等,都可以在這個影響日本人民生活與美感的各個層面的茶道世界中,明顯而深刻地呈顯出來。我們東方有一個思想,就是即使是一個很小的事物都可以反映整個大宇宙。茶從中國傳到日本後,也演化、發展了好幾個世代,形成其特有的茶道。岡倉先生寫這本書,是要把日本文化的精華,以及其從中國所吸收到的特殊哲學與美學介紹到西方。當時西方的白人世界因為對東方不了解,充滿了對東方文化的歧視與偏見,視其為落後或怪物的象徵,岡倉先生就用充滿熱情又尖銳的文字為這個文化理想做辯護,也對西方文化做了相當程度的批評,所以本書是一本思想之書[1]。
 
  他對西方的批評,放到現在依然有著深意,因為現在整個亞洲包括日本在內,都已相當西化,接受了西方世界從工業社會以來資本主義的整套價值觀。岡倉先生對此提出了相當尖銳的觀察與批判,並且傳達了一個完整的東方世界的理想與實踐做為對照,也應能刺激我們好好思考這本書對我們自己有什麼意義。
 
  既然這本書可以刺激我們思想、讓我們再反省我們所處社會時代對應於東西方文化的意義,那麼所謂的導讀,就不是把我個人的意見提出來,以告訴讀者從哪個角度來閱讀。或許,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問題,與讀者們一起對於書中的一些想法,做更進一步、更深化的思考。
 
  書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亦即指出茶道的追求到最後是一種人格的完成,而他所標舉出的那種帶著高度美感的人格,又是透過美學的完成、美感的實踐來成就的。其實,人格的完成本來就是中國及日本在過去所有教育、教養中所追求的一個目標。岡倉先生在第一章中講到茶道是一種唯美的宗教、一種倫理的幾何學,在最後一章中也提到,活的生命要美,死也要死得美,整個生命的完成是在一個和宇宙極端協調的世界中,在這種和諧的高度美感中來完成自我。我這裡要提出的是,岡倉先生是從千利休這位偉大的茶人身上看到了一個唯美而崇高的答案,是我們東方教養最終目標中的其中一種形式,我想每個讀者都可以思索,這是我的答案嗎?或是問問自己,對於自我生命的完成,應進行如何一種實踐、尋求怎樣一種答案呢?
 
  岡倉先生認為日本禪宗茶道的美學,基本上其骨子背後所依據的哲理、美學及睿見基本上都是來自道家的思想,這個部分在他的「禪與道」那章中解釋得很清楚。他引用了幾段《老子》的重要思想,來表達他對於在「道」之中所實現的,與「禪」其實沒有什麼差別這種想法。我們也可以在中國歷史中找到很多資料,看到禪宗的形成受道家的影響非常之大,而直指「當下」的生活禪與其中醞釀發展出的工作倫理,已脫離了原始佛教的傳統,這裡就不多贅言。但我不知道日本重要的茶人與茶學者們對這個看法是否認同,就我所知,日本茶人們仍然非常推崇這本書,但就這一點我卻沒有聽到過任何意見,對此我相當感到好奇。站在一個中國人的立場,我覺得《老子》是一本比較容易讀的書,語言直截而深刻,反而所有佛教典籍是比較難唸的書、比較複雜,不論是佛經或禪宗的文字都不簡單。我認為《老子》中的許多見解早就存在於漢民族的基因中。以岡倉先生的立場,他認為茶道中「禪」的美學實踐就是「道」的一種實現,對此我沒有任何意見,也很認同,但我不知道日本的禪宗界或茶道界會怎麼看。中國的道家傳統有很多廣泛的影響,不論是兵家、權謀、數術,當然還有主要的藝術與醫學書中也提到了日本的柔道,「柔」這個字的觀點就是來自於《老子》中以柔勝剛、以虛待實的想法,道家的這些思想影響了中國的各方各面,岡倉先生認為道家是儒家主張的反面,他也提到了,你要了解道家,就不能不了解儒家,反之亦然,對於中國文化而言,它們是一個對立面,都很重要。但我要問的是,岡倉先生認為茶人在茶道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一種萬物和諧的絕對性美感,是否是一個真正道者的最終追求?我所了解的「道」是有兩面的,一方面因為萬物都有道,所以可以去找尋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和諧關係,但另一方面,這個關係也不是那麼簡單,《老子》中也提到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以天地同時也有另一個對立面是非常殘酷的,設置了我們的生存競爭。我所了解的道家應該是主張和平與和諧,可是它又具備了這樣一種精神,就是隨時準備戰爭、準備反擊,為了得到主體的獨立與解脫,他絕對不會臣服或受制於任何事物。
 
  在這本書中我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異議,岡倉先生認為從茶道中可以看到東方的民主。就我認為,民主至少牽涉到一個社會關係與權力關係。在茶道中,那些武士、貴族、平民們洗手、躬身進入茶室、喝一碗茶,大家都一樣,確實是體驗了一種佛陀主張的平等心,但等他們走出茶室,武士仍然是武士,貴族、平民也依然是貴族、平民,社會關係沒有任何的改變,社會制約的階級禮法仍然存在,這是民主嗎?這裡我提出個人不同的看法,也請讀者想一下。
 
  道家與儒家的關係是對應的,道家站在一個批判的立場,就像禪宗對傳統佛教的關係。岡倉先生繼承了道家的敏銳與不滯於物、不礙於過去傳統的批判性,對於西方文化的強勢與東方文化受到壓抑的情況,除了為東方辯護,也對西方做了相當的批評。可是我總覺得,以他敏銳的批判性,他不應只是對西方文化批評,而應該還有能力對日本文化本身做一種深刻的反省,可惜這一段還沒有看到。他所呈現出的茶道理想與我們目前現實所看到的茶道是有距離的,我必須要指出日本的茶道有著儒家封建倫理的因素,而且將這種封建倫理的禮治發揮到極致[2],而若按照他的講法,道家對此恰恰是採取批判的角度,但這個部分卻沒有出現在本書中,或許他沒有寫出來,恰好成了本書的殘缺之處,需要我們讀者自己來完成。
 
 
高岡倉松照天心
李長聲
 
  五浦在茨城縣東北端,從東京上路,奔馳兩小時就到。東臨太平洋,松林蒼莽,波濤浩渺。風景殊佳,而岡倉天心在此度過自號「五浦釣徒」的晚年,更使它出名。天心有一首《五浦即事》:蟬雨綠霑松一邨,鷗雲白掠水乾坤,名山斯處託詩骨,滄海為誰招月魂。橫山大觀畫過《五浦之月》,畫面當中是天心構思的六角堂,太平洋波濤彷彿被濃墨的斷崖蒼松鎮住了,在淡淡的月光下一片寧靜。這裡有「天心美術館」,是一九九七年落成開館的。
 
  岡倉天心,多麼有詩意的名字,也許由這個名字,一般日本人如今已聯想不到東京藝術大學,聯想不到年年辦院展的日本美術院,但是會想起一本讀過的書:茶之書,這是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書,也能讓日本人以及東方人認識自己的文化。
 
  天心生於一八六三年。父親在橫濱經管生絲等物產出口,淂風氣之先,把七歲的天心送進美國人開辦的學校學英語,而他屬於武士,教養的標準仍然是漢文,所以同時讓天心跟長延寺住持讀漢學的四書五經。天心十三歲成為東京大學一期生。十七歲結婚,無知的嬌妻豹變為妒婦,竟然一把火燒了他的畢業論文,寫的是「國家論」。匆匆用英文重寫,卻變成一篇「美術論」,這就是他一生致力於振興日本美術的起點。踏入美術界,更緣於一位美國人,叫費諾羅薩,日本聘來教政治學,卻愛上東洋美術,從奈良寺廟供奉的菩薩油然遙想羅馬皇帝的雕像,乃至發表「美術真說」,貶斥西洋畫,把日本畫捧上天。這麼個老外,未必把日本近代化放在心上,獵奇般追求的,就當時日本來說是過時的東西。天心給他當通譯,也漸漸對日本及東洋美術滿懷興趣,好似上了賊船,反潮流簡直是注定的了。
 
  明治的文明開化,向西歐一邊倒,天心認為是「利欲之開化」,「文明乃精神戰勝物質之謂」,奮力抗拒時代的思潮。走在美國大街上,故意穿和服招搖,說美國沒甚麼可學的。在歐洲聽了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放言這大概是西洋唯一能勝過東洋的藝術。不過,終究在文明開化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看似國粹主義者,其實骨子裡是一腔的東西方兼收並蓄,若不偏巧遇到費諾羅薩,比「脫亞」的福澤諭吉有過之而無不及,亦未可知。他曾對兒子說:「俺自從第一次出洋,大都穿和服通行歐美。你們若是有自信英語說淂溜兒,去海外旅行也最好穿日本服裝。但語言一塌糊塗,穿和服走路,那我是極難贊成的。」這就是說,掌握了西方文明,就有了底氣,才可以排斥它,挽東方文明於即倒。
 
  明治獨尊神道,廢寺毀佛,很多佛教美術品被破壞,或流失國外。天心畢業後就職文部省,上司九鬼隆一頗給以青眼,派他和費諾羅薩三下京都奈良調查古社寺。這項工作使天心見識日本美術之美,也省悟要保護傳統美術,保護文化遺產。又奉命跟費諾羅薩二人赴歐美考察美術教育一年,歸國後籌建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美術大學),一八八九年開學,翌年任校長。講授日本美術史,草創這一門學問,培養了橫山大觀、下村觀山、菱田春草等一代畫家。少年得志,儼然實現了學生時代的夢想:「豪然跨鶴上青空,一笑吹成下界風」。但是,逆潮流而動,獨斷專行,自不免招人反感,一八九八年被迫掛冠而去。一群人追隨,聯袂辭職,以他為大旗另立山頭,成立日本美術院。當時大觀畫了一幅《屈原》,只見煙雲倒捲,鴆雀翻飛,屈原手持香草,眼皮沉重,目光卻犀利,畫的就是被逐出東京美術學校的天心。在天心啟發下,大觀、春草等人打破以線描為生命的傳統,用沒骨的色彩表現空氣、光線,畫法一新,但世間不接受,貶為「朦朧體」,畫院經營維艱。文學家松本清張寫過《岡倉天心》,副題是「其內在之敵」,敵是「他意志薄弱,性情多變」,「從另一面來說,就是他『天才的』自以為是,不負責任」,這種人一旦下台便落入獨立無援的境地。
 
  天心採取的是逃避,一走了之。一九O二年出遊印度,卻變身為另一個天心,向西方弘揚日本及東方文化的天心。他曾於一八九三年遊歷中國,是去做美術調查,看到「孤影平沙秦漢月,斜陽殘塔隋唐秋」,看到「除卻英雄美人墓,中原必竟是荒原」,感嘆「隻手難支天柱危,亂山無主杜鵑愁」;就是這一年,印度卓越的宗教改革家辨喜在芝加哥的世界宗教會議上做了一通轟動美國的演說。天心結識了辨喜,跟隨他雲遊。在中國,天心為東方文化的衰落而哀傷,在印度,辨喜及民族主義詩人泰戈爾的啟示與影響激發他,情緒昂揚,用英文撰寫《東洋的理想》,一九O三年在倫敦出版。其實他此前還寫了《東洋的覺醒》,但壓在箱底,去世二十年後被發現。此稿第一句是「亞洲的兄弟姊妹們」,顯然學辨喜的芝加哥演說:「美國的兄弟姊妹們」。《東洋的理想》一書亮出了亞洲主義思想,寫道: 「亞洲是一個。喜馬拉雅山把兩個強大的文明──孔子大同主義的中國和吠陀個人主義的印度分開,只是為強調兩者各自的特色而已。冠雪的障壁須臾也不能阻撓對『極致與普遍』的廣泛的愛。這種愛是所有亞洲民族共同的思想遺傳,使他們能產生世界所有的偉大宗教。有別於他們,地中海和波羅的海沿岸各民族執著的是『特殊』,好探求手段,而不是人生的目的。」那麼,就拿茶來說,茶對於後世中國人不過是可口的飲料,不再是理想。國家的長年不幸奪去了人們探求人生意義的熱情,他們變成折衷主義者,殷勤地接受宇宙的因習,玩弄自然,卻並不拼命去征服或崇拜。茶是好東西,常常發出花一般的芳香,那茶碗裡卻看不見唐宋的浪漫了。而日本呢?日本亦步亦趨跟在中國文明之後,十五世紀茶道在日本定型,從中可見茶理想的頂點。日本成功擊退了蒙古入侵,宋文化得以在列島延續。於是乎,茶乃至東洋文化的盟主當然就該是日本。
 
  「亞洲是一個」,還有在《東洋的覺醒》中提出的「歐洲的光榮是亞洲的屈辱」,由這兩個命題,現代中國文學研究家竹內好替天心推導出第三個命題,即「亞洲在屈辱上是一個」,認為這就是天心思想的核心。但屈辱是不一樣的,命運並不是一個。天心同情英國壓迫下的印度民眾,對日本侵略朝鮮及中國則不置一詞,暴露其亞洲主義的實質性矛盾。恐怕天心的屈辱感,主要是來自中日甲午戰爭後俄法德三國對日本占領遼東半島的干涉。思想史學家丸山真男說,福澤諭吉擁有徹底的散文精神,而天心的生活態度和構思方式壓根兒是詩人。天心的思想游離於現實,與時代脫節,這是與福澤諭吉根本不同的,也是終歸失敗的原因。「亞洲是一個」的思想很「朦朧」,結果就輕易被政治利用,使他變成了「大東亞共榮圈」的先覺,為「八紘一宇」作倀,以至戰後大名一度跟法西斯主義一起被遺棄。歷史卻像是輪迴,曾幾何時亞洲主義以各種變貌再度抬頭,例如石原慎太郎和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合著,又鼓動「亞洲對歐美可以說NO」。看來還是岡倉天心要高過蔑視亞洲的福澤諭吉,如若把他的肖像印上萬元大鈔,或許亞洲人更愛日圓。
 
  日本與俄國爭霸的一九O四年春,天心率領三名鐵桿弟子大觀、春草和六角紫水(近代日本漆工藝先驅)訪美,舉辦展覽。紐約時報刊登「日本美術的偉大評論家們」的消息,而當天第一版報道的是「日本戰勝海參崴艦隊」,難怪天心在有如涓涓溪流給人以靜謐之感的《茶之書》中會像是沒來由地憤激:日本沉溺於溫文爾雅的和平的技藝時西洋人常視為野蠻,而日本在滿洲戰場大屠殺以後西洋人就說日本文明了。他是美的使徒,給美國帶來的是東方文化。波士頓美術館請他整理館藏日本美術品,後來更聘為中國日本美術部的部長,主要工作是購藏日本畫、中國畫,宋徽宗摹本《搗練圖》就是他從中國搜購去的。一九O四年在紐約出版《日本的覺醒》,一九O六年又出版《茶之書》。為什麼寫這麼一本關於茶的書,卻是個不解之謎。說法之一,天心在波士頓獲得大富豪加德納夫人的庇護,此書本來是講演給她們聽的底稿。他曾為加德納夫人演示茶道,贈送過茶具。據六角回憶,若無此夫人後援,出版《日本的覺醒》連想都不要想。《茶之書》出版,席捲美國,不僅知識人推崇,而且選入中學教科書,又越海普及歐洲,岡倉之名叫響全世界。
 
  《茶之書》是茶道入門,雖然今天的茶道研究家能從中找出不少的謬誤;又是以道教思想為中心的東方思想入門,不過,天心常常把道家與道教混為一談;它還是藝術論。天心傾心於老莊,認為道教構成美學理念的基礎,禪使之具體化。他說,老子主張事物的真正本質只在於空虛,譬如房屋的實質不是屋頂和牆壁,而是它們所圍成的空空如也的空間。說到茶室「數寄屋」,他用諧音把漢字置換為「好屋」和「空屋」,「好」是趣味,因趣味而建,「空」是室徒四壁,不用多餘的裝飾,這小小草庵便有了道──「茶道是化了裝的道教」。
 
  天心是天才的演說家,恐怕算不上著述家,尤其有意思的是,包括《支那旅行日誌》在內,所有的書都是在國外撰寫的。莫非日本不聽他的,大失所望,轉而向世界傾訴。評論家三宅雪嶺說:「鐘有兩種,西歐的鐘裡面有錘,從裡面響,日本的鐘從外面用木杠撞響」;天心是西歐鐘,一九二九年岩波書店翻譯出版《茶之書》,聲響終於傳到了日本。比天心晚生幾年的夏目漱石是專攻英國文學的,但英文對他的感受性卻構成威脅,而天心的英文得心應手,表達感情比日文更自由。天心有一個弟弟是頗有名氣的英語學家,據天心之子說,乃父的讀和寫都勝他一籌。天心寫英文,寫漢詩,日文寫作則相形見絀,因而在日語環境下鼓不起寫作熱情也說不定。
 
  一九O五年天心在五浦海岸構居,翌年把日本美術院繪畫部門搬來,稱五浦是「東洋的巴比松村」,以之為創造近代日本畫的據點。他往來於五浦與美國,每年只半年在五浦,處於退隱江湖的狀態。大觀等人隨天心遷居五浦,創作出近代美術史的名作,「朦朧體」漸成為日本畫主流。風景這邊獨好,卻遠離人里,遠離畫壇,寂寞難捱,大觀們經常以買筆買紙為藉口去東京遊蕩。
 
  天心倜儻風流,特別愛奇裝異服,經常穿道袍,為東京美術學校師生設計的制服是傳說的聖德太子樣式。他「愛花愛月愛蛾眉」,任東京美術學校長的時候和九鬼隆一之妻偷情,鬧淂滿城風雨,這也是他不得不走人的原因之一。一九一二年第二次去印度,認識了一位會寫詩的寡婦,半老徐娘,是泰戈爾的遠親,回國後青鳥殷勤,揮灑了十九封情書。當然用的是英文,但對於他來說,言志抒情還得是漢詩,所以信上附有「異樣的文字」──七絕:相逢如夢別經年,手撫孤松思悄然,巖上側身夜蕭颯,流星一點入南天。
 
  流星不曾入南天,轉年,泰戈爾作為亞洲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九一三年,天心帶著微笑去了未知的國度。三年後泰戈爾訪問五浦,穿上天心遺留的和服攝影留念,並寫了詩:
 
  你的聲音
  朋友啊
  在我胸中迴盪
  側耳傾聽
  猶如叢林間
  那低沉的海響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37680
  •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 規格:平裝 / 148頁 / 14.8 x 21 x 0.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4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一碗見人情
 
開始是做為藥方,慢慢卻成了飲品,在八世紀的中國,茶,更以上流社會的風情雅緻,步入了詩句的殿堂。十五世紀時,日本則將其晉昇為一種唯美的信仰 ──茶道。蓋日常生活的庸碌平凡裡,也存在著美好,對這種美感的仰慕,就是茶道茁生的源由。在純粹潔淨中有著和諧融恰、主人與賓客禮尚往來的微妙交流,還有依循社會規範行止進退,而油然生出的浪漫主義情懷 ,這些都是茶道的無言教誨。本質上,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祟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
 
一提到茶的哲學,人們不會只想到唯美的精神。這個詞所傳達的,是我們整個融合倫理與宗教的天人觀:它要求衛生,堅持潔淨;它在簡樸中見自在,無需排場鋪張;它幫我們的感知,界定了萬物彼此間的分際,在這個意義上,它是一套修身養性的方圓規矩 ;它還代表著東方民主的真諦,因為不論原本貴踐高低,只要是茶道信徒,就是品味上的貴族。
 
長期以來的與世隔絕,讓日本孤芳仍需自賞,這自然有助茶道的發展。日本人從居家擺設到生活習慣,衣裳服飾到烹調飲食,還有瓷器、陶器、繪畫,甚至最道地的日本文學,無一不受茶道的影響。有心深入日本文化的人,絕對會察覺茶道無所不在。它既居身貴婦深閏的典雅風範之中,也進出尋常百姓之家。它讓莊稼田夫通曉花草擺設,也讓粗工鄙人領略山水造景。在日常用語中,若是有人無能欣賞人生大戲,苦樂參半,亦莊亦諧的箇中趣味,會被說成是「肚中沒有茶水」。相反地,對於世間疾苦視若無賭,只知耽溺於波濤洶湧的情緒中,而我行我素的人,則會被冠上「茶水太多」 這樣的說法。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小說任意門|文字是行囊  故事帶我們到遠方|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開運命理展
  • 人生哲學書展
  • 秋冬保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