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繁花深處有人家
臺師大國文系退休教授 鄭圓鈴
閱讀文言文對十二、三歲的孩子而言,常是個令人恐懼的經驗,因為每個字都認得,但組合方式卻很陌生。例如讀「鄉人種藕以不花為豐年,蓋藕力盡泄於花,花愈多則藕愈瘦」這句話時,他們對「不花」、「蓋」、「藕力盡泄於花」這些詞句,會覺得讀起來有點費力。
這時候,如果他們能停下來,多讀幾遍,仔細琢磨,就會慢慢體悟到原來「不花」指「少開花」。「蓋」是一種「說明原因的語氣」。「藕力盡泄於花」指「藕的生命力被開花剝奪」。
當他們不斷的反覆閱讀,自行琢磨後,就會愈來愈熟悉文言文的語境,大腦也會逐漸將這種語言模式內化為思考模式,於是他們不必再藉助白話轉譯,就能自動理解文意,甚至提出更精確的說明。這是一個藉由反覆閱讀,自然形成大腦神經迴路的學習歷程,也是一個最自然最直接的學習方法。然而這樣的閱讀歷程,在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長期被忽略了。
老師們往往認為學生既然每個字都認得,那麼只需把陌生詞彙或句子翻譯一遍,學生就能理解文意。然而一種新語言模式的學習,可以這樣輕鬆的帶過嗎?
想想看,我們認識文字,理解文字涵義的學習,其實經過一段漫長的浸潤期。我們會先熟悉聲音,接著分離聲音中的語言,並逐漸了解語言的涵義,最後接觸文字,並逐漸將文字與聲音、意義結合在一起。其中聲音、語言、涵義的學習,多數都是嬰幼兒自己默默進行,歡喜享受,學習過程很少有外力的介入。
如果我們把文言文視為另一種新的語言形式,並對比嬰幼兒期的語言學習經驗,就會發現國中生在學習文言文初期,並沒有體驗過語言、涵義逐漸熟悉的悅樂享受。他們一開始就被硬塞白話翻譯、虛字解釋,接著就要接受測驗評量的威逼,所以國中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往往一開始就伴隨著恐懼。恐懼讓學習無法自然,所以他們對文言文的學習總帶著應付考試的疏離感。
我與恬伶、書廷老師相識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在許多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裡,我們共同討論,彼此切磋,希望研發一些更自然、更直覺的學習策略,讓十二、三歲的孩子能學會自己閱讀文言文,並從中享受自我挑戰,享受成果的樂趣。
現在兩位老師將她們多年研發的成果,編寫成《會考文言文完勝計畫》一書。書中將閱讀文言文拆解成圈補主語、文白對讀、自我提問、文意梳理四個項目,用具體的操作步驟為文言文理解,搭建學習鷹架。這本書讓孩子在自學文言文時,不僅擁有一套實用的工具,還能在編寫者循循善誘的叮囑中獲得實際的協助,最後還能舉一反三,驗證自己的學習成效。
我想十二、三歲的孩子如能善用本書的引導,熟練書中的學習步驟,必能逐漸讓文言文的語境,內化為大腦的思考模式,讓自己像呼吸般自然的熟悉文言文。這樣孩子不僅不會恐懼文言文,反而願意把文言文當成大樹,隨時隨處的靠近她,接受她的滋養,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
恬伶、書廷老師研發文言文學習策略的堅持與努力,讓我萬分敬佩。在此書即將出版的前夕,謹以本文表達我的祝福與鼓勵。
作者序
初心──你也能學好文言文
新北市立錦和高中 陳恬伶、新北市立新埔國中 葉書廷
面對會考,如何讀懂文言文,相信是學生也是每個老師心中的難題。
讀懂文言文除了具備基本的先備知識之外,掌握文言文考題解題的策略即閱讀策略,更為重要。
模組式的解題策略即是高效率的學習策略。會考文言文的完勝解題策略就是提供有效的解題技巧。本書透過一系列的文言文閱讀理解策略,提供方法讓教師及學生能迅速有效率地看懂文言文。
書中除了理解文意的訓練之外,還希望能帶領同學一步步學會由文章中摘重點、推論作者旨意並進一步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利用文史常識開外掛的小單元,讓同學對文言文的理解不但加深,還能加廣。
本書通過歷屆的會考試題為例子,詳細說明文言文的閱讀重點,引同學入門再利用類似文章來進行學習遷移,藉以不斷地提升解題的能力和策略,相信只要好好做,一定能破除文言文的學習焦慮,在會考國文考科中取得好成績。
在學習的開始,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初心,希望本書能喚起同學的學習初心------我也能學好文言文。
在此特別感謝各位教授、校長、老師以及各輔導團的好友推薦,感恩大家,在國文教學的大道上,有良師、益友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