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節錄)
升學的故事,在哪都是相似的:在金權、公平與正義間擺盪的教育制度
陳克瀚 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升學故事總是能夠觸動人心。每個家庭,無論背景如何,都對升學充滿希望,卻又心存不安。這個過程不僅是個人奮鬥的象徵,更是家庭夢想與社會公平的縮影。升學故事中,蘊含著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和對「翻轉階級」的憧憬。當這些故事透過媒體報導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能激起我們的情感,讓我們在困難面前找到克服一切的勇氣。每年新聞中播報的那些學子的成功,我們不僅感同身受,還會細細品味他們成功背後的學問,彷彿總有一天可以把這些規則複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買進名校》看似是對臺灣人而言遙遠的案子,但細讀之下,會發現那些陌生的英文姓名與家庭文化細節中,隱藏著讀者們熟悉的升學焦慮。焦慮的父母為子女的成功再上一層「保險」,這是我們所能理解的。而許多讀者不熟悉的,是那些優勢階級家庭所擁有的超越常人的保障策略。比如本書中提到的升學「側門」:賄賂教練取得體育生資格、買通考場獲得更高考試分數等等。《買進名校》讓人既感同身受,又大開眼界,書中的細節和情節讓人不禁深思:成功是什麼?為了追求成功,個人與社會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金錢與教育夢交織的大戲
《買進名校》描述了一個被美國媒體稱為「藍調校隊醜聞」(Varsity Blue Scandal)的事件。這個事件在二○一九年引起了極大的社會震動。牽涉其中的不僅有名人、好萊塢明星和重要的政商名流。這場牽涉甚廣的犯罪案中,威廉.瑞克.辛格(William Rick Singer)是「升學顧問」,他和超過三十三名有權有勢的家長通過各類手段操縱頂尖大學的錄取決定,家長們支付了超過兩千五百萬美元。從二○一一年到二○一八年,辛格透過欺詐手段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賄賂大學官員、偽造運動員身分等,獲得南加州大學的錄取名額。
正如作者寇恩(Korn)與李維茲(Levitz)強調的,隨著這起醜聞的細節逐漸披露,人們發現,事件背後的驚人事實不僅在於金額或名流的參與,更在於美國高等教育升學制度的廣泛問題。這包括Legacy admission(傳承入學制)、多元升學制度背後的鬆散審核、著急爭取資金的大學等。這些富有且有勢力的人,利用特權在原本就已經有優勢的情況下,還想要更多的優勢,正如書中所形容,他們「原本就已經站在三壘」,卻還要用錢買來「回到本壘」的機會。
《買進名校》展現了這場醜聞大劇的全貌,其核心主題是金錢與教育夢交織下的複雜現實。作為一個真實事件,這本書令人驚奇的地方在於它幾乎像懸疑小說般的呈現手法。作者們非常擅長在每個章節的開頭,先引入一位新的人物,無論是母親、一個好萊塢巨星,還是一個騙子。這些人起初看起來都像是最平凡的故事人物,事業成功,生活美滿,擁有美好的家庭和聽話的孩子。然而,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很快發現,在升學制度的運作過程中,特別對於這些社會地位頗高的中高階級家庭的父母來說,子女們的努力如果只是通過某些努力加上運氣,「成功」是不夠的。他們還必須要「保證能夠成功」。我們也能看到,即使在那些看似資源充裕、生活無虞的父母眼中,升學制度依然是個龐大而不確定的機器。
這種描寫手法使讀者既能感受到故事的緊張氛圍,又能深入了解所有人物的背景和動機。每個章節獨立而完整,細數每個人的背景與動機。作者雖使用盡力寫實的記者筆法,但書籍的呈現卻像解謎般,讓讀者循著「是誰?做了什麼?為什麼這麼做?」的過程一路往下,作者的筆觸則讓讀者享受緊湊而流暢的敘述,將一個個故事拼湊成「升學產業」的大網。做為讀者,我們也會像閱讀懸疑小說那樣,在看完後突然恍然大悟:原來,這場牽涉數千萬美元、政商名流的大戲,一開始都源自於一些非常小,而幾乎是良善的初衷。像是為了孩子好,或是只是想賺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