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漢字王國:從打字機鍵盤、拼音系統到電腦輸入法的問世,讓漢字走向現代的百年語言革命

漢字王國:從打字機鍵盤、拼音系統到電腦輸入法的問世,讓漢字走向現代的百年語言革命

Kingdom of Characters: The Language Revolution That Made China Modern

  • 定價:580
  • 優惠價:79458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2023年普立茲獎非文學類決選
《紐約時報》百大選書
《華盛頓郵報》最佳非虛構作品
英國學院圖書獎全球文化類決選
康鐸歷史圖書獎、巴美列.捷福獎非虛構類入圍

中國漢字的近代現代化歷程
北美漢語研究圈重量級學者 石靜遠教授 最新力作
多張歷史圖片、七場奠定中國現今漢語樣貌的關鍵變革

曾被預言必將滅亡的「方塊字」,
如何駕馭字母思維打造的通訊工具,成為當今重要語言?
綜觀科技演進與歷史洪流  一部近代漢語的百年發展史

★《甲骨文》何偉、《英語帝國》大衛‧克里斯托、《等待》哈金等名家齊聲讚嘆★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衛報》、《自然》等各大國際媒體好評如潮★
★亞馬遜網路書店4.5分高分評價★


王德威(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黃大展(新竹高中歷史老師兼圖書館主任)、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謝承諭(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顏擇雅(作家、出版人)、蘇席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優聘教授)──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特色

● 漢藏語系僅次於世界上分布最廣、母語人士最多的印歐語系,是世界主要語系之一。其中又以漢語為最大的一脈分支。當漢語使用者欲追本溯源、深究漢字的變革與發展,本書作為一本別具獨創性的中國漢語文化史著作,將橫跨語言、政治、歷史與文化,引領讀者共同遊歷漢字現代化的進程。
● 從一九〇〇年統一發音,讓南腔北調的各地民眾得以跨越方言鴻溝相互理解;一九三八年編目索引系統的問世,有效提升中文典藏資料庫的管理與檢索;到一九五八年簡體字與漢語拼音更加速人們的識字率與學習效率;再到一九七九年奠定電腦中文輸入法的基礎,讓中文融入電腦、跟進世界科技的發展局勢。本書涵蓋漢語百年的七次變革,漢字的流變受到國際時局的牽動,漢字打字機鍵盤設計、中文通訊電報編碼的問世、電腦中文輸入法的推出,亦不斷帶動技術進展,為現今的漢語建立深厚基礎。
● 本書作者石靜遠為當今北美漢語學圈的重要學者,曾藉此書入圍普立茲獎非虛構類決選名單,也廣獲哈佛學會、古根漢基金會等學界讚賞。與王德威、史書美同為華語語系文學研究大師,對華語語言及文學研究深具貢獻。

▍內容簡介

今日所謂的標準「官話」如何從大量地區方言統整而成?
原本以羅馬字母設計為主的打字機,如何打造能夠拼湊出九千多個漢字的輕巧鍵盤?
世界第一台中文計算機,竟然與林語堂有關?


在科技日新月異、東西政權文化激烈交鋒的十九世紀末,為能跟上時局趨勢,中國也企圖掌握打字機、電報等全球通用的通訊與資訊設備,此時漢語龐雜的聲調與獨特的書寫系統成了與西方世界接軌的一道巨大關卡。該如何在這些以字母思維為基礎的機械上運用獨樹一格的「方塊字」?這件事成為漢字革新的核心思考,也開啟百年來一波波的劇變。

本書分為七章,細數百年來十逾位重要人物前仆後繼推動的七場語言變革。從「統一讀音」如何由一張字母表使南腔北調的溝通成為可能,一路論及漢字的「部首」和「筆畫」影響中文電報問世,並促成編目索引系統。投注超過三十年研究心力的作者石靜遠引用大量文獻、搭配近二十張珍貴圖片,回溯漢字現代化歷程裡眾多關鍵時刻,包括簡體字普及、拼音系統的奠定,以及數位化時代打造字元集與背後的政治角力。

《漢字王國》展現了一個曾被預言滅亡的語言,一步步成為今日全球超過十三億使用人口的樣貌。這個複雜迷人的語言,經過無數專家、學者、仁人志士之苦心耕耘,在歷史重要時刻與時局脈動、科技變革緊密連動。本書出版後榮獲普立茲獎非文學類決選、二〇二二年《紐約時報》年度百大選書與《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非文學好書,更廣獲王德威、何偉、哈金等名家齊聲讚嘆。

▍國際媒體與專家好評

《漢字王國》透過引人入勝的原創性地緣政治觀點,講述了中國是如何藉由漢語的保存和現代化,以及普通話融入全球交流,而得以成就如今的國際地位。──普立茲非文學類決選評語

《漢字王國》是一本引人入勝、與時俱進的作品,深入挖掘語言的歷史,以預測中國未來在世界上的崛起。──《科克斯書評》,星號推薦

這是一部深度挖掘中文書寫語言龐大而複雜字符,將其轉化為現代通訊技術的歷史。石靜遠揭示了中文語言與政治之間迷人的相互作用。中國迷和語言愛好者將會被深深吸引。──《出版者週刊》

石靜遠的人文、大局觀讓一個在資訊技術史上原本晦澀的線索變得生動而引人入勝。──《書單》雜誌

在《漢字王國》中,石靜遠向我們介紹了一群令人難忘的人物。她講述了現代中國的故事:一個同時被改變卻又深深傳統的國家。──《甲骨文》作者何偉

石靜遠輕鬆穿梭於博學多才之中,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迷人且感人的故事。這是幾代先驅者激情奮鬥的故事。這是一個絕望的奮鬥、不懈的奉獻,最終,取得了勝利的故事。──《等待》作者哈金 

《漢字王國》是對現代中文語言深入、發人深省的敘述。這是一本細緻研究、寫作精美的書。──王德威,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我很少讀到關於現代中國的書如此富有資訊量、啟示性且令人愉悅。──《瘋子、教授、大字典》和《愛上中國的人》作者西蒙.溫徹斯特

這本書是一份絕對的享受。這本令人驚嘆、經過精心研究的書是中文字的偵探故事。石靜遠巧妙地將語言歷史學者的技藝與故事講述者的藝術融合在一起=。──《英語帝國》作者大衛.克里斯托=

正如《漢字王國》所言,語言傳達著世界。──《紐約時報》

石靜遠生動地講述了中國資訊技術系統與語言革命的交叉歷史。這本書是一部豐富的、引人入勝的、學術嚴謹的敘述,講述了中文是如何從十九世紀難以學習的文字,發展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全球語言。──《科學》

一本迷人的書。──《經濟學人》

《漢字王國》記錄了那些為使漢字與現代生活兼容並蓄而努力不懈的發明家。──《衛報》

石靜遠教授對中文的謎團和美麗的熱愛,展現於這本結合了歷史和語言學的著作。──《星期日泰晤士報》

博學而文筆優美。──《泰晤士文學增刊》

一個深刻叙述了那些透過詞典、圖書館和印刷技術創造現代中國的人們他們的故事。──《旁觀者》

發人深省。──《自然》

有趣而易讀。──《亞洲書評》

充滿開創性的。──《物理世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石靜遠Jing Tsu
◎二○一六年古根漢獎得主
◎現任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與比較文學系教授
◎北美華語語系文學研究的重量級學者
◎文化史學家、現代中國文學專家

畢業於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現任教於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與比較文學系的石靜遠教授,是北美漢語研究圈的重要學者之一。她除了是耶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委員會成員,也是耶魯北京中心顧問委員會及美國華人博物館董事會的成員。其教學方向主要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華語語系文學,研究興趣廣泛涵蓋離散與華語語系研究、區域研究、比較文學和中國科技史。石靜遠與史書美、王德威等三位教授均提倡成立「華語語系文學」,以期華語文化圈多元的創作風貌能從而獲得彰顯。

石靜遠豐碩的學術成果廣獲學界讚賞,包含哈佛學會、德國洪堡基金會、美國梅隆基金會、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以及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及古根漢基金會等組織的殊榮及讚譽。著有《失敗、國家主義與文學:中國現代文化認同的建構》(Failure, Nationalism, and Literature: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Identity)、《中國離散境遇裡的聲音和書寫》(Sound and Script in Chinese Diaspora)等;曾主編《全球華文文學》(Global Chinese Literature: Critical Essays)。


譯者簡介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目前任教於陽明交通大學和淡江大學,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華語的變革(一九〇〇年)
第二章    中文打字機與美國(一九一二年)
第三章    打破電報的平衡局面(一九二五年)
第四章    圖書館員的卡片目錄(一九三八年)
第五章    當北京的拼音從「Peking」改成「Beijing」(一九五八年)
第六章    進入電腦時代(一九七九年)
第七章    數位漢字文化圈(二〇二〇年)
致謝
注解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06727
  • 叢書系列:NEW
  • 規格:平裝 / 366頁 / 21 x 14.8 x 2.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2
3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0.5
|
2024/06/17
在臉書上得知美國漢學界有重量級著作,即將在台灣出版。等不及台灣書籍上市,在kobo上買了英文原文版來讀。我這幾年很少有這樣的閱讀體驗了---熬夜看完一本書,而且是氣到睡不著,只好將它讀完。




這一本迎合中國主旋律,混淆文和語,忽略語言滅絕,陳述錯誤百出的書。而這樣的書,作者竟然是出身台灣、美國漢學界的學者。




[統一官話語音和單一語言化的關聯]




本書作者企圖心宏大,從清帝國的官話合聲,一路談漢字打字機、電報、林語堂,直到數位時代的輸入法,描述漢字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和技術更新中存活下來。每一章,作者以幾個人物為中心,試圖用小說筆法來寫一本「漢字/西方」對抗的史詩。這也呼應了英文書名“kindgom of characters”,characters可以是漢字,也可以是人物,有了一點文學趣味。




第一章〈官話改革,統一語言〉(The revolution of Mandarin--Unifying the national tongue)的主角是王照。這名進士在光緒期間任官,於戊戌變法中逃離中國。作者將他描寫為一個悲劇性的反抗角色,即使困難重重,外有列強,內有慈禧,仍為了提倡近代拼音文字努力。




書中對王照的逃亡有生動的描寫, “(王照)或許會跟人說他是從台灣來的。原因是台灣是個中國北方人不熟悉的邊陲島嶼,海盜和中國的政治逃難者,和獵頭原住民聚集在這個"no-man-land"(無人島?無主地?)。”




王照出逃中國期間(1896–1900),台灣西部正在日本統治下現代化,而原住民的高山地區則不是一個異國旅人可以輕易到達的地方。史實上,王照出逃的地點是日本,他也不會說任何一種台灣的本土語言,根本無法喬裝、自稱來自台灣。這種看似有趣的「虛構」,實則是不折不扣的東方主義。除了描繪一個原始、邊陲、使人認知錯誤的台灣,沒有其他功能。




當王照完成了官話合聲字母(一套官話拼音方案),作者英雄式描寫這個創舉,形容「他試圖幫助中國廣大的貧窮農民,建立一個普遍的溝通橋樑」 “He intended to help China’s masses of poor peasantry rise, building a common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然而,清帝國時期中國遭遇的阻礙相當複雜,文言文(言文一致)、科舉制度、極低的識字率、各地語言差異,都使得清帝國難以建立現代化有效溝通,甚至在戰場上發號軍令都有困難。書中一再強調「Mandarin現代化」和「民眾說同一個語言」的關聯性。彷彿王照完成了官話拼音,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而忽略了當時尚未言文一致,各地農民根本就說著不同語言、有不同文化的大關卡。




在書中,Mandarin的現代化被寫為「拆掉巴別塔」,使得人民可以互相溝通。事實上,是國家機器只支持Mandarin這種人造語言,使它現代化,並搭配「強推普通話政策」、國民黨在台灣的「國語運動」,以及香港正在發生中的「普通話運動」,才使得「廣大群眾可以互相溝通」。這些Mandarin Cultural Imperialism (華語文化帝國主義),是使得語言統一的重要原因,在書中看不到摸不到。




不過,作者的確提到了中國「各地語言複雜」這樣的事實。他用一種錯誤的框架,來認識這樣的「語言複雜」。順理成章的證成「普通話現代化使得語言統一」這樣的論點。




[對語言的錯誤認知]




接下來,作者以「dialect」來指稱無法互相溝通的多種語言,包含上海話、粵語、台語。錯誤不僅止於名稱,作者陳述這些語言的差異時,完全背離事實。導論中,作者寫「Depending on a region’s dialect, tones also change」,意指同一個漢字在不同方言裡,聲調不同。這容易讓人誤以為,這些語言的差異僅止於聲調。但事實上,同個漢字的吳語、粵語、台語往往聲母韻母往往截然不同。更別說這些語言的詞彙、文法都有不少差異。




在第五章,作者寫了「漢字/羅馬字」之爭。他描述羅馬字最大的缺點,是難以標注「聲調」“Tones have always been notoriously difficult to capture and notate on papaer.”。然而,傳教士帶來的台語白話字、上海話教會羅馬字早就克服了這個問題,連7聲8調的台語都可以用調號標註。作者卻將Mandarin使用羅馬字標註聲調,視為成不可能的任務,舉了「四十四隻石獅子shi shi shi tshi shi shi tsi」這種例子,來說明羅馬字的缺點。然而,這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調號」,這幾年,我只會在網路上,看到不了解本土語言的鄉民發表這種例子了。




接下來,作者維持「這些只是聲調不同的方言」一貫論述,寫”Tones also vary from place to place, depending on the dialect — there are four distinct tone in standard Mandarin, six to nine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five in Shaghainese and five to six in Taiwanese“。作者更拿英語類比,寫「想像要標示澳洲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的聲調是多麽困難」。本書一再把普通話、上海話、台語的差距,簡化為不同腔調的英語。更可怕的是,7聲8調的台語,作者在文中寫是5–6個聲調。




全書都用這種錯誤觀點做基礎,以此凸顯羅馬字的限制,來論述「即使漢字再怎麼遭遇技術困難,仍有必要在一次一次的科技革新中保留。」




[對中國的迎合]




由於打字機電報等技術,是由使用字母的西方世界發明。對使用漢字或字元(character)較多(如柬埔寨)的國家,在吸收技術時需要進行再設計或轉化。這些問題,是所有使用漢字的地區、國家會遭遇的。作者將主軸放在中國,銜接第一章「列強瓜分」的中國屈辱,接續談打字機、電報的演進。描述西方人及西方技術如何的對中國不友善,而中國又如何克服重重難關,使得漢字能在數位時代發光發熱。




這樣的敘事,忽略其他同用漢字的國家,在這些技術變革的貢獻。我並非這方面專家,不久前剛好看到了Thomas S. Mullaney所寫的《中文打字機》,才知道日本為了建立東亞共榮圈的殖民統治,對漢字打字做出不少的突破。




至於描寫數位化的段落,作者極大篇幅書寫中共官方的「748工程」,如何在技術落後、西方圍堵的狀況下發展出華光一號(1981)。卻未提及倉頡輸入法(1978)、倚天輸入法,等在台灣更早發展出來的輸入法。尤其倉頡輸入法以漢字的「形」做輸入基礎元素,在同樣使用繁體字但使用不同語言的香港、澳門,都有大量使用者。




這些,或許都可以說,「作者就是挑選中國技術史做研究對象呀?」、「怎麼可能包山包海?」。




但對我來說,這本書更令人戰慄的是對中國的吹捧。這樣的吹捧從導論就開始了,「世界上,也許只有中國領導人還能在官方場合用毛筆寫下漢字,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蘊...」(Chinese heads of state are probably the only political leaders in the world who can still be seen demonstrating their culture prowess at occasions, in their case by dashing off a few characters…)。我揉了揉眼睛,確認一下導論是否為作者親筆所寫,還是出自他人之手?




先不說台灣,歷代日本首相多會以漢字題座右銘,日本國會議事堂旁的憲政紀念館,就有題字展出,一般遊客都可以參觀。作者卻從導論開始,就不斷加強「漢字」和「中國」的關聯。




(岸田文雄:Am I a joke to you?)




第五章後半段,本書描述中共訂定拼音(pinyin)的決策過程。作者將拼音制定與其時代背景連結,那時正是毛澤東主張「大鳴大放」的時期。這本書藉由拼音制定者周有光的嘴巴,說出「毛主席承諾要讓人民作主」,來描述拼音的政治目的。




作者更在後面補述「而拼音給了人民自己的聲音」(“Mao promise us the rule of the people” he recalled. And pinyin gave the people their voice.)事實上,拼音和民主化根本是兩回事。這些大鳴大放的知識分子過不久,就紛紛遭受政治迫害、下鄉勞改。而各地的語言、聲音,也隨著普通話的推動而式微。




在本書最末章「數位漢字文化圈」(The Digital Sinosphere),作者強調了網路上中國漢字資料的豐富,並說漢字築起來一道數位長城,褒揚了中國的騰訊語言AI模型。(China has more data and three times users than the United States... Power by the Chinese script, a new digital Great Wall is being erected in place of the old one...)作者將資料量大和技術進步做連結,卻不提數位長城實際上來自言論管制、數位極權。




全書最後,作者更這樣寫:一如習近平在十九大上提醒中國人民的,中國要建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as Xi jinping reminded the Chinese people a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is to build the country's cultural soft power)。可見本書仍不滿足於褒揚毛澤東,還要吹捧習近平。




[腐化的根並不會結成熟的果]




美國漢學界從2010s中期起,興起Sinophone(華語語系)這樣的概念。這概念源於Anglophone(英語系)、Francophone(法語系)對後殖民的反省,以「反離散、反中心」的方式,提出新的論述框架。然而,這樣的框架簡化許多言和文的糾纏,以及東南亞各國的歷史狀況。黃錦樹已對此有多處批評。




香港作家陳冠中則認為華語文以文字中心,與其說是 Sinophone,不如說是 Sinoscript (華/漢文)。他認為大多華文都是三及第文。三及第文在香港概念中,指一篇文章摻雜華語白話文、漢文言文、粵語白話文。這樣的文體在港英時期大受歡迎,許多大眾小說都是以三及第文寫成。陳冠中也舉例,金宇澄《繁花》並不是真正的滬語文學,而是摻雜了滬語的三及第文。這樣的理解,同時處理異質的華文和語言,解釋力有效了,連同莫言的作品也可納入其中。




石靜遠這本《漢字王國》,或許是要從“script”的角度,來建構一個新的digital Sinosphere,為Sinophone續命。石靜遠無法掌握漢字「一字多語」的特性,僅以「現代化的Mandarin script」來支撐digital Sinosphere。




打字機、電報、電腦輸入法,書中提到的每一次的技術改變,都只有Mandarin受國家的支持,其他語言根本不在漢字現代化的考量之中。接著再透過教育,讓群眾認為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漢字的讀音被Mandarin壟斷。這樣的消極應對,使技術改變來淘汰文化的觀點,來自《毋甘願的電影史》的激盪。




本書讚揚Mandarin漢字的變革,對背後的Mandarin culture imperialism (華語文化帝國主義)毫無提及。不僅沒有看見中國以外漢字技術的突破,更對粵語、台語等其他語言的基本事實認識錯誤,忽略粵語文書寫(在反送中運動前後更興盛),以及近年來台灣的本土語文成果及台語文、客語文、馬祖話的文字化、數位化。這樣的論述隱隱然的貼合了中共敘事的主旋律。




在台灣的學者,可不必再附和這批「華語系」學長的論調了。尤其本書作者石靜遠,我原先以為他可能是史學者,對語言學可能研究不多,查了資料發現卻是哈佛東亞語言比較文學出身。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情緒溝通教養展(止)
  • GL百合展(止)
  • 五南年度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