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數字解讀中國

數字解讀中國

  • 定價:490
  • 優惠價:944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1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讓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真實中國,從圖表直觀了解華夏大地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多年、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奇跡。本書通過一組組數據和圖表,直觀形象地展現了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尤其是關於GDP的增長,人民收入的提高,物價的浮動,消費結構的變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出口貿易的增加等方面,很好地說明了中國這些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績,解釋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深層次原因,記錄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光輝奮鬥歷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賀耀敏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經營管理人才工程,榮獲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百名優秀出版企業家」「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第十二屆韜奮出版獎」等。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重大、重點研究課題十餘項,著有《中國古代農業文明》《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等著作,主編有《中國近現代經濟史》《六十年國事紀要(經濟卷)》《中國經濟》(日文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長編》等多部著作,發表論文近百篇。
 

目錄


(一)中國制度優勢的充分發揮
(二)中國GDP 增長的奇跡
(三)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奇跡
(四)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奇跡
(五)人民生活大幅提高的奇跡

一  經濟增長: GDP 的重要性
(一)我國的經濟體量有多大
(二)我國的經濟增長有多快
(三)為什麼強調經濟增速
(四)我國人均GDP 水準如何
(五)GDP 告訴了我們什麼
(六)GDP 為什麼一定要增長
(七)我國的區域差距有多大
(八)我們的增長有效率嗎
(九)我國經濟增長的成本和代價必須降下來

二  收入分配:你的收入提高了多少
(一)收入水準
(二)分配比例——平衡好兩個錢袋子
(三)我們的稅負重嗎
(四)稅收去哪兒了
(五)貧富差距有多大
(六)高收入家庭的收入有多高
(七)城鄉差距有多大

三  物價:過高過低都不好
(一)讀懂CPI
(二)再看PPP
(三)黃金能抗通脹嗎

四  消費:賺錢為什麼
(一)我國最終消費有多少
(二)我國的居民消費率高嗎
(三)我們到底吃掉多少錢
(四)城鄉居民膳食結構
(五)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
(六)企業必須重視消費者滿意度
(七)您對消費有信心嗎

五  投資:怎樣才能讓錢生錢
(一)中國的高儲蓄率和高投資率
(二)投資這輛馬車跑得有多快
(三)中國市場吸引力有多大
(四)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來自哪裏
(五)我國資本「走出去」了多少
(六)我國資本「走出去」到了哪裏
(七)中國的市場環境如何
(八)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如何
(九)證券投資資產和負債

六  進出口:互通有無、互利互惠
(一)中國出口什麼產品到哪裏
(二)中國從哪裏進口什麼產品
(三)中國進出口對經濟有多重要
(四)十大交易夥伴
(五)貿易盈餘和赤字的主要來源地
(六)貿易赤字的地理分佈
(七)中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
(八)全球主要自由貿易區
(九)全球都在用什麼貨幣結算

七  能源資源:「柴米油鹽」第一件
(一)能源大國
(二)能源結構
(三)重視煤炭的環境成本
(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五)風電和光伏發電
(六)中國需要葉巖氣革命和可燃冰
(七)能源戰略通道
(八)能源基礎設施
(九)可持續發展,企業能否自我約束

八  金融:一個「高大上」的行業
(一)全球最大銀行
(二)中央銀行的職能和作用
(三)匯率:貨幣的價格
(四)股票市場:國民經濟的晴雨錶
(五)國家投資風險
(六)外匯儲備:金融危機的防火牆
(七)金融服務
(八)資本成本

九  基礎設施:每天都在用
(一)要想富,先修路
(二)航空運輸
(三)水運:最廉價的交通方式
(四)從「大哥大」到智慧手機
(五)線民眾多,網速較慢
(六)你是另類文盲嗎
(七)有錢才能搞科研
(八)我們國傢俱有創新精神嗎

十  社會福利:我們的當下與未來
(一)人類發展指數
(二)老齡化:持續增長的隱憂
(三)我們為孩子做了多少
(四)亟待改進的健康設施
(五)高品質的生活離我們有多遠
(六)享受的歐洲與勤奮的亞洲

十一  「一帶一路」:新起點、新機遇
(一)新的區域合作理念
(二)不平衡的區域發展
(三)在投資中尋找機會
(四)在建設中尋求合作
(五)在發展中承擔責任

後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20世紀中葉以來世界最重大的事件。一個長期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從而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不是平坦的。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後期,由於受國際冷戰格局的影響,由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封鎖,由於中國計劃經濟體制和長期「左」的錯誤思想的制約,中國的發展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沒能取得應有的成效。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的,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今天,已歷經40多年的快速發展。

  中國崛起了!40多年來,中國經濟建設和發展走過了極其不尋常的歷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發展道路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成功經驗。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了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跡,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成為國內外許多人渴望了解的「世紀之謎」。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改寫了世界經濟版圖,也改變了人們對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踐的一般認識。中國成就了一個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發展道路的經濟快速發展的經典事例。

  從1978年到2019年的40多年間,中國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邁上了新的台階。下面這一組數字最能說明這種巨大變化:國內生產總值從3 645億元增長到99.1萬億元,經濟總量為世界第二;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4.58萬億美元,再次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外匯儲備從1.67億美元增長到3.11萬億美元,為世界第一;原煤產量從6.18億噸增加到38.5億噸;原油產量從1.04億噸增加到1.91億噸;發電量從2 565億千瓦小時增加到75 034.3億千瓦小時;鋼材產量從2 208萬噸增加到120 477.4萬噸;汽車產量從14.91萬輛增加到2 552.8萬輛;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43元增加到42 35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16 021元;國內出遊人數達到60.1億人次,國內居民出境人數達到16 921萬人次,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BT2】(一)中國制度優勢的充分發揮

  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是關乎一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立國之本。第一個百年的奮鬥和70多年來的建設,逐步探索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這不僅確保了中國70多年的蓬勃發展,而且將繼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牢固的制度和道路基礎。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各種救國思想和主張層出不窮,各種社會改良試驗紛至遝來。歷史證明:正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艱難探索,才為中國百年來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只有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才是近現代中國的唯一出路,才是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命運的偉大變革。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就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和國家工業化建設,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終於建設起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新中國經濟建設中形成的「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體制優勢,成為在經濟基礎十分薄弱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與有效途徑。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給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激發了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空前熱情與活力,中國社會經濟呈現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事實證明,只有將社會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才能在中國大地紮下根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社會主義充分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動力;只有充分學習和借鑒人類一切文明成果,才能更快地發展社會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成為改革開放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開闢了廣闊空間。與此同時,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着中國經濟向着更高階段邁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着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全面展開,正在形成對內對外開放,塑造着中國新的戰略格局,新的「兩步走」戰略規劃了到21世紀中葉全面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路徑。

  【BT2】(二)中國GDP增長的奇跡

  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的整體增長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今天的人們總是感覺我們的國家與經濟發達國家之間還有差距,我們的現代化建設還可以並應該再快一些,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回顧一下中國百年來的經濟發展史,我們就可以發現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面臨的困難是難以想像的。

  1840年以來,中國從一個東方文明大國逐步衰落,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的現代化史才開始改寫。黨和政府帶領人民開始了空前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從人口眾多、一窮二白、科技文化水平落後的國家,經過70多年的奮鬥,終於成為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增長最有活力、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崛起被視為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

  新中國70多年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史表明,在經濟文化基礎落後、人口眾多的大國建設現代化的國民經濟,不應該也不可能照搬任何其他國家的經驗與模式,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中國雖然在經濟建設中走過彎路,但仍取得了比西方國家更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當然,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同發達國家之間還有着較大的差距,還沒有建立起紮實的現代化所必需的物質技術基礎和社會文化條件。鄧小平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

  70多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的綜合國力,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狀況和水平,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圖1、圖2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BT2】(三)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奇跡

  新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還表現為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方面的深刻變化。70多年前的中國還停留在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發展階段,儘管有一些手工業和現代工業,但是在國民經濟中佔比很低。70多年來,中國在這個起點上開展了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和國民經濟體系建設,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以現代製造業為主、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的大國,國民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空前改善。

  中國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大國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大國,最近幾十年來服務業更是迅速發展,中國的產業結構空前改善。近20年來,中國產業結構的變化則尤為深刻,它不僅僅表現為三個產業之間比例關係的調整,而且更主要地表現為各個產業內部的調整。

  產業結構變遷和經濟結構變化都是經濟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1949年,中國還基本上是一個農業國。在當時的國民收入中,農業所佔比重高達68.4%,工業僅為12.6%。1952年,第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50.5%、20.9%、28.6%,1978年為28.1%、48.2%、23.7%,2016年為8.6%、39.8%、51.6%。其中,在GDP的比重中,第一產業由1952年的50.5%下降到2019年的7.1%,第二產業則由20.9%上升至39.0%,第三產業比重則由28.6%大幅度上升至53.9%(見圖3、圖4)。這一變化顯示出在中國經濟不斷取得高速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趨勢。

  產業結構的快速變化帶動了優質的經濟發展。7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保持了同期世界較高的發展水平,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更是實現世界最快的發展速度,如按不變價計算,2018年中國GDP比1952年增長175倍,年均增長8.1%;其中1979—2018年GDP年均增長9.4%,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這就使得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提升:1978年,中國GDP約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8%,居全球第11位;2000年升至世界第6位;2010年超過日本並連年穩居世界第2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綜合國力持續提升,近3年經濟總量連續跨越80多萬億元、90萬億元和接近100萬億元大關,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15%。

  在新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上,我們制定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開展了包括156項工程在內的國家工業化奠基工程建設,經歷了「三線建設」和國防工業建設高潮,建立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到浦東開發、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實現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完成了北斗衞星、中國高鐵、港珠澳大橋等重大項目工程建設。

  目前,中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有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從2010年起製造業增加值穩居世界第一。

  【BT2】(四)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奇跡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不可阻擋。

  外部環境特別是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並沒有想關起門來搞建設,試圖與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發展經濟貿易關係。但嚴酷的事實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遏制、封鎖、打壓中國,力圖摧毀剛剛誕生的人民政府。例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對外貿易落後失衡,當時的進出口規模十分有限。1950年的貨物進出口總額僅為11.3億美元。在20世紀50—70年代,中國整體進出口雖有增長,但是仍處於較低水平。1978年的貨物進出口總額僅為206億美元,居世界第29位,這與中國的大國地位不相適應。可以說,中國經濟是在各種封鎖打壓的夾縫中頑強成長起來的!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冷戰格局的打破,中國抓住了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中國經濟積極搭上了經濟全球化的快車,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特別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經濟的面貌和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一些國家總是想關上中國開放的大門,我們必須保持十分清醒的頭腦,不讓它們的圖謀得逞!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是各國在市場和生產上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的過程,其通過經濟聯繫優化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的配置,有效促進人力、資本、商品、服務、技術和信息等資源的跨國界、跨地區流動。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最主要的支持者。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對外開放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力量。伴隨着中國開放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對外經濟關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對外開放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最重要的戰略抉擇之一。中國不會關上對外開放的大門,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把中國的對外開放推向一個更高的階段。有關數據也表明了中國的立場和行動:201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4.6萬億美元,這個數字表明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比1978年增長了223倍,已經連續兩年居世界首位(見圖5);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7 919億美元,比1982年增長了168倍,躍居世界第2位。當前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中國仍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積極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不會成為國際貿易秩序的破壞者,將全面發展多邊經貿關係和區域經濟合作,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許多優秀企業跨出了國門,以全球為廣闊市場,為世界提供產品和服務。據統計,2008—2017年,中國企業進入全球500強企業的數量分別為37家、46家、61家、73家、89家、95家、98家、103家、109家、111家。在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2018年全球500強企業排行榜中,中國企業達120家,僅次於美國的126家。其他如日本52家、德國32家、法國28家、英國21家、韓國16家、荷蘭15家、瑞士14家,都遠比中國少。2018年全球500強企業平均銷售收入597億美元,中國入圍企業平均銷售收入599億美元;全球500強企業平均利潤37.68億美元,中國入圍企業平均利潤30.72億美元,總體看來基本持平。中國這些入圍企業如此巨大的規模和實力,使它們迅速成為國際知名跨國公司並在海外享有較高聲譽。

  【BT2】(五)人民生活大幅提高的奇跡

  在中國社會政治生活中,人民是崇高而又具體的。中國的發展為了人民,人民是改革與發展成果的根本受益者。

  中國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水平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才開始發生根本改變的。從那時開始,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醫治戰爭創傷,恢復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僅用了短短幾年時間,便徹底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數億貧苦農民翻身解放,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徹底解決了長達10餘年的惡性通貨膨脹,積極安置了數百萬人的工作就業問題,並在全國範圍內解決了廣大人民流離失所、困苦不堪的生活問題。

  70多年來,中國城鄉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是可以從70多年來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略見一二。1949年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不足50元;1978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4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34元。改革開放40餘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為顯著,2019年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至42 359元和16 021元(見圖6)。這樣的增長速度在同期世界其他國家中是沒有的。

  二是中國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顯著下降。2019年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整體為28.2%,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27.6%,農村為30.0%(見圖7)。居民支出中用於文化娛樂等消費增長迅速,據統計,截至2018年,中國移動寬帶用戶達13.1億,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動寬帶網,網上支付、網上消費成為時尚。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類別不斷多樣化。

  三是文化教育狀態徹底改觀,總體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文盲率高達80%以上,1982年文盲率降至22.8%,近些年又降至15%左右,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舉世矚目。2018年,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2 831萬人,比1978年增長32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48.1%,高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四是中國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新中國成立之初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僅為10.6%,1978年升至17.9%,2018年達到59.6%。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飛躍。

  隨着生活狀況的逐漸改善,中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在舊中國,人民的健康狀況極端惡化,人口死亡率高達25%。據調查,部分地區人口平均壽命只有35歲左右。新中國成立後,伴隨着人民生活水平、醫療服務水平、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平均壽命大幅提高。2015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6歲。按照《「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中的目標要求,202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77歲。世界銀行的專家對中國發生的變化評論道:「中國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取得了其他國家用幾個世紀才能取得的成就。」

  從2021年開始,中國將開啟「十四五」規劃,進入新發展階段。在這個新發展階段,我們將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我們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要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宏偉的藍圖正在繪製,我們期待未來用新的數字來解讀中國的新發展階段,展現全體勞動者的創造力與中國發展的新成就。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4592375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4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