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運命理展
思想史12(史思傳薪:紀念余英時院士專號)

思想史12(史思傳薪:紀念余英時院士專號)

  • 定價:750
  • 優惠價:79592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2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思想史12》收錄論文10篇,本期的專號是「史思傳薪:紀念余英時院士」,論文有傅揚的〈余英時與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韓承樺的〈史家的兩個世界余英時與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研究〉、徐兆安的〈錢穆與余英時的兩種「士之自覺」:從1960年論學書切入的討論〉、孔德維的〈在三十五年後回顧余英時的「韋伯式問題」:宗教學的觀察〉、張曉宇的〈橫看成嶺側成峰──《朱熹的歷史世界》理路芻議〉、楊正顯的〈王陽明的教化觀:從余英時先生「覺民行道」說談起〉、翁稷安的〈「革命的果實轉化成了對他們自己的毀滅」──試論余英時對中國近現代激進化的思索〉、林峻煒的〈明代中晚期《中庸》鬼神章之詮解-以蔡清、袁黃與葛寅亮為主的討論〉、余一泓的〈重訪人文之道:劉咸炘的中西文化論說(1922-1932)〉、黃相輔的〈進化與普世:雷海宗對《世界史綱》的批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傅  揚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韓承樺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徐兆安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孔德維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
 
張曉宇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楊正顯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翁稷安
 
  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林峻煒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余一泓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講師
 
黃相輔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目錄

潘光哲    主編小引
【專號論文】
傅 揚    余英時與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
韓承樺    史家的兩個世界:余英時與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研究
徐兆安    錢穆與余英時的兩種「士之自覺」:從1960年論學書切入的討論
孔德維    在三十五年後回顧余英時的「韋伯式問題」:宗教學的觀察
張曉宇    橫看成嶺側成峰——《朱熹的歷史世界》理路芻議
楊正顯    王陽明的教化觀:從余英時先生「覺民行道」說談起
翁稷安    「革命的果實轉化成了對他們自己的毀滅」——試論余英時對中國近現代激進化的思索
【一般論文】
林峻煒    明代中晚期《中庸》鬼神章之詮解——以蔡清、袁黃與葛寅亮為主的討論
余一泓    重訪人文之道:劉咸炘的中西文化論說(1922-1932)
黃相輔    進化與普世:雷海宗對《世界史綱》的批評

 
 

主編小引

潘光哲


  陳寅恪(1890-1969)在二十世紀華人史學社群裏的地位,眾所公認。只是,想要解讀他的著作,以及背後的心態,卻不見得是件容易的事情。舉例來說,當他完成〈論再生緣〉(1954年),向外流傳,頓即引發各方回應,「傳播中外,議論紛紜」。例如,胡適(1891-1962)也得到了一分,批讀一過,對陳寅恪這部自稱「說盡人間未了情」的書,幾乎全無認同,不時留下「迂腐」這樣字眼的眉批。陳寅恪當然不可能知道胡適的批評(他應該也會不在乎);相形之下,不到三十歲的余英時(1930-2021)在1958年解讀〈論再生緣〉之要旨,一在藉考證〈再生緣〉作者陳端生之身世,以寓自傷之意;二在藉〈論再生緣〉之書,而感慨世變,以抒發其對當前之極權統治之深惡痛絕之情,卻讓陳寅恪視為「作者知我」,儼然深感一己的苦心孤詣,確有知音。時隔多年,因緣際會,余英時又提筆寫下了〈陳寅恪的學術精神和晚年心境〉(1983年),這回他得承受的,卻是來自中共官方的絕無善意的批評;箇中曲折,如何廣引史材,詳為疏理,有待賢者,這裡就不詳述了。

  舉此一例,正可想見余英時的學術遺產,豐富多樣;《思想史》本期以「史思傳薪:紀念余英時院士」為專號,以青年世代的學者為撰稿主力,其意不僅在為余英時的學術貢獻,闡幽抉微;更願長江後浪,乘波而起,再創新知。即如本期專輯裡,韓承樺教授闡明余英時研究中國知識群體的意涵,雖未全盤清理余英時研究陳寅恪之始末與爭議,仍復以此為例,余英時如何透過陳寅恪的書寫,向讀者揭露歷史與當代、知識和價值,兩個世界在知識階層研究的交織互動。新生世代對於史界前賢的詮解,自有一己的獨特觀照。即如徐兆安教授藉由錢穆致余英時的論學書信,鉤沉師徒對於「自覺」概念的重大分歧,非僅述說雙方歷史解釋的不同進路,復可考索各自的思想淵源,亦有獨特之見;而如孔德維博士反思余英時另一名著《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1986年),藉他山之石,進而析論研究近世的中國宗教與經濟活動,已然拓展的面向與可以持續關注並深化的議題。至於本期專號的其他佳作,各有貢獻與成績,有心之士必然展卷有益;不勞筆者一一費辭。

  二十世紀的中國鉅型知識人(及其相關人物)研究,早已蔚為龐大的學術事業。研究魯迅(1881-1936),「魯學」乃興;研治胡適,「胡學」正盛;探究陳寅恪,「陳學」已立。我們相信,未來研究余英時,也必將展現「余學」的閎闊格局。然而,啟步之始,套用他的提醒:

  一部中國史浩瀚無垠,它不是一個只可供少數逞才使氣的英雄人物馳驅征服的疆場。只有許多實事求是的史學工作者長期而不斷地默默耕耘,才能把這塊大地化為一片肥沃的綠野……。

  研究余英時,需要的不是摭拾其著述之一二,仰仗小知小慧,信筆而就的才子;相對的,實事求是的史學工作者長期而不斷地默默耕耘,才能讓余英時豐厚的學思遺產,在華人文化知識社群裏,化為永遠不能割捨的構成要素。

  本期專號的文章,最初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研究群主辦之「余英時院士逝世周年紀念工作坊」(台北:2022年8月5日);會議宣讀之論文,須經審查通過,始得出版發表,不免有遺珠之憾。會議之舉辦,蒙近代史研究所支持,並得余氏高徒王汎森院士俯允,擔任主題演講人,謹此特致謝悃。與會宣讀與評論諸篇論文之名家,亦在此一併致謝。個人承司本刊主編,得以匯總諸篇佳作,簡略稍抒愚見,自感榮寵。一切努力,如能得到學界的支持迴響和批評指教,必將是最大的榮幸。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71685
  • 叢書系列:思想
  • 規格:平裝 / 460頁 / 14.8 x 21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活動贈品說明

測試圖片
 

內容連載

余英時與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
 
傅揚
 
一、前言
 
余英時(1930-2021)可謂二十世紀後半最重要的華人歷史學者,為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做出巨大貢獻,享譽國際。如所週知,余英時是一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研究時段從堯到毛,涵蓋二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主題則廣涉思想觀念、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與近代人文學術發展。余英時著述宏富,若說起最欽羨推崇的作品,可能言人人殊。但就筆者管見所及,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時,無論在中文、英文或是日文學界,似乎罕有人有意識地闡述余英時在中國政治思想史領域提出的洞見。這一點其實頗耐人尋味,因為余英時極為人稱道之處,便在於他關於思想史和儒學的著述,而此二者與政治皆有密切關係。
 
學界較少強調余英時對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貢獻,與既有的學術社群分野和取徑有密切關係。對理論關懷較強的學者來說,儘管余英時長期以來關注諸如自由、權利、民主等現代政治觀念,但他更多時候仍被視為一名歷史學家,無意從比較、當代和哲學角度闡釋中國政治思想(由後文討論可知,這個看法並不準確)。至於專精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學者,他們的取徑多半是以經典或大思想家為中心,旨在重建這些對象的學說體系甚而予以評價。就此而論,余英時的大量著作其實不易歸類在中國政治思想史的領域。但我認為,政治思想史除了考察過去關於政治的諸般深刻觀點和論證外,也應該將其視為一種行動的歷史,即過去的人如何在各種脈絡下,透過思想、觀念、論述來回應各種政治問題。正如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 1916-1999)所論,政治史與思想史旨在探究人如何認識自身處境,並有意識地做出回應;政治思想史研究離不開政治史和思想史分析,當然也應慎重看待史華慈的觀點。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童話裡的心理學【博客來電子書獨家-作者電子贈言簽名扉頁版】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情緒溝通教養展
  • 信誼原創圖畫書展
  • 咖啡甜點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