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我的FIRE人生,用ETF月領10萬》
降低個股比重,拉高ETF數量
歡迎你在眾多投資理財書籍之中打開這本書。
我是阿福の投資馬拉松專欄作者。48歲那一年,我從IBM專案經理職位上提早退休,開啟自己的第二人生。
我的投資經歷早在研究所畢業後沒多久就開始,由於在外商的工作很忙,幾乎沒有時間研究股票,加上聽過太多投資失敗的例子,所以當時不敢投入太多資金,只以小額進出,做短線、賺價差。這樣操作了18年,有小賺、也有小賠過,總結下來可以說是平局。
一直到2015年43歲那一年,感覺自己已步入中年,應該認真考慮退休問題,我開始反省自己:投資股市這麼久,結果竟是白忙一場,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於是大量閱讀大師的書籍,包括價值投資的三大經典:美國經濟學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所著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成長股價值投資之父菲利普.費雪(Philip A. Fisher)的《非常潛力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and Other Writings),以及《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還有被動投資必讀、由「指數型基金之父」約翰.柏格(John C. Bogle,以下簡稱柏格)所著的《約翰柏格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相較於投資單一個股,分散投資、交易及管理費用相對較低,且長期持有就可以獲利的ETF,更適合正在進行退休規畫的我。
我從40歲開始跑馬拉松,曾經挑戰全程馬拉松成功。我發現,投資和跑馬拉松的心法是相通的,短線衝刺只會耗損體力(資金),無法撐到完賽(獲利),但是只要跟著馬拉松場上的配速員調節速度(買進或賣出),就能準時抵達終點。於是我嘗試將這套心法應用於投資上,慢慢形成自己的「配速持股」投資哲學,並以「阿福の投資馬拉松」為名,在臉書分享自己在投資馬拉松路上的心得,同時出了我的第一本書《配速持股法,我月領 10 萬》(大是文化出版)。
這段時間裡,我用「配速持股法」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累積資產,並鎖定元大台灣 50(0050)和元大高股息(0056)這兩支 ETF 做為投資的配速員,與我的投資組合持股比績效,贏的留下來,輸的下次換掉。到 2020 年時,我的股市總資產市值達到了 2,000 萬元,每年股息收入和價差獲利的總和,可月領 10萬元,這個數字已經可以支應全家的日常生活所需,讓我達成財富自由,便決定提早退休,開啟第二人生。
人生新目標:完成環遊世界的夢想
當生活少了正職工作,每天突然多出七、八個小時後,很多朋友其實不知道要做什麼。我的經驗是走出原本熟悉的環境,去看看不同地方的人、事、物,一旦有「觸電」的感覺,就趕緊寫下想做的事情,建構自己的「夢想清單」。因此退休之後,雖然不再每天匆匆忙忙,但我也沒有閒下來,繼續忙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日子過得穩定且精采。
我的第二人生有兩大目標,第一是環遊世界旅行,第二是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如果能有一件事情同時結合兩個目標,更好。因此,退休後,我考取了英語導遊及英語領隊執照,希望藉由帶領外國遊客旅遊臺灣,既能做好國民外交,自己也可以重新認識臺灣。
雖然之後的新冠肺炎疫情為觀光旅遊業按下暫停鍵,沒有任何外國觀光團客來臺,但這段時間我也沒有停下學習腳步,繼續參加艋舺龍山寺史蹟導覽培訓課程,並通過考核成為古蹟導覽志工。這是無償服務,但能貢獻自己一份心力,這樣的生活讓我覺得很充實又開心。
身為苗栗縣苑裡鎮的農家子弟,我還有個使命感,就是想引領大家深度體驗臺灣的休閒農業,所以我又參加了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導、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認證的農遊大使培訓課程,從埔里鎮的百香果園、筊白筍田,到花蓮的漁場,這些農業生活的美好,讓我好驚豔,更想要帶領大家一起感受。
疫情之後,全世界都恢復了旅遊的熱潮,我開始陸續帶團(帶外國旅客遊臺灣,也帶臺灣旅行團出國),也計畫帶家人出國旅遊,現在最新的人生目標,便是希望在 50 歲至 60 歲的 10年期間,能夠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想。
從個股到 ETF,投資與人生都進化
第一本書出版後,我在新北市汐止社區大學和臺北市南港社區大學擔任投資課程講師,也持續在臉書粉絲專頁和方格子華文創作平臺,分享投資策略與實務文章。
在與網友及學生們的教學相長之下,我的投資方法有了再進化,從原本以個股為主要標的,慢慢調整投資組合,提高 ETF的比重,不僅僅是用被動收入維持經濟穩定無虞,更利用ETF 分散風險、取得和指數一致報酬的特性,減少自己關注股市的心力,留下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享受生活。
這些轉變包括了在 2022 年年底時,景氣對策信號轉變為藍燈,代表當時的景氣低迷,台股同時位在長期低檔區,我便加速了富邦台 50(006208)的投資,提高比例。進入 2023 年後,美國升息循環已接近尾聲,當時聯邦基金利率相對高檔、債券價格相對低檔,在債券殖利率高於 5% 期間,我又加速買進了債券型ETF。另外,我也自組了高股息 ETF 月配息組合和債券型 ETF月配息組合(詳見第5章第2節),每個月都有穩健的配息現金流,為我追求夢想的腳步提供定心丸的效果。
富者的定義:時間、人際、金錢都自由
根據勞動部以參加勞工保險的本國勞工為調查對象顯示,勞工規畫退休的平均年齡為 61.3 歲;而內政部公布的「2021 年簡易生命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 80.86 歲。這表示從職場退休後,還有將近 20 年的人生,若財富自由的日子,是整天宅在家裡看電視,剛開始的幾天也許會覺得,這樣輕鬆、無負擔的日子很舒服,但很快就會變成好無聊。
在韓國以超輕鬆簡單的投資策略,拯救自己瀕臨倒閉的公司而聞名的 J-won,在他的著作《富者的態度》中,對於富者的定義是,擁有時間、人際、金錢這三種自由的人。我在外語導遊職前訓練課程裡遇到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有資深外交官、日商副總經理、退役空姐、高中老師、大稻埕屈臣氏大藥房第四代⋯⋯大家都在金錢之外積極打造心靈上的財富,成為真正富有的人。
我在達成財富自由、提早退休之後,認為實現均衡人生與圓夢是更重要的事,而「被動投資 ETF」相對於「主動投資價值選股」更簡單,且 ETF 的績效貼近市場報酬,多頭行情時和大家一樣好,空頭市情時和大家一樣差,投資無後顧之憂,可以更踏實的過想要的生活。
因此,進入第二人生以來,我逐步調整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比例,以 ETF 為主要存股目標,即使這幾年經歷疫情期間股市大波動,每年提領出日常生活費用後,我的投資帳戶總市值都並未減少,甚至還多出 300 萬元,年化報酬率有 5.7%,另外透過借券,每年還再額外賺取 3 萬元出借利息收入,讓我更有信心持續使用這套方法穩健投資。
我的配速持股法,ETF也適用
我在第一本書中提出的配速持股法,做法是「價值低估時買進加速,高估時減速的投資紀律,買進後長期持有,逐步累積資產」,它不僅適用於個股投資,也可以運用在 ETF 投資,包括 3個步驟:
步驟 1:挑選標的。首重追蹤整體市場指數和低內扣成本的ETF,再搭配配息和善用借券等優勢。
步驟 2:找買點與資產配置再平衡。參考景氣對策信號、巴菲特指標、聯邦基金利率、技術指標 K 值、殖利率等指標,評估買進時機。
步驟 3:與配速員比績效。股票型 ETF 與 Vanguard 全世界股市 ETF(VT)比績效,債券型 ETF 與 Vanguard 全世界債券ETF(BNDW)比績效。
本書以台股ETF為主,美股ETF為輔,共6個章節:
第1章說明我為何從個股投資轉變成以ETF為主,及ETF與股票、基金有什麼不同;第2章及第3章分別介紹台股及美股ETF;第4章說明投資ETF時,我會參考的3個長期指標和2個短期指標,以及如何進行買賣評估;第5章是我如何以11檔ETF達成月領10萬、每個月都領配息;第6章分享我在資產配置及借券賺利息的經驗,以及勞保退休金如何試算。
本書適合三種人閱讀,第一種是投資新手與小資族,相對於個股而言,ETF 更簡單,不用花時間研究公司財報,從 ETF 開始累積投資經驗,等到有自己的投資想法後再接觸個股,很適合資金及經驗不多的投資人。
第二種是計畫退休的人。面對第二人生的投資理財與夢想實現難免徬徨,這本書紀錄了我進入第二人生的實踐方法,對於準備退休的朋友,提供一個實際應用的參考。
另外,如果你是導遊領隊,這本書也很適合閱讀,因為這是市面上第一本關於「導遊領隊從事投資」的書,歡迎旅遊同業一起藉由 ETF 實現夢想。
《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
警大教會我自律,存出人生第一桶金
每個人都有各自開始理財的初衷,而我開始接觸投資理財的原因,除了要變有錢,更重要的是──不想變窮。這一切源自於高中二年級時,那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金錢的重要性。
學生時期,總會遇到需要跟父母拿補習費或參考書錢的時候,從他們面容上偶爾露出的難色,讓我隱約感受這些花費似乎是筆負擔。身為子女,自然不想造成家人的困擾,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讀書,看能否有獎助學金可申請,所幸後來拿了幾次獎學金,得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事隔多年,我才知道當時是2008年,爆發了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家中的經濟出現一些狀況。
第二次體認金錢的重要性,是在高三學測放榜後。當時,我錄取了成功大學,雖然是國立大學,但家裡還是無法完全贊助我大學4年的學雜費和生活費 (因為我住屏東,去臺南念書就得租屋)。問自己會氣餒嗎?多少還是會的。我當時想,如果家裡有錢,就能夠跟其他人一樣讀一般大學了。但想想,人各有命,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我的狀況已經相對好了,與其怨天尤人浪費時間,不如腳踏實地的努力改變。
我本來打算申請助學貸款加上打工家教,靠自己繳學費,不過最後還是在家人以及高中國文老師的「建議」下,選擇了有公費補助的中央警察大學。如果你現在再問我,當初捨棄一般大學改念警校會後悔嗎?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到現在也沒有絕對的答案。至少,這樣的選擇給了我到目前為止非常穩定的經濟基礎,讓我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做自己想做的事。
進了警大後才知道,許多同學也是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最後選擇公費的中央警察大學。當然不是全部的同學都是因經濟問題而就讀,同學中也是有家境良好的富二代或是官二代,警大麻雀雖小,卻充滿形形色色的人。
每天睜開眼,就有500元進帳
念警大,當然是有些特殊福利的。首先,除了學雜費全免外,每個月還可以領1.5萬元的公費零用金,準確來說,是1萬5,060元。這對一個上班族來說,雖稱不上多,但對一般大學生而言,卻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當時我們都戲稱:「只要每天起床睜開眼,就有500元進帳。」
不過人生總是有好有壞,幸福總要伴隨些許代價。
讀警大,週一到週五,我們稱為「週間」,週五晚上到週日稱為「週末」。生活作息方面,週間必須住宿,無法外出,只有週五晚上6點20分開始放假至週日晚上11點,才能外出到校外自由活動。平日在校內,要接受半軍事化的管理,還有學長學弟制,因為你得先學會服從,才能學會領導與統御。警大畢業後,你必須依照規定服務一定年限,而目前的規定是4年,若是提前離職的話,必須賠償在學所領的公費以及學雜費(約80 萬元)。
每天早上6點20分,你必須參加早點名,接著是環境整理、用餐。早上8點到下午5點是上課時間,依據每個系所的安排會有不同科目,不過全校共同科目包含軍訓課、柔道(摔跤)課、射擊課、綜合逮捕術。
比起一般大學,警大多了更多動態性的課程,生活步調更緊湊、忙碌,也更累。當然,隨著年級不同,疲累的面向就不同,低年級較注重生活管理,生活上大小事會覺得處處受限;隨著年級越高,就越趨於自主管理。
不自由的生活,讓大家到了假日就想好好犒賞一下自己,好好的放鬆紓壓。零用金1萬5,000元分配到4個週末,相當於我們每次放假都有3,750元的預算可以花,週末生活可謂相當優渥。如果沒有儲蓄觀念,很容易成為月光族,把錢拿去買3C產品、旅遊,我還有同學甚至拿去買車。
但因為家裡的經濟狀況,讓我在花錢這件事上,相對謹慎與保守,在衡量生活品質以及儲蓄比率後,我決定努力存點錢。有一次去校內郵局存款,在櫃檯阿姨的推薦下,我買了中華郵政的6年儲蓄險,每個月留5,000元扣款儲蓄險,剩下當作生活費、繳公積金。
你一定很好奇,我為什麼會聽從一個陌生阿姨的建議,買了郵局儲蓄險?因為很多學長姐、同學都買這個,我當時根本懵懂無知,只是想要存錢,就這樣買了我人生第一張儲蓄險。
多年後我才發現,儲蓄險的年化報酬率比定存還低,不過無可否認,這也是我的第一筆計畫性儲蓄,讓我在6年後累積了40萬的投資本金。
小試水溫就出場,股票不適合無法隨時看盤的我
累積了一定的理財知識後,我決定親自下場試試。我第一檔買進的股票是「上海商銀」(代號5876),當時根據網路上的新聞、資料,以及該公司員工分享的資訊,得知這間公司經營風格穩健,於是我在每股28元買進2張試水溫。
持有幾個月後,我認為自己沒辦法挑得比財經專家、華爾街那些專業人士更精準,況且要挑出優秀股票還要看盤,掌握買進賣出的時間,這占據我太多心思,甚至會影響工作的心情,畢竟警察工作才是我的本業。最後我決定用每股32元賣出,等於賺不到1萬元就出場。
這次經驗讓我發現,股票不適合生活忙碌的上班族、工程師,像是派出所員警在值勤時,根本很難接觸到電腦、甚至沒辦法滑手機,許多工程師在工作時也無法接觸到電子產品,更別妄想利用下班幾小時的時間,就能找出比華爾街全職分析師還優質的標的。
於是,我開始去思考,到底還有什麼投資工具,適合我這種沒有時間做研究,也沒有時間看盤的軍公教或是上班族?其中影響我思考的最大契機,是閱讀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伯頓.墨基爾的《漫步華爾街》。
這本書帶給我許多啟發,包含要選擇投資範圍廣泛的投資工具,而非個別股票。其中原因有二,一是大部分的人,沒有足夠資金自行去做適當的分散投資;二是大部分年輕人沒有一大筆資產,因此是以領薪水後逐月投資的方式累積組合,所以投資範圍必定要廣泛。
在書中,墨基爾最推薦「不需動腦的方法」,也就是投資範圍廣泛的多種指數型基金或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追蹤投資組合中不同種類的股票。
PG,意指小豬,也是個人理財指南
這幾年下來,隨著年紀增長,我開始用投資收入取代工資收入,用「被動收入」提升「財務自由度」,以提升自己的反脆弱指數。而這些學習的紀錄和反思多且繁雜,用紙本筆記存放很占空間,於是我決定放到網路中,因此我在2016年開設了一個部落格,名為「PG財經筆記」。
「PG」有兩層意義,一個是豬(Pig),帶有小豬撲滿的意象,而撲滿是儲蓄的象徵,靠的是從每一份薪水中存一點下來,只要堅持投入,就算是上百、上千萬的資產,同樣可以從零開始累積;另一層意義,是個人理財指南(Personal Guidance),希望從自己出發,為每個人的理財問題提供方向。
這幾年經營部落格,讓我思維更加清晰,再加上文章會被公開檢視,所以我對自己的投資管理也更加謹慎。許多讀者因為採取同樣的投資理念,常常跟我說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例如有位楊先生曾寫信告訴我,他從兩年前由主動投資(自己選股)轉向指數化投資,剛開始內心仍有些不確定,但隨著一年時間過去,他越來越覺得這真是好東西!如今他要花心思的只有如何儲蓄而已,扣掉必要生活支出(當然還有緊急預備金)後,他會定期換外幣,等存到一筆大金額再拿去投資,這已經變成一個很固定的習慣了。
轉向指數化投資,最大的好處就是多了很多時間,不用再浪費時間去學一些用不上的技術,反而能進修增加本業技能、學有興趣的語言、閱讀幾本好書。最後在觀念上, 楊先生也轉為「認真生活」,不會為了存錢而存錢,該吃美食、買3C 產品、看電影,一項也不會少,而且過得更加充實且自在!
很開心除了我之外,也有人因為這些投資理念而受益,賺到錢也賺到時間,人生得以更加富足。
股神華倫.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你只要找到溼的雪和很長的坡道,雪球就會越滾越大。」只要找到一個正確的投資方式(指數投資是一個),買對並抱緊,且忽略短期波動,專注長期走勢(至少10年),就能獲利以及累積財富。
選擇投資ETF以及資產配置後,就目前環境來推估,未來10年投資預期獲得的報酬,可以讓投資組合每年成長4%~5%,最棒的是不用投入太多心思維護,就能得到金融市場帶來的應有報酬,即使沒有正報酬,透過每年持續存入本金,我也能存到錢,讓資產持續成長。
有份收入並有計畫的儲蓄,接著買進廣泛的低成本指數型ETF,持續獲得股息再投資,如此機械式的累積十幾年,就足夠累積可觀財富。這個方法在國外行之有年,許多獨立財務顧問(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簡稱IFA)也利用這個方法幫客戶進行理財規劃,簡單可行又務實(收費也很合理)。
投資要的不是賺幾萬元,而是學會收支管理、投資管理、甚至是人生管理。金錢固然重要,因為有了充裕的金錢,才能充分享受人生及自由。但值得思考的是,為了達成種種目標,我們到底需要多少財富?這才是宏觀、全方位的投資事業,希望本書也能提升你的投資宏觀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