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原住民族長期照顧與第三部門

原住民族長期照顧與第三部門

  • 定價:560
  • 優惠價:9553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5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臺灣原住民族在特殊的文化、生活型態、資源配置、地理區域及歷史發展等因素下,原鄉的長期照顧服務模式仍有待建構與發展。作者探討居住於偏鄉地區的原住民族,如何透過在地的組織力量,在健康與社會照顧資源侷限且受地理限制的狀態下,落實在地健康老化的服務理念,以及在現今長照2.0政策下,在地族群文化與在地部落組織面對的照顧困境與挑戰。

  本書以「原住民族長期照顧」為主軸,分別論述相關政策與議題、第三部門,並對部落進行個案分析。首先敘述涵蓋原住民族長照政策的規劃與執行;其次談論不同領域的組織投入長照服務的議題,包括機構式照顧、日間照顧中心、文化健康站、照顧組織等,反映第三部門在長照服務體系下,服務原住民老人的特性;最後從服務使用者的觀點,說明長者對於照顧議題的期待與增進照顧品質的具體作法。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

王仕圖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博士
  現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研究專長:非營利組織、社會政策、社會福利、貧窮研究、社會企業

Kui Kasirisir(許俊才)

  英國布萊頓大學健康與社會政策博士
  現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研究專長:部落組織與發展、原住民族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政策、健康與社會照顧

作者簡介

  (以下按章次排序)

Umin.Itei(日宏煜)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

怡懋.蘇米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陳柯玫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賴秦瑩

  靜宜大學社會企業與文化創意碩士學位學程
  原住民族健康與社會福利博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雅給荷.亞布(羅慧中)

  靜宜大學原住民族健康與社會福利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生

郭俊巖

  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特聘教授

賴兩陽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兼主任
  民族社會工作碩士在職專班主持人

趙善如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凃筱菁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研究總中心助理教授級研究員

陳姿妏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研究助理

林宏陽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Quzu Maudali(江麗香)

  屏東縣瑪家鄉衛生所醫師兼主任

Zuljezulje Qapulu(蕭惠美)

  屏東縣瑪家鄉衛生所護理師兼護理長
 

目錄

推薦序 原住民族長照的「文化照顧」│蕭新煌
推薦序 期待原住民族成為臺灣公民社會的一員:從「第三部門」看原住民族長照│王增勇

導論│王仕圖、Kui Kasirisir(許俊才)

第一篇 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政策與相關議題
第一章 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政策的發展與演變∣Umin.Itei(日宏煜)
第二章 長期照顧政策下的原住民族跨文化議題∣怡懋.蘇米
第三章 風起雲湧的原鄉長照勞動人力市場∣Kui Kasirisir(許俊才)

第二篇 原鄉地區第三部門之長期照顧服務研究
第四章 來自於部落在地文化的照顧力量:以原鄉家托與日照中心為例∣Kui Kasirisir(許俊才)
第五章 原鄉部落長期照顧服務組織的資源連結∣王仕圖、陳柯玫
第六章 原鄉地區長期照顧服務組織之社會網絡─以文化健康站為例∣陳柯玫、王仕圖
第七章 社區型非營利組織的照顧實踐功能與限制:以臺中泰雅族部落文化健康站為例∣賴秦瑩、雅給荷.亞布(羅慧中)、郭俊巖
第八章 花東地區老人養護機構經營管理之現象分析:兼論機構原住民長者的文化照顧∣賴兩陽

第三篇 原住民族長期照顧的部落個案分析
第九章 「文化照顧」是什麼?從泰武鄉排灣族部落居民的觀點來談老人照顧∣趙善如
第十章 傳統文化中的照顧天命─排灣族長嗣對於家中老人的照顧承擔∣趙善如、凃筱菁、陳姿妏
第十一章 影響主觀與客觀健康狀況之因素探討─屏東縣原鄉與非原鄉區域獨居長輩之研究∣林宏陽、王仕圖、Kui Kasirisir(許俊才)、陳柯玫
第十二章 透過健康識能轉譯,跨越文化語言藩籬─以瑪家鄉為例∣Quzu Maudali(江麗香)、Zuljezulje Qapulu(蕭惠美)

 
 

推薦序

原住民族長照的「文化照顧」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本叢書上一本書(第11 號)的主題也是長期照顧,涉及整個臺灣的國家市場與第三部門在長照體制發展的角色。最新這本(第12號)則是聚焦在臺灣的少數且弱勢的原住民族,系統地深究長照2.0 政策下原住民族原鄉部落面對的諸多問題以及與第三部門的關係。

  這本書有十三章,在兩位主編王仕圖和Kui Kasirisir(許俊才)教授的安排下,分成三篇加以分別論述。第一篇是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政策的相關議題,從政策演變談起,進而探討跨文化議題和必要的人力市場問題。第二篇是原鄉地區長照中第三部門的「在地組織」特色,及其資源連結和社會網絡,並以臺中泰雅部落的健康站和花東老人養護機構的兩個個案進一步提出所謂「文化照顧」此一特別的長照概念。

  第三篇有四章,就分別再從四個部落的個案經驗,針對上述的「文化照顧」理念與實務加以闡述和分析。此一概念的確是對臺灣的長照制度和實作提出了一個跨文化或多元文化的新理解和提醒。它指的就是在提供不同族群文化背景適切的照顧時,必須尊重受照顧者的文化及信仰對生命、老化、生活、喜樂苦病、語言、日常工作和作息,身體的照顧必須由家庭來承擔,家中子女排序有絕對的不同責任,長照的場所不能離開部落以及重視部落互助系統等。以上這些觀念無一不在提醒長照工作者,必須經過「文化轉譯」的訓練和體認才能在原鄉順利完成長照的任務。

  我很高興有機會先拜讀這本新書的書稿,讀完之後,無異是接受了一次難能可貴的長照跨文化洗禮。有兩點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文化學習:一是原鄉長照的第三部門都必須崁入到在地的部落組織,外來的第三部門組織必須尊重部落的組織文化;二是原鄉長照必須與家庭結構和部落組織息息相關與互動,親族與部落的責任一定要被尊重。

  我很誠摯地推薦本書給全臺灣從事長照2.0 政策的政府決策者、各機構的服務者,以及各大學的社工系學生們。

推薦序

期待原住民族成為臺灣公民社會的一員:從「第三部門」看原住民族長照
王增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這本書應該是原住民族長照的第一本專書。投入原住民族長照研究多年,編寫一本原住民族長照的專書正是自己三不五時都會構想的事,如今看到仕圖跟Kui 完成的初稿,心中感到欣慰,終於有專書出版了。這本書有系統地探討原住民族長照在現今長照2.0 政策下所面對的困境與挑戰,對新手而言,是很好的入門。各篇作者都是當前積極投入原住民族長照推動的學者,學術與實務兼具,內容相當貼近現況。作者以屏科大社工系的老師為主,實證經驗以屏東排灣族居多,足以形成一本專注於屏東排灣族地區長照的深入研究專書。文章的書寫形式以學術格式為基礎,從作者的科技部計畫成果、政府委託研究報告、已發表期刊文章進行改寫而成,顯示這本書以學術社群為主要對象。趁著促轉會工作暫歇的週末,一口氣閱讀完這本書。我就以閱讀後三點感想作為本書的推薦文,期望開啟更多的對話。

  首先,本書以「原住民族長期照顧與第三部門」為名,但其實第三部門的內涵只被狹義地定位在服務提供者,並沒有放在臺灣民主化之後,原住民族在臺灣公民社會邊緣的處境下探究。臺灣民主化啟動公民社會的發展,催化了臺灣社會政治權力結構的迅速重組,但原住民族在代議政治主導的公民社會中卻仍處於邊緣地位,以致於原住民族長照政策的過程中,原住民族觀點仍處於被排除的狀態。換句話說,一如臺灣資本市場經濟的發展歷程,原住民族淪為市場經濟被剝削的底層;臺灣新興的公民社會裡,原住民族在公民組織、立法倡議、行政遊說等公民政治領域中,同樣處於沉默的一群。因此,從第三部門的角度出發看原住民族長照,就必須看到原住民族在公民社會中的邊緣位置。這在Umin.Itei(日宏煜)的文章中很清楚地被點出,從這個角度出發,第三部門在原住民族長照的角色就不僅是接受政府委託的服務提供者,更在於第三部門取代部落傳統組織成為政府支持的服務提供者,讓部落文化無法延續到長照的提供,複製著原住民族被福利殖民的結構性劣勢處境。Kui Kasirisir(許俊才)使用「隨意組織/不隨意組織」的區分來捕捉這個外來殖民政權結構下的原住民族被福利殖民的現象,我個人不確定「隨意」一詞的翻譯足以捕捉「voluntary」英文的原意,而這個議題在本書只被點到為止,並未成為本書深究與開展的議題。當第三部門放在原住民族的殖民歷史中,該如何看待第三部門,澳洲原住民族對此提出「原住民族部落主導服務」(Aboriginal Community-Controlled Services)作為對第三部門組織是否反應原住民族觀點的區分原則,以凸顯原住民族參與第三部門運作的重要性。那,怎樣的視角有助於臺灣原住民族在委託民營的長照政策架構下,分辨有助於解殖的「第三部門」?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其次,作為一本學術書籍的關鍵在於觀點的提出,書中提及的理論視角,從文化敏感度、文化安全、文化主權、跨文化照顧、文化轉譯、到福利殖民,作為理解的框架,其中「文化安全」是最常被提及的概念,其餘較具有批判性的概念,如文化主權與福利殖民,就只被提及但未深入解釋,這些從西方學術借用的概念,其內涵與運用需要被系統性地討論與反省,不應該認為這些概念必然適用於臺灣,而需要置於原住民族自決與自治的願景下被檢視。這種直接套用西方學術理論是危險的,這些概念固然有其進步性,但也可能被挪用為抗拒改變的語言。例如「文化安全」原本可以成為檢視臺灣原住民族長照的政策工具,但在執行過程中被操作成教育訓練課程,文化安全檢驗的對象於是不再是政策或體系,而成為上課的長照工作者,這個將體制對原住民族不友善的結構問題加以個人化的錯置是值得被反省的。

  這本書另一個值得觀察的是,原住民性是如何被理解,常見的討論方式是提出一個族群的特定概念,例如泰雅族的Gaga 團體、或排灣族的vusam(長嗣)制度與mamazangiljan(頭目)制度。這樣的論述很清楚地將原住民族的特殊性加以命名,固然有助於凸顯原住民族的特殊性,提供工作者清楚明確的視角去理解,但同時有將族群文化本質化的危險,彷彿所有排灣族或泰雅族的文化特性都相同,而忽略族群內部的差異。這也帶出本書在切入原住民族現象時,缺乏歷史觀點的限制,也就是理解原住民族的長照現象,不能忽略每個部落有其獨特的歷史,導致其文化形成與累積而成的多元質地。長期照顧要回歸日常,就必須依賴學術工作者與助人工作者帶著歷史感,突破外界加諸我們的單一視框,讓被學術抽象語言扁平化的部落故事可以重新立體與感人。

導論

王仕圖、Kui Kasirisir(許俊才)

  前言


  本書定名為《原住民族長期照顧與第三部門》,內容主軸在因應居住於偏鄉地區的原住民族,要如何透過自己在地的組織力量,在健康與社會照顧資源侷限且地理限制的狀態下,落實在地健康老化的服務理念。臺灣原住民族在文化特殊、生活型態、資源配置、地理區域及歷史發展等因素下,原鄉的長期照顧服務模式仍有待建構與發展,特別是在《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4 條以及蔡英文總統於2016 年選舉承諾中,都提及建立完善的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服務,蔡英文總統認為:「原住民族部落因地理偏遠、專業長期照顧資源不足,無法以城市地區的補助標準與專業條件來統一規範,而必須發展具族群文化特色與地理條件相稱的部落長期照顧系統,在不影響服務品質之下,採行差異的專業條件要求與補助標準有其必要」。本書編著的目的在於有系統性地探討原住民族在現今長照2.0 政策下,在地族群文化與在地部落組織所面對的照顧困境與挑戰。因此,本書含導論共計十三章,其組成包括三個部分,分別為第一篇「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政策與相關議題」、第二篇「原鄉地區第三部門之長期照顧服務研究」,以及第三篇「原住民族長期照顧的部落個案分析」。此三個面向之特色,首先是可以涵蓋原住民族長照政策的規劃與執行之特性。其次則是探討不同領域的組織投入長照服務的議題,其中包括機構式照顧、日間照顧中心、文化健康站(簡稱文健站)、照顧組織等之研究,可以反應出第三部門在長照服務體系下,對於服務原住民老人的特性。而最後一部分則從服務使用者的觀點探討長者對於照顧議題的期待與增進照顧品質之具體作法。

  第一篇: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政策與相關議題

  本篇共計三章,主要焦點在於原住民族長期照顧相關政策議題之探討。第一章由作者Umin.Itei(日宏煜)(賽夏族)撰寫,其從鉅視面來探討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政策的發展與演變,爬梳臺灣在建構長期照顧體系脈絡下,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法制面與服務供給面的發展,並分析在這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以及為突破各項困境與挑戰,原住民族社會所進行的社會倡議。在《長期照顧服務法》(簡稱為《長照法》)公告實施前,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法制面與服務供給面的發展依附在主流社會之下,但是缺乏原住民族文化識能、文化敏感度及文化能力的長期照顧政策,對原住民族長期照顧體系的建置與發展,產生文化性、政治性與制度性的剝奪,導致照顧服務出現可近性、可使用性、可接受性與品質不佳的現象。在原住民族團體積極倡議下,政府於《長照法》及相關子法中納入關於原住民族所主張的「文化照顧」、「文化安全」、「民族自治」及「鬆綁原住民族土地的使用與行為管制」等條款,藉此解決原住民族所面臨長期照顧不均等的問題。雖然《長照法》及相關子法公告後表面上原住民族長期照顧的權利(益)得以受到保障,但在政治上因受到「原政小、衛社政大」的權利不對等關係,截至2020 年底,除原民會主責的文健站外,衛生福利部(簡稱為衛福部)主責的居家式及社區式長期照顧服務資源,在原住民族地區的布建率僅達原所設定目標數的50%,而此結果亦反應政府行政部門仍普遍未具備原住民族文化安全的概念,加上原民會角色定位不明、主體性不足、政策缺乏長遠規劃及新思維、研究職能未發揮功能,造成原住民族長期照顧體系的建置如蝸行牛步。

  第二章開始進入到長照政策下的跨文化議題,並透過跨文化照顧之基本要素與理論,凸顯文化基本概念導入健康照顧領域是極為關鍵的要素。本章由怡懋.蘇米(太魯閣族)主筆借鏡澳洲從政策角度探討文化保障、文化安全、文化敏感度,透過理論與知識論述的過程,同時關注國際對於文化照顧與原住民族長期照顧之發展,如美國少數族裔辦公室之倡議,符合文化及語言的醫療保健合適服務國家標準的指導方針,以及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的長期照顧政策等,以呼應1948 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宣告每個人天生就應享有人權,並作為國內長期照顧政策之借鏡。文中進而引用筆者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包括從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發展多元族群的延緩失能文化教案,以及培育在地深諳族群特性的原住民族文化安全導師等,以強力訴求原住民地區長期照顧應落實由政策面出發,從文化保障擬定制度,並發展文化合適性的各項量能業務,量身訂做與因地制宜的設計,以落實長者文化合適性的照顧策略,提升照顧品質。

  第三章則以原鄉長照人力議題為主軸,由主編之一的Kui Kasirisir(許俊才)執筆。在原鄉部落社會,部落民眾對於部落長者,是抱持著相當尊重的態度去陪伴、照顧他們,因為在原鄉部落裡的「照顧」,不是單向的服務,而是一種雙向的身心靈健康議題。長照2.0 的A、B、C 服務模式,必須找到原鄉自己的社區整體照顧服務模式,甚至應該是具備所謂「彈性空間」的原鄉模式,畢竟各個族群在各個原鄉的空間、人力、資源、地理環境以及文化等都有所差異,亦不同於一般都會地區,所以一致性的規定反而可能會阻礙原鄉發展在地化的長照模式。本章聚焦在原鄉長照服務人力的議題,特別是在地照顧人力承載了原鄉長照是否成功的重要關鍵因素,因此本章著重如何透過在地的文化視野來落實培育/運用原鄉在地照顧服務人力,並檢討相關的長照人力政策。研究建議除了應思考在人力資格上,如何納入具有文化語言優勢的部落民眾,成為可能的照顧人力外,同時在運用上要考慮文化生活作息的彈性、在地組織長期培力的投入、可信賴且具有穩定性的長照資源政策支持,以及提升長照服務人力的專業照顧形象。因此,除了思考所謂的「在地老化」之外,如何透過具有穩定性的長照人力政策,讓原鄉在地適切的人力(具有文化能力與照顧專業),能夠成為落實在地老化政策的基礎,則是未來原鄉長期照顧政策在規劃思考原鄉人力時的重要基石。

  第二篇:原鄉地區第三部門之長期照顧服務研究

  第二篇共有五章,集中討論原住民族地區第三部門參與原鄉長期照顧上優勢與挑戰,特別是在地部落組織參與經營社區式長照機構與文健站的經驗觀點。例如由Kui Kasirisir(許俊才)執筆的第四章就是聚焦說明來自部落在地照顧組織的故事,進而整理並探討原鄉家托與日照中心服務與在地族群文化習慣的脈絡與關係。研究發現指出社區式長照機構在政策面、組織面與執行面上遭遇到的挑戰與困難,例如長照機構在土地與空間的問題、服務量能與經營問題、組織在專業與行政支持的問題等等;此外,原鄉家托與日照中心的照顧服務內容型態,與在地照顧文化習慣上的矛盾、衝突與連結,亦是組織在經營上的難題。基本上,原鄉家托與日照中心在推動在地健康老化政策的關係,其實是建立在「以部落關係為基礎」的文化照顧工作。部落照顧服務員(簡稱為照服員)與在地組織都有心且有意願做好社區式長期照顧服務工作,相關單位若能減少政策不穩定/不確定性以及空間/土地使用的障礙,並提供足夠的專業與行政支持,則來自部落在地文化的照顧力量對落實原鄉在地老化政策上是值得信賴且具有發展性。

  第五章則由主編之一的王仕圖與陳柯玫二位作者執筆,本章看見長照政策的制訂多半以漢人及都會地區的經驗為主,服務的模式未必適合原住民地區的文化特性。當政策制度缺乏對原住民的文化敏感度,長期照顧政策公共化的實施,也不一定能夠具體回應原住民族的需求。基於在地化照顧的理念,並由在地組織提供照顧服務的思維脈絡,為了實踐當前長期照顧服務納入原鄉文化照顧之理想,該研究以屏東縣泰武鄉為研究對象,泰武鄉的長期照顧據點成立於2013 年,在過去的長期照顧計畫中已經發展多項的照顧服務,故其在提供長照服務上,符合研究所強調的文化照顧、在地化組織提供服務的命題。就長期照顧服務體系的規劃來看,泰武鄉長期照顧服務的發展與政府在推動長期照顧服務政策相符合;但就照顧服務內容來看,部分服務並不符合原住民社區的長照服務需求;在資源連結部分,公部門、民間部門與商業組織都是長照服務提供單位可以連結的資源。就提供服務的組織特性而言,泰武鄉長期照顧服務組織主要為社區型組織,此一發展特性乃因受到政策影響所造成的制度趨同之結果。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326607
  • 叢書系列:臺灣第三部門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5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考試用書、教科書】遠流暢銷電子書展|單本79折、兩本7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情緒溝通教養展(止)
  • GL百合展(止)
  • 五南年度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