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那些自戀、善變、邊緣、反社會的人在想什麼?

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那些自戀、善變、邊緣、反社會的人在想什麼?

  • 定價:300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0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國內首度由專業精神科醫師全面解析,揭開「B型人格」內在的真正面貌!
  ★企業CEO、藝術家、政治人物、網紅、名嘴、心靈導師,很可能都有B型人格特質!
  ★B型人格者的生命際遇差異極大,可能受萬人景仰,也可能成為通緝犯──或兩者皆是。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劉仲彬(臨床心理師)……多位專業人士和大家一起擁抱B型人格!


  為什麼老闆、主管往往喜怒無常?
  為什麼偶像明星常常緋聞不斷?
  為什麼網紅為了爭點閱率不惜引戰,甚至以身犯險?


  有這麼一群人,善變卻固執、衝動卻堅韌、喜愛孤獨卻又渴望注目。他們往往不被了解,或是遭到誤解,甚至,連自己也搞不懂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即使臉上看不出來,但情緒變化極快
  人我界線不明顯,常過度介入與干涉
  因「擁有」感到不安,卻又難以忍受喪失
  常陷入一廂情願式的狂熱,想用行動證明些什麼
  常過著「舞臺人生」,甚至分不清虛實
  不論接納或抗拒,「孤獨」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以上這些,都是「B型人格」特質。

  但什麼是「B型人格」?

  在美國精神醫學會制訂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中,將人格類型分為A、B、C三大類。一般而言,A型人格的社會互動需求最低,C型人格則很願意為了他人改變自己,至於B型人格,則顯得複雜許多:他們給人的感覺雖頗為親切,但不容易深交;看似關心別人,其實在意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B型人格由四個子人格組成:自戀型、戲劇型、反社會型、邊緣型。如果只具備某些子人格特質,但尚未達到疾病的程度,稱為「○○型人格傾向」;若足以造成自己與他人干擾與傷害、已達到疾病的程度,並經過精神科醫師診斷確立,則稱為「○○型人格違常/疾患」。

  B型人格者常給人這樣的感覺:
  ◎看似長袖善舞,卻不時散發出難以靠近的氣場。
  ◎對人我分際的掌握不佳,交淺言深、情緒勒索、若即若離是家常便飯。
  ◎社會難以理解他們所具備的特質,往往輕易貼上負面標籤。
  ◎在某種意義上,B型人格是憂鬱症或精神官能症的溫床。

  「B型人格」可說是影響最深遠、處處可見,卻又普遍遭到忽視的一種人格類型。他們多半懷著一顆不安定的心、無法停息的靈魂、揮之不去的孤獨感,也往往身陷矛盾、困惑、格格不入,讓他人又愛又恨的處境中,卻又不知該如何應對或求助。

  透過本書,不但能了解B型人格及所屬四個子人格的特質和外在表現,也能學會當自己或親朋好友是B型人格者時,該如何應對或提供協助;最終目標則是消除各自的缺點、凸顯專屬的優點,以達到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共存。

  人格是與生俱來的;認識人格,就是認識自己。唯有如此,才能讓人生之舵再次回到我們手中。就算未必真的能改變什麼,但至少可以決定自己要穿越的命運險阻。

名人推薦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共同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俊欽


  精神科專科醫師,杏語心靈診所院長。

  臺大醫學系畢業,曾任職於馬偕醫院精神科;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說獎。面對尋求協助的個案,是名溫柔的傾聽者;對於群眾與個人的各種心靈課題,也是位優秀的引路人,運用專業背景,精闢地提供指引與建議。此外,他也經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在報章雜誌、電視媒體或網路上,分享心理與精神相關的醫學觀點,並對潛藏在社會現況下的心理現象提出獨到的見解。

  二○○四年成立杏語心靈診所,目前與近五十位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一同從事心理治療工作。著有《黑羊效應》《熟年世代》《你可以不快樂》《我憂鬱,但是我沒病》《搶救自殺行動》《焦慮也是病嗎?》等十餘本書籍,以及《臨床精神藥物學》《急診精神醫學》等大學參考用書。另譯有精神醫學兩大經典之一的《牛津精神醫學》,並有上千篇文章散見於報章雜誌與網路。

  杏語心靈診所:www.reangel.com
 
 

目錄

推薦序 當生命被寂寞占據,理解就是你最堅實的武器 海苔熊
推薦序 其實這些異常,比你想得還要日常 蘇益賢
推薦序 你正在看的,不是打怪指南,而是生存之道 劉仲彬
 
作者序 釋放鎖在黑暗裡的痛苦
 
第1章    關於人格
性格決定命運
定義與類型化
為什麼要專注在B型人格?
 
第2章    B型人格的內心世界
B型人格的輪廓
B型人格的基本架構
失控的情緒
眼裡全是自己
一切隨時會幻滅
行動就是救贖
真實與虛幻只在一線之隔
孤獨只是我的身影
病態人格不等式
 
第3章    孤獨的神祇──自戀型人格
典型自戀型人格違常
非典型自戀型人格違常
自戀型人格傾向
自戀型人格違常診斷量表
 
第4章    找不到自己臉孔的演員──戲劇型人格
戲劇型人格違常
戲劇型人格傾向
戲劇型人格違常診斷量表
 
第5章    看似「可教化」的常態犯罪者──反社會型人格
反社會型人格違常
反社會型人格傾向
反社會型人格違常診斷量表
 
第6章    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怨靈──邊緣型人格
邊緣型人格違常
邊緣型人格傾向
邊緣型人格違常診斷量表
 
第7章    如果我就是B型人格者,該怎麼辦?
B型人格有幾種族群?
B型人格特質的處理原則
我懷疑自己有自戀型人格傾向,該怎麼辦?
我懷疑自己有戲劇型人格傾向,該怎麼辦?
我懷疑自己有反社會型人格傾向,該怎麼辦?
萬一我是邊緣型人格違常,該怎麼辦?
萬一我是反社會型人格違常,該怎麼辦?
萬一我是自戀/戲劇型人格違常,該怎麼辦?
 
第8章    我該如何協助身邊的B型人格者?
如果親朋好友有B型人格,我該怎麼辦?
如果親朋好友有自戀型人格傾向,我該怎麼辦?
如果親朋好友有戲劇型人格傾向,我該怎麼辦?
如果親朋好友有反社會型人格傾向,我該怎麼辦?
萬一親朋好友有邊緣型人格違常,我該怎麼辦?
萬一伴侶有邊緣型人格違常,我該怎麼辦?
萬一親朋好友有反社會型人格違常,我該怎麼辦?
萬一親朋好友有戲劇型人格違常,我該怎麼辦?
萬一親朋好友有自戀型人格違常,我該怎麼辦?
 
後記 B型人格的生命課題
 
 

推薦序一

當生命被寂寞占據,理解就是你最堅實的武器〉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你最近一次感到寂寞是什麼時候?

  我常聽見的回答,是「失去某個重要他人」的時候。例如,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的存在就像一張椅子。平時沒有特別感覺到他的重要性,但是當他突然離去,霎時間你會如同失根的樹,覺得整個世界都在遠離你—這是一般人面臨失去至親、摯友,或是失戀時常會有的感受。

  ● 總是感到寂寞的人

  但如果你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你可能隨時都在「面臨」以上這種感受。以感情來說,一旦他沒接電話、忘記帶禮物給你、跟別人拍照的時候太靠近,甚至他可能只是偶然聽見了一首會引起你不安的歌,你就會扎扎實實地感覺到「這張椅子消失了」—儘管你理智上明明知道,椅子不會憑空消失。

  然後你就會跟自己說:我果然是注定要孤獨一生的、我果然是沒有人要的、人與人之間果然是不可信賴的。

  跟你相處的人很辛苦,因為你的不安就像黑洞,會粉碎掉他們的努力,讓他們覺得很無力,因為不管你做些什麼,都有可能會瞬間幻滅、徒勞無功。可是最辛苦的其實是你自己,因為你是世界上要和自己相處最久的人,別人無法理解,你的每一分每一刻,都在和強烈的情緒波動拔河,他們只會丟下一句:「你幹嘛想這麼多?」於是,這更加強化了你覺得自己是孤獨的、是被世界遺棄的、是被宇宙遺忘的。

  俊欽認為,上述就是B型人格當中的「邊緣性人格傾向」者,每天活在全好全壞的交界,上一秒是白天,下一秒就是黑夜,把自己和別人都弄得痛苦不堪。其實,B型人格當中的其他子人格(自戀、戲劇、反社會),同樣也有這種「空虛」的本質,只是每個人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在他們的生活當中。他們是這世界上獨特又有才華的一群,但也因此和世界格格不入。

  ● 為什麼你需要這本書

  就我所知,過往雖然有一些書籍在討論反社會和邊緣性人格,可是對於戲劇和自戀型人格的討論相對較少;而且就算有談及B型人格的專書,大多也都在討論「你身邊有這種朋友或伴侶親人該怎麼辦」,而較少聚焦在「如果你懷疑自己就是,該怎麼辦」。

  這本書截然不同。一如既往,俊欽犀利的筆鋒、獨到的見解,不僅讓它讀起來暢快淋漓,也提供了許多「真正實用」的方式。如果你懷疑自己、朋友、伴侶或親戚有下面的特徵,那麼強烈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一、失控的情緒:情緒起伏比一般人還要大。
  二、眼裡全是自己:表面上可能在意或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但真正最在意的終究是自己。
  三、一切隨時會幻滅:覺得自己的形狀與人際關係,是不可預測、無法掌握的。
  四、真實與虛幻只在一線之隔:儘管只是腦袋裡面的想像,也會巨幅震盪現實生活。
  五、行動就是救贖:為了因應前面四種情緒與焦慮,會做出誇大、表演、自私,或自我傷害的事,來暫時弭平自己的不安。
  六、孤獨的身影:不論上述因應的策略是什麼,背後都有一個很大的洞,叫做孤獨。

  除此之外,我也推薦給一樣初入助人專業的朋友閱讀,儘管我過去也讀了一些相關的書籍,但翻開每一頁,仍覺得驚呼連連!俊欽妥切的比喻、生動的描繪,或許能讓你用不同的觀點,看待眼前這個被貼上「憂鬱症」或「焦慮症」標籤的個案。

  ● 當你的生命被寂寞占據

  最後我想說,寂寞與孤獨其實是每個人生命必經的旅程,從這些情緒感受當中,我們會漸漸釐清自己真正的重視和需求;但如果親朋好友伴侶的人生預設值就是寂寞孤獨與不安,很可能讓他們只會在這些情緒和混沌當中打滾,然後更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連帶的,也讓你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

  該怎麼辦呢?面對人格特質的頑強與全面,有時候我們真正要做的並不是「改變」,而是學會「看見」。當我們練習看見每一種人格,在他倔強的生命裡,都有一些失去,也有一些獲得時;當我們一起去理解,這世界上並沒有誰是真正的病人,或者說,每一個人都攜帶著一小部分的病癥時,我們的焦點或許就能從「怎麼樣改變自己或改變別人」,扭轉到「怎麼樣和這個世界裡的其他人共處」。

  這樣的一種溫柔,儘管不能戰勝寂寞,至少能夠讓彼此並肩而走,而不是相互折磨。

推薦序二

其實這些異常,比你想得還要日常〉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人格心理學是一門探究「人性」也研究「人心」的科學,當它進入臨床場域後,研究焦點更是橫跨「正常—異常」光譜的兩端。不過,無論焦點放在光譜何處,人格相關的研究、乃至實務經驗的累積,其實都是曠日費時的大工程。這使得陳俊欽醫師所著的《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一書,格外具有參考價值。

  本書以目前盛行率相對較高的B型人格特質與違常為主軸,清楚精確地對這四類人格做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閱讀本書,特別是模擬案例的部分,我能感覺人物形象非常立體地浮現在腦海中。人格特質彷彿看不見的劇本一樣,默默影響著這些人的生活。只是,這些故事其實並不獵奇或者陌生,偶爾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甚至是自己身上上演著。只是有人多一些,有人少一些罷了。

  透過作者到位的描述,我們找到了一個位置,能清楚地觀看「人格是如何與思考、人際、情感及生活糾結在一起」,更進而能同理這些主角們的處境。於後,作者也分享了後續應對的工具與方法,讓讀者在知道之後,還能找到行動的方向。

  不管我們是否在書中看見自己,又或者是親友的影子,都十分推薦大家花點時間閱讀本書。畢竟,對各種人格特質若能有多一點認識,手上就多了一種理解人性的工具。而這種新的認識,往往能對我們的家庭、工作與生活,帶來一些新的可能與轉變。

推薦序三

你正在看的,不是打怪指南,而是生存之道〉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這間咖啡店除了你,只有三桌客人。

  第一桌的大齡熟女不斷和咖啡拉花自拍,第二桌的女大學生正在偷瞄櫃檯的小鮮肉店員,第三桌的阿北在廁所蹲了十分鐘,到現在還沒出來。

  當你翻開手上的書時,第四組客人進門。

  油頭男穿著高檔西裝,點了一杯高單價的手沖衣索比亞,然後開始對店裡的音樂和裝潢指手畫腳,一副老闆的派頭,還不時糾正小鮮肉的握壺姿勢。

  熟女看不過去,起身走向櫃檯,亮出剛出爐的自拍美肌照,極力吹捧小鮮肉的拉花技術,看似送暖,心裡圖的卻是對方的稱讚。女大生伺機跟上,碰地一聲將咖啡杯擺上櫃檯,轉身推門走人,杯身上留下了她的私人電話,以及講熟女的壞話,讓兩人一陣錯愕。這時,阿北又跑來參一咖,他拿著變質的咖啡,打算找店長索賠,實情是他在裡頭加了洗手乳,想趁機敲一筆,而油頭男還在糾結壁紙的顏色。

  於是小鮮肉崩潰了。

  但你很慶幸自己看了這本書,因而判斷這四組客人可能分別是戲劇型、邊緣型、反社會型以及自戀型人格,他們同屬精神診斷準則裡的B型人格,按一般說法,就是「怪咖」。

  然而怪咖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人生,只是性格比較銳利,因此書裡談的不是打怪指南,而是他們的生存之道。作者陳俊欽醫師專擅人格違常治療,本書從案例入手,細膩描述B型人格的養成軌跡,深度剖析心理動機,悉心統整治療技巧,一招一式都是寶貴的臨床經驗,療效雖因人而異,但至少沒有誰被放棄。

  人的性格難以撼動,但「行動就是救贖」,一切都從調整行為模式開始。無論是當事人或關係人,透過本書,我們或能明白,B型人格需要的不是打量或指點,而是一個練習與世界應對的機會。

作者序

釋放鎖在黑暗裡的痛苦


  B型人格者可謂集所有矛盾於一身:他們看似關心別人,其實在意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看似社交圈中翩翩飛舞的花蝴蝶,卻暗自為沒有朋友而孤獨難過;當災難來臨,眾人慌張失措時,他們可能挺身而出,用樂觀正向的言行帶領大家渡過難關;但等到危機解除,人們的臉上展開笑容,言語中再次有了自信時,他們反而膽怯畏縮起來,與先前判若兩人。多變、易變、說變就變,難以預測、情緒化,講起話來頭頭是道、態度浮誇、無法捉摸,實際上能做到的卻很少,行為前後不一致,是B型人格經常給人的評語。在相處上,B型人格的人通常頗為親切,並不難接近,但交往久了就會發現:彼此之間彷彿有個無形的距離,怎麼樣也無法更接近,難以深交,正所謂相知滿天下,知己無一人,長期的孤獨感是B型人格的特點之一。

  B型人格者的生命際遇差異極大,最廣義的B型人格者接近人口總數的二○%,其中,平凡者居多,在你身邊應該有人就是──也許就是你自己;只有少數的B型人格者特質會變得很強烈,甚至到達病態(人格違常)的地步,此時,他們的生命故事就會趨於大好與大壞的兩極,在政界、演藝、傳播、行銷、藝術、創業、證券投資、宗教、多層次傳銷、八大行業與黑道等等,都不難見到他們的身影,有人得意,有人落魄,擺盪在被眾人膜拜與唾棄之間,甚至在事業巔峰時走上絕路也不奇怪。

  然而,對於B型人格如此色彩鮮明、影響深遠的人格特質,大眾對它的了解卻相對有限,即便是專業人士,也未必能正確辨認出來。在我多年執業的過程中,就常常聽到家屬如此泣訴──

  「我真不知道她得的是什麼病?我只知道她每天回家見人就罵,多問幾句也罵,再問下去就說她要去死。我們也不敢多說什麼,因為醫生就說她有憂鬱症,她也在吃藥,吃七八年了,沒什麼起色,每天上網上通霄,日夜顛倒,三更半夜還肆無忌憚地跟網友聊得好大聲;三天兩頭跟人家鬧翻了,生起氣來就割自己的手,割得我好心疼,她卻說她一點都不痛,就是故意要割給我看。我最近越來越覺得活得很沒意思,但死了又很不甘心──醫生,我女兒的憂鬱症有可能會好嗎?」

  每當聽著心力交瘁的家屬講出這種話,我總是百感交集:因為從轉述的資訊來研判,個案的問題可能是「B型人格違常」──那是一種B型人格衍生的疾病(人格也是會生病的),跟憂鬱症不一樣。然而,在國人對「B型人格」一無所悉的今天,「B型人格」相關問題普遍被視而不見,結果就是:不管是輕微的「B型人格傾向」者,還是嚴重的「B型人格違常」,即便自己內心強烈痛苦,或是家人極度困擾,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更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大多數被當成憂鬱症患者來治療,吃了一堆不見得有必要吃的抗憂鬱劑,「人格問題」當然不會好,「病情」還是沒有改善,家屬也只好咬緊牙根、繼續容忍這位看起來不像病人的「病人」宣稱自己「有病」,把身旁關心他的親友給折磨到真正的重度憂鬱發作。

  另外,為數更多、人格特質並未偏差到疾病程度的B型人格傾向者,他們在社會上占有更高的比例,儘管不至於釀出大亂子,然而,因為獨特的思維方式,使得他們在社會中往往不被了解,甚至被汙名化,認為他們是自私的、功利主義的、不足信任的、情緒化的。

  儘管他們能建立人際關係,卻很難交到真正的知己;在主觀認知上,他們總是自覺對別人付出很多,別人卻不願意做出相等的回饋;長期以來,他們總是苦於孤獨與不被了解,獨自面對自己容易失控的情緒,不斷想透過行動來減低自己的焦慮,效果卻是很有限。

  筆者協助這類型的個案近二十年,對於B型人格者難以言喻的痛苦深深感同身受,很希望能透過筆墨,將這一群人從不被了解的困境裡給釋放出來,還給他們一個具體解決問題的管道。

  然而,要將一個集所有矛盾於一身的人格特質給描繪出來,豈是易事?光是在人格特徵的勾勒上,就發生了極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嚴謹的精神病理學知識做為基礎,光用通俗的語言來描繪,就會出現諸如「B型人格者通常非常自私,卻又非常樂於助人……」之類的矛盾敘述。

  從上一本《黑羊效應》出版之後,這五年來,筆者一直構思著本書的撰寫方式,最後,決定採用全世界精神醫學界公認最權威的診斷法則DSM-V(美國精神醫學會發行的第五版診斷與統計手冊,臺灣健保也是遵循本系統),透過DSM-V第二軸診斷(Axis II)中的人格疾患診斷分類(Personality Disorder)對於B型人格(Class B Personality)的定義為學術根據,再以筆者的臨床經驗與通俗文字為之解釋,同時附上大量的實務經驗與個案現身說法,最後在今年完成了本書。

  希望透過本書,能將輕微也好、嚴重也好──許許多多B型人格者從「不被了解、孤獨寂寞沮喪難過,吃了再多藥卻又不會好,成天被身旁親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裝病」的痛苦深淵釋放出來,還給大家清白,並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處理自身人格與主流社會的衝突(見本書後述)。如果真能做到如此,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此外,書中所有個案的現身說法,均謹守諮商倫理規則,雙重保密如下:

  一、匿名。

  二、多位個案故事混編重寫,去除可供辨識的人事地特徵性與線索性。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72822
  • 叢書系列:心理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0.8 x 1.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1章 關於人格〉
 
定義與類型化
 
性格決定命運。倘若這句古諺中的「性格」指的就是「人格特質」,那麼後者可就很值得我們去深究了。
 
那麼,「人格特質」又是指什麼呢?
 
心理學上對「人格」的定義眾說紛紜,但共通點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各種情境時──無論是內在或是外在的──會出現的整套行為模式、認知模式,與情緒模式的總和」。這些模式具有恆常性,即便時光遞移,也不輕易改變;就像指紋一樣,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人格特質,雖然可以分類,卻不會完全相同。
 
人格具有相當強烈的穩定性,暗中牽引著我們的情緒、認知與行為,讓我們自以為按照意志行事,實際上卻被習慣法則所禁錮,犯下早已犯過千百遍的錯誤、在相同的地方一再跌倒、相信一再出賣自己的人所說的話;然而,人格的穩定性也同樣保護著我們,讓我們在毫無覺察的狀態下做對了某些事,並直覺地避開一些危險。
 
人格的存在,讓許多成功經驗難以複製,許多人會發現:在名人傳記裡的一些雋永故事,搬到現實卻是災難一場。巴菲特只有一位,索羅斯也只有一位,兩人享譽全球,作風卻大異其趣。你可以分析他們的一生、記住他們說過的每一句話、模仿他們做過的每一件事。然而,一如指紋、虹膜特徵與手掌靜脈分布,你沒有他們的人格特質,所以,在面對瞬息萬變的投資環境時,你仍開啟不了他們的財富大門。
 
遺憾的是,即便人格的影響力深遠,人們對於自己「人格特質」的了解程度依然相當有限,多數仍停留在「有趣的心理測驗」層面,把人格特質分成優缺點來參考,優點則發揮,缺點則改進。但事實上,人格的影響遠遠超過多數人所能想像。
 
由於「人格特質」的獨特性太高,所以,研究者一般會把具有相似特徵的人格加以分類,形成所謂的「人格類別」。然而,一涉及到分類,就會有相當程度的主觀因素,偏偏心理學上的人格理論眾多,不同的學說有不同的分類法則;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不同學派的人,可能使用相同的名詞,但是要表達的意思截然不同,然後雞同鴨講,爭得面紅耳赤。

會員評鑑

5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5.0
|
2020/05/28

完全拯救了我的一本書。
看到書名就很驚訝,怎麼會有一本書的書名就幾乎精準描述自己。我這才發現自己才不是什麼精神疾病,而是人格的關係,能夠認清一切真的很開心。
謝謝醫生寫這本書讓我認清我自己並且加以改善。
展開
user-img
4.5
|
2019/11/19

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書,裡面的有些情況和我的相似,提出的建議對我滿有用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9/11/07
|
電子書

是陳醫師的書就一定要買
展開
user-img
5.0
|
2019/10/17

作者精湛的文筆深入淺出帶著讀者進入每一個B型子人格的情境,不僅讓一般大眾理解B型人格的無奈多變、多了包容的可能;也讓本身是B型人格特質的人,懂得如何與自己的懸念相處。

是實用又好看的書籍,相當推薦!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情緒溝通教養展(止)
  • GL百合展(止)
  • 五南年度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