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

Death

  • 定價:530
  • 優惠價:79418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譯界人生】陳信宏:一如鋼琴曲改編吉他曲,翻譯也必須做很多取捨

    文/王昀燕2016年07月27日

    台灣多本艾倫.狄波頓作品皆由陳信宏翻譯 問陳信宏,從事翻譯是否已20年?他聞言靦腆一笑,「這樣講出來很可怕。」 陳信宏自大學時代開始接觸翻譯,當時同學接旅遊錄影帶的字幕翻譯,他也跟著做,因而生起了興趣。其後曾獲梁實秋文學獎之翻譯獎,被出版社發掘,自此正式踏入譯者之路。 他的第一 more
 

內容簡介

來自生命的最終邀請,上一堂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課。

  ◎長春藤名校最受歡迎的三大公開課程之一,全球上億人次點閱!
  ◎最犀利風趣的生死學!顛覆你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想像與理解。


  長春藤名校有三大最受歡迎的公開課程:哈佛桑德爾的《正義》、班夏哈的《更快樂》,以及耶魯雪萊‧卡根的《令人著迷的生與死》。猶如老頑童的卡根教授,留著落腮鬍,穿著牛仔褲與帆布鞋,盤腿坐在講台上,幽默熱情且手舞足蹈的與學生探討死亡的本質,讓哲學課一點也不枯燥,大師風采令人著迷。

  卡根教授挑戰一般人對於死亡的普遍觀點,例如真的有靈魂嗎?死後還能繼續存在?永生是好事?自殺是不道德的?我們應該對死亡感到恐懼嗎?

  他在書中援引古今哲學,並以日常生活事件為例,透過反覆辯證,以清晰的脈絡探討死亡的意義,進而帶領我們探索生命的價值,該以何種態度面對人生這趟旅程:思考死亡,才能了解生命的美好;當我們正視生與死的本質,才能擁有好好活著的勇氣,並且懷抱感激。

名人推薦

  臺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精神科醫師王浩威  推薦

  ●臺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
  我毫不保留地推薦此書,在卡根教授的犀利論證與生活例證中,我們會對這個人生的終極問題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探索死亡的理解過程,不但是人生的重要課題,也是閱讀本書的最大回饋。  

讀者熱烈討論

  ◎意料之外!閱讀本書前,從沒想過可以用這種方式思考死亡。

  ◎很羨慕耶魯大學上課的氛圍,透過本書間接吸收這類型課程的精髓,感到很滿足。

  ◎閱讀本書時,我跟著作者在無邊際的思考之旅中翱翔,再三咀嚼本書所探討的論點。如何能過好人生?希望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方法。

  ◎本書並不是提出大道理來解釋死亡,而是將死亡視為增添生命價值的終點。死亡於人類而言,是對生命有幫助的句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雪萊‧卡根(Shelly Kagan)


  耶魯大學教授,1982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匹茲堡大學與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1995年起在耶魯大學任教,著有《規範倫理學》《道德的極限》等書。

  卡根教授從1995年開始,在耶魯大學開設名為「死亡」(Death)的通識課程。猶如老頑童的他,留著落腮鬍,穿著牛仔褲與帆布鞋,盤腿坐在講台上,幽默熱情的與學生談論生命和死亡的本質,讓哲學課一點也不枯燥,大師風采令人著迷。

  2007年,耶魯大學將這一門課製作成公開課程,在世界各地引起廣大迴響,破億人次點閱,其後也與哈佛桑德爾的《正義》、班夏哈的《更快樂》並列為長春藤名校最受歡迎的三大公開課程。2010年,中國網易引進這門課程,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他也成為最具知名度的外國講者之一。

  本書是卡根教授根據公開課程重新整理撰寫而成。2012年在韓國出版後,至今已經突破15萬本,成為最暢銷的哲學書籍之一。2014年獲選中國《新京報》年度最佳思辨書籍。他在書中挑戰一般人對死亡的認知,透過如抽絲剝繭般的哲學辯證,打破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幻想,以及憤怒,對於我們能夠活著而懷抱感激。

  在本書中,卡根教授想談的主題不只是死亡,而是藉由死亡來省視我們活著的日子。正因為人生有限,更應該重視活著的現在,重新思考自己是否正在浪費人生,現在的生活缺少了什麼?而你的答案就是你對於「活得精彩的人生」的回答。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專職譯者,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並以《好思辯的印度人》(先覺出版)入圍第33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譯作包括《我愛身分地位》《宗教的慰藉》《新聞的騷動》(先覺出版)等。
 

目錄

推薦序           透過探索死亡,更能理解生命的價值    苑舉正
 
第一章      思考死亡

第二章 二元論與物理論:我們死後還能繼續存在?
肉體死亡之後,還能繼續存活?是否就像我們拿起音響,播放音樂,而後放開手讓音響掉落地面,摔壞了,無法再發揮正常功能,死亡也是如此嗎?

第三章 靈魂是否存在?
是什麼指引我們的肉體?無形的靈魂或肉體的某一特定部位?在我們出生之時就已經內建好一套指令?就如機器人能從事不同的工作,由體內的中央處理器控制著所有行動,是有目的性的,我們是否也需要某種身體以外的東西來為肉體設定程式,而這個東西就是「靈魂」?

第四章 笛卡兒的論證:心智與肉體是否各自不同?
心智有可能在沒有肉體的情況下獨自存在嗎?我們來想像一下,假設今天早上醒來,進入浴室,照著鏡子,結果在鏡子中什麼都沒看到!看不見自己的身體!趕緊伸手摸頭,卻什麼也沒摸到,這下真的慌了!不但手指感覺不到任何東西,也完全知覺不到自己的身體在哪裡……我的肉體其實存在,只是不曉得為什麼察覺不到它的存在,可是,那時候我的心智卻仍然存在,對不對?

第五章 柏拉圖對於靈魂不滅的論證
靈魂不滅的論證是否合理?不可見的東西能被摧毀嗎?例如「和聲」,假設心智類似和聲,而有一把七弦琴能夠發出優美的聲音,若是拿斧頭摧毀它,儘管和聲不可見,也會跟著被摧毀。若真是如此,一旦摧毀了心智所依附的肉體,心智就會跟著死亡嗎?
假設你的肉體想吃巧克力蛋糕,但你的靈魂卻可能不同意,告訴你:「不行,不行,你在節食,不要吃!」你的靈魂可以反對你的肉體。如果靈魂只是肉體的和聲,怎麼可能這麼做呢?

第六章 個人同一性:人如何繼續存在?
我能在肉體死亡後繼續存活?如果把肉體重新組裝起來呢?上帝在審判日重新組裝起來的肉體仍然是我的肉體嗎?假設我的錶故障了,我拿到鐘錶店修理,老闆把錶拆開,清潔所有零件之後再重新組裝起來。我回到鐘錶店,老闆把修好的錶交還給我,我對他說:「等一下,你這傢伙別想騙我,這不是我的錶。這個錶所有的零件雖然和我的錶相同,排列方式也完全一樣,但這不是我的錶!」
以此邏輯,你的肉體真的是你的肉體嗎?

第七章 肉體、人格,以及靈魂的關係
假設有個瘋狂科學家綁架了我和另一個人,要用他研發的心智轉換機器掉換我們的心智,從我的大腦中讀取所有的記憶、信念和渴望(以及其他種種東西),然後把大腦「抹除」得乾乾淨淨,再把另一人的一切植入我的大腦。手術結束後,我們兩個人醒過來,我將會擁有我的身體以及另一人的人格,到時候,我還是我嗎?如果科學家凌虐我們其中一人,誰會感到痛苦?

第八章 死亡的本質
死亡是什麼?假設我罹患某種可怕的疾病,它會摧毀我從事任何高階認知運作的能力,但肉體在後續的幾個月或幾年間仍然能夠正常運作。雖然肉體還能發揮功能,人格卻已經遭到摧毀,如果一個人存在的定義是人格必須存在,這樣還算是活著嗎?什麼時候算是死亡?

第九章 關於死亡的兩項出人意料的說法
我們所有人都是獨自死亡的嗎?這只是一種疏離的心理狀態,或是一個事實?若是死於睡夢中或突然發生意外而過世,在死亡那一刻真的會有任何孤獨感?

第十章 死亡有什麼不好?
請比較以下兩則故事。第一則故事:你的朋友將搭乘太空船去探索太陽系,要一百年後才會回來。更糟的是,太空船起飛二十分鐘後,就會與地球完全斷絕通訊,你從此再也不可能和朋友聯絡。第二則故事:太空船順利升空,起飛二十五分鐘後突然爆炸,所有人當場死亡,包括你的朋友在內。
哪一則故事更讓你難過?你與朋友分離讓你難過?或朋友就此死亡讓你難過?

第十一章 永生不死是好事嗎?
你能想像出一種值得擁有的恆久生活?在電影《迷魂陣》中,一個人遇到魔鬼,問道:「你為什麼要反叛上帝?」魔鬼答道:「好,我就讓你知道為什麼。我坐在這裡,你在我周圍載歌載舞,不斷說:『啊,讚美天主,祢真美好,祢真榮耀,祢真輝煌。』」那個人這麼做了一會兒,然後埋怨道:「這樣實在有點無聊,我們不能交換一下嗎?」魔鬼答道:「我就是這麼說的。」
請想像一下,什麼樣的生活能夠讓人永久感到心滿意足?不只是一百年,而是一千年或十億年。你能夠描述出一種存在,會讓你想要永遠處於那種狀況中嗎?

第十二章 生命的價值
什麼是美好人生的本質?假設死亡會剝奪往後的美好人生,那麼死亡就是不好的事情?如果死亡剝奪的是不好的人生,死亡就不是壞事,反倒是好事,對不對?
關鍵問題在於:接下來這一週、這一年或這十年的生命內容會是什麼模樣?你如何判斷之後過得好不好?

第十三章 死亡的其他面向
我在耶魯大學的生死學課堂上有個極度感人的例子。有個學生在大一就被診斷出癌症,只剩下兩、三年的壽命。他得知這一點之後問自己:「我該利用剩下這些時間做什麼?」他決定要完成耶魯大學的學業,並在大四下學期修了我這門課。他每一堂課都出席,直到病情已極為嚴重,必須回家。後來,耶魯大學指派一名校方人員趕在他去世之前,在病床上頒授學位給他。
若能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活,會不會促使你全力追求自己的選擇,並以最有意義的方式完成你的生命?或者得知這一點會成為一個重擔?

第十四章  我們如何面對死亡而活?
許多人不想面對自己終將一死的事實,這是否是理性的反應?假設你正要喝一杯奶昔,室友突然衝進來說:「我對那杯奶昔有點懷疑,所以抽取一份樣本送到實驗室去檢驗,現在報告出來了。」你正要喝那杯奶昔。今天天氣很熱,你又很愛喝奶昔,可是你的室友說:「這個信封裡有一些關於這杯奶昔的事實,我可以向你保證,只要知道這些事實,就不會把那杯奶昔喝下肚。」結果你卻回答:「哦,謝天謝地,不要打開那個信封。」然後把奶昔喝進肚子裡,對那些事實置之不理。
這樣的反應恰當嗎?

第十五章  自殺是不道德的嗎?
人們能清楚判斷死了比活著好?想像你參加一種古怪的猜謎遊戲,身在一個有兩道門的房間裡。假設打開一號門,幾乎確定會遭到綁架,那些綁匪會凌虐你一個星期之後再把你放走。不過,你還是有極小的機會不會遭到綁架,而是被帶去享受美妙的熱帶假期,玩一個星期之後再回家,但是這樣的機會非常小。另一方面,如果打開二號門,保證會立刻睡著,陷入無夢的睡眠達一整個星期之久才會醒來。
你該選擇哪一道門?不論機率多低,都要爭取獲得那場美妙假期?

第十六章  結論:一份邀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42573
  • 叢書系列:人文思潮
  • 規格:精裝 / 432頁 / 16 x 23 x 6.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思考死亡
 
這是一本探討死亡的書。不過,這是一本哲學著作,意思是說,本書討論的主題和其他探討死亡的書籍所涵蓋的主題,可能不會相同。因此,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談談本書不會討論的若干議題,而這些都是讀者可以合理預期或希望一本探討死亡的書籍所會討論的議題,所以如果這本書不是你原本想看的那種書,你就可以立刻知道。
 
我主要想探討的是有關死亡本質或死亡現象的心理學與社會學問題。舉例來說,一本探討死亡的書可能會詳細討論死亡的過程或是接受自己不免一死的事實。本書不會談論這些東西。同樣的,本書也完全不會談論哀悼悲傷的過程。此外,本書不會討論美國的殯葬業,不會討論我們面對死亡的態度有多麼令人擔憂,也不會討論我們如何傾向於將瀕死之人隱藏於眾人的視線之外。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但不是本書打算談論的議題。
 
那麼,本書究竟要談些什麼呢?我們將會討論死亡的本質所引發的哲學問題,例如,人死的時候會怎麼樣?不過,要談到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是什麼?人是什麼樣的個體?說得更確切一點,我們到底有沒有靈魂?
 
在本書的開頭,我不妨直接先說明清楚,本書提到的「靈魂」乃是哲學上的術語。我所謂的「靈魂」,指的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一種與肉體不同的東西。所以,本書將提出的問題是:我們是不是擁有無形的靈魂,一種會在肉體死亡後繼續存在的東西?如果沒有的話,那麼這對於死亡的本質帶有什麼意義?死亡的時候會怎麼樣?
 
接下來是本書將提出的另一個問題:我要怎麼樣才能夠在死後繼續存活下去?實際上,我們必須再問得更廣泛一點:所謂的存活到底是什麼意思?舉例來說,對我而言,活過今晚是什麼意思?且讓我針對這個問題大致解釋如下:明天下午將會有個人坐在我的電腦前面,撰寫這本書。我當然假定(也真心希望!)那個人會是我。不過,明天坐在這裡打字的那個人到底必須具備哪些條件,才會和今天坐在這裡打字的這個人算是同一個人?這個問題探討的是跨時間的個人同一性本質。顯而易見的是如果要適切思考死亡與存活的問題,以及人是否有可能在死後繼續存在,首先就必須搞清楚個人同一性的本質。

會員評鑑

5
6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5.0
|
2024/01/06

本書論證清晰,且對初學者相當友善。作者會在統整性的敘述後舉出一個以上淺顯易懂的例子幫助理解,讓讀者不需要在艱澀的理念中徘徊太久。另外,哲學專有名詞也多有解釋。整體而言,雪萊卡根教授本人的敘事能力以及翻譯的流暢度都使我相當享受這次的閱讀體驗。
展開
user-img
Lv.9
5.0
|
2023/04/23

利用哲學思辨來探討「死亡」這個自古以來多少人試圖解開的謎團,藉著反覆地辯證,慢慢地描繪出死亡的輪廓,在此同時,「生命」的輪廓也隨著逐漸清晰。

很少閱讀哲學書,不過《令人著迷的生與死》是一本相當適合的哲學入門書籍。在跟著作者辯證的過程中,我也慢慢學到了哲學式的思考。當然這是相當基礎、甚至是粗淺的哲學,如果說讀了一本書就學會哲學,那就太自大了。

此處的哲學式思考是一種探究問題本質的思考方式,直接面對問題,並從各個面向來驗證問題,甚至是驗證問題背後的前提假設,直到最佳的答案慢慢浮現為止。例如本書所探討的死亡議題,許多人都避而不談,甚至連想都不願意去想,好像只要想到死亡就會沾染上不詳與詛咒似的。不過,本書的作者直接挑戰死亡這個最終極的議題,也是最具爭議性的議題。在本書的第一句話,作者就開宗明義地講:「這是一本探討死亡的書。」

人不免一死,對於死亡,每個人都懷抱著各種不同的情緒。有的人覺得死亡很可怕,擔心只要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有的人覺得人生是苦難,死亡是一種解脫;也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靈魂會永生不死,因此肉體的死亡不足為懼。我自己則是認為死亡無可避免,也不相信靈魂與永生,努力把握有限的生命,盡量去體會這個世界中的那些美好事物,那麼我就不虛此生。

在讀本書前,我從沒想過竟然可以用這麼理性、充滿邏輯的方式來討論死亡。畢竟,死亡、靈魂、永生、生命的意義這類的議題,讓人感覺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議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觀念,你無法證明誰對誰錯,實際上也沒有所謂的對錯。不過,作者利用這本書實實在在地證明了,死亡議題絕不是非得訴諸超自然或是宗教才能討論。

對於已經從宗教上建立生死觀的人來說,我覺得這本書是一個挑戰,它將挑戰你根深蒂固的價值觀。你可能會覺得它是一派胡言,看了第一張就恨不得把書撕掉。不過,如果你能靜下心來讀完它,一定能提供給你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讓你重新檢視自己的價值觀。你可能會更加確信自己原本的想法沒錯,那恭喜你,你的信仰堅定;但若你因此而改變觀念,那也恭喜你,因為你找到了另一套自己相信的原則。

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除了思考死亡之外,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是,從探討死亡中,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有時候,在天氣晴朗的春日午後,如果想不到有什麼事情要做的話,會覺得自己「浪費」了這一天。有鑑於此,我常常會想,究竟一天要怎麼過,才算是「完美的一天」?吃大餐?跟朋友出去玩?在海邊思考人生的意義?或是,睡一整天?

答案會隨著我當下的心情或喜好而改變。例如,我很喜歡看書,所以如果一整天都能待在房間裡看書,可能就是完美的一天。不過,有時候也會覺得,在房間裡看一整天書?那好像有點無聊,也浪費了好天氣,所以就認為應該要在外頭盡情地玩才是完美的一天。那麼,所謂的玩,是怎麼玩呢?我喜歡爬山,難道爬一整天的山嗎?那可能很不錯,但我的膝蓋會先發出抗議。我喜歡看海,那一定是看一整天的海了。那可能也很不錯,但,又好像少了點什麼。

答案就這樣一變再變,每次覺得好像找到答案了,過一陣子就又有新的想法跑出來。我原本以為是自己見異思遷,但讀了本書後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哲學式思考。藉由思考完美的一天為何,來探索自己所重視的事物。書中也做了類似的討論,像是怎樣的永生是你所希望的永生方式,在天堂聽著聖歌?那可能聽幾個月就膩了;做自己最喜歡的事,例如打籃球?想到要打一百萬年的籃球,實在有點益興闌珊。從如此反覆地詢問與回答,不僅會去思考到底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事,也慢慢能開始接受永生其實好像沒那麼好的觀念。

就像這樣,這本書不斷地刺激著我,要我去思考各式各樣關於死亡的問題,思考生命、思考存在,絕對是一次精彩絕倫的體驗。如果你放著這樣的機會而不去體驗,就真的太可惜了。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9/02/23

我覺得是入門哲學思考很好的一本書籍,內文沒有太多困難的哲學理論,而又適切的帶領讀者思考人生終極重大的一個議題。儘管作者很主觀地告訴讀者他自身面對生命的觀點,但不影響讀者自己的反思與理解。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7/06/20

很棒的一本書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6/07/11

他在書中援引古今哲學,並以日常生活事件為例,透過反覆辯證,以清晰的脈絡探討死亡的意義,進而帶領我們探索生命的價值,該以何種態度面對人生這趟旅程:思考死亡,才能了解生命的美好;當我們正視生與死的本質,才能擁有好好活著的勇氣,並且懷抱感激。

本書並不是提出大道理來解釋死亡,而是將死亡視為增添生命價值的終點。死亡於人類而言,是對生命有幫助的句點。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大雁文化電子書暢銷展|兩本85折、三本79折、套書77折|閱讀是一趟「發現之旅」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村上春樹
  • 東立買慶祭
  • 角川文藝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