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總是狀況百出的「風屏劇團」又回來了!
這次,他們還能理直氣壯地說「We shall return!」嗎?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大人啊!請您善待這班戲子伶人,不可怠慢,
因為他們是這時代的縮影。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2:2
劇中演員排演的是莎士比亞的劇情、翻譯語言、「高貴人物」的感情﹔但我們卻看到一批「凡夫俗子」的生活、語言和內心世界。李國修巧妙的把兩齣劇碼並置、對立、顛倒,演出現代人的悲(喜?)劇。
──彭鏡禧
莎士比亞太偉大,我不能與他相比;我唯一勝過他的一點就是--我活著!
──李國修
若說莎士比亞和他的劇作《哈姆雷特》(Hamlet)是跨越東西方過去未來時空的「經典」的代名詞;那麼李國修、屏風劇團乃至於《莎姆雷特》卻可能是數個世代台灣人們的集體記憶。在這部劇作中,李國修實驗、示範的,不僅是顛覆、拆解與重構經典的魔術般喜劇場面調度技法;亦是一種動機──是對「戲如人生」或「人生如戲」悲喜絞纏情境的傾聽、理解與對話,更是對這過程裡荒謬失控與孤絕空落之覺悟的,彌縫與演練。
【劇情簡介】
就結果來看,《莎姆雷特》終於成功地(?)改編了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成為一齣充滿驚奇與幽默效果的戲中戲(或:戲中戲中戲?)──但更可說是參與本劇的演員們經歷種種意外→失控→危機處理→意外→失控→危機處理→意外→失控……諸般情境的情緒起落循環之戲劇與人生難以區隔分辨的即興真實演出。
由李修國領軍的「風屏劇團」,在經歷前作《萬里長城》的演出挫敗後,又重回舞台。風屏劇團這次企圖推出以莎翁的四大悲劇經典《「莎」姆雷特》,並邀請了影劇各界老將新秀加入,期望一雪前恥。
然而由於演員明爭暗奪演出角色、互相勾心鬥角設計彼此,使得許多看似巧合的意外,不論起因是演員間的私人嫌隙、感情糾紛甚至債務煩惱等等,一直造成排演中斷、演出進行受干擾,甚至使得演員們如哈姆雷特王子一樣,近乎崩潰瘋狂!
風屏劇團在混亂中一路咬牙苦撐,終於到了最後關頭!但場面仍然無可挽救地開始失控…
【本書附錄】
1作者自序 2三度編導的話 3劇本導讀 4劇情簡介 5場次結構表 6莎士比亞原著《哈姆雷特》分場故事大綱 7台大外文系暨戲劇系教授彭鏡禧看《莎姆雷特》 8二○○○年狂笑版演出人員總表 9當李國修遇上莎士比亞(附李國修創作年表)
◎以下資料,「絕對」與《莎姆雷特》無關?
關於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4.23?1616.4.23)
英國伊莉莎白時代劇作家,一五九九年之後是環球劇院的劇場經營者。集劇場經營者、演員、導演、劇作家於一身。為當時最多才多藝的劇壇人物。
莎士比亞自一五九○年起為當代英國倫敦市民創作戲劇,共寫了三十七個劇本,及三本詩集。依題材、內容、形式,可將作品分為三大類:歷史劇、喜劇、悲劇。此外還有早期創作的詩與晚期發表的傳奇劇。其詩作最有名為《十四行詩》;歷史劇如《亨利四世》、《理查二世》;喜劇如《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悲劇如《哈姆雷特》、《羅密歐與茱麗葉》;傳奇劇如《辛白林》、《暴風雨》等。
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學中佔有特殊地位,他不但是當時最成功、最富商業價值的劇作家,後人亦廣泛認為他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家。莎士比亞最偉大的天才表現是在他的悲劇創作,其作品所創造的喜、怒、哀、樂場面使人印象鮮明,歷久難忘;運用之語言及比喻亦十分巧妙,創作中的許多優點能傳譯到其他語言而仍然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