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最早為言論與思想自由辯護的劃時代之書
榮獲美國哲學專業協會著書獎榮譽獎
相較於十九世紀末藉瘋子之口說出「上帝已死」的尼采,斯賓諾莎的驚世駭俗程度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毫無疑問,本書是目前關於斯賓諾莎的書中最好的!──《大英哲學史期刊》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專文導讀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林從一(華梵大學校長)、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哲學新媒體(哲學與思辨教育專賣店)、陳樂知(臺灣大學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執行長)、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盧郁佳(作家)、蕭育和(科技部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隆重推薦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Choice》雜誌、《書單》、《圖書館雜誌》、《旗幟週刊》、新共和網站(TNB)一致好評
◎亞馬遜讀者4.4分高分評價──「這是我一生中讀過最有價值的書之一!」
▍本書特色
1. 台灣的大眾哲普書少有斯賓諾莎專門著述,本書結合歷史、思想轉向的面向討論斯賓諾沙,無論是一般讀者或是哲學研究學者,都能有所收穫。
2. 本書從斯賓諾莎思想基石《神學政治論》一書的寫作緣由開始,鋪展出斯賓諾莎其人其時代的面貌,並引用大量斯賓諾沙與同代人往來的信件、書籍,顯示出他在當時艱難的處境,兼具歷史與思想性,是認識這位重要哲學家的優良讀物。
3. 作者為普立茲獎決選作家,本書作者是斯賓諾莎哲學的專業研究學者,也是美國研究十七世紀哲學的專家。
▍內容簡介
身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斯賓諾莎為何讓十七世紀的歐洲震驚不已,甚至年紀輕輕就遭所屬社群驅逐?
一本人稱「可憎之物」的書,竟是西方思想史上不容忽視的一頁?
何以時至今日,斯賓諾莎其人其書仍然具有重大意義?
=從一本書真正了解一位偉大哲學家
斯賓諾莎與他顛覆歐洲的《神學政治論》五大不可不知=
1. 《神學政治論》最初以偽書名、偽出版地、偽作者之名出版,設法閃躲各方查禁,但仍然逃不過教會、政府的審判而列入禁書名單。同樣被列入該名單的包括笛卡兒的《哲學原理》、霍布斯的《利維坦》。
2. 《神學政治論》以層層論證揭露「迷信」是最強大的控制手段,而這正是掌權者所打的如意算盤。
3. 藉《神學政治論》,斯賓諾莎是第一位指出《聖經》是人類所寫,而非上帝之語的思想家,甚至在書中明言宗教儀式與教條都是不必要的。哲人萊布尼茲批評此書為「放蕩之書」。
4. 《神學政治論》肯定人天生擁有自由,特別是思想與表達之自由,此革新觀點不但推動歐洲的啟蒙時代,更預示了百年後的《美國獨立宣言》。
5. 斯賓諾莎因反對宗教權威的言行一生受同代人批評唾罵,二十三歲就收到驅逐令,公告中除了嚴厲的詛咒,將他驅離以色列群體,更規定任何人不得與他交流。至今這項命令尚未撤銷。
專研十七世紀哲學的威斯康辛大學哲學教授史蒂芬‧納德勒引用大量文獻以及斯賓諾莎與同代人的往來信件寫就此書,完整呈現哲人前衛又縝密的思想如何影響一個知識、宗教與政治即將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甚至為後來的啟蒙運動與古典自由主義奠定基礎。無論是想要了解斯賓諾莎哲學或是現代民主思想的起源,本書都是一本必讀之作。
▍國際媒體好評
毫無疑問,是目前關於斯賓諾莎的書中最好的。──《英國哲學史雜誌》
斯賓諾莎,這位阿姆斯特丹猶太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勇敢的異議份子。納德勒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簡明;關於斯賓諾莎革命性著作不可不知的論述。──羅素・修托(《自由之城:反抗權威、宗教寬容、商業創新,開啟荷蘭黃金年代的阿姆斯特丹》作者)
納德勒對《神學政治論》進行了令人愉快、清楚又透徹的論述,解釋了這個奇異的文本如何成為當時的醜聞,以及為什麼我們應該將其看成是「世俗時代誕生」的證明。納德勒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他對哲學論述的關注和清晰的說明。──《新共和》週刊
本書中,每一個章節不僅著重於斯賓諾莎的著作,也解釋了其思想的歷史背景以及為什麼許多人認為他的思想危險而腐敗……毫無疑問,納德勒成功地寫了一本讓人收穫滿滿、引人入勝的作品。 ──《圖書館雜誌》
十分清楚。納德勒在總結斯賓諾莎那時而令人費解的論點時,做得很好。──《每週標準》
▍讀者讚譽
總體而言,這本書非常出色。在過去的幾周中,我讀了斯賓諾莎的一些熱門書籍,最喜歡這本書。──David
納德勒的書可讀性高,並在解釋哲學方面做得最好,為非專業人士提供易於理解的斯賓諾莎思想介紹,值得讚揚。──Charlie
關於思想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的一些最早期也是最激進的精彩討論。──George McDonald
▍ithink 書系簡介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是對生命本身的肯定,
如同沙特說:「在行動中存在著希望。」
了解一種思考方式,如同掌握一件處世工具;
了解不同的哲學概念,提供我們重新審視所處社會的不同角度與準則;
了解一位哲學家的思想與生平,讓我們的生命經驗得到參照;
了解哲學的歷史,即是見證在經歷無數次翻轉與重建之後,人類何以為人類。
世界時時刻刻在變化,思想應是動態的。從隨時能閱讀的輕鬆漫談,到精采的思想展演,我們期許這個書系的書籍,能夠回應此時此地的不同處境。哲學發展始於對世界的好奇,最終也必然回歸到人類對自身及其所處世界的關心。我們將以上述幾個類型為框架,希望大家能找到最適合自己親近哲學的路徑,也找到思想與行動結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