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無聲告白【限量波光書衣】

無聲告白【限量波光書衣】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沒能說出口的,
往往是最想被聽見的話……

  亞馬遜年度Top 1最佳小說!打敗史蒂芬金等文壇名家。
  博客來網路書店OKAPI專文推薦。
  繼《喜福會》作者譚恩美之後,再次征服歐美文壇的華裔作家。
  上千名讀者流淚推薦,好評直逼5顆星!
  《玩命快遞》電影製作公司高價買下電影版權。


  小說開篇,「莉蒂亞死了,但他們還不知道」這句話重重墜落,時值1977 年,一個處於大學城小鎮的華裔家庭,渾然不知山雨欲來。

  莉蒂亞是家中長女,上有哥哥納森,下有妹妹漢娜,但她跟他們長得不太像,因為她繼承了白人媽媽的藍眼睛,沒有亞洲爸爸的東方容貌。她是家中最受寵的孩子,失蹤幾天後,警方就在家附近的湖中發現屍體。法醫驗屍判定為溺死,加上現場沒有其他人的蹤跡,很快便下了結論「自殺」。

  媽媽瑪芮琳堅信,有著遠大志向的女兒不可能自殺,必定是遭人謀害。但她發現,每年送給莉蒂亞的日記本都一片空白,而書包深處則有香菸及保險套。什麼都不說的莉蒂亞,在她乖順的表象之下,難以觸及的內心深處究竟還隱藏了些什麼?

  哥哥納森知道妹妹在學校沒有朋友,也不快樂,因她承受了父母所有的愛與期望,以及過多關注所帶來的沉重壓力。他還知道妹妹與鄰居傑克走得很近,偏偏傑克是個惡名昭彰的玩咖,會不會他就是害莉蒂亞溺斃的幕後元兇?

  年紀最小的妹妹漢娜,爹娘不愛、兄姐不疼,存在感稀薄,但觀察力卻最敏銳。她不確定莉蒂亞是不是自殺,但她很清楚姐姐沒有被人誘拐,更確信傑克不可能傷害姐姐。在她洞悉世情的澄澈眼底,究竟看到了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無聲告白》是伍綺詩花費六年完成的小說處女作,以第三人稱全知觀點敘事,述說一個家庭中的成員是如何為了脆弱的平衡與和諧,進而隱藏自己,在看不見的角落堆疊祕密,直到他們再也無法承受愛與死亡的重量。

  作者以早逝的少女為中心,精準描繪出一個瀕臨危崖的家庭,揉合心理懸疑的佈局和純文學的質感,因而贏得美國亞馬遜書店年度小說殊榮。

本書特色

  【「限量波光書衣」設計概念說明】
  是那些外界過度喧囂的話語,讓我們的內心渴望寧靜。
  透徹的藍色光暈猶如時空長河的匯流,
  在無聲的水底漂浮,或許會想起曾經被愛的意義。

  將書名中的「口」「耳」部首隱去,改以凸版表現,
  突顯本書欲傳達「沒能說出口的,往往是最想被聽見的話」。


  採特殊UV飽合印刷及互斥上光技術,重現真實影像,
  觸感異常光滑,任何角度均隱約可見波光粼粼的水色晶澈,
  宛如無聲且深沉的情感投影。

得獎記錄

  榮獲2015年美國麻州圖書小說首獎!

名人感動推薦

  郝譽翔  國北教大語創系教授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王浩威  作家.精神科醫師
  番紅花  作家
  蘇絢慧  作家.諮商心理師
  胡培菱  知名外文書書評家

國外書評推薦

  ★獲全球各大知名媒體「年度選書第一名」殊榮★


  亞馬遜書店、紐約時報書評特刊、書單雜誌(Booklist)、洛杉磯時報、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舊金山紀事報、娛樂週刊、哈芬登郵報、網路媒體Buzzfeed、亞馬遜網路書店、文化媒體Grantland、書單雜誌、聖路易郵電報、美國知名書評網站Shelf Awareness/Book Riot、學校圖書館期刊、流行媒體Bustle、城市文化週刊Time Out New York、知名新聞網站Mashable等。

  這本書沒有一字虛假……它就是有這麼棒,文字上準確而敏銳且令人動容。──美國亞馬遜書店

  這是美國小說史上沒有人寫過的故事。整部小說以雙主線的方式,闡述死亡案件之餘,也表述一個家庭對彼此成員的期待,這般期許背負著巨大陌生感,揭露那些不曾言語卻深埋心底的掙扎與無奈。──紐約時報書評特刊

  引人入勝的驚險情節,作者的處女作寫下各種複雜難解的情緒, 捕捉到了文化層面和世代之間的緊張局勢, 靈巧地觸及題材的功力更甚許多經驗豐富的作家,指日可待。──書單雜誌(Booklist)

  傑出的首部小說,描繪華裔家庭的生存難處及不同世代下成員的複雜心理,文中細膩的字句宛若聚光燈般,捕捉所有無所遁形的秘密。──洛杉磯時報

  伍綺詩的從第一頁開始就揪住讀者的心,讓人們想看看莉蒂亞死亡背後抽絲剝繭後的秘密,描寫的種種層面皆深刻到位。──哈芬登郵報

  情感真切,彷彿親身經歷一次文化內爆的家庭悲劇。──波士頓環球報

  一個關於性別、種族、世代的故事,永無法溝通的心靈鴻溝。──舊金山紀事報

  既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離奇事件,也是對種族結合家庭的深刻檢視。──美國娛樂週刊

  16歲女兒離奇之死,無人知曉的內心種種,連家人也未必真正懂她。──美麗佳人雜誌

  非凡的作品……在其設定上,這是一個社會上不易看見但無以忘卻的時空,《無聲告白》企圖告訴現今的讀者應該學習、思考和體會的事。──聖路易郵電報

  有高度的洞察力……作者嫻熟而感人地描寫了一個處於痛苦中的家庭……痛苦和不快是顯而易見的,但這對李家人來說再真實不過了,而作者完整地表述了這樣的故事。──明尼亞波里星壇報

  伍綺詩的首部小說的第一章令人難以面對──家庭中最大的女兒死了──但下來所讀到的出色文字,在面對疏離、不對他人啟齒的秘密之間,成了令人驚艷並振奮不已的探索。這是我今年最喜歡的小說。──美國知名資深出版人克里斯.席律普(Chris Schluep)

  伍綺詩首部小說的出色之處,在於其核心情感。李家每一個何以面對莉蒂亞的死亡的方式,造了內化的摩擦力,而令人最為激賞的是她如何處理種族政治議題。憑藉她靈巧的手法,以一個在美國俄亥俄州小鎮的中籍家庭為背景,她載荷、又鬆綁了其中的種種蘊涵。──美國流行網站Grantland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伍綺詩 Celeste Ng


  在賓州出生,十歲那年和家人搬到俄亥俄州,生長於一個理工科氛圍濃厚的家庭,父親是美國太空總署的物理學家,母親則是化學家,父母於六○年代時從香港移民至美國。伍綺詩小時候沒想過要走上寫作這條路,但有文字天賦的她在10歲即在兒童雜誌上發表首篇作品,當年收到的美金兩元稿費沒有被花掉,現在仍是她珍藏的紀念。

  在哈佛大學主修英文時,曾想過從事記者或編輯等文字工作,卻從沒想到要當作家,畢業之際在導師的鼓勵下攻讀密歇根大學,取得寫作藝術創作碩士學位。畢業之後,她曾以教授寫作課程為生,也曾從事文字編輯工作。

  2012年,她的短篇故事Girls at Play獲得美國文學獎項「手推車獎」(Pushcart Prize)的肯定,許多短篇作品也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她花了六年時間撰寫第一本長篇小說《無聲告白》,以第三人稱的全知觀點敘事,述說一個家庭中,夫妻、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間的微妙關係,他們又是如何為了其他家人而犧牲部分的自我,卻選擇把愛埋沒在生活的縫隙之中,直到那些沒說出的話讓他們感到窒息為止。

  身為一位小說家,伍綺詩堅信不論是現今或是將來、紙本或是電子書,閱讀小說為符合人類本性的活動;而每一種形式上的寫作都是移情的舉動,作家試著想像自己鑽進另一個人的心靈以及皮膚。近期成為全職作家,正在撰寫她的第二本小說。

  作者英文網站:www.celesteng.com

譯者簡介

李靜宜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外交研究所博士,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曾任職出版社與外交部。譯有《追風箏的孩子》、《遠山的回音》、《完美的間諜》、《奇想之年》、《紐約三部曲》、《直覺》、《末日之旅》等書。
 

推薦序

  家庭,往往是我們自小開始,難以逃脫的枷鎖,鎖住我們的心,鎖住我們的真實感受,也可能鎖住我們和這世界的聯繫管道。

  即使,我們知道,家是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後盾及依靠,但是,難以否認的是,也是我們必須要承載的沉重包袱;那些父母沒有完成的夢想、父母渴望獲得救贖的期待、那些家人之間糾葛矛盾的混淆情感,還有,我們必須要背負的家庭歷史。這些龐大而沉重的承載,都讓我們說不出口,內心真正的聲音與感受。直到,所有用盡心力維繫好的關係平衡,面臨到崩潰邊緣,或是徹底崩塌,我們或許才驚覺,在家人彼此之間,隱藏著的是許多彼此從未表達的情緒及傷痛。而這些情緒和傷痛,如今,發酵得令人難以理解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種下了這些因果。

  《無聲告白》這故事,是關於「家」的故事,閱讀後,讓我覺得心痛,同時理解了莉蒂亞這位女孩,所背負的關於種族、文化、性別等等對立的、衝突的、強大的糾結,如何迫使她一步一步走向心靈懸崖。也讓她的家庭每個成員,都必須重返過去歲月,重新揭開那些並沒有真的「過去了」的傷口。或許,那些傷痛的相關,都不會有真正過去的一天,但若我們因此終於懂了愛的真正面貌,對受苦的我們來說,才不致是白白受苦吧!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給台灣讀者的序

  情感聯繫的時刻,是一個作家所能想望的最美好事物——


  《無聲告白》不是真實事件所改編,但它生根的起源,是我的丈夫和我分享的一則軼事。當他還只是個孩子時,有個同學將他的妹妹推到湖裡,最後她被救了起來。但是,我腦海中盤旋不去一個影像,即一個落入水中的女孩。於是我不禁開始思考:當她落入水面之下,她想的是什麼? 在事件之前、之後,她與她哥哥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如果她未被救起,這個家庭會發生什麼事?

  隨著小說內容擴展,故事有了完全不同的延伸:出生在一個充滿秘密的不安家庭裡,一個年紀較長、有雙重種族背景的女孩。是「過去」形塑了「現在」,而基於他們各自的性別角色、種族和成長背景,這對父母和莉蒂亞的故事及掙扎,也同時糾結在一起。她的哥哥、妹妹對她的複雜情感,也分別交織成了這個故事。此外,還有一位不時出現的鄰家男孩,他似乎對這一家人有莫名的敵對,卻又異常地關注他們。我緊隨著其中的每個線索,看看它們如何錯綜相連。

  我最初的想法,是將故事背景設立於現今的波士頓,即我就讀大學時、以及現在居住的城市。但我很快意識到,地點必須是規模相對有限、都會性較小,並降低其多樣性,可突顯一個多重種族的家庭,我因而打造了「密德伍」這個位於俄亥俄州的大學城。當我開始熟識這些角色時,也意識到了能讓他們所面臨的掙扎更加顯著的時代,那就是七○年代了。現今,異族通婚在美國已經很普遍,但在七○年代時(更別提好幾十年前了),像瑪芮琳和詹姆斯這樣,介於中國籍男子和白人女人之間的婚姻,的確會引來關注。在這樣的時代,瑪芮琳想成為一名醫生的夢想阻礙重重、更顯艱難,而當時她就讀大學身處五○年代,那時的女人要從醫,更不是一條順遂的路。我明白她的女兒有這樣的機會,但令我心痛的是,瑪芮琳卻從未有機會可以實現。

  我也發現,在七○年代的背景下,所有事物被賦予更巨大的神秘感。現今,我們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找到、甚至認識人們,我們可以透過手機上的GPS查看他人行跡,或者可以看看他們的瀏覽紀錄,看看他們在看什麼網站,或者得知他們在推特或臉書上的發文,藉此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但在七○年代時,當然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更沒有社交媒體。我想要的設定,是莉蒂亞的家人不得不面對這些資訊的空缺,必須面對關於她的人生之中不會被答覆的種種問題。

  我認為,很多作家都忍不住想寫下關於他們恐懼的事物,作為一種馴化或至少管束恐懼的方式。自童年時,甚至到現在,我可以想像到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失去你所愛的人。失去後,你將怎麼過日子? 還過得下去嗎?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故事起因於這般的恐懼中。

  部分讀者稱《無聲告白》為一本推理小說,但我最初寫這本書的起點,是要寫家庭故事。對我而言,本書的核心不外乎,父母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加諸於自己孩子的壓力與期望,以及孩子又是如何下意識地覺得有必要貼近父母的期許、或是迫切想要脫離父母等,而這些事情又是如何拉扯著彼此。

  平均而言,我每週都會收到幾封關於這本書的電子郵件,每一封信都讓我感動不已。來信中,有一位日籍血統的少女,說她覺得我就像是帶著錄音機駐立她家裡,聽著她的家人們對話似的,這令人感到難以置信的震撼。許多有著多重血統的人們寫電子郵件給我,說他們是第一次看到自己和自己的經驗,顯現在一本書之中。有一位甚至表示:「我希望在我年紀較輕時就發現這本書,我迫切需要一本可以反映出我自己的文學作品。」還有一位女性讀者,畫了莉蒂亞的畫像寄來給我。就在幾天前,一名青少年寫信告訴我,在一個以白人為主要族群的城市中長大,身為少數族群,他感到窒息,但這部小說讓他感覺不那麼孤單了。我無法表達這些訊息讓我有多麼感動,而我希望你在這本書之中也能獲得共鳴,無論你的背景為何。

  我多希望讀者們在閤上這本書後,能思考你們自己人生之中那些害怕說出的話語,無論是對心愛的人說,甚至是對自己說,這些讀後的反應,往往是最珍貴的回覆。在一場讀書會中,有人告訴我:「這就是我和我父親的關係。」有人在推特中發訊息給我,說道:「我剛走進女兒的房間,答應她,她永遠只需要實現她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我的夢想。」那些情感聯繫的時刻,是一個作家所能想望的最美好事物。
 

詳細資料

  • ISBN:0010696845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莉蒂亞死了,但他們還不知道。

一九七七年五月三日清晨六點三十分,大家只知道一個無傷大雅的事實,莉蒂亞沒準時來吃早餐。一如既往,在莉蒂亞那碗早餐穀片旁邊,媽媽擺了一支削尖的鉛筆,以及有著六道問題並打了小勾的物理學作業。開車上班的莉蒂亞爸爸,把收音機轉到號稱俄亥俄州西北部最佳新聞頻道的WXKP,但靜電嘰嘰喳喳的,很是惱人。樓梯上,莉蒂亞的哥哥坐在那裡打哈欠,還沒從夢裡醒過來。廚房角落的椅子上,莉蒂亞的妹妹睜大眼睛瞪著她的玉米片,一片一片泡進牛奶裡,等著姐姐出現,最後也是她先開口說:「莉蒂亞今天好慢喔。」

在二樓的瑪芮琳打開女兒房門,發現床上沒人,被子底下的床單的四個角還拉得平平整整的,枕頭也拍得鬆鬆鼓鼓的。一切看起來並沒什麼異常,糾成一團的芥末黃的燈心絨褲子丟在地板上,彩虹條紋的襪子只見一隻腳,牆上一排科學獎的獎章、彩帶,以及一張愛因斯坦的海報。莉蒂亞的旅行袋塞在衣櫥底板,綠色的書包垂頭喪氣地頹靠在書桌旁,「溫柔寶貝」香水擱在五斗櫃上,空氣裡還飄著甜甜的、粉粉的,可愛寶寶的味道,但就是不見莉蒂亞的蹤影。

瑪芮琳閉上眼睛,說不定張開眼睛時,莉蒂亞就會在眼前,像平常一樣把被子拉起來蓋住頭,從底下露出了一些頭髮,悶氣的身影窩在床單底下縮成一團,而她剛剛不知為何沒發現。我在浴室啊,媽。我下樓喝水。我一直躺在這裡。但是,當她張開眼睛,一切都沒有改變,拉上的窗簾因光線而閃亮亮的,宛如空白的電視螢幕。

回到樓下,她停在廚房門口,兩手扶著左右門框,她的沉默道盡了一切。「我去看看外面,」最後她說,「也許不知為什麼─」走向前門時,她的眼睛一直盯著地面,彷彿走廊地毯上或許就印著莉蒂亞的腳印。

小納對漢娜說:「她昨天晚上在她房間裡的,在十一點半的時候,我聽見她開著收音機。」他沒再往下說,因為想到他自己沒有道晚安。

「十六歲還會被綁架嗎?」漢娜問。

小納用湯匙戳著他的碗,玉米片變軟凋萎,沉進白茫茫的牛奶裡。

會員評鑑

5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0
5.0
|
2024/08/19
想到前幾星期在辦理母親除戶登記之後,戶政人員給了我一份新的戶口名簿,上面孤伶伶地只有我一個人的名字------一個已然無家之人,如何閱讀這本時而令人為之鼻酸的伍綺詩的《無聲告白》呢?

書封內頁上的作者簡介這樣寫道~~

她花了六年時間撰寫第一本長篇小說《無聲告白》,以第三人稱的全知觀點敘事,述說一個家庭中,夫妻、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間的微妙關係,他們又是如何為了其他家人而犧牲部分的自我,卻選擇把愛埋沒在生活的縫隙之中,直到那些沒說出的話讓他們感到窒息為止。

無家之人的飄盪,和,有家之人的深感窒息,究竟哪樣的生活會是比較輕鬆的呢?倘若現在有人問我,兩者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要了其中一個,就注定無從享受另一個的優點。

深沉而幽微地寫出家庭中,父母與上一代之間、父母相互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兄弟姊妹手足之間,各種糾結情感的年度好書------伍綺詩的《無聲告白》,五顆星推薦。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6/12/04

我覺得每個父母應該都讀讀這本小說,雖說是小說,但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描述的相當細緻...。


展開
user-img
Lv.3
4.0
|
2015/12/15

先是一個女孩生命消逝的開始,卻是故事中其他人重新開始的二次機會,然而這些人在面對她的逝去後,認清的本質是人生本來就有離不開的是傷心,然後讀完這個故事後的積極面,就是獲得一個無價的人生告白。每一個我們都是傷心而困惑的莉蒂亞、是空有夢想卻被束縛的媽媽、是期待得到一些理解的爸爸、是只能仰望而委屈的妹妹漢娜,更是一個永遠只能想著「如果妳也在的話」,往後只能用遺憾共存的哥哥小納。
這就是那種看了就讓你想了好久好久、甚至記上一輩子的故事,這個告白之中,作者說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同感的故事,真的不能更好看了。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15/12/08

這是一本從第一句就已經告訴你結局、卻又讓人捨不得看到結局的小說。

在本書還沒上市前,就被博客來網站上的試閱內文深深吸引住了。看慣了各種懸疑推理恐怖驚悚的著作後,沒想到一個一家五口的故事,卻能撐出高度的格局與張力。劇情忍不住讓我想到多年前看的那本《不存在的女兒》,但二代華裔移民的故事卻更多了些熟悉。在溫和、彷彿如同泛黃照片般的懷舊文字裡,作者夾藏著驚天駭浪的情感,等著讀者去接受衝擊。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小說任意門|文字是行囊  故事帶我們到遠方|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情緒溝通教養展(止)
  • GL百合展(止)
  • 五南年度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