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重建西环邨马头围邨 增建过渡性房屋至2万个单位
2021-10-06 20:15
香港住屋短缺问题严重,不少公屋申请人等候多年仍上楼无期。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编配公屋给轮候册上的申请人,除了新建单位外,亦依靠目前每年约8 000个回收的公屋单位,惟基于公屋资源须公平分配的考虑,不能轻言重推「租者置其屋」,把住户租用的单位变为可承继或出售的资产,难以大量重建旧屋邨,把可供分配给轮候册的单位拨作重置现有租户。
林郑月娥指,房委会一直按既有政策及实际情况,检视并考虑是否重建个别旧屋邨。有见西环邨及马头围邨有合适的迁置资源,以及原址重建有潜力供应更多单位,将邀请房委会研究在合适条件下重建这两个楼龄约60年的旧屋邨,并在发展局的配合下争取把周边土地纳入重建地盘,让这两幅难得的巿区用地可多建公营房屋单位,满足市民诉求。
消息人士解释,西环邨及马头围邨是本港其中最老屋邨,重建潜力大,加上附近有地盘可供重建户搬迁。西环邨附近的加惠民道地盘准备兴建公屋,重建户预计在2029年搬迁至该处。西环邨在重建后,单位数目可以由600个增至1100个。消息人士承认,这会令编配予公屋轮候册申请人的公屋减少。
至于马头围邨,当告已选定临近「十三街」的一个小型地盘,先兴建一幢接收大厦,居民需要分阶段迁出,预计首批最快可以在2027年迁至该处。当局预计,马头围邨在重建后,单位数目可以由现时嘅的2000个增至4000个。
林郑月娥提到,就讨论多年的大坑西邨重建计划,行政会议近日已批准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公司)与市建局合作落实项目,先决条件是平民公司必须妥善安置原有租户。按平民公司与市建局的构思,重建后的大坑西邨项目可提供超过3 300个单位,较现时增加一倍多,当中包括1 300个供重置现有租户的单位,以及2 000个由市建局发展的「港人首次置业」单位。
林郑月娥续指,为纾缓未能「上楼」家庭的境况,本届政府突破思维,推出过渡性房屋。过渡性房屋需要民商官三方合作,负责筹备和营运的非政府机构提供适切居所的同时,亦引进邻里互助、支援就业的措施,是建立社会资本的一个好例子。
林郑月娥指,运房局已觅得足够土地提供原先承诺目标的15, 000个单位,近日再获得私人土地拥有人表示有意参加计划,故建议再额外提供5,000个单位,令整体供应在未来几年可增至20, 000个,并将相关资助计划的资助额增至116亿元。她又指,在现金津贴试行计划下,截至8月底,已向约30,000个合资格的一般公屋申请住户派发津贴,占已接获的合资格申请约五成。若获立法会通过,「劏房」租务管制条例会于明年1月生效,为「劏房」租客提供合理及有效保障。
消息指,额外5,000个单位涉及的土地约有5至6幅,分布于屯门、元朗及古洞,估计其中2至3幅可提供的单位数目超过1000个。消息人士透露,当中所涉及的土地大部分是农地,现划为乡村式发展用途或GlC用途,也有部分位处于政府土地范围。他表示,早前发展商陆续捐出用地,也引发了不少个别私人土地持有人愿意参与项目,希望可以帮助社会。
参与推动过渡性社会房屋的九龙乐善堂总干事刘爱诗表示,每次推出过渡性社会房屋项目,超额申请至少10倍或以上,可见基层对房屋之需求十分殷切。 据过往服务数字所见,入住社会房屋后,家庭经济压力减少至少3成至5成,同时为家庭关系和儿童成长提供正面效应。
刘爱诗期望多些地产发展商能借出土地作为兴建社会房屋用途,政府部门亦能定期检视闲置地方如校舍等,拨出土地和建筑物提供予非牟利机构与运输及房屋局合作,增加过渡性社会房屋。
建立时间:12:28
更新时间:20:15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