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編輯說書】涂豐恩/在帝國門前,如何堅持自由與尊嚴?——《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

  • 字級



我在整理這篇文稿的時候,正好碰上烏克蘭獨立紀念日(8月24日)。

距今31年前(1991年),烏克蘭議會以346票贊成對2票反對,壓倒性通過〈獨立宣言〉。那年年底,烏克蘭舉辦公投,高達百分之八十四的選民出來投票,其中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投給了支持獨立。一個新國家誕生了。

然而31年後的今天,烏克蘭卻深陷戰火之中。

獨立之路,總是比想像中的更艱難。

我還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曾經注意到校內有一個烏克蘭研究中心。哈佛大學校內有大大小小無數的研究中心,在東亞比較知名的,如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賴世和日本研究中心。但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專屬的研究單位,比如印度這樣的大國,就是放在南亞研究中心之中;或者應該說,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沒有法國研究中心、德國研究中心(全都隸屬於歐洲研究中心);也沒有巴西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

那何以烏克蘭會有自己的研究中心?

這其中的故事值得一談。故事的關鍵人物,名叫是歐梅里安・普理查克(Omeljan Pritsak)

1973 年,哈佛的烏克蘭研究中心是在他的推動下正式成立,背後資金來源,則是美國烏克蘭學生組織聯盟(Federation of Ukraine Student Organizations of America)多年來的募款。早在研究中心成立之前十多年,這群烏克蘭學生就有意在美國高等學院中捐助設立烏克蘭研究的職位,而且也已經募到了一定的款項。

但普理查克想的目標更為宏大,也許是擔心只有一個教職能夠發揮力量有限,他希望可以設立一個研究中心,另外搭配三個教職,分別研究烏克蘭的歷史、語言與文學——這是理解一個文化三個不可獲缺的元素。

這樣一來,所需資金必然大幅增加。但或許大家都受到了理想的鼓舞,北美的烏克蘭人紛紛慷慨捐資,最終在13,000多人的支持下,募得近380萬美金,讓中心與三個教職得以設立。

普理查克教授也出任第一任中心主任,在位超過15年。他也擔任校內的「米哈伊爾・格魯舍夫斯基講座教授」(Mykhailo S. Hrushevsky Chair in Ukrainian History),主授烏克蘭史。

這個講座教授的名稱是有特別意義的。米哈伊爾・格魯舍夫斯基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年烏克蘭的歷史學者,同時也是政治領袖,在烏克蘭民族復興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後來頭像甚至被印在烏克蘭鈔票上。以這樣一位人物來命名烏克蘭史講座的名稱,實在是再適合不過。


烏克蘭民族復興關鍵人物:米哈伊爾・格魯舍夫斯基(1866-1934) 。(圖片來源/wiki)


不過,這中間有個微妙之處。

普理查克研究烏克蘭歷史的方式,跟前人(包括格魯舍夫斯基)不太一樣。如果說過去研究烏克蘭史,許多是為了(如同多數國家歷史的書寫)創造出「烏克蘭人」這樣一個認同的獨特系譜;普理查克採取的方式,則去研究在今天所謂「烏克蘭」的這塊土地上存在過的各種人群與文化,同時把這塊區域放在世界歷史的脈絡中去理解。

這跟普里查克自己的學術訓練有些關係。他原先並非烏克蘭史學者,而是研究中東一帶的語言,剛應聘到哈佛任教時,職位是負責語言學與突厥學。精通多國語言的他,因此向來提倡研究烏克蘭史必須使用多語種材料,著重不同人群的經驗。換言之,歷史要用加法,而不是減法。在他看來,這才是烏克蘭——一個多種語言與文化揉合而成的現代國家。(當我讀到這裡,實在無法不聯想到曹永和教授所提倡的「臺灣島史」。雖然一個在海,一個在陸。)

剛回臺灣的時候,我也曾想過出版烏克蘭歷史的書籍。當旋即放棄了這樣的念頭。過去幾年,也許大多數臺灣人都覺得烏克蘭既陌生又遙遠,甚至沒什麼好了解。

但在過去半年內,隨著俄烏戰爭的蔓延,烏克蘭的報導日漸增加,或許有越來越多人發現,原來這個千里之外的國度,竟與臺灣有許多處境可供參照。借用政治學者吳玉山教授的說法,烏克蘭與臺灣,正好位處東西兩個最重要的國際政治戰略斷層帶上。兩國同樣位於帝國門前,同樣是專制與民主政體對峙的前線,還有同樣,與鄰國有著複雜的認同關係。

前面提到的烏克蘭研究中心,而今由出身烏克蘭的哈佛歷史系教授浦洛基(Serhii Plokhy)掌舵。他所撰寫的這本《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綜述了這個國家兩千年的歷史。本書原本出版於2015年,到了2021年出了二版。全書從烏克蘭上古歷史開始寫起,一路寫到當代,新版結尾正好收在了目前深受關注的總統澤倫斯基上台。

這本書在過去一年內屢屢登上國際新聞版面,備受推崇,被譽為理解當下國際局勢最重要的一本書。因為這場戰爭,其中的核心,就是歷史。

2021年,俄羅斯總統普丁曾發表文章,宣稱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屬於同一民族——聽起來像是在說,烏克蘭是俄羅斯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何其熟悉的論調。

歷史學者與獨裁領袖不同,無法調動火箭與大炮。他能做的,只有不斷地寫、誠實地寫,用文字揭露政治宣傳話語的錯誤與虛妄。浦洛基下筆看似不帶情緒,但潛藏在文字表面之下的,卻是對於烏克蘭濃烈的熱情。

他寫著:「世界上有些國家支持民主,並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此同時,又有一股反民主勢力試圖破壞這個秩序;而俄國對於烏克蘭的侵略,之所以受到全球的矚目,就是因為這場戰爭清楚顯現兩者之間的鬥爭。

自由與民主、團結與尊嚴。臺灣的讀者,是否能在烏克蘭的身上看見什麼?

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

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

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 (電子書)

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 (電子書)




現任聯經出版總編輯。故事 StoryStudio 創辦人。畢業於台大歷史系、歷史所,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曾任職台大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著有《大人的日本史》、《救命:明清中國的醫生與病人》等書。

●「大人的世界史」臉書:www.facebook.com/otonahis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gushi.tw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懂武士的浪漫嗎?看「武士」如何成為日本作家使用不輟的題材

即使被形容成是一個「像黃昏一樣乏力的武士」,但為什麼他有真正活著的姿態?有著兩腳站穩於天地不求人的姿態?

30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