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從《苔痕》起步的跨界合作 FOCA《虛缺號》在空格符號中尋找意義

本文共1854字

PAR表演藝術 文/王顥燁

跨界馬戲作品《虛缺號》延續2019年台新藝術獎決選入圍作品《苔痕》的合作,由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後簡稱FOCA)邀請旅居德國的台灣舞者田采薇和德國搭檔揚.莫蒙(Jan Möllmer)一同擔綱導演,聯手打造全新原創作品,企圖在無法定義的空格框框中尋找意義,回應當代社會的多重議題。

《虛缺號》排練現場。 圖片提供/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虛缺號》排練現場。 圖片提供/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從畫面堆疊出意義,從演員特性發展出動作質地

田采薇和揚.莫蒙兩位導演從舞台上的15個正方形格子,找到虛缺號這個符號來對應。「虛缺號(□)就像是古文字學者研究殘缺的文字。學者試圖從上下文去辨別缺失的部分。但即使有了上下文,有時候還是找不到答案。」田采薇說,「就像我們在框框裡呈現了很多畫面,不是每個都有明確的答案,也不一定真的代表什麼特定的東西。」

這種尋找意義的過程,成為畫面推進的動力。演員在這些多重方格中的組合與堆疊,構築種種隱喻的畫面,比如動作像在工廠的流水線般不斷重複、在輸送帶上移動,或是像鳥群一般成群的移動等。畫面中承載著創作者對當代社會的反思,但不說教,保留想像的空間,交由觀眾去填空。

由前雲門舞者、也是田采薇大學學長的攝影師駱思維創作的預告片,精準地捕捉整個作品的調性與氛圍。奔跑的人群、模糊又清晰的人臉,交織以馬戲特技與空間的對話,呈現一種冷調疏離、卻仍然扣和生命寫實的映照。

在排練場不太談論調性和意義,而是更專注在編排表演。田采薇和莫蒙的創作特色是為合作對象量身打造作品。比如為一位20多歲的FOCA女演員設計一個夢遊的角色,運用她天生純真的個性來推動角色。但表演上要精準做到半夢半醒的狀態也不容易,田采薇舉例,就像逼5歲小孩去開車,無法逼迫演員去達成現在他們做不到的事情,但她不會放任他們,除了持續鼓勵,有機會就繼續引導。

《虛缺號》排練現場。 圖片提供/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虛缺號》排練現場。 圖片提供/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演員表現的挑戰:從技術到真實情感

田采薇分享,特技演員的身體某方面來說很真實,可能是因為他們專注在馬戲特技技巧的訓練,使他們的跑步就是跑步,而不像舞者的訓練可能會使其專注於呈現優美的姿態。「我希望演員們表現的是真實的身體感,而不是過度的表演。」田采薇強調,在此同時,也藉由適當地引導讓馬戲演員從以往的「秀」性表演中抽離,回歸到更自然的狀態​,「我寧願他們在台上空白發呆,也不希望他們為了表演而演。」

田采薇進一步表示,這種強調真實的表演選擇,或許可以歸結於她在烏帕塔舞團的經歷。她觀察到那些經常出演碧娜.鮑許(Pina Bausch)作品的舞者,即使快60、70歲,動作無法精準到位,仍然一登台就吸引全場目光,是如何做到的?她曾經懵懂地摸索,如今慷慨地和年輕舞者們分享,「我說從今天開始,你每一天的排練,都要去尋找,你20、30年後要成為什麼樣的表演者?什麼東西是歲月拿不走的?」這不只是舞蹈和馬戲的跨界,也是文化和生命經驗的跨越,使演員在技巧之外得以探索表演層次,未來呈現更加細膩動人的演出。

《虛缺號》排練現場。 圖片提供/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虛缺號》排練現場。 圖片提供/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跨界合作的深化:從《苔痕》到《虛缺號》

FOCA從2016年開始探索跨界合作,除了培育團隊演員學會創作,也規劃邁向國際的版圖。透過FOCA邀約,田采薇和莫蒙於2017年所創立的舞團支離疏製作(Peculiar Man),從短期工作坊開始,到2019年受邀編創《苔痕》,在各方面獲得好評,於是在邁向FOCA 15周年之際,催生《虛缺號》的展演計畫,不只藉由外部導演為團隊帶來新刺激,擴大FOCA的藝術觸角,也將是FOCA邁向國際展演市場的一大步。

「我們想要拿出去的作品是可以跟人家說:『這個是FOCA,是台灣的當代馬戲。」團長林智偉談到團隊國際策略時分享,在經過藝穗節、戶外馬戲節、國際交流等歷練之後,FOCA接下來希望與國際主流對話。《虛缺號》除了國內巡演,也積極聯繫邀約國際策展人,預計促成未來多個國際城市場館的巡演計畫。對比以往被動接受邀約,或是戶外表演以討喜炫技為主的舞台,林智偉更希望帶領FOCA進入藝術殿堂,提升台灣馬戲表演的藝術價值。

FOCA一路以來路線寬廣,勇於多元嘗試。邁入15周年之際,林智偉自豪地表示,「我認為FOCA經過這10年的累積,我們很有自信。」《虛缺號》透過跨界(國)合作積極尋找與國際展演市場對話的機緣。對話才正要開始,未來這些空格將填滿什麼意義,讓人引頸期盼。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虛缺號》

2024/11/9 19:30

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

2024/11/16 19:30

2024/11/17 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2024/12/7 19:30

2024/12/8 14:30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本文由《PAR表演藝術》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PAR表演藝術

創立於1992年10月的《PAR表演藝術》,由國家兩廳院發行,為華人世界唯一結合人文與表演藝術評介的期刊。自2021年1月起轉型為雙月刊,單月出刊,12月出版特刊,1年共7期。改版後的雜誌將視角拉回台灣,放眼亞洲,挖掘更多屬於表演藝術圈產業生態、幕後故事及更多有趣的專業門道,讓您貼近表演藝術的台前與幕後。

相關

news image

如何聽一場音樂會?在現場聽有什麼不一樣?初心者最想知道的5W1H一次解惑

By MUZIK閱聽古典樂
news image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 展館還有哪些精采亮點?

By 非池中藝術網
news image

全球首場博物館鈦金藝術個展登場 AKACHEN 陳智權「永恆花園」驚艷各界

news image

吉他之神 JEFF BECK 神之吉他將登倫敦佳士得拍賣

news image

如何在佳士得出售愛馬仕柏金包?

By 佳士得

看更多

熱門

news image

邱德夫專欄/日本威士忌酒廠之旅 兩位大叔七天六夜的日本自駕遊

news image

張維中專欄/Fuglen Sangūbashi 日本與北歐的咖啡「香」遇

news image

感受全新世代 BMW X3 勁悍魅力 續寫豪華運動休旅最強篇章

news image

點亮沖繩夜!星野集團 BANTA CAFE「海濱夜燈」限定登場

news image

Tesla 純電皮卡 Cybertruck 來了!硬派巡展全台13站點一次看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